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到底是誰?

閒人23598079


先秦諸子百家中,以道家的老子最為神秘。在現存先秦的文獻中,老子並沒有留下什麼確切的事蹟。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更是記載了三位老子的候選人,這說明司馬遷也不能夠確定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老子。下面居士我為你一一分析這三位可能是老子的人:

一、老聃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寫道:“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一般認為,這個老聃最有可能是真正的老子。

但是司馬遷認為老聃姓李名耳,這又靠不住了。以前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先秦諸子都是以姓+子的形式被記錄在書上的,為什麼老子姓李名耳,卻不叫李子,偏偏叫老子呢?後來我看了更多的書才發現,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老子姓老名聃,並不姓李。在司馬遷之前,從未有人稱老聃、老子為李耳,很可能先秦時代另有一人叫做李耳,司馬遷把這兩個人搞混了。

為什麼說老聃最有可能是老子呢?因為《莊子》一書中經常提到老聃,如《莊子·天下》認為關尹、老聃一派道家能夠體認宇宙人生的根本原則,是古代的博大真人,並強調了他們濡弱謙下的處事態度。《莊子·天下》中對老子的評價,與《道德經》中的思想如出一轍,因此老聃最有可能是老子。

當然,《莊子》中對老聃的描述也存在疑點,比如《莊子》記載孔子曾見老聃,又記載楊朱曾見老聃,這兩條記載都有問題,又牽涉到了《史記》中另外兩位老子的候選人——老萊子與太史儋。

二、老萊子

為什麼說《莊子》中記載孔子拜見老聃的事有問題呢?因為這件事情《論語》中並未提及。要知道《論語》是孔子弟子們記載的孔子言行彙編,是研究孔子的第一手資料。《論語》中沒有記載孔子見老聃的事,說明這件事情很可能是靠不住的。

不過《莊子·外物》中記載了孔子見老萊子的事情,可以在《論語》中得到佐證。

《莊子·外物》說,老萊子的弟子出去砍柴,遇到了孔子。弟子回去跟老萊子一說,老萊子讓他把孔子喊來,將孔子訓斥了一頓。

《論語》則記載孔子的弟子子路與老師失散,遇到了一個正在鋤草的老丈,便問他有沒有見到自己的老師(夫子),老丈便將孔子嘲諷了一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不過嘲諷歸嘲諷,他將子路領到家中暫住了一宿,還殺雞招待他。第二天子路找到了孔子,孔子說這位老丈是個隱士,還讓子路再回去找他。

這兩件事的相似之處在哪裡呢?老萊子的“萊”字,正是鋤草之意,所以“老萊子”就是指一個鋤草的老人。先秦的書裡寫到一個陌生人時,如果不知道他的名字,往往會根據當時的情景給他隨便安一個名字。比如《論語》記載,有一次孔子讓子路去問渡口,遇到兩個正在耕地的人,名叫長沮、桀溺,這兩個名字都與水有關,就是根據“問渡口”這件事臨時給他們取的名字;還有一次孔子坐著車,楚國一個名叫接輿的狂士迎著孔子的車就走過來,唱起歌來諷刺孔子,“輿”就是“車”的意識,顯然“接輿”並非此人真名,而是根據他迎著孔子的車走過來這件事給他臨時起的名字。

所以,如果《莊子》中孔子見老萊子的事情不是瞎編的,那麼這個老萊子很可能就是《論語》中鋤草的老人。孔子說這個老人是個隱士,而在先秦時代的隱士大多為道家人士。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老萊子“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老萊子與孔子是同一時期之人,也能與《論語》中的鋤草老人對應上。可能這個老萊子確實曾有十五篇著作,闡發的是道家思想,因此後人將他與老聃混淆了。《莊子》中記載的孔子見老聃的事,很可能也正是指老萊子。

三、太史儋

《莊子》中還曾記載楊朱見老聃的事情。如《莊子·寓言》說:

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

但這又有問題了,因為陽子就是楊朱,是戰國時期的人,曾與孟子辯論過。如果老聃是孔子時期的人,絕不可能活到戰國時代與楊朱見面。

不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的太史儋恰好可以同第三個老聃對應。因為這個太史儋是秦獻公時期的人,恰好與楊朱差不多是同一個時代。

也就是說,老聃、老萊子和太史儋這三個人被戰國及漢代的人混為一談,認為他們是同一個人。因為老萊子與太史儋之間隔了一百多年,所以司馬遷記載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人說他活了兩百多歲。

那麼《道德經》到底出自哪一位老子之手呢?

