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戰如果派趙雲去守,會失敗嗎?

張春財


馬謖失街亭,蜀軍的第一次北伐便宣告失敗,對於蜀國的打擊其實是巨大的,蜀國的國力能支持進行北伐戰爭已然不易,第一次又恰恰是諸葛亮集結兵力最多,準備最為充足的一次。蜀軍剛進雍涼,便又三郡響應,聲勢非同凡響,可惜被馬謖葬送於街亭一役,全盤皆輸。對於馬謖失街亭,很多人暗恨諸葛亮識人不明,沒有實際作戰經驗的馬謖說實話也的確不是最佳人選。而如果換派趙雲去守,也許就是大家最期待的了。

首先,趙雲是一員猛將,而且作戰經驗豐富,膽氣過人,漢水一役殺的曹軍丟盔棄甲,在蜀將中絕對難得的虎將。街亭一戰,魏軍的主將是張郃,五子良將之一,綜合素質按道理不弱於趙雲,但是雙方的攻守位置卻決定了勝負。街亭之地,當路把守,藉助地勢,張郃想要輕易攻破絕非易事,守將趙雲不需要使用什麼奇謀妙計,單是僵持對壘也是佔據了上風,而且趙雲一身是膽,也說不準會有奇招來打亂張郃的部署。短期作戰,趙雲絕對能守住街亭。

其次,諸葛亮大軍在雍涼腹地已然展開,雖然孟達被司馬懿打敗,使得蜀軍難以有效的威脅到關中,但依據響應的三郡軍民和蜀軍第一次北伐時帶出的精兵強將,由魏延領兵擴大戰果,一旦拿下涼州,便能夠在整體的佈局上合圍張郃,張郃只能退到雍州或者關中。只要趙雲牽制的時間越多,馬超拉攏涼州軍心的時間也就越多,魏延威脅涼州州郡的時間也越多,整體形勢上蜀軍便有了優勢。很多人會說司馬懿不是吃素的,但是司馬懿本人不在涼州,他平定孟達之亂,短時間根本難以到達涼州,第一次北伐的主要對手就是張郃。

所以說,子龍守街亭,必能確保街亭短期無虞,使得蜀軍第一次北伐的成果擴大許多,至於能不能拿下涼州,說實話蜉蝣君也不可知了。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既是趙雲守街亭也是守不住的。但是不一定會象馬謖那樣,全軍覆沒。原因是。

1,趙雲個人武力超強,當時,趙雲年齡大了。和張郃過招,是殺不了張郃的,雖然,三國演義中在長板坡,殺了七進七出,那只是宣揚劉備有人才,趙雲殺的也只是無能之流,曹操並沒派名將戰趙雲,也不想要趙雲的命。如果,劉備中的戰將都有一人戰幾萬人的本領,劉備會幾次只顧自己,丟下妻兒?如果真是那樣,劉備派關羽,張飛,趙雲,一字排開不就行了。因此,一人戰鬥力,還是有限的。

2,當時,從整體實力看,蜀國能擋住張郃的,只有魏延,但是,不被諸葛亮重用。而是放在接應位置,用人不當,是非常明顯的。派趙雲去守街亭,不如魏延。

3,趙雲無謀,帶兵作戰的實際經驗,比馬謖強。但是,比張郃和魏延都差。否則,劉備早就用趙雲守漢中,那有魏延什麼事。

最後,我認為,趙雲守街亭,一樣會失,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一定會失敗。個人觀點,多謝你關注!




續寫吾言今生


我認為趙雲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縱觀趙雲一生似乎很少都敗績,所以趙雲當時也會聽取王平的建議,把兵馬駐紮在路上,不是山上。這樣司馬懿來的話也知道街亭難攻。

先看馬謖是怎麼失敗的:

  • 王平兼曰:雖然魏兵不敢來,應在五路總口下載,就是在五個路口的出口進口下寨,但是馬謖不聽,非要在山上下載,司馬懿父子知道事誰在守寨的時候,說了一句,乃馬良之弟馬謖耳,徒有虛名,乃是庸才也。足以見馬謖的水平有多低。司馬懿父子大喜,街亭可破已。馬謖就這樣失了街亭。真是

    “大事還需親臨陣,街亭只因馬謖失”


我們來看看趙雲一生的戰績:

  • 趙雲在帶兵上,在三國演義中還是非常少的,這是因為趙雲一般多為保護劉備,並且起初劉備兵少,所以趙雲救更少了帶兵的機會,在馬謖失街亭後,趙雲帶著鄧芝在路上埋伏,趙雲說道,魏軍知我們要退,必然來追,你打著我的旗號,在前面先走,我自有良策。然後趙子龍在後面埋伏,護送鄧芝回漢中。不曾損失一兵一將。這是趙雲單獨帶兵的記錄。確實趙雲智慧顯露,趙雲應該是個可塑之才啊,可是到後期趙雲已經老了。


從趙雲的這一次戰績中可以看出來,趙雲還是非常謹慎的,並且趙雲不是那種獨行專政之人,所以如果不是馬謖去守街亭,而是趙雲的話,那麼街亭失守的幾率就小了非常多了。最起碼趙雲不會不聽王平的建議。


談名著


街亭之戰如果派趙雲去守,結果會如何?

