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軍是陳誠的起家資本,如何評價這支部隊的戰鬥力?

ST餘書濤


18軍與74軍、新1軍、新6軍、第5軍並列國軍“五大主力”部隊。

陳誠的派系為什麼被稱為“土木系”,1929年陳誠升任11師師長,1930年又升為18軍軍長,“十一”兩個字豎寫可合為“土”字,“十八”兩個字豎寫可合為“木”字,11師是陳誠手底下的第一支直屬部隊,是陳誠發家的資本,1930年8月蔣介石將11師擴編為18軍後讓陳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派系,後來陳誠所倚重的將領多是出自11師和18軍,他的“團伙”也因此被稱為土木系。

實際上,對於這所謂的“五大主力”,它們的戰鬥力孰高孰低也是個問題,如果說是在抗戰時期的話,第一當屬74軍,第二便是18軍;可是在解放戰爭時期,74軍到了張靈甫手裡,戰鬥力有點掉渣了,只能位居第五,第一應該是當時在胡璉手裡的18軍。

早在中原大戰的時候,18軍便已經成立了,74軍組建於淞滬戰場,第5軍以機械化師200師為基礎創建於1938年,新1軍和新6軍創建於“遠征”時期,18軍可以說是“五大主力”中資歷最老的老牌勁旅了。

那麼,18軍這支老牌勁旅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呢?

18軍的核心是11師,所以我們說說11師。

在淞滬會戰中,被稱為“血肉磨坊”的羅店爭奪戰便是11師打的。當時張治中下令時任11師師長的彭善率領所部從江灣奔赴羅店,實際上只有一個33旅,說起來彭善也想只帶著33旅冒險去羅店,但是張治中強壓著他去,他也不得不去。

彭善到達羅店後,迅速作好部署,然後率領33旅,在師直屬山炮營的協同下向羅店日軍發起了進攻。這時候,土木系和18軍未來的一位重要人物也出場了,這個人就是胡璉!當時胡璉人33旅66團團長,66團是負責主攻的部隊。胡璉率領66團擊退了陸家村的日軍,33旅也順利收復了羅店。但是,收復羅店沒多久,日軍又重新組織了兵力殺向了羅店,對此彭善也迅速作出相應部署,最後還是擊退了日軍。可是就在當晚,日軍連夜發起了反攻,輕敵的彭善最終丟掉了羅店,國軍也損失慘重。

羅店丟了以後,蔣介石命令陳誠和羅卓英必須收復羅店,羅直接調18軍各師配合11師打羅店,更是對彭善說了句:“如果不能收復羅店,你就自裁吧!”彭善敢怠慢麼?當然不敢,所以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打,更何況現在18軍各師來協同作戰,又歸他指揮,他的底氣也足了。只是在彭善幾乎就要收復羅店的時候,日軍又加派了部隊,以致雙方陷入了膠著。在羅店爭奪戰陷入膠著狀態的時候,陳誠給羅卓英下了一個死命令:“不惜任何代價收復羅店,就算第18軍拼光了也在所不惜!”雖然有了這個死命令,可是羅卓英最後還是不得不下令撤出羅店。

在羅店爭奪戰中,11師是主力,11師中的33旅是主攻部隊,33旅中的66團表現最好,66團團長鬍璉也因此升任67師119旅旅長。11師在撤退過程中,仍然與日軍激戰,最後擔任掩護的62團與日軍展開肉搏,最後全部陣亡!

胡璉在1942年任11師師長,於1943年率領11師打了一場馳名中外的石牌保衛戰。

石牌要塞處於湖北境內長江的末段,只要日軍拿下了石牌,便可以沿江西進,直逼國民政府戰時首都重慶,戰略意義不可不謂深重。11師因為善打硬仗,所以守衛石牌要塞的眾人也就落到了11師身上。

陳誠致電胡璉,為他有無把握守住石牌,胡璉沉靜而堅定地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面對兇悍的日軍,只有胡璉一個人有“成仁決心”是不夠的,所以他首先作出了最為妥善的戰略部署,然後進行了一場隆重的祭天儀式。

在祭天儀式中,他宣誓:“生為軍人,死為軍魂!”