其實在古代,沒有版權一說,所以《道德經》經過歷代道家學者的修改。比如現在我們看到的通行本《道德經》跟戰國中期的郭店楚簡本《道德經》就有很大差別。如果《道德經》一書真的寫於春秋時期,那它與郭店楚簡本肯定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道德經》中凝聚著歷代道家學者思想的精華,很難說是哪一人所寫。

很可能《史記》中記載的三位老子候選人,都對《道德經》的成書有所貢獻,所以後人才將他們混為一談吧。

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夢露居士讀國學


朋友們,在下給你們還原一個真正意義的老子吧。不看的虧了!看了的有福。

據《神仙傳》記載: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人,母親懷他七十二年才生出來。生時剖開母親左腋而出,生下了就白了頭髮,故稱老子。老子的母親在李樹下生的老子,老子生下了就會說話,指著李樹說:這就是我的姓氏。


在盤古開天地時期,老子就已經出現了。那個時候他叫老子天尊,受他的師傅鴻鈞天尊之託,宣揚天道。在中華的各個時代,都有老子轉世做人的身份。

在上三皇時期,叫玄中法師。下三皇時叫金闕帝君。伏羲時叫鬱華子。神農時叫九靈老子。在黃帝時叫廣成子。在顓頊時九赤精子。在帝嚳(ku)時叫淥圖子。帝堯時叫務成子。帝舜時就尹壽子。夏禹時叫真行子。殷商時叫 錫則子。周文王時叫文邑先生。也叫守藏史。春秋時期叫太史儋或老萊子。著有《老子》一書。孔老夫子曾經問禮於老萊子。這個事情不會假。
後來,騎青牛出關,而去向不明…


地丁老師的古代史


提到道教,不得不想到老子。有人說,老子就是元始天尊,不過這個說法沒有得到證實。不管如何,老子與道教的起源有很大的關係,在世人眼裡,老子就是神仙。相傳,老子厲害函谷關時,有人看到他直接進入一團紫霧中,消失不見。因此,到了今天,紫氣有著高貴的寓意。

老子,對後世的影響力自然不必多說。可是,大家對於他的名字有一些疑惑。難道他的父親姓老,他就叫老子嗎?當然不是,老子的父親姓李,是一位將軍。小時候,左鄰右舍都喚老子為"小狸兒",漸漸地與李耳很相似,也就將這個名字誤認為是他的原名。

老子的一生都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名字傳奇,人生更傳奇。相傳,老子小時候就喜歡思考,問先生:為什麼天上的日月星辰會交替?先生告訴他,這是神仙應該管的事情。可是老子不接受這個答案,又問江河湖海的水為什麼會不停地流動,人是怎麼來的,世間萬物是怎麼來的?

這些問題,先生無法回答。便建議他的母親,為其請一位高明的老師。後來的老子沒有去過正規學堂,四處遊歷增長見識。當他成名之後,孔子都來求過學。兩人路過黃河,老子告訴孔丘,水看起來是柔弱的,其實可以以柔克剛,不管多麼堅固的東西,都無法打敗它。

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當一個人與世無爭,世間萬物都不會與你爭搶什麼。這種含有深意的話,到了今天,也令後人受益無窮。他不僅有大智慧,還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相傳,周朝出現衰敗的跡象,天下即將打亂。老子騎著青牛,準備遠走高飛。在函谷關時,遇到了當地的縣令。縣令請求老子將他的思想觀念寫成書,對後世會有很大的幫助。而老子也採納了縣令的建議,才有了老子的《道德經》。

他的一生都在追著是思想以及眼界的開拓,也努力的尋找一些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想知道世間的萬物是怎麼來的?老子在他的著作中為大家解答疑惑:道生一,一生二,三生出萬物。這就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基礎的思想,對後世對自然界的追尋,有很大幫助。他的著作與思想,成為我國的文化瑰寶!


