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大坤坤2


薩沙帶你看臺北故宮博物院:4大寶物震驚世界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中國最珍貴的文物,都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誠然,北京的故宮博物院的展品比較多,但精品的大部分在1949年就運到了臺灣,共有高達70萬件。薩沙這次去臺灣的第二大任務,就是逛一逛臺北故宮博物院。這裡保存著中華的文明。我們來看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四大寶貝。


翠玉白菜。它是翡翠雕刻而成,雕刻技術鬼斧神工,這個白菜栩栩如生,幾乎和真的一樣。拋去雕刻藝術不談,這塊緬甸翡翠一半綠色一半白色,本身就是稀世珍寶。話說薩沙家裡也有一個仿品!

翠玉白菜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

一般認為,這可能是瑾妃的陪嫁。瑾妃和珍妃都出身豪門,父親是戶部右侍郎長敘,伯父是廣東將軍長善,屬於鑲紅旗貴族家庭,著名的他他拉氏。

而當時翠玉白菜也是民間常見的製作工藝。一九五零年天津的文物專家在天津市財政局的一個庫房發現一棵翠玉白菜,造型差不多,只是沒有臺北這個好。

這可能是瑾妃家族世世代代的傳家寶。

等到瑾妃姐妹嫁入皇宮,這件家族寶物就作為了陪嫁。

今天這顆白菜恐怕是世界上最貴的。

保守估計,這顆白菜不考慮歷史和文化底蘊,價值也有2到3億元人民幣。

再加上它的特殊地位,翠玉白菜可以說是無價之寶,拿10個億20個億也沒處買去。

肉形石,像紅燒肉一樣的石頭。這是一塊天然的瑪瑙石,色澤富有層次感。在藝術家的巧手下,瑪瑙石變成了一塊栩栩如生的紅燒肉。仔細的看,連肉的紋理甚至毛孔都能看得見,太驚人了。描述西周的毛公鼎,更是價值連城的寶物。古代的青銅器叫做禮器,是國家權力的象徵。西周毛公鼎上,刻有高達近500字,大概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毛公鼎是我國西周青銅器的頂峰之作,被外國洋人覬覦已久。歷史上,各國洋鬼子包括日本人費盡心力,試圖奪走毛公鼎。萬幸的是,毛公鼎的歷屆所有者都是愛國人士,鼎才得以留在中國。最終,愛國商人陳永仁花費巨資購買了毛公鼎,將它捐獻給國家。

描述快雪時晴帖,是幾乎所有中國文人愛不釋手的珍寶。它是王羲之大醉以後的作品,酒醒以後再也寫不出同樣的佳作。後代無數書法家,都對快雪時晴帖驚歎不已。中間那個神字,就是乾隆皇帝對它最好的評價。其實,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還有無數,絕對可以秒殺世界四大博物館。薩沙多次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確實和臺北有差距。感謝蔣介石將這些寶物保護起來,傳承了中華文化的根。


薩沙


白菜是珍妃的,只是被姐姐瑾妃拿走了。

光緒皇帝說是皇帝,實際上很窩囊,什麼事情都要受制於慈禧。慈禧給光緒準備了五個女子讓光緒自己挑選,迫於慈禧的壓力,光緒把玉如意給了慈禧的侄女,也就是後來的裕隆皇后。兩個荷包給了禮部侍郎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珍妃與瑾妃。

Δ左珍妃右瑾妃



禮部侍郎為了給這兩個女兒陪嫁,可謂是費盡了心思。瑾妃愛財,給他陪嫁了很多的金銀財寶。珍妃不喜歡錢財,但是深受禮部侍郎喜歡,最後給她陪嫁了一顆翠玉白菜。

工匠運用一塊天然的玉料打磨而成,綠色作為菜葉,白色作為菜邦,可謂是恰到好處。上面還刻有兩隻蟈蟈,栩栩如生。

白菜取百財發財的意思,白菜青白相兼,代表著新娘清清白白。上面趴著的兩隻蟈蟈,代表著多子多孫。


光緒對於裕隆皇后不是很喜歡,但是迫於慈禧的壓力,只好做個表面夫妻。而瑾妃長的並不怎麼樣,也不是很討光緒的喜歡。珍妃倒是與光緒很合拍,而且也很支持光緒的變法,這恰恰是她死亡的導火索。

