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有所教”邁向“學有優教”——改革開放40年漳州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40年風雲激盪,40年春風化雨。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三尺講臺為主要教學載體的傳統教學模式,邁向交互式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在40年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市教育實現了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質的飛躍。

40年來,我市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實施教育綜合改革為動力,創新工作思路,促進內涵發展,改善教育民生,維護教育公平,加快人才培養,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辦學條件呈現新面貌

歷經40載改革大潮洗禮,辦學條件的改善和辦學規模的擴大,是漳州群眾感受最深的變化之一。據統計,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從1978年的2805所增至2018年的3072所,在校生也從69.96萬人增至95.79萬人。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各級各類學校從小到大,實現了教育規模的跨越發展。

——學前教育發展步入快車道。為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學前教育需要,我市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特別是在2011年後,全市實施了三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並於2014年相繼出臺了《漳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從政策託底,到綜合施策,幼兒園擴容增量建設成效顯著。全市幼兒園數從1978年的373所增至目前的2264所,在園幼兒從3.04萬人增至目前的21.45萬人。在2017年度省政府對市政府績效考評中,我市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數位列全省第一。2018年,全市入園幼兒共7.48萬人,入園率達97.78%。

——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著力抓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工作。1995年至1998年期間,全市聚力基礎教育“兩基”達標攻堅,先後投入12.8億元,新建24所中學,擴大中小學校園560萬平方米,新建擴建改建中小學校舍123萬平方米,添置大量的教學儀器設備。至1998年,我市順利實現了基礎教育“兩基”達標,教育事業再添一座里程碑。

此後,義務教育階段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僅2016年至今,我市累計投入28.1億元用於中小學校安工程、擴容工程及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等。其中,我市校安長效機制共108個,建築面積192073平方米,總投資4.1億元,增加學額9047個;擴容工程項目44個,建築面積182612平方米,總投資7.3億元,增加學額21992個。2016年,全市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100%;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11.0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42%,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實現就近免試入學。

——高中教育入學率加快提升。市委、市政府把發展高中教育列入教育工作的重點工程。1991年至2017年,高級中學由52所增至71所。就讀學生由2.12萬人發展到8.62萬人。2017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6%。

——職業教育全面快速發展。我市歷來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著力點來抓,並取得了明顯成效。中等職業學校數從1978年的4所增加至目前的17所,在校學生從2274人增加至2.62萬人;目前,我市舉辦市屬高校5所,在校學生34145人。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在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精準扶貧脫貧、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在中國製造202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發展戰略中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隊伍建設實現新飛躍

40年以來,我市不斷加快教師隊伍建設,持續提高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中小學名師十百千人才培養工程、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公費師範男生培養項目、優秀名師培養工程等,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全市各級學校專任教師數量從1978年的27343人增至目前57849人。在這支教師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達604人,高級教師5635人,中級教師20019人。

截至目前,我市組建了35箇中小學名師工作室,共249名工作室成員。在經過五批的選拔培養之後,我市完成了市級研究型名師197名、市級學科帶頭人1316名、市級骨幹教師近3100名的培養計劃,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1605名,省級骨幹教師培訓1878名。目前,我市已有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11名,省級特級教師121名,省名校長5名、培養對象4名,省級名師3名、培養對象5名,省級學科帶頭人290名,漳州市優秀名師15名,全市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共8394名,達到中小學專任教師的16.5%,實現了校校都有市級骨幹教師的目標。

今年,我市啟動實施“十百千萬”優質小學教育資源“孵化”工程,計劃5年分3批培養孵化“百名優秀基層小學校長”,培育“千名基層小學優秀教師”,促進萬名基層教師專業成長,為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優質學校提供師資保障。

教育質量邁上新臺階

春華秋實勤耕耘,桃李芬芳果滿枝。在辦學條件不斷完善、辦學規模持續擴大、師資隊伍素質不斷提升的同時,我市教育教學質量也獲得顯著提升。

“兩基”、雙高普九達標後,我市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16年,我市所有縣(市、區)、開發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級認定。截至目前,我市擁有省、市、縣三級示範性幼兒園181所;省示範小學7所,省農村示範小學88所,市級農村示範小學96所,管理標準化學校68所,小學教改示範校83所;初中管理標準化學校29所,初中教改示範校41所;一級達標高中校12所,二級24所,三級11所;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學校3所,國家級示範校1所,省級重點職業中專學校5所,省級示範校2所;國家級文明學校1所,省級文明學校31所,市級文明學校96所。1978年春,在恢復高考後,漳州地區931名考生迎來了入學季,而當年高考我市共有31554人走進考場,錄取率僅為2.95%,接受高等教育,圓大學夢,在當時的許多考生看來是那樣的遙不可及。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辦學質量的加快提升,越來越多的學子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按照“堅持向校長、教師、管理、教學、合作要質量”的思路,在全市中小學建立了“看起點、比進步、論貢獻”的增值性質量評價機制和“五統一”“一年一檢測,三年總評價”的過程性監控體系,全市教育教學質量獲得大幅提升。

2018年,我市高考再創歷史新輝煌。一是錄取率全面提升。本一、本科錄取率分別為21.37%和63.03%,分別比全省平均高出3.85個和0.56個百分點;藝體類考生本科上線率達72.52%,大大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特尖生強勢崛起。全省理科狀元再現漳州;全市文理科達到清華、北大(含醫學部)錄取線以上共有26人,再創歷史新高;高分特尖生人數位列全省第四名;被全國“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錄取分別為625人、871人;被“985”名校錄取687人。 ⊙記者 張志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