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每月領6000退休金的人,每天到垃圾堆裡刨吃的,找飲料瓶賣,是何心態?

醉心創作


福建那邊很多這樣的老人。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去公園玩,看到一個老人擺了個地毯賣東西。朋友說那是他房東,房子前兩年開發賠了好幾套,現在身價至少幾百萬吧。但是每天五點多就去賣東西了,生活也非常簡樸。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鄭州的一個清潔工,家裡好幾套房子,還起早貪黑的工作。他自己說習慣了,不做點什麼感覺渾身不束縛。

現在很多老人都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過慣了那樣的生活,反而不覺得辛苦了,讓她們每天坐家裡曬太陽,反而覺得沒意思。


拾光1991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身邊有兩個這樣人,我姨也是這樣人,她們共同特點是在哪個年代都過過苦日子,姊妹多,吃上頓沒下雲頓,現在看到年輕人丟的東西她們十分心痛,所以就抑制不住的想撿,過期的燒雞,長毛的大米,饅頭,垃圾箱裡時常見到,上了年紀的人看了都不忍心,她們不是缺吃的,就是早年的生活已成為模式,什麼隔夜菜,過期東西都不捨得扔,我身邊這位已86歲了,四個子女,什麼都不缺,小兒子因為她撿破爛,氣的手發鬥,車都不能開,可她說她要是在家住上幾天不出來她就病了,一出來她身上也不疼了,心情也好了,所以孩子們對她也沒辦法,她正天騎著三輪車走街巷,86歲,腰板直挺,樂呵著呢?另一位,75歲,一個單位的,兩個女兒,大女兒局級幹部,前些時候在單位轉職撿,去年秋老伴去世,她住到女兒家,還撿,為這事正天和女兒吵架,我也勸過她,可就是不行,看見垃圾箱就邁不動腿了,眼晴發出亮光,老是改不掉,門衛保安為這事還找過她女兒,她女兒也真沒有辦法,她就是這樣的人。我想,大概這是她們投胎時向閻王爺要的命吧!



老李說事666


答:退休拿6000元撿破爛的老人,我還是從來沒聽說過,在我身邊倒是有一些企業退休人員,他們這些人的工資一般在2000元左右,甚至,個別人還低一些1000多一點,他們每天都是三更半夜2、3點鐘就起來滿大街的撿瓶子,撿紙盒,實在是生活無奈,我認識一個老王太太,工資1200元,她每個月平均能撿300元錢,她告訴我說,她原來在一家企業上班,後來下崗,工齡27年,身體一直不好總吃藥,撿瓶子的錢基本夠她買藥的了,如今撿瓶子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彷彿一夜之間全民都開始撿瓶子了,過去一個月能撿300元錢,現在只能撿180元錢,但老王太太仍然對撿瓶子充滿信心!她告訴我說:我今年工資才漲了70多元錢,還不如撿瓶子的收入高哩!


劉年14


習慣中午去爬山,幾乎每天都會碰上一個六十出頭的阿姨在環山路上快步走。她揹著一個大包,經過垃圾桶就翻一翻,把別人丟在裡面的礦泉水瓶和飲料瓶撿出來,放到包裡帶走。

因為經常見,有一次我就跟她點了點頭,正往包裡塞飲料瓶的阿姨看到我的視線,略帶一點尷尬和緊張地說了句:“能賣錢呢!”

這個阿姨穿著打扮還算不錯,整齊乾淨,連她揹著的那個大包,款式也不錯。有一天下山,我看她開車走,雖然不是什麼好車,但也是十幾萬的家用車。老人能開車,起碼說明當年有條件學車,現在也養得起車。這樣的情況,即使經濟條件不是太好,負擔也不會特別重,但她就喜歡每天撿礦泉水瓶和飲料瓶去賣。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位老阿姨勤儉節約,但與許多同代人一樣,她選擇是過度的得不償失的方法。

誰也不知道垃圾桶裡會有什麼,會不會有髒東西,會不會有山間的蛇蟲鼠蟻。一旦出了問題,也許是賣多少個瓶子都無法承擔的醫藥費。

由此想到了大多數中國家庭,當年在天涯論壇,不少人吐槽自己家裡就像廢品站,無數無法使用的東西都捨不得扔,堆到房子裡完全放不下。斷舍離之風颳起時,不少人也認為這將顛覆中國家庭的物質觀念(事實上並沒有顛覆)。

很少有中國老人會想到,如果一樣東西(比如舊電視)在未來幾年內不可能再使用,那麼放在家裡佔地方產生的種種不便,對自己會是巨大的困擾。但如果賣給收廢品的,或者直接丟棄,它們都可能幫助到一個窮人家庭,還更環保。

尤其是在物質更新極快的當下,把舊電器留在家裡,或者把新的電子產品留起來捨不得用,都是一場災難,因為你將不可能再用得上。我就見過不少人吐槽,說自己當年買給父母的翻蓋機,老人家捨不得用,非要留起來,沒過幾年,眼下已經成了廢品。

當下的中國老人多半經歷過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他們的節省已經到了驚人的程度。勤儉節約本也算是美德,但如果不是窮到揭不開鍋,只能拾荒度日,那麼在垃圾桶裡撿破爛這種事情顯然過火。另外,過度節約往往是更大的浪費,比如前面提到的有手機不用非要留著過幾年用,現在自己用不上,送人也沒人要,又是何等浪費?舊電器留在家裡,自己用不上,又不拿出去尋求二次利用機會,是不是也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順便說一句,因為過於勤儉,中國老人往往對消費觀念有一種極度苛刻的執念。其實,一個能讓你花錢的社會,也許才是讓你過得更舒服的社會,因為它也意味著有更多的賺錢機會。你能不能掙到錢是另一回事,但機會肯定擺在那裡。社會的進步也因為消費,沒有不斷的消費和物質創造,就沒有進步。

