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2018.11.16晚8點,《奇葩說》第五季第17期上線……然後口碑就炸了。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擺脫了前幾期小家碧玉、你儂我儂的情愛辯題,第十七期內容的話題性、親民性和思想深刻性,終於達到了第五季的熱度巔峰,也終於讓我們看到了《奇葩說》這個節目該有的樣子。

畢竟,《奇葩說》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歡樂,但對於鐵粉和路人粉來說,關注這個節目,更多地,是期待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同觀念之間的交流和碰撞,幫助我們完成平日裡意想不到的思考,從而我們的豐富精神世界。

這也是《奇葩說》辦了五季,仍能在日新月異的綜藝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這一期的題目是:“可以讓全人類大腦一秒知識共享,你支持嗎?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這世上,不曾得到愛情的人很多,但沒有一點兒知識的人卻很少,也正因如此,這一期的主題,才有了令廣大受眾產生共鳴的基礎。

事實證明,關於“知識共享”,廣大受眾不僅有共鳴,更是產生了“切膚之痛”

那麼,我們就看一下,這份“切膚之痛”,是從何而來的吧。

劇透預警

打開“切膚之痛”的魔盒——楊奇函(正方)

楊奇函的觀點核心,是“社會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貧富差距則更小”

這一觀點的聰明之處,在於將“擁有知識”與“擁有財富”掛鉤

對於普通人居多的觀眾來說,這一設定是“切膚之痛”的根本。

世界上,不渴望知識的人或許有之,但不渴望財富的人必然是少之又少。美洲大陸的發現是知識,但哥倫布開闢新航路卻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而是為了用這份知識去積累財富。

那麼,如果你接受了“知識可以帶來財富”的這一設定,只要你覺得自己窮,或者覺得自己不夠富,你便會在楊奇函的引導之下產生對於知識的嚮往,便會成為楊奇函口中難以成為貴子的“寒門之人”,便會產生對於知識匱乏的恐懼,便會萌生前途迷茫、難以出頭的擔憂。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這份恐懼和擔憂,便是楊奇函打開魔盒放出來的“切膚之痛”。

那麼,此時楊奇函再提出,能夠用技術抹平你和“豪門貴子”的知識差距,能縮小你們之間的貧富差距,你會不心動嗎?簡直就是俠義之舉嘛!

從這一刻開始,觀眾心中,即使立場沒有動搖,也或多或少地產生了對於“擁有知識”的期待,這便成了正方獲取支持的本錢。

“切膚之痛”的反向推波助瀾——趙英男(反方)

趙英男反對“知識共享”的論點有三:

1. “知識共享”會破壞長輩對晚輩的教育資格。

2. “知識共享”會抹殺自主獲取知識的人的努力,會令懶人不勞而獲。

3. “知識共享”會抹殺“無知”之人(比如家中老人)的朦朧美。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趙英男的2和3兩點,單獨看並無不妥。但如果觀眾接受了之前楊奇函“知識=財富”的設定,視角便會不一樣。

在我們平日的語境中,“不勞而獲”這個詞是很少拿來形容“獲取知識”這一行為的,反而是用在“獲取財富”行為中居多。

那麼,在財富層面,“不勞而獲”的主題是何許人也?

壓榨百姓的暴政是不勞而獲,出身豪門的富二代是不勞而獲,壟斷階級的坐享其成也是不勞而獲。

知識層面同理。

反對“知識共享”,便是維護“知識要掌握在部分甚至少數人手中”,便是“知識壟斷”,便是從某種角度維護壟斷階級在知識甚至財富層面的“不勞而獲”。

“懶”是小事,“壟斷”卻是大事。觀眾中可能有不少“懶人”,但卻不太可能有很多“壟斷階級,”所以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壟斷階級才是橫亙在我們進步道路上的大山。所以,此時他們的主要矛盾,便從內部精簡,轉變成了推翻“不勞而獲”的壟斷階級。

因此,反對“知識共享”的趙英男,不僅不太有資格指責別人不勞而獲,反而替對方辯友吸引了一波火力。(蔡康永:我覺得這波火力還不夠強勁~)

關於1和3,我寧願相信這是趙英男想的段子。

不然呢?