他說:“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胡璉的祭詞也正體現出了11師、乃至18軍的軍魂所在!他就是要告訴所有人,11師不怕死,能打戰,打硬仗,打勝仗!最後,11師成功守住了石牌,擋住了日軍沿江西進的去路。

1946年5月,18軍整編為11師,胡璉任師長。

劉伯承要打整編11師和第5軍,毛主席指示說:“國民黨整編11師及第5軍均美械,戰力較強,須用小部隊及民兵多方阻擊,消耗其彈藥,疲勞之,迷惑之,然後主力出擊,各個殲滅。”

劉伯承和胡璉開打了,結果最後吃了癟,雙方誰也沒能奈何得了誰。當時劉所部面對整編11師時很多將領已經“沒了卵子”,所以劉伯承不得不為此專門開了一個“安卵子會”。實際上,如果當時邱清泉和胡璉沒有鬧彆扭的話,很可能又會是另一個結果。

後來粟裕也要打胡璉,要打整編11師,想要在南麻地區將胡璉的整編11師殲滅,以三個縱隊攻南麻,胡璉也陷入了我軍的包圍裡,眼看就要被我軍殲滅時,下起了雨,阻滯了我軍的進攻。隨後,胡璉以戰略配合天氣,最後成功逃出了生天,讓我軍殲滅整編11師的希望落空。許世友對此也只能無奈地感嘆:“胡璉這隻狡猾的狐狸,下次我定叫他碎屍萬段。”

淮海戰役時,18軍被劃入了12兵團,只可惜胡璉在兵團司令的競爭上輸給了一個已經多年沒有上過戰場、更沒有指揮過兵團作戰的黃維,最後讓黃維帶著12兵團走向了毀滅。即使如此,胡璉的18軍也仍然是五大主力中最後被我軍消滅的部隊!

18軍之強,可見一斑。


吾與吾國


淮海戰役在雙堆集殲滅黃維兵團一役,國軍楊伯濤第十八軍118師號稱“老虎團”的第33團守大王莊,與中野、華野各一個主力團血戰到底,雙方刺刀見紅,老虎團居然連續發起15次反衝鋒,基本全體陣亡無一降者,解放軍最後增援的縱隊偵察連戰後僅餘17人。旁邊小王莊國軍八十五軍一個團一直在望遠鏡裡觀戰,看完直接投降,沒得打了。



前幾日討論過國產戰爭大片《捍衛者》,淞滬會戰中國軍500多人的一個營死守寶山城七晝夜,在日軍飛機艦炮坦克和一個步兵聯隊進攻下,死戰不退,全營犧牲,一查番號,正是第十八軍95師姚子青少校所部。

胡璉守石牌都說爛了,國軍敢跟鬼子大規模白刃戰的部隊真心不多,十八軍用事實證明他們是肯定敢的。



這就是陳誠十八軍的真實戰鬥力,拋開立場和政治,陳誠大兵團指揮能力雖不是很強,但是帶兵練兵絕有一套,所以十八軍的戰鬥力確實不俗,不是因為被圍困時久,雙堆集肯定能崩中野的幾顆牙下來,而十八軍一倒,第十二兵團一定崩潰。

陳誠從接掌11師起,就定下“人事公開,經濟公開”的內部軍規,並且以身作則,中原大戰率先攻進濟南城,老蔣親獎大洋五萬,陳誠一塊不留,全師每人二塊,餘款建立南通第十八軍傷殘官兵工廠。所以十八軍內部風氣較好,賞罰分明,士氣較一般國民黨軍確實要高。



陳誠有便利條件,仰仗老蔣寵信,十八軍的訓練彈藥量是其它部隊五倍不止,有軍事常識的知道,士兵槍法和戰場鎮靜那是子彈喂出來的,所以十八軍實彈射擊訓練的密度國軍第一,軍需部長告到蔣介石那裡,也是白搭。

陳誠的部隊糧餉充足,每逢大戰開雙餉,第一批換裝美式武器的部隊之一,只接收黃埔或中央軍校的優秀畢業生,最好的師管區補充兵,各種優等資源養他的一個十八軍,戰鬥力自然較強。



整編11師圍剿大別山時期,就敢追著中野的一個縱隊打,糧彈兩缺的大別山部隊只能選擇避其鋒芒,某旅被胡璉整11師偷襲,曾經有次重大失利,鑑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只提不敘。

