“明朝吹”受到有些人的討厭的原因有哪些?

哈哈哈


我不知道最近十餘年來是怎麼了?大家在討論“明清”這600年的歷史時,總容易情緒激動,言辭激烈,大有明末東林黨的氣勢。

“明吹”是怎麼定義的?

“明黑”又是怎麼定義的?

好似這兩個名詞,都是個人主觀感受,但偏偏你對一些人有了這樣的主觀感受以後,就情不自禁地去擴大打擊面,搞得很多想客觀討論這兩段歷史的人都被扣上了各種各樣的帽子。



比如我。

我從不否認明朝有貢獻,清朝也有其貢獻,因為兩代的歷史成就是一個前後相繼的過程,明代中國人,無論普通人,當權者,士大夫都是我們的祖先,你否定他們的歷史貢獻,其實就是在否定自己今日所繼承的一些東西。

清代也同樣是這個道理,過去的國人所取得的榮耀,是我們應該承認和自豪的,所經受的屈辱是我們應該正視和銘記的。



但是自從網上言論開始明顯被分為“明吹”和“明黑”兩大陣營以後,

我但凡提一點明朝的好或清朝的不好,就是明吹

只要提一點明朝的不好或清朝的好,就是明黑或者滿遺。

似乎從什麼時候開始,提及這兩段歷史的人,都成為可以肆意攻擊的對象,人們不再去客觀看待歷史問題,而是偏聽則信,只願意聽自己想聽的話,只願意認同附和自己觀點的論點,而凡是隻要有不同意見,無論這種見解是否客觀,是否有理有據,都會認為對方是在美化,是在歌功頌德。

甚至很多人為了自己的見解,去肆意發明歷史,曲解歷史,好似搞得個個都是政治家,都是為國為民,都要給這兩段歷史以自己的方式蓋棺定論一般。

我不知道旁人怎麼想的,我只是希望今後少一些如題主這樣的問題,因為你提問的方式,只是讓我感受到了你並不是想要了解歷史,只是想要接著這個由頭,來聽一些指責那些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或者是矯枉過正的人。


緣説


個人認為明吹的起因是逆反心理和無知。

先說逆反心理。主要責任在滿清。憑心而論,滿清除了在開疆拓土上有大功勞,整個朝代乏善可陳,有的是喪權辱國、不思進取。而滿清編著的《明史》把明朝黑了個遍,把明朝黑成無明君、無名臣、無名將的“三無產品”,確實讓人反感。有些網友因此矯枉過正,反其道而行之,把明朝吹上天。

至於無知。有的網民對歷史一知半解,以為明代有了資本主義萌芽、有了內閣制、有了大航海……只看到表面,沒有認識到資本主義的前提是保護私有財產,君主立憲的基礎是法治,大航海是開闢新世界而不是走已知的航道……

事實上,滿清雖然竭力黑明朝,但張廷玉們畢竟是舊式文人,只看皮毛,不見本質。《明史》只黑個人,不黑制度,把明朝的皇帝黑出翔,把文武百官儘可能醜化,但恰恰忽略了明朝的制度。

明朝的制度是古代漢人王朝中最差勁的,它不僅扼殺了整個國家的活力,也扼殺了整個民族的希望。


江南俗士1


其實並不是討厭,我對這些人更多是同情

如今已經是21世紀了,科技生活水平是遙遙領先明朝的,我很難理解,為什麼這些人還會去懷念一個已經滅亡幾百年的朝代。難道是對現在的生活水平不滿麼?還是對現在的某某情況不屑一顧?

在我看來,古代沒什麼好的,一沒手機,二沒網絡,就連火車飛機也沒有。尤其古代經常是兵連禍結,百姓總是民不聊生。對於那種日子,我還是比較安逸於當今社會的。


再說說明吹們都吹什麼,什麼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什麼天子守國門,什麼君王死社稷。更難理解的是,這群傢伙還引以為榮!!一個過去幾百年的歷史,皇上如何如何,有什麼好光榮的?難道思想還停留在幾百年前的封建忠君思想之中?

看看他們吹的,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那會兒中國外圍,除了一個蒙古隔三差五和明朝打兩架以外,還有哪個小國這麼值得和親納貢了?難道是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還是朝鮮?

還有那君王死社稷,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外,真挑不出什麼明君。朱允炆?一個一點主見沒有的小破孩,是死社稷了,據說自殺了。朱祁鎮?就是那個被蒙古人抓去北狩的那個?還是那個道士?還是那個木匠?還是那個整天玩豹房的朱厚照?這幾個大神哪個死社稷了?還有那嗑藥死了的皇上,死社稷了?真正死社稷的也就一個崇禎了,然而,王朝滅亡了。


再說說那個天子守國門,蒙古軍隔三差五搶劫一番,朱棣遷都北平。永樂大帝也確實震懾住了蒙古兵。然而永樂帝駕崩之後,後來的皇帝一個不如一個爭氣。所謂天子守國門,無非就是首都在邊境附近,然而卻被吹成天子守國門。動不動就被人打到京城的城牆底下,不過,這也算是天子守國門吧。畢竟自己就在國門上。