“無知”用來形容自己是客氣,用來形容別人是罵人,觀眾顯然不想被罵。

“為了滿足大人的教育慾望而不能讓孩子懂太多”、“老人就不要懂太多”之類的言論,一旦被觀眾反應過來,掉粉都是客氣的。(蔡康永:沒反應過來也不著急~)

給傷痛中的觀眾撒一把鹽——高慶一(正方)

“少數人的不勞而獲,叫特權;多數人的不勞而獲,叫文明。”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高慶一的觀點很簡單,也很直接。他沒有放過趙英男言論中的突破口,並且在楊奇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動了群眾:

以普通人為主的觀眾,可能不反對不勞而獲,但一定反對特權;可能不反對文明,但一定不想當文盲。

此時,正方票數遙遙領先,觀眾對於“獲取知識/財富”的慾望愈演愈烈,對於“知識/財富匱乏”的傷痛也在不斷增長。所以,反方若想翻盤,則必須要撼動正方“共享知識”的群眾基礎,令觀眾真切地感受到“知識共享”帶來的痛苦。

傷口表面的糊裱匠——傅首爾(反方)

戳破糊裱紙——陳銘(正方)

陳銘老師對傅首爾的觀點的拆辯十分精彩,在下不敢評價,只做總結:

“知識共享令所有人變得博學,會抹殺個性!”(傅)

“信息、知識、智慧和能力,不是一碼事!知識相同的人,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陳)

“知識共享會令壞人獲取做壞事的資本!”(傅)

“現在的壞人就沒有獲取知識的渠道了嗎?想要阻止壞人獲取知識的方法,只有阻止所有人獲取知識。”(陳)

“懂那麼多幹什麼?我不想懂!”(傅)

“獲取知識是快樂的。與朦朧美相比,我們更想看到五彩斑斕的平行世界。”(陳)

“知識壟斷”後果之嚴重觀眾大概清楚了,聰明的傅首爾也沒有再對“知識壟斷”進行維護,而是在為觀眾介紹“知識共享”可能帶來的痛苦,試圖令觀眾權衡之後取其輕。觀眾明顯被打動了。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倘若她後面的人不是陳銘,她可能就如願了。

因為,陳銘接下來拋出的這個詞,是觀眾無論如何都難以忽視的——“救命”。

“知識的普及和共享,可以救人的命。”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此言一出,正方漲了51票。

不渴望知識的觀眾是可能存在的,不稀罕財富的觀眾也是可能有的,但不要命的觀眾……我猜幾乎沒有。

更何況,“救命”不只是能救自己的命,也許還能救別人的命。

救別人命的是大俠,救自己命是剛需;救不了別人的命是遺憾,救不了自己的命,是天大的“切膚之痛”。

你的持方有道理,觀眾可能會選你;你的持方能救他們的命,觀眾一定會選你。

傷疤沒了,傷痛還在,定義傷痛的權利卻沒了——詹青雲(反方)

詹青雲的觀點,幾乎接觸到了本次辯題中最有利於反方的一點,即把辯論的戰場,從“知識”客觀性轉移到了“人”的主觀性。

“大腦一秒知識共享”這句話中,核心詞彙除了“知識”之外,還有“大腦”。大腦,與人類其他器官大不相同。掌握了人的大腦,不僅能掌握這個人的生命,還能掌握這個人的精神世界。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芯片裡的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掌握芯片的人卻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它可以讓你的“知識匱乏”看似被消解,讓你們的“貧富差距”看似縮小,讓你的“切膚之痛”看似消失。

但只要掌握芯片的人想,一切“消除傷疤”的行為,都是可以在保留“傷痛”的基礎上完成的——只要不將其定義為“傷痛”就好了嘛。

詹青雲的觀點挽回了大量的票數,觀眾內心對於“芯片持有者”的恐懼開始高於對“知識匱乏”的擔憂。

然而……

再次戳破糊裱紙——陳銘(正方)

開槓時,陳銘的勝利,是辯論技巧的勝利,更是知識儲備的勝利。

在詹青雲試圖用開爾文說“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的例子,來證明知識不可被統一定義。但在說完這個例子之後,陳銘的這個動作,令我意識到,他勝券在握了。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陳銘:“對方剛才說熱力學的時候,開爾文說‘這個大廈已經落成了’,還有半句話被你掩蓋了!他後面半句話是‘只有兩朵烏雲飄在上面’,對不對!後面這兩朵,是不是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如果牛頓7歲的時候,就知道了開爾文的話,我們的物理會往前進步多少?”

詹青雲:“為什麼會有那兩朵烏雲?不就是那個時代,還有人相信,這座大廈還沒有落成嗎?”

陳銘:“不,是因為你掩蓋了這兩句話,誤導了大家的判斷,所以知識壟斷才能帶來知識的控制!