話又說回來,這樣的富養個別部隊,也滋生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驕狂,以及其它部隊的不爽,厚此薄彼的做法,會失去普遍公平和整體戰鬥力,以及隊伍之間的矛盾與不配合,整編74師就是這麼掛的。


度度狼gg


抗日戰爭勝利後,數百萬國民黨大軍中誕生了赫赫有名的五大王牌軍,它們分別為:新一軍、第五軍、新六軍、整編第74師和第18軍。這五大王牌主力在抗日戰場上戰功赫赫,是國民黨軍隊中裝備最精良、待遇最好、戰鬥力最強的五個軍。

然而,在五大王牌主力之中,還有一種說法,卻令第18軍十分不舒服:新一軍是裝備出來的,74軍(整編第74師)是打出來的,第五軍是練出來的,新六軍是孿生出來的,而第18軍,則是寵出來的。

第18軍之所以有“寵出來”的名聲,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第18軍是大名鼎鼎的“小委員長”陳誠的起家部隊,也是他最為重視的嫡系部隊。因此,手握重權的“小委員長”陳辭修,竭盡全力的為第18軍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當時的國民黨軍隊流行著這樣的說法:中央軍是親孃養的,大軍閥的部隊是小媽養的,而雜牌軍則是後孃養的。而在待遇最好的“親孃養的”中央軍中,第18軍則是最受重視、也最被偏心眼兒的部隊,堪稱嫡系中的嫡系。因此,也難怪別的部隊酸溜溜的將第18軍稱之為“寵出來”的王牌軍。



然而,第18軍雖然最受寵愛,卻絕不是被慣壞的紈絝子弟,它能名列國民黨五大王牌軍,更絕非僥倖。第18軍五大王牌主力軍的地位,是靠著赫赫戰功,一刀一槍,在抗日戰爭中殺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內部,陳誠的派系叫土木系,而之所以被稱為土木系,“土”代表第18軍的骨幹部隊第11師,而“木”,則直接代表了第18軍。從這個名稱也可以看出第18軍對於陳誠的重要性。


中原大戰之後,陳誠因功被晉升為第18軍軍長,但是此時的第18軍,所轄有的僅有第11師一個師。在陳誠的苦心經營之下,第18軍迅速擴充規模,最高的時候,第18軍擁有八個師,完全超出了一個軍規模的極限。

民國時期,有許多軍閥經常犯這樣的錯誤:為了擴充實力,他們瘋狂的擴編軍隊,增加軍隊人數,但卻顧不上軍隊的質量,導致部隊大而不強,如烏合之眾一般。顯然,陳誠並就沒有犯這樣的錯誤。


陳誠是國民黨內少有的,身居高位卻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他一身正氣、清正廉潔,同時又能力出眾。陳誠的卓越能力和個人操守決定了18軍的訓練效果,而陳誠的地位又給予18軍足夠的後勤保障。因此,第18軍從成立之初,就以訓練有素、軍紀嚴明、能征善戰聞名。


訓練再好,終究還要在戰場上一較高下。全面抗戰爆發之初,陳誠的第18軍就參加了慘烈淞滬會戰,淞滬會戰中著名的血肉磨坊——羅店之戰,就是由羅卓英率領的第18軍打出來的。淞滬會戰之後,第18軍始終戰鬥在抗戰前線,先後參與了鄂西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常德會戰、雪峰山會戰等重大戰役,均表現出色,給日寇以重大殺傷。



在國民黨內根紅苗正,屬於黃埔系嫡系,上面有“小委員長”陳誠罩著,自身又十分爭氣,因此,第18軍能夠成為國民黨裝備最先進的部隊,也就不奇怪了。同時,第十八軍還是赫赫有名的“種子軍”,國民黨中央軍中有許多部隊,都是出自第18軍。

第18軍也是國民黨諸多軍級單位中,走出將軍最多的部隊,第18軍先後走出了五個陸軍一級上將、四個參謀總長、四任兵種司令、20多個軍長,堪稱國民黨軍隊將官孵化器。


鳶飛九天2018


有網友問:第18軍的實力如何?第18軍是土木系的核心部隊。最早的時候是1928年由北伐軍司令部的3個警衛團為核心組建第11師。第11師在中原大戰立下戰功,擴編為第18軍。

