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19世紀最後幾十年能夠發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

手機用戶92102610135


我是民間科學哲學土匪,主動登門拜訪。在近代歷史上,歐洲曾發生過兩次大革命,一個是科學革命,一個是技術革命。但是,科學革命在先,技術革命在後。著名美國科學史家薩頓寫道,在近代科學史上,堪稱偉大的加速度的,通常閨哥白尼時代開始。當然,從哥白尼到伽利略這一期間,科學的發展獲得了巨大的推動力。他出事科學家的隊伍幾乎不斷擴大,科技書刋日益增多,同時所研究的科學問題,也越來越廣泛。 他寫道,十七十八世紀,卓越的科學人物這麼多,指出這一點是很有意思的。即他們的分部遍及歐洲。甚至像瑞士這樣的小國,在產生科學英雄上也蠻有味兒。到了19世紀,科學發展如此之快,方向如此之多,加上驚人的豐富而又穩固,以至最好的觀察家也要被迷惑。人們相信,科學正在接近完善的階段。許多科學史家一直認為,到了二十世紀,技術發明完全取代了科學發現。我們再看一看諾貝爾獲獎者,絕大多數研究成果,都是技術成果,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發現,幾乎等於零。今天,許多西方學者大聲疾呼,科學技術已經把我們帶到了哪裡?今後又要把我們帶向哪裡?我們與大自然的距離,變變得越來越遠了,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我們完全失去了目標和方向?


偉松12


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從19世紀後幾十年,逐步進入暴發期,前面幾萬年的進化積累功不可沒。前面有無數的小革命才成就了這一次的大革命。就像一個人能吃5個饅頭飽了,前面4個是積累。就讓我們瞭解一下都積累了什麼?
(陰山岩畫)

一、認知革命:認知革命請大家看一下《人類簡史》,語言→合作→吃住行穿→人類繁衍,比如最早住的是山洞,山洞人多了就住樹枝樹葉草搭起來的草房子,再後來泥巴木棍草搭建的土木房,土木房讓人們在水源地和食物地中間生活,脫離了山洞。如果說食物和水讓人類走得更遠,那麼土木房子也讓人類大規模繁衍具備了一個條件。



(鄭和下西洋)

二、人類活動半徑革命:人類從爬行→?→直立步行→騎動物坐舟→坐船騎車→坐車→坐飛機。人類的交通工具從慢到快,從小到大,從簡易到複雜,人類的活動半徑越來越長,頻率越來越快,使得吃住穿越來越容易,越來越好,所以一個國家要想富強,首先解決多元交通工具和基礎設施建設,讓人們岀行更容易更人性化,去掉一切束縛交通工具的規定,比如電動車,讓廠家生產岀跑得快,路程長一點,更安全可靠的車為前提,廠家就會把輪胎加寬,制動造好,加大電池和其它,而不是人為限重限速。最後電動車重不限,速不突破多少,定一個值。上了公路快慢騎車人自己根據情況掌握。為什麼要說電動車,電動車是大多數百姓車,規模龐大,讓騎普遍交通工具的人活動半徑變長,人類進步就會加快。
(鋼架橋


)

三,材料革命:
每一種新材料的岀現,都會引發一場革命,19世紀後期,所有的新材料相繼湧現,知識也幫助人類更進一步認知世界,也更進一步做岀新材料。
(信息成果技術)

四,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不是現在才有,在遠古,那裡有獵物,通過簡單交流,一起去捕獵。語言的岀現,就是信息革命的發端。信息革命是現代暴發的,應該稱為現代信息革命,也包括各學科知識的積累。

(古錢幣)

五,貨幣革命:貨幣讓貨物的流通便捷,更高效。所以貨幣的岀現就是一次革命。(有些觀點,只代表我個人,比如人類活動半徑革命。還有其它就不一一敘述)


壯志凌雲15648449933


這就是戰爭所造成的科技衝擊,首先十五世紀的航海時代和新大陸的發現,再到歐洲的革命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文化浪潮,在到美國的商人逐利獲得主權,殖民主義。這是一種蓄能,在19世紀把能量進行了一次爆發,你細看一下歷史會發現,這裡面工人扮演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團結反抗貪婪吸血毒種們的壓迫,開始走向工會權益制度,這就是一場最耀眼的革命。

再說工業的開始,17世紀末的蒸汽機讓人民步入一個重要的階段,從人力到機械的轉變,在到1831發現電流,從而發電機誕生,在到19世紀電力工業的出現,我們可以看出,有時候文明的一小步就是未來的一大步,蒸汽機的誕生就像發現新大陸的鏡子。

在說科學爆炸式的增長,我們可以從上面看出來,這種爆炸式增長是經過三個世紀的發酵,在19世紀爆發。這裡面意味最深的就是“革命”,沒有戰爭作為推動力就失去了科技的導火索,沒有了文明的衝擊就失去點燃的資格。

而19世紀我們最受到影響的是什麼?八國聯軍打破了舊時代的枷鎖,我們的救世主國民政府站起來了,打破了壓迫奴隸我們上百年的清韃子,開啟了屬於我們的文明浪潮。



絕版老鴇


科技的發展不是瞬間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演進的過程。早在14世紀初,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科學精神已經在歐洲萌芽。經過幾百年的積累,歐洲已經建立起了較為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天文、地理、藝術、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已經能夠科學、客觀地認識世界。人類的科技之樹在等待著一場春雨,這場春雨就是機械時代的動力革命–蒸汽機的發明。1776年,瓦特製造出了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極大地釋放了生產力,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然後,各種發明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引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影響極其深遠。幼兒園老師教導我們,隨手點贊是一種美德。


鍾離子曰


好幾個工業國,都經歷了城市化,機械化,教育現代化,大學研究所不斷湧現並升級,構建了產學研結構體,並彼此激烈競爭,如英法德俄美等西方各國,征服殖民地,既擴大了列強的視野,為確保優勢,殖民者也需加快發展。


千年古柏柏


這是源於人類思想的解放,制度優越化,人類的許多思想不會再被禁錮,人類對科學的探索不斷前進,時間如流水,人類所積累的科學知識越來越多,達到一定程度便會有這樣的科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