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幹是怎麼做的?

神龍架鄉妹子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一下子想起兒時,那時不像現在有各種各樣的零食,那時零食就是,紅薯幹、泡泡糖(是米做的),包穀泡,乾乾豆(就是豇豆曬乾用油炸的),土豆片,花生(每年都會種一點)。這些基本上就是70.80後小時候的零食。

紅薯幹是這樣曬的。把紅薯洗乾淨,切條,在放在鍋裡用水煮熟,在放在“嗮笹”(就是用竹子做的,以前農村都是用它曬稻穀等等)曬幾天,天氣好三四天就可以。曬紅薯幹一定要天氣好,天氣不好曬出來的紅薯幹不好看,黑區馬空的


巧婦曉梅


紅薯幹

老少皆宜的營養健康零食

想自己在家做出好的紅薯幹也不難😉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紅薯和製作時間,選對了紅薯做出來的薯幹又甜又軟,選錯的話有的曬出來會硬,有些會不甜!

薯幹首選的蕃薯最好是黃色肉和透白色肉那種,這種薯含糖份高,這兩種蕃薯平時煮出來的特點就是很軟爛很甜。

而有另一種白色和紫色或者帶少許白紫圈的這些類型就不適合曬薯幹了,含澱粉比較高,糖份較少,煮出來不軟爛,口感乾粉粘喉,但會很香,這類更適合烤著吃最香,如果曬乾的話會特別硬。

選黃色肉的蕃薯最佳,曬出來顏色也特別誘人,沒黃肉的透白色的肉也行,曬出來微黑透明,一樣軟甜可口

蕃薯一般收穫在秋季,如果買的是當季的新鮮蕃薯的話,先不要急著曬蕃薯幹,新鮮蕃薯糖份還不會達到最高值,可以選擇放在太陽下曬1-2天后放置陰涼處地面存放一個月,直到蕃薯表皮略幹皺,冒出粘粘的糖汁最佳。

這時候的蕃薯是最甜的,當然如果能直接買到這種經過時間存放的蕃薯就最好了

好了,選蕃薯與時間都說明白了,以下就是製作了,其實比較簡單的😉

秋季挖蕃薯的季節,存一個月後就是秋後,秋風乾燥,雨少太陽多,正合適曬蕃薯幹。

首先蕃薯洗乾淨,然後削皮,再次洗乾淨,接著切厚片或三角長條,(也可整條放水煮至7-8成熟再切片或條,但粘手,製作起比較麻煩些,但糖份流失更少😂味就更甜了)厚一點也沒關係,切厚的一會製作時糖份流失會較少

但曬的時間會較長,可吃起來更好吃😂

切好後的蕃薯,擺放在一層層的箕或網板之類的東西上均勻鋪開(曬的時候直接拿出去曬,所以最好準備多一點這類盛裝的東西)裝起放入大鍋放水蒸至7-8成熟即可。

蒸熟後,直接拿出來放到太陽底下曬

每天太陽都大的話估計曬3-5天即可。

曬乾的 蕃薯片或條,質感柔軟,用手掐不容易爛,明顯無水份但會粘手,因為糖份高。

用密封的袋子分開裝成多包,可放至冰箱保鮮室長期貯存。完全密封的話不放冰箱也可放置很長時間。假如大包裝一起裝的話經常開袋食用會漏氣,影響最後薯乾的口感。








嶺南小家廚


家裡老哥在家種了百餘畝紅薯,除了賣鮮薯之外,絕大部分的紅薯都用來做了紅薯幹。紅薯幹從出土到可以食用,基本上有以下幾道工序:

一、清洗蒸煮。將大小一致的紅薯進行清洗去土,然後用蒸汽鍋蒸煮,這個和以前是有區別,為什麼要用蒸氣鍋煮呢,因為以前是放在加水的鍋裡煮,在煮的過程中紅薯浸水大大影響口感,還稀釋了糖分,紅薯還容易碎,而用蒸汽則完全不一樣,紅薯煮熟後會冒出糖油來,容易切片還能保持口感。

二、去皮切片。紅薯片是必須要去皮,去皮後再切成薄片,然後擺放在帶有網眼的網格上,上下通風,受風受熱均勻,可以確保紅薯的每個部位都受熱散潮均勻,防止一塊薯幹軟硬不一。

三、晾曬。以前採用的都是自然晾曬的方式,暴露在露天的太陽底下,這種方式的壞處就是紅薯幹在晾曬過程中容易髒,刮進灰塵或其它雜物,還容易有蒼蠅,很不衛生很不乾淨。而現在則採用了烘乾的方式,在密閉的烘乾房內,調節恆溫慢慢烘乾,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衛生乾淨,而且烘乾出來的薯片口感軟糯,不硌牙。


元芳有看法


原料:紅薯

1、將紅薯清洗乾淨,上面的泥巴洗掉

2、如果紅薯比較大,可以對切成四半。把適量的水倒入鍋中,將紅薯放入,大火蒸熟

3、紅薯熟後,取出,皮去掉,將熟了的紅薯切成厚片

4、將紅薯放入烤箱中,上下火150度,烤半個小時,然後再將溫度調成100度烤40分鐘,即可(不同烤箱,溫度不同)





揮著辣條之小珊


食材,紅薯。

做法,首先把紅薯洗乾淨,放鍋蒸熟,蒸到用筷子,能夠輕易插進去就可以了,將蒸熟的紅薯取出,放在網上稍稍晾涼。去掉紅薯皮,把紅薯切成食指那麼大,擺放在網上,然後放在網上通風一晚,第二天拿到太陽底下曬乾即可。