18軍組建以後,強調三大公開,財務,人事等三大公開,並且專門挑選優秀黃埔學生加入這個部隊。在後勤補給上,也是優先級最高的部隊,有了新武器,基本上都少不了第18軍的那一份。

但是真正遇到打仗,第18軍的表現也確實很不錯,在淞滬會戰,第18軍血戰羅店,奠定了第18軍精銳當中的精銳的軍中地位。在羅店第18軍血戰日軍第11師團,日軍戰史在《上海敵前上陸》中,將羅店稱之為"屍山血河的城鎮"。

在羅店,還出現了中國的巴甫洛夫大樓,日軍管這裡叫白壁之家,就是第18軍部隊堅守的一個擁有白色圍牆的大院子。從8月28日一直到9月23日,第18軍部隊在這個大院子,還有院子裡的平房裡與日軍第44聯隊激戰了近一個月。

淞滬戰役結束以後,日軍說的最多的就是第18軍第11師是我們見過的中國軍隊當中,素質和士氣最為優秀的。羅店是地獄一樣的戰場。第18軍在抗戰第2個成名之戰就是石牌要塞保衛戰,正是在這裡,第18軍說出了那句抗戰名言,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

隨後第18軍參加了常德會戰,日軍戰史《常德作戰》中對給第18軍的評價是:"敵軍正是中國軍隊首屈一指的精銳18軍,素有"虎之子部隊"之稱,是當年在宜昌就和13師團對峙過的宿敵,並且有多次和日軍精銳師團對壘的經驗,戰意極其旺盛。擁有不殲滅對手就絕不放棄進攻的決心"。

第18軍後來出名的戰鬥還有章逢集大戰,第11師第32團,以1個團大戰中野3個縱隊五天五夜。在隨後的南麻戰役,華野5個縱隊再次圍攻第18軍第11師,還是讓第11師頂住了。

到了最後的雙堆集,慘烈的雙堆集戰鬥,特別是大王莊,第18軍老虎團,也就是第第18軍第118師第32團在這裡與攻擊部隊2個主力團大戰,攻守最後雙方3個團都幾乎全部拼光,這慘烈的戰鬥,讓在旁邊觀戰的第85軍部隊直接投降,不敢再戰。

最後的時刻第18軍最後的主力威武團,青年團保護著第12兵團司令部擁擠在狹小的只有不到1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在數百門火炮進行了炮火準備以後,7縱21師,6縱16師等部隊發動了最後的總攻。最後帶頭突圍的胡璉逃回去以後,在身上發現了32塊彈片,可見戰鬥之激烈。


深度軍事


第18軍,國軍精銳種子軍。

得“種子軍”名號,那是因為第18軍巨能產出人才,該軍先後出了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2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後勤總司令,20多個軍長。

這麼高的人才產出率能說明啥?第一個,18軍的當家人陳誠確實有小委員長之實,一人得道嫡系昇天;第二個,18軍確實人才濟濟,這跟陳誠治軍理念有關,嚴明公正,有大將之風;第三個,18軍能產出這麼多人才,戰力自然不會弱。

第18軍屬於建軍比較早的國軍老派勁旅,是由第2軍第11師發展起來的。

陳誠執掌第11師,進而擴編出第18軍,過程頗為“好事多磨”。

國軍歷來講資歷,講派系,1927年4·12後,年僅30歲的陳誠被提拔成第21師師長,一個月後在與孫傳芳作戰中,因胃病發作坐轎子上陣,遭到何應欽打壓,結果師長的位子還沒坐熱就砸了鍋。

從此,陳誠與何應欽結下了樑子。

蔣介石短暫下野,復出後重編第2軍,決定將曹萬順的雜牌第17師和南京總司令部警衛團兩個團合併,組成第11師。老蔣想讓陳誠當第11師師長,但何應欽跳出來說,陳小鬼資歷不夠。

