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目前北方農村大棚種植蔬菜的現狀?

新農微視野


你怎麼看待目前北方農村大棚種植蔬菜的現狀?

農民種植農作物和做生意一樣,因為品種、管理、銷售等問題,會出現有賺有賠錢的現象。就拿這個大棚來說吧,很多人對它的看法是褒貶不一,有的人說大棚蔬菜很賺錢,有的說蓋了農業大棚賠了底朝天。

在我們黑龍江老家農村,農業大棚種植的現象比較普遍,幾乎家家都扣大棚種植蔬菜。這也是由於環境原因所導致的現象。

東北地區冬天嚴寒,常常零下20-30多度,這樣的環境天氣農田裡是沒有任何農作物可以種植生長的,所以當地農民在以前的年代都是在家貓冬,整個冬天基本沒什麼收入。

現在當地蔬菜大棚產業發展比較迅猛,家家戶戶都最少扣了一個大棚,以前種植的蔬菜品種很多,但是由於銷路的問題,各家賺賠都有。現在逐漸發展為家家戶戶都只種植大棚韭菜,韭菜種植成為當地經濟的有力支撐,有數據統計過,當地一個鎮內的大棚韭菜種植戶達到1500多家,平均每家畝產增收1.5萬元左右。

所以大棚種植產業比較適合北方,特別是寒冷的東北地區,它為農民增收效益、土地增值、解決閒置勞動力等多方做出很多貢獻。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目前國內的大棚種植戶還普遍存在管理技術落後,銷售環節薄弱等多方面問題,因此大棚種植蔬菜需要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銷售的狀況來選擇種植品種,最好成立農戶+基地+合作社的運營模式,大家合力對抗遇到的種植風險及銷售問題。

大家認為北方種植農業大棚效益怎麼樣?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你怎麼看待目前北方農村大棚種植蔬菜的現狀?

答案:蔬菜是人們每日三餐飯必不可少的食物,是人類生活中必須的物質,缺少就會影響人的身體生長髮育,影響身體健康。蔬菜是人們最關心最重視的食物。北方農村人並不特殊,對蔬菜是同樣的認識。

北方不象南方,冬季冰天雪地,露地全是冰雪覆蓋,絕大部分植物進入休眠期,停止生長,根本找不要露地種植的蔬菜。冬季,北方市場上的蔬菜不是從南方運來的,就是自己冬藏的。若是農村人自己建造溫室大棚是非常好的事情,能解決自己和周邊村民冬季吃蔬菜的大問題。


北方農村大棚建造,比南方費用要大,保溫保暖、防寒防凍設備要多得多,花費的人力物力也要多得多。因此造成蔬菜成本昂貴,讓許多農民吃不起,很難接受現實。所以,造成北方農村蔬菜大棚發展緩慢,生產蔬菜量減少。農民都寧願自己冬藏蔬菜越冬的原故。

總之,北方農村大棚蔬菜發展緩慢,主要受地理、氣候原因,使生產成本上升太高,高過冬藏蔬菜價格的幾倍甚至更高,導致大棚蔬菜發展緩慢。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大棚相對於普通陸地來說,效益是非常可觀的,但是風險性也是很高的,今年主要是蔬菜價格太不穩定,確實,蔬菜的價格如果趕在好的季節能賺到一份“高工資”,但是人們看到的僅僅是高價的一面,這種高價也僅僅維持幾天,一般來說價格都是那麼的不盡如意,讓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付出是否有回報。

我是山東泰安肥城的,我們這邊大棚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鋼架棚多一些,冬暖式大棚幾乎沒有,有也是幾個大型超市直供的大棚,散戶幾乎沒有,鋼架棚主要是汶陽邊院安莊孫柏那邊的部分菜花,還有桃園王莊石橫北部的土豆,我們這邊鋼架棚持續增加,由於土豆收穫季節和銷售旺季於內蒙有點衝突,我們這邊品質好,內蒙就是價格便宜,很多客戶都去內蒙那邊了,造成價格下滑,甚至造成滯銷,通過鋼架棚的保溫,可以使土豆提前上市,價格還比較穩定,老百姓看到效益了,這個東西推廣就快了。

我們這邊鋼架棚的現狀非常好,持續增加的階段,希望大家相互關注,共同探討。











山東胖城小夥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啥心情。大棚這種東西我們不是該全力支持的嗎?那還有啥好討論的。