零零七說歷史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一,但是在先秦諸子中,老子的事蹟是最不可考的,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搞不清楚,老子到底是誰了,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老子有三個可能的身份,分別是老聃、老萊子及太史儋,但是目前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老子最有可能的身份就是擔任過周守藏室之史的老聃,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

第一:老聃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莊子》一書中也常常提到老聃此人,但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其語言風格,與《春秋》、《論語》迥異,不像是春秋晚期、戰國前期的作品,反倒像是戰國晚期的作品,在《論語》中,常常會見到孔子引用古之聖賢的學說,但是孔子對老子《道德經》中的話語,一字未提,一句未引用,那麼這樣一來,《道德經》的成書年代就變成了一個疑問,如果《道德經》成書於戰國中後期,晚於莊子和孟子的話,那麼老子的身份就不可能是老聃,《莊子》提到老聃,但是《論語》、《孟子》卻沒有提到老子《道德經》中的學說,這是互相矛盾的。

(老子騎牛圖)

第二:老萊子

老萊子有可能是老子的身份之一,主要原因就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老萊子也著了一本書,講道家學說的,但是很可惜,《老萊子》十五篇已經散佚了,我們也很難知道老萊子的學說到底與《道德經》之間有何傳承關係,也許孔子所見的老子就是老萊子。

第三:太史儋

老子還有一個可能的身份就是太史儋,但是太史儋是孔子去世129年之後的人物,此時已經是公元前350年了,我們現在考古發現,見到的最早的《道德經》版本是郭店楚簡中的版本,這個版本正好成書於公元前350年左右,那麼,太史儋是不是就是老子呢?可能性也不大,太史儋剛剛寫好了《道德經》,《道德經》不可能就這麼快在各諸侯國中流行開來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道家學說與周朝史官的關係十分的密切,正如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所說的那樣,“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

老聃、老萊子、太史儋所講的學說都是道家學說,老聃、太史儋亦與史官的關係十分密切,但是我們很難確定老子是老聃,還是老萊子,亦或是太史儋,尤其是在《道德經》成書年代無法確認的情況下,老子的生平事蹟更加的難以考證,或許司馬遷說得一點都沒錯,“老子,隱君子也”,

因為道家學說本來就是追求出世、隱居的。


騰飛說史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老子的三種身份

1.老子的生平故事,有孔子向老子請教“禮”,齊桓公與輪扁的故事更加印證了關於“禮”的闡述,這個版本也是大家知道最多的。

2.老萊子版本

再來看看司馬遷給出的第二個版本。這一版本的內容太少,只說老子很可能就是楚國的老萊子,老萊子曾經著書十五篇,講的都是道家之用。他和孔子是同時代的人。這位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人說他活了二百多歲,因為修道養生所以長壽。

3.  太史儋版老子

  老子的身世還有第三個版本,司馬遷講:孔子死後又過了一百二十九年,史書上記載有周王室的太史儋見秦獻公,說道:“秦與周本來是合在一起的,五百年之後就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後就會有霸王出世。”有人說這位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說不是,全世界也沒人知道到底是不是。

詳情去問度娘。

 

  老子的後代子孫

  這兩個版本里的老子,一個像是身懷高深道術的仙人,一個像是先知兼投機分子。老子難道真就這樣高懸雲端、不著一點實地嗎?——也不盡然,司馬遷很肯定地說,老子還有後人:他的兒子叫李宗,作過魏國的將軍,被封在了段幹。李宗生了李注,李注生了李宮,李宮的玄孫叫李假,在漢文帝的朝中作過官。李假的兒子叫李解,作了膠西王的太傅,在齊地安了家。