為了平衡派系矛盾,老蔣只能讓陳誠先當第11師副師長,然後再擇機轉正。

轉正後,陳誠率第11師參加中原大戰。因策反敵軍、包圍商丘、進攻濟南、鄭州有功,34歲的陳誠正式出任新擴編第18軍軍長。

34歲即出任軍長,引起了眾人的羨慕嫉妒恨,因此第18軍得了一個讓陳誠很不舒服的綽號——“童子軍”。

這說法雖然有輕視貶低之意,但在某種程度上也道出了一定事實,剛成軍的第18軍底子確實薄,除了第11師原班人馬,再無其他部隊,陳誠這個軍長有名無實,乃是“軍長師長一肩挑”。

所以第18軍真正的歷史是由擴軍開始的。因為有老蔣的支持,陳誠又很有政治手腕,到1932年10月,第18軍在陳誠手裡擴編到了何種程度呢?

下轄5個師,29個團,誇張程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一個軍抵人家好幾個軍。

但人多未必戰力就強。在隨之而來的第四次圍剿中,陳誠和他的第18軍很意外地栽了個大跟頭,第11、52、59師竟一起讓人包了餃子,老政敵何應欽一發難,陳誠不得不辭去本兼各職。

用一句“帶傷服務,一雪前恥”的口號重新喚起鬥志後,陳誠的第18軍再上前線,參加第五次圍剿,出發前,羅卓英升任軍長。

一戰成為攻進廣昌第一軍,為老蔣立了大功。

接下來的淞滬會戰,第18軍的表現可圈可點。在有人肉磨坊之說的羅店爭奪戰中,第18軍重創日軍,贏得了榮譽,“打”出了兩個軍長。

也正是藉助淞滬會戰,陳誠的土木系軍事集團開始成型。原先的第11師為土,後來的第18軍為木。

1938年9月,羅卓英接任陳誠之職,出任武漢衛戍總司令,參與指揮武漢保衛戰,書呆子黃維接任第18軍過渡軍長,半年後,原11師老師長彭善升任第18軍中將師長。

但接下來的宜昌一戰,第18軍打得並不好,宜昌失守後,全軍傷亡三千多人,最終也沒能奪回來。

戰後,護犢子的陳誠被迫將彭善撤職,換上外來戶方天。

手下嫡系猛將如雲,為何偏要選用一個外來戶?這是始終困擾第18軍的一個頑疾,內部對軍長大位的爭奪太激烈,在資歷和能力面前,政治高手陳誠只能講策略,玩平衡。

第18軍後來被合圍基本全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在關鍵時間用最正確的人。

講實際,此時最適合接任第18軍軍長的是時任第11師師長的胡璉,但這位“狡如狐,猛如虎”的善戰之將直到石牌大捷後六個月才如願以償。

在第18軍的戰功簿上,1943年的石牌大捷是顯赫一功,但也需客觀冷靜看待。

後來者看那段戰事,有時候是過分關注國軍的勝利宣傳以及國軍的那些個勳章了。石牌要塞成功擊退進犯日軍,是有意義的勝利不假,但把彈丸之地石牌說成是又一個斯大林格勒,則明顯是國軍對勝利的吹噓。

但不管怎麼說,胡璉在此戰中說出的那句熱血男兒言還是很值得銘記的——“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比起石牌大捷,本人倒覺得1944年第18軍配合第74軍在雪峰山一役中的表現,更大氣,更有嫡系王牌軍的風采。

首先一個就是當何應欽調第18軍打配合的時候,陳誠放下了派系之爭,慷慨從命。

再一個就是憑藉優勢火力壓著日軍狠揍,看上起十分的過癮。

第74軍和第18軍聯手本是能全殲日軍第20軍主力的,但在何應欽“軍事服從政治”的命令下,很無奈,兩軍只好給日軍開了個潰逃的口子。

太可惜。

抗戰勝利後,第18軍先是被改編成整編第11師,後又恢復番號被編入第12兵團。其實這所謂的第12兵團就是第18軍和它的外圍部隊。

按理說,胡璉應是第12兵團司令的不二人選,但因為派系爭鬥,最終掌軍的卻是志在辦學的書呆子黃維,而胡璉呢,憤懣之下則直接撂攤子回老家,採菊東南下去了。

如此重要時刻,如此重要兵團,用這麼個優柔寡斷的書呆子,結果可想而知。

等到黃維兵團被困住,再想起胡璉的時候,早已是無解的死局,小局部再能死戰也沒啥實質作用了。

就這樣,最終還是讓胡璉跑了,一個幸運是難以涵蓋所有的。

正是因為有胡璉的逃脫,才有了後來的金門之戰,才有了重編後的第18軍撤逃臺灣。

比第74軍強,沒有落下兩次被全殲的命運。


黑句本


真的是寵出來的十八軍嗎?