關於守街亭的得失,以前寫過不少文章,既然仍有疑問,不妨再綜合各個論點,試答如下:



街亭的地理地形,全來自書本,具體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描述,也就是假定堅守五路總口,就可阻止曹軍逾越,其他側面,後面都不能有效通過。原來諸葛亮安排馬謖守街亭的配置,也全部不變。在這一前提下,由趙雲帶兩萬五千精兵駐守街亭,應該能較好完成任務。理由是:第一,趙雲心細謹慎,能夠準確領會諸葛亮的用意,並很好的貫徹執行。這從建興六年



(228)趙雲鄧芝帶偏師出箕谷,在全軍包括諸葛亮親自率領的主力,全線失敗情況下,趙雲一軍不損一人一騎,物資器材,絲毫不差,就能說明這一點。第二,趙雲不會別出心裁,另搞奇謀妙計,企圖建大功,創奇蹟,趙雲武藝高強,前來進攻的張郃,曾經多次是趙雲手下敗將。第三,趙雲是就地駐守,張郃是長途奔襲,趙雲是以逸待勞,張郃是疲憊之師。第四,趙雲資歷老,威望高,能夠很好團結各路配合將領,比如副將王平,列柳城高翔,街亭後魏延等,這些將領心底裡對趙雲也很尊重。



這樣總體兵力與張郃五萬,差距不大,合力就更加強大,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一加一大於二,如此,張郃根本難以包圍,更不用說斷水源了。

不過,這個提問雖然美好,但打亂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部署,趙雲按原來安排,是出箕谷吸引曹真大軍的,這任務也很艱鉅,不知道趙雲守衛街亭,出箕谷由那位來承擔?還有最難的一點,出箕谷在前,守街亭在後,而且這個事很難事先預計,到需要守街亭時,趙雲遠在千里之外,咋辦?(4:23)


流譽後


【街亭之戰如果派趙雲去守,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為諸葛亮後來回來反思,在岐山的部隊是多於敵軍的,失敗為一人之錯,如果換趙雲上,也許涼州就是蜀漢的了】


先說說街亭之戰,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期是相當成功的,曹魏政權根本就沒有想到,非常意外。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損失了幾乎全部的有生力量及戰將,特別是在劉備死後,曹魏就認為蜀漢沒人能打仗了,主力防備都放在了孫權一方,而雍涼地區防備很少。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出曹魏集團的意料,趙雲、鄧芝出斜谷為疑軍,吸引曹魏主力;諸葛亮帥大部隊兵出岐山。等蜀漢大軍到了岐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水投蜀,歷史上叫“判魏應亮,關中巨震,朝野恐慌”,形式一片大好,這時候派出先鋒部隊先去街亭防備,蜀漢軍中推薦2人,一個是魏延,一個是吳懿,但是諸葛亮這時候卻偏偏啟用了參軍馬謖,後來就是馬謖到了街亭後,放棄了諸葛亮的部署,選擇遠離水源的山上進行防備,王平多次勸覲不聽,後來張郃大軍到來,先斷了山上取水道路,然後攻山大勝,王平擊鼓布疑兵,收拾殘兵,退回來了。


街亭一戰的大致過程就是這樣,問題來了,如果當時守街亭的趙雲,街亭能守住嗎?在我看來,能!為什麼?因為馬謖這個人還是有能力的,馬謖是馬良的弟弟,馬良在夷陵戰死後,諸葛亮很照顧他,但是馬謖這個人沒有真正的帶過兵,但是兵書學問這些應該很厲害,誇誇其談,說話說得有板有眼,實際操作不行,鼓舞士氣這些東西就更不行了。諸葛亮的部署是守備街亭的城鎮,但是馬謖這人卻選擇了上山,居高臨下,關鍵還選擇了與水源很遠的山,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實戰經驗的表現。沒有水怎麼辦?馬謖恐怕還打著小算盤,你敢斷我的水,那不是斷了軍隊的命嗎?那我的士兵破釜沉舟要拼命,那不是全部都以一當百來用!確實有這個可能,但是得要一個經常帶兵的,能身先士卒的猛將來鼓舞士氣才行吧,你得有威望。這點馬謖沒帶過兵,水源一斷估計士兵們率先埋怨馬謖,那還聽你的?如果換成趙雲或者魏延,鼓舞士氣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

