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袁世凱這個人?

前哥說歷史


如何評價袁世凱還是要依據史實來看。

一、出身官宦世家。

其叔祖袁甲三官至漕運總督、生父袁保中捐同知官位、於1864年過繼給袁保慶(官至二品江寧鹽法道)。 1879年,袁世凱以袁保恆的捐賑款而獲得“中書科中書”的官銜。 1881年10月前往山東登州投奔駐防當地的吳長慶(其養父之友)。被破格任命為幫辦營務處。按過去的說法是“世受皇恩”。

二、隨軍赴朝

後清庭應朝鮮求援派吳長慶軍入朝平叛,袁世凱隨軍赴朝。吳長慶為袁世凱報功為袁世凱報以首功。隨後清軍將大院君擄至保定問罪,當年23歲的袁世凱則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

在朝其間即帶兵挫敗過日本人趁“甲申政變”之機行動欲挾制朝鮮王室企圖,也因“妄開邊釁”、“擅挪軍款”獲罪,在李鴻章力保下袁世凱得以脫罪,於1885年初歸國,賦閒在家。1885年10月李鴻章任用袁世凱護送大院君回朝鮮,同年11月又提拔年僅26歲的袁世凱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員,左右朝鮮政局,儼然朝鮮的太上皇。其簡單粗暴的手段干涉朝鮮內政的做法引起了朝鮮國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滿,清庭中也不斷有人彈劾。

三、甲午之戰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隨後日軍迅速大舉出兵朝鮮,挑起戰爭。甲午戰爭爆發前夕的7月19日,袁世凱擅離職守化裝成平民於7月22日逃回天津。8月6日李鴻章命其前往遼東前線,協助周馥轉運糧械、收集潰卒等後勤事宜。

四、上位練兵得掌軍權、站隊維新

1895年6月底,李鴻章、劉坤一、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聯名上奏摺保薦袁世凱,得光緒帝召見,於8月底以一封萬言條陳呈送皇帝,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改革綱領。

1895年12月8日(光緒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袁世凱正式入主天津小站,開始用西法編練中國首支新式陸軍。

從入京覲見到小站練兵之前這段期間,袁世凱積極為維新變法奔走,他加入了康有為、梁啟超等發起的“強學會”。1897年,袁世凱擢升直隸按察使。

五、出賣維新黨人得以封疆

1898年7月鑑於帝后爭權日益嚴重,維新派為得軍方支持以防萬一派徐仁錄前往小站聯絡袁世凱,得到袁世凱承諾。康有為乃舉薦袁世凱為侍郎。1898年9月,袁世凱升任工部右侍郎,奉旨入京陛見。

9月18日(陰曆八月初三),康有為等人得到光緒帝“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詔。當晚,譚嗣同進入袁世凱寓居的法華寺,將“圍園劫太后”的計劃告知袁世凱,要求袁世凱動員新建陸軍來實施維新派的計劃,袁世凱同意。9月20日(八月初五)上午袁世凱受到光緒帝召見後乘火車到天津。9月21日(八月初六)晨,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入紫禁城,宣佈臨朝訓政,罷斥康有為等維新派,戊戌變法遂告失敗,史稱“戊戌政變”。

袁世凱迴天津後,從後黨御史楊崇伊那裡得知慈禧即將上臺的情報,懼怕牽連自己,遂向榮祿告密,使慈禧得知維新派的計劃。在戊戌政變起初,慈禧太后只是斥責康有為“莠言亂政”,停職待參,並未言及譚嗣同等人;而袁世凱告密導致的結果便是慈禧下令逮捕康梁諸人,並誅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緒帝於瀛臺。


袁世凱由於告密地位扶搖直上。1899年冬,袁世凱由工部侍郎升任山東巡撫,這是40歲的袁世凱首次出任封疆大吏。

六、庚子國難近在咫尺擁兵坐觀

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後,其新建陸軍也從天津小站調往山東境內佈防,得以迅速擴大。袁世凱到任山東後,一改前任巡撫毓賢的縱容態度,全力鎮壓拳民,令其在山東無法立足,逃往天津、北京一帶。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袁世凱治加入李鴻章與英國等列強達成共識而組成的所謂“東南互保”,擁兵坐觀列強入侵,置身於國戰之外。

七、出任北洋大臣成為清末最大實權人物

1901年11月,李鴻章死去,袁世凱受命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實授,一躍而成為中外所矚目的實力人物。

清末新政 《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迫於內外形勢,施行新政。袁世凱表示極力擁護。1901年袁世凱在山東創建山東大學堂(今山東大學)。