我出生在山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小夥。在淘寶上開了一家專門賣農產品的小店。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去蔬菜之鄉濰坊。尤其是壽光的鄉鎮上,大棚林立,景象那叫一個壯觀。大棚蔬菜種植,一直在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還記得小時候,每年冬天我們的餐桌上總是比較單調。炒蘿蔔、炒白菜、燉蘿蔔、燉白菜。配料除了肉就是雞蛋永遠不換樣。雖然現在想起來非常有情懷,但那時候絕對是吃的夠夠的。

現在好了,大棚裡種上了西紅柿、大黃瓜、各種之前夏天才能吃到的綠葉菜,甚至還有幾種不同的小水果。讓我們冬天的餐桌上也可以琳琅滿目。

我也知道很多網上的噴子們在說,大棚裡面種菜人工干預了太多,讓蔬菜品質下降。這一點我不否認,如果說口感肯定會跟在夏季的太陽下有些許不同。但說起營養啥的,真的差不了太多。

好多小夥伴沒有進過大棚,感覺這東西很神奇。那我就拿一個例子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們前段時間為了賣草莓,專門承包了幾間大棚。草莓想要長得好、長得旺、長得好吃,農家肥是少不了的。所以大棚裡面的土地絕不是謠言傳說的那樣,都是什麼化學物調和出來的。而且植株授粉,我們都是用的“蜜蜂、蜜蜂、蜜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如果真的要跟純自然環境相比的話,我覺得優勢更明顯,就是溫度可控。大棚裡最熱可以達到三十度以上,根據植物生長的需要,隨時可以調控溫度。這樣就實現了農作物在接近完美的環境下成長,那麼結出的果實可想而知嘍。

再說綠葉青菜。為了讓土地的保持最優的狀態,我們的農業專家團,不斷優化著種植技術。可以說大家為了能夠產出更加優質的產品,都是絞盡腦汁。

大棚不僅改變了普通消費者們,也很大程度的改善了農民們的生活條件。現在大家都可以全年生產,提高了收入。

所以對於現在的大棚種植,我的態度是完全支持。尤其是產業化、規模化,這樣優秀的技術應該得到大力推廣。

歡迎各位小夥伴們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喜歡我的建議歡迎大家也可以轉發哦。


二八日月生活館


唉,說起大棚蔬菜,真為一採藍子工程作了貢獻。原來北方人吃菜,大多是叢南方調運過來的,那一菜價到北方市場,是很高的,高就不說了,一但遇到大雪天氣,你就別想吃到新鮮蔬菜了。北方農村更不用說了,農民為了防止冬天沒菜吃,很早就賣了菜醃成鹹菜。

現在的北方大棚,到處都有,農民在棚裡種各種蔬菜,到市場裡,蔬菜是很全的,我們北方農民也不用醃鹹菜吃了,天天吃新鮮菜了。

但是現在種大棚有種怪象像,就是農民今年種啥,人全都種一種菜,到治菜過剩,買不出去,爛到地裡的很多。這種象像可能是農民對市場信不靈所造成的吧。前幾天我看了一個視頻,農民種了一棚菜,買不出去,最後用拖拉機把菜犁到地裡當肥了,我看了心都酸了,這就是我們農民的無奈啊!




農家樂金哥


北方的蔬菜大棚效益是挺好的,每個棚能掙上三五萬吧,櫻桃大棚能掙的多一些,去年乾的好的能掙十幾萬一個棚,但現在櫻桃大棚太多,我個人不看好。對於種菜的大棚,我認為應該種有機蔬菜,現在人們都重視健康,吃不上健康的蔬菜談何健康的身體,所以我想種有機蔬菜,前景會非常好


方方小院


對於北方大棚種蔬菜來說,我們這裡人家種八分茄子幾乎小三萬元,而另一家種八分油菜成熟了二角一斤連費用不夠全部剷除。這就是市場,但具體情況來說還是種菜比種糧好,大棚至少一年種二次蔬菜,還是不錯的。


老張139819200


北方種大棚菜很多,大部分的蔬菜都是北方的我們那邊也有種的啊。都挺好的北方種大棚蔬菜是很有名的,特別是山東地區,


我的一點事


小而不精,配套不全,銷售困難,乾的人不願意做的細而專業


Me小夥劉


大棚屬於違建。拆的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