國民黨五大主力,首先是打出來的七十四軍,名聲最大,備受推崇,主要是七十四軍活躍於抗日戰爭時期,在解放戰爭時期第一個被消滅,對敵我雙方的轉折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是練出來的第五軍,雖然在第一次遠征緬甸撤退時損失慘重,但是崑崙關戰役時打的還是很有風采的;裝備出來的新1軍、新6軍則是最早裝備美械裝備,接受美式訓練的部隊,在抗戰後期戰鬥力彪悍。

剩下一個就是寵出來的第十八軍,由於十八軍是陳誠的嫡系部隊,陳誠又是老蔣的嫡系,因此說十八軍是寵出來的一點都不為過,在抗戰勝利後的一段時間,老蔣調七十四軍去衛戍南京,被稱為御林軍,實際上稱十八軍為御林軍更不為過。

在整個抗戰期間,十八軍一直駐守在老蔣的外圍,是老蔣最信得過的嫡系,然而,光說十八軍是寵出來的則不恰當,在淞滬會戰最激烈的戰場羅店絞肉機上,第十八軍殊死抵抗日本的前進,死傷慘重,後來在石牌戰役中,也是二戰中最大的刺刀戰,在這次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第十八軍還是阻擋了日軍的進攻。

所謂的寵,其實是因為你能打,才寵的,一個不能打勝仗不能打硬仗的部隊,老蔣也不會得意的,說到底,老蔣也要看你的成績。

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

陳誠系又稱土木系,是因為陳誠先是擔任第十一師師長,後來以此為基礎組建了第十八軍,十一組成一個土字,十八組成一個木字,因此被稱為土木系。

早在中原大戰時,陳誠的第十一師就因為作戰有功被擴編為第十八軍,相對其他五大主力早很多,剛組建的第十八軍其實也就是一個番號,下面就一個第十一師。然而在剿匪期間,陳誠不斷招賢納士,在老蔣的支持下不斷擴大該軍的編制,在中原大戰後的第二年就將教導第三師劃撥給陳誠,陳誠又不斷吞併雜牌軍,到1932年的時候第十八軍轄5個師,一時間氣勢如虹,後來看第十八軍轄師太多,指揮不便,就將兩個師劃分給了後來的第五軍。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老蔣對陳誠的打壓,相反老蔣是有意提拔陳誠,當時黃埔系的代表是何應欽,老一派的將領劉峙、顧祝同等都圍在何應欽的左右,在後來黨內矛盾中,何應欽態度不明,使老蔣不太滿意,為了制衡何應欽,必須打造自己的嫡系,這個人就是陳誠,1934年羅卓英擔任第十八軍軍長,陳誠進入更上一層。

第十八軍在羅卓英的帶領下,先是第五次圍剿取得勝利,後來在抗日戰場上也有諸多表現。這些和陳誠的用人策略不無關係,陳誠重用黃埔軍校畢業生,紀律嚴明,堪稱王牌部隊。

第十八軍的戰鬥力有多強

抗日戰場戰況激烈的戰役並不少,但是十八軍打的兩場激烈的戰爭,一般的戰役比不了,十八軍的成名戰為淞滬會戰的羅店拉鋸戰,在該次戰役中,十八軍力敵日軍主力師團,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為了掩護淞滬戰場的部隊撤離,十八軍等部隊堅守羅店,羅店也被稱為血肉磨坊。

經此一役,第十八軍雖然保存了建制,卻損失慘重,奉命撤出上海,進行修整,後來參加了武漢會戰、棗宜會戰、鄂西會戰等,在石牌戰役中與日軍進行了第二次激烈的交鋒。

石牌是長江三峽的險要關口,也是重慶的門戶,當時日軍企圖擊破石牌,對後方發起進攻,第十一師師長鬍璉,堅守陣地與日軍發生激烈對抗,其中爆發了二戰中最大的刺刀戰,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會戰。