  連家譜都給擺出來了,而且李假和李解基本算是司馬遷的同時代人,還都是官場中的同僚,這應該不會有錯了吧?但問題是,如果這家譜是真的,魏國是“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才有的,春秋時候還沒有立國呢,老子的兒子既然在魏國作將軍,老子本人的生活時代恐怕就晚於孔子了。

  另一方面,老子如果有兒有孫,就說明他還沒有清心寡慾到獨身主義的地步。當然,苦行主義興起之前,在許多道家後學和道教信徒看來,**也是一種重要的修行。在漢朝的《列仙傳》裡,老子儼然就有一副房中術大師的姿態(“房中術”的英譯名是“sexual yoga”,即“性的瑜伽”,最方便我們顧名思義),他很擅長**養氣,**而不**——但我想李假和李解他們大概不會贊同這種說法吧。

  說到這裡,自然引出了一個比較八卦的問題:孔子香火代代傳,按照輩分一直傳到了今天,那麼,如果司馬遷給出的家譜屬實,老子的後代哪裡去了呢?

  當初唐朝皇帝為了自高身份,攀附老子作了遠祖,還真的花了很大的氣力去尋找老子嫡傳的後裔,但終於沒有找到。根據何炳棣先生的推斷,在“七國之亂”的時候,膠西王那裡受到了漢景帝的鐵腕大清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供職於膠西的李解和他的家人想來沒可能逃過此劫。

當然還有關於老子的神話傳說,西遊記.封神榜中的太上老君,還有“老子化胡”的傳說,但我更願相信這是真的,我相信也只有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才能創立如此偉大的教派!


才叔學潛


老子與老萊子是不是一個人,學術界大部分人認為不是一個人,其實最早的司馬遷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但他並沒有否定,當然也未肯定,只是將兩人都予以列出。郭店楚簡的出土掀起軒然大波,除了對道德經研究的重要價值,老子與老萊子是否為同一人的研究也似乎又進一步,部分學者認為為同一人,楚木就是其中之一。本人認為老子與老萊子為同一人,理由有二。第一,從記載看二人生活年代大致相同,生活軌跡有許多重合。尤其都負責周室藏書和與孔子之交流。第二,兩人思想有許多相同,道家的共同原始思想他們都有。楚文化成為道家產生之土壤,而他們又都生活於楚,又有郭店楚簡為證,道家老子之書只有一部無疑,假如二人各創各書,豈不有兩種書才對。


史隱


《道德經》作者李耳,又名老聃,稱老子相傳是李姓始祖李利貞的後裔,一說今河南鹿邑人(有近代考古資料),另傳為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人,不過這兩個地方在春秋時歸屬於不同的諸侯國已無法考證;根據史料周朝以前未見李姓,自老子姓李後天下始有李姓出現,故老子為李姓得姓始祖,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尊老子為遠祖,命天下李姓共同奉今甘肅隴西李氏隴西堂為祖祠並在隴西大興土木營建李氏宗祠(現為中國最大的李氏祖廟-隴西堂),故後世有天下李氏出隴西一說;論語有記載孔子曾經去周拜訪老子求學,後老子在涵谷關留下《道德經》,騎青牛出玉門關後不知所蹤,今在玉門石油河邊仍有老君廟,故原玉門油田稱老君廟油礦!


君山自在遊


戰國七雄前,有一個三國,應是晉`魯、楚。樞紐是河套東南。即山東山西交界,崑崙老姆揚名立腕地。司馬氏未及亦或後人未曉,待考。其中有晉。晉主農技,魯農漁,楚農貿。農主穩,技維穩,貿主活,其他昇華思想。故孔在魯。老子天地人三才和諧的代言者。周室書館用李聃刷存在感。


連化草


老子祖先叫理利貞,春秋沒李姓,老子改名叫李耳,春秋時期的綽號叫東方龍龍?出生的地點在今河南鹿邑境內,幾千年前的河南人後代有些都生活在現在的沿海地區?


用戶139171609110


老子又稱老聃,姓李名耳,是《道德經》的作者,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史學家。周朝春秋期陳國人,做過禮官。道家學派創始人。(現在方言老子意即父親,亦常是氣焰囂張人自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