慈禧最不喜歡的就是後宮干政,再加上珍妃獨受寵的情況。在列強打入北京之前,讓太監把珍妃推入井中。而瑾妃非但不傷心,反而讓人把那顆翡翠白菜偷了過來。

Δ珍妃井



瑾妃跟著光緒、慈禧逃了一年又重新回來,沒想到瑾妃卻成了四大遺妃之首,一度統領後宮,甚至是逼死了溥儀的母親。之後就有傳聞瑾妃的永和宮鬧鬼,是珍妃通過翠玉白菜索命。而這不久瑾妃就病死了。

翠玉白菜也就一直放在了永和宮,一直到了日本佔領東三省,直逼北平。故宮的幾千件文物南遷,又因為戰火的原因輾轉四處。一直到了1948年,這顆白菜來到了北平。


史之策


關於國寶“翠玉白菜”到底屬於誰確實有著不同的說法。

有的說是珍妃的嫁妝,有的說是瑾妃的嫁妝,還有的說是來自山西太谷曹家。

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宮的陳設器,而永和宮恰恰是瑾妃所居之宮殿,所以一般認識翠玉白菜即為瑾妃的隨嫁的嫁妝。

但是還有種說法,珍妃和瑾妃本是姐妹,又同時入宮,準備嫁妝時,珍妃只要書,瑾妃卻愛財,於是家裡怕珍妃進宮受委屈,就將“翠玉白菜”給了珍妃作為嫁妝。可是瑾妃卻不願意,發脾氣打鬧,最終珍妃將翠玉白菜讓給了瑾妃。

但是分析兩人性格,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瑾妃一生與世無爭

,在宮中隨不受寵,但是將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喜愛讀書,作畫也愛烹飪,宮中稱其為“胖娘娘”,她一直活到了民國十三年才去世。

相比瑾妃,珍妃的就顯得不那麼安分了,在光緒“一後二妃”中,獨珍妃受寵,而且珍妃也非常會“來事兒”,經常打賞下人,頗受歡迎。但是珍妃的用度明顯不夠,所以她就動了“賣官鬻爵”的念頭,還曾為此事被老佛爺廷杖

所以從兩人的性格來看,“翠玉白菜”屬於瑾妃的可能性更大。


一點點歷史


有傳說翠玉白菜是光緒瑾妃的陪嫁,也有說法是盜自慈禧墓中。翠玉白菜是一件清代玉雕作品,全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釐米,與真實白菜形同複製。整體雕琢精湛,除了巧妙結合了玉石通透淡雅的特點,雕刻成象徵清白純潔的白菜,還在作品中雕刻出了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栩栩如生。實際上,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三件翠玉白菜,本文提到的這件是最為人熟知的一件。1925年10月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後在光緒的妃子瑾妃曾居住過的紫禁城永和宮發現了這件翠玉白菜。相傳這件國寶曾是瑾妃、珍妃姐妹的母親——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夫人留給珍妃的嫁妝,有清白善良的寓意。1890年珍妃與年長三歲的姐姐瑾妃同時入選後宮,被封為謹嬪、珍嬪。然而入宮前一晚瑾妃發現了母親將翠玉白菜送給妹妹做嫁妝的事,十分不悅大吵大鬧,其實她之前已經得到了很多金銀首飾,父母考慮到妹妹珍妃只要些書,為了不顯寒酸,便陪嫁了這件玉白菜。最後珍妃將這件玉白菜送給了姐姐做嫁妝。翠玉白菜在北京故宮被發現時,正種在琺琅花盆裡,旁邊還種了一棵小靈芝。後來經歷戰亂,輾轉多年,這件國寶被國民政府帶到了臺灣。另外還有人猜測這件稀世國寶或許是被發現於1928年震驚中外的東陵盜寶案中。根據由李蓮英口述、其侄子李成武執筆寫成的《愛月軒筆記》中的記載,在慈禧地宮隨葬寶物中,“聞尚有二翡翠白菜,系綠葉白心,菜心上落一蟈蟈滿綠,葉旁落二馬蜂,系黃色者。但公賬未列,或為王公等敬也”(摘自李成武著《愛月軒筆記·慈禧葬寶圖記》)。現在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翠玉白菜有可能就是清東陵慈禧棺槨中的寶物之一。

達瓦里希


應該是珍妃的吧。

珍妃一生與世無爭,在宮中隨不受寵,但是將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喜愛讀書,作畫也愛烹飪,宮中稱其為“胖娘娘”,她一直活到了民國十三年才去世。

所以珍妃的陪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