石牌戰役後,十八軍還參加了常德會戰、湘西會戰。

在解放戰爭時期,十八軍被改編為整編第11師,由胡璉擔任師長,在解放戰爭初期的各個戰場上,第十一師保持著不敗的記錄,後來我方最高領導人評價胡璉“狡如狐,猛如虎”,解放軍對胡璉很忌諱。

然而在淮海戰役時,以第十八軍為核心組建第十二兵團,讓黃維擔任兵團司令,胡璉擔任副司令,也就是淮海戰役中的黃維兵團,在淮海戰役中,黃維兵團趕赴徐州,結果還沒搭到徐州的邊就在雙堆集被包圍,最終全軍覆沒。


史論縱橫


國軍戰史最長的主力部隊國軍出名將最多的部隊

國軍打硬仗、關鍵戰役很多的部隊

1、三大主力與德械師到五大主力

國軍最初的種子部隊就是黃埔學生軍,後來成為黨軍1師、2師,後來擴為第一軍。即後來胡宗南部。十八軍是陳誠一手帶出來的主力部隊。

在抗戰前,國軍三大主力分別為:胡宗南第一軍,湯恩伯十三軍,陳誠十八軍。

德械部隊為:宋希濂36師、王敬久87師、孫元良88師,與桂永清的教導總隊。

(羅店作戰)

經過三年抗戰,有的部隊被打殘,有的不復當年神勇。

軍委會定攻擊軍換蘇械的時候,十八軍在後方,第一、第二、第五、七十四軍列裝,是為國軍四大主力。

到1943年石牌會戰,18軍立汗馬功勞,在1944年全美械。在戰後與新一、新六、第五軍、七十四軍並列為五大主力

從中原大戰到淮海戰役,十八軍一直是國軍主力。

2、出名將最多的部隊

國軍有幾個主要的種子部隊,分別是第一軍,第五軍,第十八軍。相對而言,一軍抗戰中期就衰落,五軍成軍晚,十八軍出人才最多

產生了5個一級上將,黃維、胡璉、方天、羅卓英、陳誠。

4個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勤聯總司令、20多個軍長。

(石牌作戰)

3、國軍打硬仗、關鍵戰役很多的部隊

羅店戰役:羅卓英率第十八軍與日軍松井石根第三師團反覆爭奪羅店,雙方傷亡慘重,堪稱血肉磨坊。

石牌戰役:胡璉率第十一師與日軍血戰,贏得會戰勝利,保衛陪都。此戰亦是血戰。

南麻戰役:胡璉一師抵抗華野四個縱隊數日之久,對整個戰局影響甚大。國軍一度抓住戰場主動權。

(南麻戰鬥)

4、總結

十八軍是國軍核心主力,南征北戰出的精銳,其在國府22年的歷史中是其重要支柱。

其對國府的忠誠也是不言而喻的,十八軍的降將基本沒有。

從軍人人格立場上,值得尊敬。

從人民立場上,值得惋惜。

參考文獻:

《國共內戰期間國軍的指揮權問題:南麻戰役的個案研究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國民黨第18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與新1軍、新6軍、第5軍、第74軍並稱國軍五大主力。與其他4軍相比,第18軍建軍最早、歷史最悠久,先後參加過蔣馮的中原混戰、圍剿紅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在國民黨的五大主力軍中,第18軍當數佼佼者。這支軍隊起源於北伐時期的國軍第11師,湧現了諸如陳誠、胡璉、楊伯濤、周至柔、羅廣文等諸多名將,是國民黨中土木系將領組成的軍事集團。它成名于軍閥混戰的中原戰場,在抗日戰爭中大放異彩,最終在解放戰爭中灰飛煙滅,遺憾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陳誠)

1930年,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各路軍閥在中原爆發大戰。11師師長陳誠因作戰勇猛、功勳卓著,有效牽制了馮閻的主力。

中原大戰後,陳誠因此從11師的師長升為第18軍軍長,不過18軍當時只有一個11師,本質上還是一個師的兵力。後來18軍不斷擴編,最多時曾擁有多達8個師的兵力,發展成了國軍的骨幹。
(蔣介石與陳誠)