綜上,很多明朝吹之所以討厭,在於他們喜歡創造歷史,從他們口中看到了很多從未聽說過,卻又含糊不清的“史實”。

明朝末年,李自成軍大舉進兵之時,有大臣建議遷都南京,被崇禎拒絕,然後又建議把太子送到南京,以備不測。然而東林黨聽說此事,義正言辭的搬出民族大義以及誓與國家共存亡的氣節,逼迫崇禎放棄宋太子去南京的想法。意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李自成攻破京城,太子失蹤,這些東林黨人立馬成了投降的第一批。

如此這般,所謂骨氣?

如果你問我喜歡哪個朝代,那我的答案就是本朝。當今國泰民安,沒有戰亂,我為什麼要去吹捧一個過去幾百年的呢?如果說吹捧某個朝代,那也應該是和外國人吹捧。和美國人說,你看幾百年前,我們國家是世界老大,那會兒有你們麼?在自己家裡自吹自擂,還不一定是真的,這不神經病麼。



學習歷史,並不是要你去吹噓歷史,更不是讓你天天唸叨某個朝代多麼強大,並且引以為榮。活在21世紀,心裡卻天天唸叨古代的好,這不典型腦殘粉麼。哦不,是腦殘,沒粉。


御史三大人


我覺得是過猶不及和太情緒化吧,就像明末的黨爭一樣,凡是跟我不同的都是錯的,已經喪失了基本的是非觀。

我回憶了一下,所謂的“明粉”或者“明吹”的成因大抵有兩種,一種是是草根對於氾濫無腦辮子戲的逆反心理。這種成因本身就是情緒化的結果,他們的目的不是吹捧明朝,而是反對清朝。叫明粉其實不恰當,準確的說應該是“清黑”。吹捧明朝是反對清朝的手段,對於明朝他們並沒有多少感情,所以無所顧忌,滿口胡柴,時間久了,自然讓人反感。

第二種則是當年明月惹的禍,他那本《明朝那些事兒》實在太成功了,大量的閱讀造就了大量喜歡明朝的粉絲。但當年明月寫書時雖然盡最大可能的採用《明實錄》《明史》等官方信史,但為了保持閱讀趣味性,他用詼諧幽默的網絡化語言來描述。好處是讀起來妙趣橫生,一點沒有翻故紙堆的乏味,壞處是沒有了王朝興衰的沉重和殘酷。這就給了一些不願意翻故紙堆的讀者一種錯覺,那是一個妙趣橫生的時代。明粉們就這麼產生了,他們對明朝有感情,但對於這個王朝的瞭解並不充分,拿著當年明月的觀點或者《明朝那些事兒》的段子當歷史,反覆強調這是個多麼好的朝代,時間長了也必然遭人煩了。

總結起來,上面兩類人的共性也是兩點。第一是過猶不及,反覆的糾纏歷史細節和本就沒有史源的歷史,造成大量的口水戰卻沒辦法有任何開創性的結論。甚至把明朝黑暗的一面當光榮說,凡是記載了明朝不對的地方就是有人抹黑。這已經喪失了基本的史學立場,當然另一種叫“清吹”的生物也是一樣的。

第二是情緒化,行文或討論裡總是充滿主觀情緒,大量謾罵或者侮辱的字眼。只要跟自己意見相左的人統統扣上大帽子批判。完全違背了治史的基本原則——先有史料,後有觀點。這類人的史料是為觀點服務的,凡是不能服務於自己觀點的史料都是偽史、穢史、都是編造的。與這類人的討論根本不能有啟發作用,最後都淪為意氣之爭。時間長了能不遭人煩?

其實,就我個人觀點,任何王朝都有光暗兩面,想要從故紙堆裡發掘點東西出來就必須客觀的看這兩面。明朝的光輝無可否定,收復燕雲十六州,功在當世,七下西洋,震鑠古今,終其近三百年的國祚沒有犧牲一個女子換取苟延殘喘。無可否認這是個偉大的王朝,但誅人十族、層層重稅、黨爭不斷也同樣發生在明朝。我們繼承了它的光輝,同樣得承受它的黑暗。

清朝統一初期的確倒行逆施,揚州十日、文字獄、剃髮易服都是無可否認的暴行,但清朝真的一無是處嗎?滅準噶爾的赫赫武功恐怕真的是前無古人,那是一個國土近50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汗國。雍正改制徹底解決了土地惡性兼併和國家稅收的矛盾。而且必須得承認清朝的皇帝們大多數是勤政的。甚至清朝草創的多民族國體我們現在都在用。

雖然學史的人必須有觀點,但是我覺得把眼光放高一點看歷史才能發現它真正的精彩,侷限於一朝、一國、一族、一時的糾纏,只能證明自身的狹隘。


奉天老朽


很大一部分人主要還是與自己的認知不符。現實中這種現象也非常多,認定別人說的對不對、有沒有其它目的,第一個瞬間就是與自己的認知和既有的價值體系進行對比,對比可印證就認為是對的,對比不可印證就不信,對比相反就牴觸,這是一個常見現象。

另外一個原因是大清的包衣奴才們給明朝挖的坑是絕戶坑,是成體系的重改歷史,謊言如果可以相互印證,又要求大家都學,這你還怎麼破解?