不知道025


我來給大家講一下,我們農村正宗的紅薯幹是如何練成的吧。

1,將紅薯表面泥巴洗淨,切成片狀,在切成條狀,就像薯條大小差不多

2,將切好的薯條平鋪在薄膜上進行風乾,涼曬,有太陽的天氣最好,涼曬一個星期差不多,那曬到什麼程度呢,也就是差不多把水份曬乾,成彎曲狀就可以了

3,保存方法也很簡單,裝入膠口袋密封好就行,紅薯幹吃起來是微甜的,特別是小孩很喜歡。

小貼示

不是什麼樣的紅薯做出來都好吃,選紅薯很重要,一一定要選紅心紅薯,記住是紅心的吃起來才甜哈,好啦,就分享到這,希望大家喜歡。


蜀香美食


首先將紅薯洗乾淨,削皮並切塊;

在放進蒸鍋裡蒸熟;

熟紅薯塊放進大盆,在放入白糖,黑芝麻或者是白芝麻;

在接下來搗碎成泥狀;

保鮮膜或者剪開的保鮮袋一張鋪在桌面上;

紅薯泥鋪在保鮮膜上,上面再蓋一張保鮮膜,先用手將紅薯泥稍按均勻;

再用擀麵杖將紅薯泥擀開,最好弄薄一點;

最後放到陽臺上曬太陽,曬乾就好了。


波哥小廚房


首先,紅薯洗淨去皮,蒸熟晾涼。然後把紅薯切成條或者片。放在通風的地方曬到成幹就好了。這是傳統的做法。

如果家裡有烤箱,烤盤裡面墊油紙,放紅薯片,上下火120左右,三小時就可以了。如果家裡有製作水果乾的機器,直接按照操作來也行。反正看看你手邊有啥就用啥!

但是提醒一下,紅薯幹一般都用紅心紅薯,因為含糖量比較高,且水分較多,製作好的成品甜且黏牙,口感很好。白薯澱粉較多,製作成幹比較噎,並且沒有那麼甜,口感較差。

我是一個喜歡美食和瞎操心的人,歡迎關注我!給你更多的家常小吃的做法!


吃吃喝喝瞎操心


小時候的吃食遠不像現在那麼豐富,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奶奶總是會用經濟便宜、香甜可口的白薯給我做各種各樣好吃的,烤白薯啦,炸薯片啦,蒸薯泥啦,還有就是白薯幹。說實話我沒有自己做過,只是小時候經常看奶奶給我做,完全是憑著小時的記憶,拼湊的美好片段。

我的童年對現在流行的黃心紅薯沒有深刻的印象,反倒是那種白心乾麵的白薯完全充斥在遙遠的記憶中。奶奶會特意挑選出大個兒的,形狀好的大白薯,用大蒸鍋蒸熟,蒸到拿一根筷子輕鬆插入中間部位,就說明蒸透了。稍微放涼一點,把外皮剝掉,然後切成大片,一片片攤開放到竹篦子上,拿到太陽下曬個兩天。等待的過程總是讓人又揪心又期待,因為奶奶說要更甜更糯,一定要反覆蒸曬兩次以上,才會最好吃。我坐在小馬紮上,眼巴巴看著院裡竹篦子上那一片片厚厚的薯片,只記得從薯片縫隙中穿過的陽光,很是晃眼;時不時聽到天上傳來的鴿哨兒,很是動聽;衚衕裡偶爾傳來走街串巷打小鼓兒的聲音,那就甭提多悅耳了。

兩天後的白薯幹已經去掉了大部分的水分,依稀記得我的小手已經捏不動了,奶奶開始把它們全部收起來,重新放進大蒸鍋去蒸,很快乾硬的薯片又變軟了,同時在薯片上還附著一層粘粘的亮亮的膜,拿在手裡粘粘的,吃在嘴裡甜甜的,這是糖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

蒸軟了以後再拿去一片片攤開了曬,曬一天後可以再復蒸一次,大了以後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三蒸三曬,以前倒是沒有從奶奶嘴裡聽到這個叫法,亦或許說過,而是我不記得了,誰知道呢?已不記得了。

白薯幹做好以後,奶奶會收起來放到一個很大的竹筐裡,那個竹筐造型很美,有一個蓋著緊緊的蓋子,在我的記憶那是一個聚寶盆,放著各種各樣好吃的寶貝。

這是童年的味道,也是奶奶的味道,現在的紅薯幹做法我不知,也沒有做過,因為在我的記憶中,屬於我的,不會再有比那個味道更美好的紅薯幹了。



大柵欄的大柵欄


我老家那邊是紅薯(我們那邊叫洋山芋)不去皮,洗乾淨,然後切成像薯條那邊大的條條,直接太陽穴下曬乾,等全部變成乾燥,白色的,用手一掰就能脆脆的斷開的時候就差不多了。曬乾的紅薯幹,我愛直接吃,是那種澱粉的自然的甜味,小時候經常是外婆給做的。還有就是跟大米一起煮粥,也是甜甜的,非常好吃,容易消化,老少咸宜的吃法。現在嫁的遠了,每年爸媽在家也會種上一些紅薯,趁著太陽好的時候曬上紅薯幹,然後寄給我。似乎家人的記憶裡,就記得我最喜歡吃的食物了,遠道而來的事物也帶著家人的思念。每每珍惜不已,不願與他人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