抗日戰爭時期,18軍在羅店與日軍第3師團血戰,以傷亡一萬餘人的代價斃傷日軍近萬人。南京失守以後,18軍又奉命在石牌要塞駐守,阻止日軍西進臨時首都重慶。1943年,18軍在慘烈的石牌保衛戰中成功將10萬日軍阻擋在三峽之外,迫使日軍戰略轉向南下。

在石牌保衛戰中,國軍以傷亡1.5萬人的代價擊死擊傷日軍2萬餘人,擊落擊毀飛機45架、軍車75輛、艦船122艘,是抗戰後期的一次巨大勝利。

總體而言,18軍起源於北伐戰爭時期陳誠帶領的11師,是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而11師是北伐軍的八大金剛之一,軍隊紀律強,管理嚴格,戰鬥力較高。加上11師演變為18軍後,又通過不斷擴編使實力大大增強,成為國軍的王牌部隊。儘管這支軍隊在解放戰爭時期遭到慘敗,但仍不可否認其在抗戰中的巨大貢獻。



歷史的荒野


第18軍不論是名聲,還是實力,都堪稱是國民黨的主力王牌。

第18軍的前身為國民革命軍第11師,師長陳誠(後任)。

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陳誠率領11師屢立戰功,蔣介石在原基礎上擴編第18軍,陳誠任軍長。因此第18軍又稱為“土木系”,土拆開為十一,也就是11師;木拆開為十八,也就是18軍。

第18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故蔣介石頗為青睞,部隊得到擴編,裝備屬美式裝備,其骨幹將領也多為黃埔軍校學生,故有國民黨王牌部隊之稱。外加陳誠的表率作用,18軍整體作風比較廉潔,屬國民黨難得作風正直的部隊,但也難逃黨派之爭,比如和何應欽的矛盾。

在抗日戰爭期間,第18軍表現勇猛,尤其是在淞滬會戰中的羅店戰役中,18軍力敵日本第3師團歷時一個月,羅店血流成河,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

抗戰結束後,第18軍經過整編,成為國民黨五大主力部隊之一,後在淮海戰役中大部分被殲。


五味社


十八軍是當時中國軍隊中的精銳部隊,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本人稱讚為“中國軍隊中最為精良的部隊之一”!

十八軍不僅戰鬥力高,更是在抗日戰爭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士氣!

十八軍是陳誠的起家部隊,也是土木系的核心部隊。“土”拆開為“十一”,“木”拆開為“十八”這裡的“十一”指的就是十八軍的前身十一師,十一師後來在中原大戰中立下了戰功,於是擴編為十八軍。

十八軍組建以後,也是由於陳誠的原因,得到了很多精良裝備的補給。此後在人事上,也有優秀的黃埔學員加入。在後勤補給上,十八軍也是優先級別最高的部隊之一。

再加上軍紀嚴明,十八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

當然,這麼說可能有些乾巴巴的,接下來我們就用抗日戰爭時期的兩個戰役,為大家進一步詮釋十八軍的戰鬥力。

淞滬會戰

在淞滬會戰中,十八軍與日軍甲種師團的第三師團,在小小的羅店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為了爭奪羅店這個戰略要地,雙方將羅店轉化為修羅般的地域戰場,在此進行血戰。此戰艱難,雙方都損失慘重,十八軍也因此獲得了日軍的尊重。

等到淞滬會戰結束之後,日軍上到將領下到將士都對十八軍肅然起敬,稱讚他們是當場戰役中,素質以及士氣最為優秀的部隊。

石牌保衛戰

在石牌保衛戰中,十八軍的少將師長鬍璉出征前便已經寫好了家書,下了決一死戰的決心。正是這種死戰的決心,使得胡璉在面對日軍偷襲衝擊伏牛山陣地時也毫不畏懼,還將國旗插在山頭,絕不後退。

正是這種精神,使得十八軍喊出了“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的抗戰名言。也正是這種精神,使得十八軍堅守到全面反擊的時刻,最終保住了通往重慶的必經之路。

此外,十八軍還參加常德會戰、章逢集大戰、南麻戰役等重要戰役,均取得良好的戰果。其中日軍戰史《常德作戰》給予了十八軍“虎之子”部隊的稱號,稱讚十八軍是當時中國軍隊中首屈一指的精銳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