1902年,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

1903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練兵處袁世凱任會辦大臣,負責創辦武備學堂,並聘請大批日本軍官擔任教習。至1905年北洋六鎮編練成軍,每鎮一萬二千五百餘人,除第一鎮系滿洲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嫡系軍官。同時,袁世凱還兼任督辦電政大臣、督辦鐵路大臣及會議商約大臣。在此期間,他在發展北洋工礦企業、修築鐵路、創辦巡警、整頓地方政權及開辦新式學堂等方面,都頗有成效。通過辦理新政,他得以“內結親貴,外樹黨援”,很快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龐大的北洋軍事政治集團。

八、暫退隱忍以待有時

1906年,袁迫於清庭忌諱,辭去各項兼差,並將北洋軍一、三、五、六各鎮交陸軍部直接管轄。

1907年,又被調離北洋,到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成為中樞重臣。


1908年11月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亡故,年幼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其父載灃為攝政王。載灃因為反對袁世凱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為戊戌政變一事(因袁世凱出賣維新派,致使光緒被慈禧太后幽禁至死),對袁世凱非常痛恨,成為攝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凱的官職,袁稱疾返回河南退隱。

九、復出上位、逼退清庭、就任民國大總統

1911年10月10日清政府新軍陸軍第八鎮兵變,引爆武昌起義,併成立以黎元洪為都督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北洋軍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義的力量,且只有袁世凱駕馭北洋軍的能力。奕劻及內閣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英美等國公使一至支持起用袁世凱,載灃只得於10月14日任袁世凱為湖廣總督,派其南下壓制起義,袁世凱一邊進攻革命軍、一面奏請清政府停止進攻,讓劉承恩給黎元洪寫信議和。

1911年11月1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1月13日袁世凱抵達京師,16日組織新內閣。

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臨時代表選出孫文擔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佈民國成立,孫文就任。

袁世凱依仗軍力強大,以同盟會多人進入總長之列為條件,換取南方革命黨同意其就任民國大總統。

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凱逼清帝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下詔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1913年2月,依據臨時約法,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按約法精神應由該黨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卻在上海遇刺身亡。革命黨人認為袁世凱是事件的幕後黑手,袁世凱予以否認。

1913年7月孫文組織了中華革命黨,發動二次革命,武力討伐袁世凱,被袁世凱北洋部隊敗。

10月6日,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隨即於北京故宮太和殿就職。


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中國國民黨,並收繳國民黨議員證書。國民黨籍議員的資格取消後,國會因法定人數不足而休會,袁世凱派員組織中央政治會議作為臨時替代機構。

1914年1月,袁世凱將國會解散。

1914年3月31日,袁世凱頒佈了《平政院編制令》。

1914年5月,袁世凱公佈《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製為總統制。1914年12月29日,公佈《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選連任。

十、袁世凱與《二十一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以英日同盟(協約國)為理由,強行派兵接收德國(同盟國)在山東膠州灣的租界地,以及膠濟鐵路沿線地帶,中國政府無力阻止。

1915年2月2日,因袁世凱為謀求復辟稱帝尋求日本支持,日本藉機向袁世凱提出了《二十一條》,並逼迫北洋政府承認日本取代德國在華的一切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滿洲及蒙古的權益,以及承諾聘用日本人為顧問。日本的要求等同於將中國納入成為其保護國。

在全中國上下一至反對下日本政府不得刪削了對中國最為不利的第五號要求。在日本戰爭威脅下,5月8日袁世凱召集政府要員開會,袁世凱認為日本已收回對中國最為不利的第五號各條款,已非亡國條件,為避免開戰,所以接受日本條件。袁世凱政府於1915年5月9日回應了日方的最後通牒,史稱五九國恥。 於1915年5月25日在北京簽署《關於山東省之條約》、《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及13件換文,總稱《中日民四條約》。

十一、復辟稱帝

為稱帝,袁世凱是花樣百出,1915年12月,在國會、高校、民眾請願團、籌安會和各省國民代表的推戴下,準備建立君主立憲制。接受皇帝之尊號,準備成立中華帝國,打算1916年為洪憲元年,行君主立憲政體,把總統府改為新華宮。

12月25日,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佈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貴州、廣西相繼響應,3月份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依靠段團結北洋勢力,壓制南方起義力量,但起義各省沒有停止軍事行動,滇軍堅持要袁世凱下臺。段祺瑞則要求袁世凱交出行政權力和兵權,恢復責任內閣制,退位自保。馮國璋聯絡各省在1916年5月18日組織召開“南京會議”,但各省區將軍代表謀略不一,會議無果而終。在重大打擊及交煎下,袁世凱於1916年6月6日病故。