如果老人不相信這個,那麼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那個大家都沒錢,而且有錢也沒地方花的年代,就會明白了。


葉克飛


說說我們這裡哈,兩個真實事件。家靠景區附近,每天晚飯後會出來散步,經常能碰到一個70大幾的老奶奶攔住過往的遊客討錢😂😂。最開始我還同情心氾濫給了幾次,後來去路邊店裡買飲料的時候聽老闆說,這個老奶奶家裡很有錢的,自己有2000多一個月的退休工資,兩套房,而且子女都有錢。當時覺得心裡有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

還有一個是這樣的,一個外地老爺爺哈,具體哪裡的不太記得了,記得也不能說,不然會有噴子說啥地域攻擊的😂。老爺爺也是70多歲,垮省來我們這兒專職乞討,跪天橋上討,據說收入感人。2008年湖南冰災,然後老爺子捨不得花錢住旅社,後來發現被凍死了,身上的大衣裡面還綁著十幾萬現金😂😂。這事是聽本地一個的哥說的


魚魚吃熊







每月能領6000元退休金的老人,在北上廣深也算是中等偏上水平,套職稱應該是中級職稱,論職位也就是個科長吧,大型國企壟斷行業也是藍領中的高級技師級別、算得工人貴族!

這樣的老人,家庭供他讀書,參加工作不容易;家中兄弟姐妹不會少,他是個孝順、孝悌之良心人,為家人付出不會少;他一生生活節儉、工作勤奮刻苦,他不忘初衷,是傳統型好人!

他退休金不低、整天刨垃圾、這是他的愛好與消遣!說明他節儉與善良,說明他本份與廉潔,說明他是個閒不住,也不願合汙之人,人說明他是個好丈夫、好父親、是個孝順的好兒子!

別人不應指責他、他有何錯?我祝他快樂!祝他健康長壽!


海海147035523


我身邊就有這些老人,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生活太無聊。兒孫大了,不需要自己管。又不喜歡打麻將、下棋、跳廣場舞這些活動。生活太無聊,沒事出去轉時,撿點吃的喂喂狗,找點廢紙飲料瓶去賣,賣點錢送給孫子或窮困人家。也是圖個樂,發揮餘熱。

二.節儉慣了,總覺得生活開銷大,萬一有個天災人禍什麼的,在能動彈的時候,多攢點錢。心裡踏實,也有完全感。

三.沒辦法,這個原因極具有中國特色。小兒子在大城市買房了,工資低錢太少,不買房生活沒辦法繼續,兒媳要分手,孫子也沒辦法上當地好學校學習。花了幾百萬交了首付,兒子手裡沒錢了,老爹沒辦法,退休金基本全給兒子交房貸了,一個月給自己留幾百生活費。每天撿點廢品瓶子掙點錢,在超市買點兒特價菜,生活品質一降再降。可心頭高興,一張口特別驕傲,兒子房子800萬!讓人不知說什麼好,不知該做什麼表情了,悲哀?羨慕?




與君相逢處


我也是五十年代過來的人,在過去生活艱苦,到如今也沒忘記,現在生活提高了,雖然錢不多,僅夠生活費,也一直捨不得花,雖己至此,生活差一些,也不至於上垃圾桶撿吃的,即然想會過,拾個飲料瓶,紙箱,爛塑料買也比描述的強,可以斷言是純屬“精神失常"。


老年之光


本單位有一位副總工,年近八十,工資也有近6000元,也同樣去檢垃圾賣,很多同事背後指指點點,想不通。還有另一件事,有一次單位職工在打門球,因為小事爭吵不休,他老兄倒地睡在門球場內,你說好笑還是好氣?對這兩件事,我的看法如下:他是解放後讀書的農村大學生,參加工作後,農村勤儉影響很大。後有一政策副總工以上職稱,家屬是農村戶口的,可以轉為城市戶口吃國家糧,而有條件的單位,還可安排一位家屬參加工作,因他愛人年齡過大,又無文化,沒有被安排,相比安排了愛人工作的,他是太吃虧了的!再加上三個子女,兒子腦子有些問題,到了參加工作的年齡,也久久沒有安排,後老伴走了,兒子安排了搞衛生工作,他也就沒有再檢垃圾了。另一個問題,人們常說:老小老小,倒睡在門球場上要懶,就是老小心態,請多多理解老年人的心態。我們都會老,有一天不知自己怎麼樣。多一些理解,小一些埋怨,社會更合諧。


李泗甲


其實這也是一個人的愛好,只是各人的愛好不好理解罷了。比如有人喜歡姜昆,正能量,給人以快樂的同時又叫人體會很多的知識,每到過年看一場春晚,和家人吃著團圓飯覺得這才是過年。但也有的人專門喜歡地攤裡賣雜貨的,能吹,能罵呀,所以說社會之大什麼人都有,拿六千元的工資你說你什麼投資不行,非要和那些沒工資弱能人去搶瓶子,說白了,拿六千的還去撿瓶子的人也就是撿瓶子的水平,喜歡那個什麼自吹超過侯寶林,馬季,姜昆的所謂相聲演員的人我覺得紋身罵人的因該是很多,因為正能量的東西這些觀眾聽不懂,你叫一個文盲去聽大學的東西能懂嗎,國家需要知識,需要文明,每個人的愛好是需要知識的多少而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