在看看與之類似的定軍山一戰,劉備也是被夏侯淵和張郃圍在了定軍山上,但是劉備親自指揮,鼓舞士氣,軍心是一點不亂,先集中打張郃,張郃扛不住,夏侯淵分兵來幫張郃防守,然後劉備令黃忠從定軍山衝夏侯淵部隊,將夏侯淵斬於馬下,張郃只能帶兵退回城鎮防守。而馬謖被包圍後,水源又被斷,這時候馬謖恐怕都不知道怎麼去穩定軍心,自然慘敗。同時期的趙雲在箕谷面對曹魏主力曹真,同樣打不過敗退回來,不過趙雲親自斷後互送,部隊回來相當規整,一點沒有撤退回來的狼狽樣,這就是大將帶兵的不同。


後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斬馬謖是諸葛亮在為自己的失誤背鍋嗎?我覺得這一戰主要責任就是馬謖,違背軍令上山防守,讓諸葛亮北伐大好形式付諸東流,而諸葛亮也有用人不查的責任,當所有人都推薦魏延、吳懿,到諸葛亮用了自己的親信,因此自己降三級,丞相當不成了,變成了前將軍代理丞相職務。

守備街亭最好的人選是魏延,當然如果趙雲去街亭,守下來是沒有問題的,諸葛亮的大軍就在岐山,離著街亭近著呢?支援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有一點我還是沒有想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輸了前鋒部隊輸了街亭一戰,趙雲和鄧芝的部隊損失不大,這個時候不應該是後撤紮營,整頓兵馬,做好防備,伺機再戰嗎?而諸葛亮選擇了退兵,諸葛亮的部隊也沒有元氣大傷啊!為什麼呢?


狼煙火燎


其實當時諸葛亮對待趙雲是一種非常尷尬的情況,無論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都提到趙雲本不是在諸葛亮出征北伐的名單之中,而是自己主動要求出戰的,諸葛亮拗不過這個老將,又擔心趙雲出什麼意外,所以派了鄧芝陪著去做先鋒。

趙雲的軍事才能並不突顯

趙雲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劉備帳前保鏢的角色,和陳到一樣,所以沒有什麼特別的帶兵事蹟,但武藝高超卻是沒有問題的。演義中誇讚到他救阿斗時七進七出曹營,只是凸現出了他的勇猛和忠義,在軍事上也就只有拒漢水的戰役中才有點顯現,但依舊說明的是他的膽量而非智謀,劉備誇獎他的就是“子龍一身都是膽”,並不誇讚其智。

在第一次諸葛北伐中,趙雲便沒有做出什麼突出的貢獻,在三國志中記載還吃了敗仗

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而在三國演義中,是在張苞和關興的接應下,穩定住了開頭出兵的局勢。

街亭之失不只是用人不明,還有決策之失

街亭的敗仗實際上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諸葛亮,畢竟有了初步的勝果,但卻不是鞏固勝果,而是繼續突進,那麼街亭重地,只譴一將帶領兵馬去守,而面對的是張郃大軍。張郃是魏國名將,也是少有敗績之人,並且兵力差距也是極大,也就是說街亭的開頭兵力部署就是一個問題,而守將馬謖又是書生,或許還有手下人不服氣的情況,所以街亭失守其實是最可能出現的。即使趙雲去守,也未必是張郃的對手。



趙雲守住街亭也是有可能的

記得在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時候提到,有一路守軍將領乃是趙雲,面對的乃是曹仁大軍,然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於是沒佔到便宜便退去了。或許趙雲守街亭,也能有有一夫當關之勢,畢竟“趙雲之勇猛,曹軍深畏之”,守住也不是不可能出現的事,但兵力差距決定了這場守街亭戰役的困難。

可惜歷史上守街亭的就是馬謖,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是因此破產,也可謂是可惜。


憶尋塵



假如派趙雲守街亭,會失敗嗎?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趙雲因忠勇無雙,一身是膽,為後人敬仰。三國中趙雲身長八尺,容貌雄偉,屢戰屢勝,精通用兵,被有大臣局量的儒將。趙雲長坂坡救阿斗,面對百萬曹軍毫無懼色,七進七出,槍挑曹操五十員名將,面不改色,英雄了得。後來孫尚香欲劫持阿斗到東吳作為人質,又是趙雲飛馬橫江將阿斗奪回,可以說沒有趙雲,蜀漢的歷史都要被改寫。


劉備取益州時,趙雲身先士卒,親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和箕谷之戰,趙雲因功被封為虎威將軍。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也是屢立奇功,然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面對街亭失利的局面,如果讓趙雲守街亭而不是馬謖,是否會失敗,筆者認為,趙雲守街亭,基本上會成功。