注: “二十一條”要求的內容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關於山東問題,共四條,要求中國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原先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省不得讓與或租給他國;准許日本建造膠濟鐵路專線;開闢山東省主要城市為商埠。日本的目的是向山東省進行經濟擴張,同時,還意味著要把戰略要衝的山東省作為日本的勢力範圍,為瓜分中國作準備。 第二部分,關於南滿內蒙古東部,共七條,要求承認日本在南滿和內蒙古東部的特殊權利,日本人有居住、購地、經營工商農業、開礦等特權。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及南滿鐵路、安奉兩鐵路期限,均延長至99年,吉長鐵路由日本管理,期限也為九十九年。日本的目的是把我國東北和內蒙變成它的殖民地。 第三部分共兩條,要求把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中國不得自行處理,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之人開採。實際上,是要由日本一手操縱和控制中國當時這個最大的鐵礦山和鍊鐵企業。 第四部分一條,要求所有中國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就是說,這些地方只有日本才有權割去或租借 第五部分,關於控制中國政治、財政、軍事、警察等,共七條,要求中日合辦地方警察或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中日合辦兵工廠且必須聘用日本技師;將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間的鐵路修築權讓與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開礦、建築海港、船廠及築路的優先權;日本人在中國有傳教之權。


史可見證


袁公世凱偉人也,有清末世,內外交困,民生凋敝,列強虎視,雖戊戌之變法,然瞬間破碎,更庚子之變,皇權極度衰微,帝后同崩,稚子當朝,攝政滿貴,貪婪攬權,漢族治臣,精華盡散,致民心軍心,無以收拾,更南方革命,已漸氾濫,危機四伏,鉅變在即,若大中華,卻往何處,或國土分崩,或列強吞併,辛亥槍聲,忽被點火,大亂將至,清廷束手,欲遁滿洲,便使袁公,審時度勢,順水推舟,逼清廷退位,促五族共和,化干戈為玉帛,避免鐵血之禍,彪炳青史,居功至偉,更化民族國家之巨大危機於無形也,如按孫文之志,僅在漢地十八省耳,然後世中華,雖遺憾未保秋桑之形,但漢滿蒙回藏主要疆土一統繼承之,此功惟袁公獨逞,並無人可出其右也,在歷史,在現實,在中華民族之崛起,必終會被後世敬仰承認之。


大俠行走天下之超然


袁世凱是清末民初人,他既有功於民國又有過於民國,如何評價?要歷史地一分為二地評價袁世凱。

功勞:1.在天津小站編練北洋新軍,繼洋務運動後對中國軍隊近代化產生重大影響。2.迫使清帝遜位,建立民國,實現國家版圖完整交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告中華民國建立。但當時北方還處於清廷統治之下,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人達成協議,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就保舉袁世凱做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清朝結束,袁世凱當上民國總統,實現“光榮革命”式的政權交接。特別還在退位詔書上,加上合諸族為一中華民國,規避了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不嚴謹,實現中國版圖順利交接,有功於國家。3.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清末民初,列強虎視眈眈,利用中國改朝換代之際,侵略邊疆,外蒙和西藏出現邊疆危機,袁世凱利用外交談判等手段,基本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在外蒙和西藏的領土主權。4.採取措施,發展民國。民國建立後,各方面都取得巨大進步,中國繼續由傳統社會向近代化社會邁進。

過錯:1.出賣維新派,破壞戊戌變法(還需要討論)。2.製造宋案,鎮壓革命黨。袁世凱為組織宋教仁的國民黨組閣,破壞責任內閣,暗殺宋教任,製造宋案,鎮壓“二次革命”。3.迷信武力,逆歷史潮流,宣佈稱帝。鎮壓“二次革命”後,解散國會和國民黨,廢除臨時約法,改責任內閣製為總統制,修改總統選舉法,1915年12月,宣佈恢復帝制,1916年元旦,改國號為中華帝國,改元登基。這是逆歷史潮流的大過。4.出賣國家利益。為取得日本人支持稱帝,1915年5月,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出賣國家民族利益。

唐德剛說:袁世凱是一個“‘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曹操型的人物”。評價袁世凱要將歷史人物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歷史地客觀地全面地評價。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我們評價有用嗎,陳伯達早己定性:袁世凱是竊國大盜。


楊白嘮


大家都認為袁大頭是竊國大盜,但井蓋撈翔認為它是千古一帝!


cnnnhnd


袁世凱想一心稱帝,他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竊國大盜。


墨雨無痕437


滅日抗俄一英雄,千古民選一共主!

倭俄一死敵,倭狗一克星。



袁世凱,民國梟雄。創建中國近代軍隊,警察制度,中國第一個燈泡廠,晚清新政,礦山開發,清廷的和平退位,春節全國放假,……這些都不開他。雖然他有很多被人誤解的地方,他對近代中國的貢獻是誰也不能否定,歷史會記住他,從歷史的高度和角度去定位和還原是對歷史人物的尊重。實際上袁世凱只有一個私心,想當皇上,可惜不是時侯。讓我們回望歷史,也許會給我們更多,更真實的東西!


用戶5765559520815


滿清梟雄、能臣與掘墓人。


湘仔評論


沒有把握好時局。要不就應該是中國的華盛頓。中華民族歷史說不定要進步,5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