這幾句話,是後排“哇~”的肖驍說不出的,這便是知識儲備的力量。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更重要的是,陳銘這次點破詹青雲,恰好證明了對於普通觀眾,甚至是肖驍這樣的人來說,“知識壟斷”下的欺瞞實在是成本太低了。

此時,詹青雲變成了辯論場上那個“掌握芯片的人”,她無論再說什麼,觀眾都不會信了。

二次戳破反方糊裱紙的陳銘坐下後,正方票數從開槓前的+6,漲到了+32。

壟斷的對面,是自由與平等——蔡康永(正方)

蔡康永先生,是所有辯手中,最頻繁地使用“壟斷”這一詞的人。不僅如此,他還提出了這句,這一期最令人心驚膽戰的話:

“你們全部都是知識的既得利益階級,跟我一樣。你們怎麼捨得剝奪那些沒有資源享受知識的人(接收知識的權利)?”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不因為我以為別人不想要知識,就代替其他人拒絕享受知識的權利,這是自由。

不因為我覺得努力能換來知識,就忘記有的人努力也接觸不到知識,這是平等。

我之前說,“救命”是人類的剛需,那麼,“自由和平等”便是人類永遠追求的美夢。

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在城市的街旁角落、在白天的加工工廠、在夜晚的施工工地,有著無數我們看不到的,揮灑著汗水、燃燒著生命,只為後代兒女掙取學費。對於他們來說,飯是可以不吃的,覺是可以不睡的,病是可以不治的,命是可以不救的。

但孩子們自由而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權利,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被剝奪的。

這才是他們的“切膚之痛”。

孩子們,和孩子們的家長,都坐在觀眾席了。

平等的對面,是效率——經濟學家薛兆豐(反方)

我之所以要在教授的名字前面加一個“經濟學家”的頭銜,一是出於對學歷和知識的尊敬,二是認為,能在蔡康永先生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之後,仍能找到這樣突破口的人,大概現場也就只有這位經濟學家了吧?

薛教授的觀點,大概分為三個層次:

1.專利制度背後的壟斷,有利於節約成本,發揮效率。

2.知識在一開始本身就是私有的,個人壟斷的,後來才慢慢地公有化,這是產生知識最有效率的一條路。

3.如果抹殺了“知識私有化”的這個階段,那可能會毀滅知識產生的整個程序,使得我們這個星球上再也沒有新知識。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說真的,即使我知道薛教授是在為“壟斷”洗白,我仍然對薛教授的見識和角度歎為觀止。高曉松老師說的對,這正是反方最有力的觀點了。

倘若,我是個追求效率的老闆、總裁甚至資本家,此時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反方。

但結果顯示,教授的運氣不太好,觀眾大多數都是我這樣,在擔心“即使產生了新知識,我享受不到又有什麼用”普通人

即使是知識層面,人亦不患寡而患不均。

結 辯

“比匱乏知識更可怕的是,這些辛辛苦苦學了知識的人,發現知識沒有用。”

很多人沒有用,就代表不是每個人都要學麼?詹青雲簡直就是把“平等和自由”的話柄遞到了陳銘手裡。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山區的孩子需要的是人們叫他們怎樣用知識,那就先用這個芯片,讓大家知道所有知識,接下來的教育,我們致力於好好研究創造性、突破性、開放性,更新它,挑戰它,質疑它!”

陳銘接過“平等與自由”的話柄,順便為薛教授“難以產生新知識”的質疑提出了答案:質疑知識本身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正如楊奇函所言:

要想贏,學陳銘!

上價值,搞煽情!

穿西裝,打領帶,

宇宙中心呼喚愛!

陳銘老師我愛你!♥♥♥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總結完第五季以來最為精彩的一期《奇葩說》之後,筆者有了以下幾個想法:

1辯論的目的,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說服觀眾。

在辯論之外,其實雙方的論點都有道理,觀眾們可以在情感上喜歡一方,卻不要在理智上偏信一方。

2正方到了最後,也沒能解決詹青雲“如果芯片的控制者心懷不軌,我們該怎麼辦”的憂慮,即使是陳銘,也只是抓住了詹青雲的把柄,在辯術上贏得了觀眾而已。

3蔡康永老師提出,每個孩子都有獲取知識的權利,這沒錯。但是,他卻沒有說,每個孩子應該獲取的知識,必須是所有的知識嗎?

4我們見過因為暴富而墮落的人。如果“知識”和“財富”真的可以掛鉤,那麼,瞬間擁有大量“知識”,是否也會成為某些人墮落的誘因呢?比如,吸不起毒的人掌握了自主製毒的技術?

5有人說,那些人墮落,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有問題。那麼,誘導本身有問題但沒有資本墮落的人,有了墮落的資本並實現墮落,誘導他墮落的“知識”,是否有罪呢?

6《奇葩說》第五季第18期,辯題又迴歸“愛情”,口碑又回到前幾期……那麼:

伴隨著觀眾的“切膚之痛”,這季《奇葩說》的最佳一期誕生了

歡迎討論~

▎本文作者:王逍瑕,大個兒撈藝術家,披著娛樂外衣的人性剖析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