最後就是因為明清離我們比較近。清朝建立的體系根深蒂固,對本朝建立的英明神武的價值體系又很難被破解,所以一時不被接受,甚至引起反覆也是很正常的。


偶爾欠er登


明吹、宋吹、唐吹、秦吹、漢吹都很多吧,我並不反感,最反感的是清吹。清朝都那個破樣子了,還吹個毛啊!

感覺歷史圈也快變成粉圈了,互潑髒水、拉踩,比比皆是。而明粉比較討厭的是,他們就看過一本《明朝那些事》,就各種拉踩,惹毛了其他朝代的粉,所以比較討厭。

借用《烏合之眾》這本書的一段話來評價這種歷史粉圈現象:



所以,我從不混朝代圈,也不跟朝代粉們撕,因為撕不贏。

他們已經喪失了理性。


SAMA67821259056


一句話,正常

用韓國人話,如果不這麼做,我們的歷史還有什麼

中國人透過意淫以前的朝代獲取一些心理的慰籍

韓國將李舜臣成為東亞第一戰神,將高麗歷史意淫成自己的祖先歷史證明,將唐太宗變成獨眼龍

實話就是表明自己祖先很厲害,原來高麗佔據的領土是自己的,自己的民族是最NB的歷史

實際上中國網絡上興起的意淫現象已經在現實歷史學造成壞的影響

比如意淫宋朝 GDP 多牛,結果真實歷史上達不到,現實中歷史學家困惑達不到怎麼辦,好辦,比如宋朝三千萬頃耕地,這個教授後來自己都承認胡說八道,但是他說很多正規的研究照常抄,30 億畝

誰謊話的本身,就知道假的,後面一串的人跟著弄假的也知道是假的

一句話中國人對於歷史已經進入自我加工的階段,這一點大家看看日韓正規歷史研究,中國還超過他


風中小草59


明吹並不是吹噓明朝,而是“明朝保衛戰”,明朝史料幾乎都被清焚燬,無法用書籍佐證,如果失敗下一個就是宋,再就是唐,然後是民族之基礎漢朝,最後就是秦。

你們如果多瞭解時政,伊拉克歡迎美軍的進入,敘利亞反對派的出現,蘇聯解體前的公知,我們民族能經歷各種災難,能夠復興,因為有5000驕傲歷史,打擊我們的歷史,就是打擊我們復興的信心。

如果對比,你們會發現偽清更厲害,電視美化清朝,大屠殺,遷改令,剃頭令,文字獄等等,就頭條來說,有多少“頭條達人”去美化清。很多都是國外勢力介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未來將是東西方文明之間的競爭,我們的歷史將是東方文明的核心凝聚力,我們都不相信我們的歷史,沒有歷史榮譽感,周邊國家又怎麼認同,假如我們面臨失敗,又靠什麼去激發我們的血性。

有很多東西不能寫,明不能被黑,而清更不能被美化,清必須被黑,如果相反,未來戰爭將是各民族災難。


守護最後一滴血


說到底還是文化少,十幾歲得時候我也崇拜明朝,畢竟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後來書看得多了,知道了明朝是個什麼樣子,尤其是朱元璋 朱棣這兩個人的所作所為,我才知道明朝是朱家王朝,除了朱元璋的子孫,別人都是奴才,那些因為民族原因而推崇明朝的想法,著實可笑。


晨四郎


我不喜歡清朝,但更不喜歡明吹,明粉無所謂,但明吹就是“吹”。我好歹是漢人,而且姓朱。但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你不能罔顧事實,不能不尊重歷史,不能生拉硬拽。

明吹有這麼幾點很過分:1、明朝如果不是被滿族撿了便宜,就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甚至有人說如果明朝不滅亡,就能領先西方100年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我直接暈過去,英國1640年已經開始資本主義革命了,你才資本主義萌芽。連遊牧民族和農民起義都搞不定,你是不是太能吹了。

2、有些明吹張口閉口就是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我就不明白這有什麼自豪驕傲的。主人管鑰匙,僕人守院子。可憐的崇禎都是那些嫌水冷的大臣推到院子門口,想回南京積蓄能量都沒辦法,君王固然要守社稷,但更應該建設發展社稷。

3、當然所有的人都可以放馬後炮,但你放炮的時候也要有個炮架啊,明吹動輒清朝的冷兵器落後明朝。首先明朝的大炮啊火器其實是出自澳門的荷蘭等國,自身也都是外來品,如佛郎機。清朝火器落後,但明朝也彼此彼此。

說實在的一些明吹也就是為吹而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