首先趙雲威震三國,張郃不是趙雲的對手,成功拖延時間應該不是問題。諸葛亮街亭的主要目的是為蜀軍贏得時間,諸葛亮大部分人馬都分散到隴右各郡,而曹睿親自坐鎮長安,張郃、曹真、司馬懿等又突然率大軍馳援,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是拖延時日,完成對隴右三郡的控制,以及為蜀軍撤退留有後路。


從戰略目的上看,街亭只是拖延,諸葛亮派遣幾萬人不可能守住很久,因為張郃先鋒部隊就有將近五六萬,司馬懿有十幾萬大軍隨後殺到。馬謖之所以敗的快,是因他不遵守諸葛亮部署,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沒有實戰經驗,更沒有什麼威名,相對於張郃,只是無名鼠輩。而趙雲就不一樣,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幾乎沒有敗績,論武力張郃根本不是趙雲對手,長坂坡救主,舉世聞名,當時魏軍聽到趙雲的名號就聞風喪膽,張郃遇到趙雲必然膽怯,更不好正面進攻,以趙雲的威名足可以震懾魏軍。


其次趙雲會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又有作戰經驗,文韜武略不會輸給張郃。一者趙雲一向聽從指揮安排,尤其是諸葛亮的部署,趙雲基本沒有違抗過,即便是諸葛亮第一場指揮戰,火燒博望坡,趙雲也是謹遵教誨,而張飛關羽卻不服從指揮,因此趙雲會在險要的路口下寨,並派重兵維護好水源,蜀軍上下更會奮勇殺敵。

二者趙雲買當時名將,身經百戰,長坂坡衝殺曹操十萬大軍,當時張郃只不過是無名鼠輩,後來趙雲在劉備入川作戰,又屢立戰功,無論是作戰經驗還是用兵策略,趙雲都不會輸給張郃。司馬懿到達之後,也許趙雲有可能不敵,但面對張郃,趙雲有絕對的把握。


再次趙雲的武力,碾壓張郃,單打獨鬥提高軍隊士氣,張郃不行。三國裡面武力排名曾這樣說,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趙雲的威名,論武力在三國中被後人排到了第二位,在典韋和關羽之前,而三國前十名猛將中,甚至二十位都不會出現張郃,如果張郃很趙雲單打獨鬥,幾個回合估計就能打敗張郃,因此張郃沒有勝算。

而三國時期的戰爭,首先是武將拼殺,如果沒有得力的武將,士兵的士氣會受到很大影響,甚至會逃跑,有句名言叫:千卒易得,一將難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趙雲單挑張郃,然後乘勝追擊,魏軍很可能大敗而歸。因此趙雲守街亭,基本能完成使命。

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首先要弄清,為什麼守街亭?諸葛亮初次北伐,與曹真對陣,屢戰屢勝,非常順利地在祁山下寨。此時已降魏的孟達來密信要造反,卻不聽諸葛亮教導,被司馬懿剋日擒殺,破壞了諸葛亮兩路進攻兩京的設想。司馬懿率大軍往祁山趕來,並且也找準了事關諸葛亮大軍進退的咽喉之地,街亭。街亭是諸葛亮大軍後退之路和糧道,被截斷後果嚴重。


街亭是派誰去也守不住,守街亭只是諸葛亮攻祁山、保退路的重要環節,並非長期守下去,就是要用守街亭的時間去換諸葛亮調兵遣將、實現戰役目標的空間,只要擋住魏軍若干時間,就是勝利。趙雲去守街亭,或許能完成任務,但長久守街亭也守不住,況且,趙雲作為大將守後方,還有誰能上前線呢?

從長遠來看,隨著諸葛亮進攻,戰線拉長,供糧就成了大問題,一邊進攻、一邊保護糧道,諸葛亮哪來那麼多兵?守禦街亭,就算馬謖帶兩萬五千人將營盤紮在當道,又有幾個戰將能敵過張郃。司馬懿人多勢重,隨時能劫馬謖軍營。

讓馬謖守街亭,是諸葛亮退兵理由中的一步棋。一是司馬懿率大軍來了;二是自己糧草難以供應;三是孟達配合進攻一方沒有了,這些原因都該退兵了。不然,諸葛亮大軍又沒有大損失,為何就不戰而退了呢?稍退後可再組織進攻嗎?為何全退?顯然到了不退不行的地步,街亭只是一個理由。


星下靜思









繁星點點之旭日東昇


不用說趙雲,只要任何一個聽話的人去守,街亭都不會丟。因為諸葛亮已經說的很明白了,要在道中間下寨,多挖點深溝,弄點陷阱,守三五天是沒問題的。這就說明諸葛亮看人有問題。後來又培養出個姜維,窮兵黷武,把蜀漢政權徹底斷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