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70後如今怎麼樣了?

shi兔子


72年,浙江人。那時候鄉初中四個班,我學習比較好,被分在快班(現在叫實驗班)。中考班裡有兩個考取中專,直接跳出農門,戶口轉居民,羨慕嫉妒恨。我和十幾個同學考上離家十幾裡的鎮高中,江南水鄉路比較好走,住校,一個禮拜回家一次。米自己家裡帶,鋁飯盒自己蒸飯,生活費每個禮拜錢家裡條件好點的7塊,一般的3-5塊。吃的最多的榨菜,2毛一袋。食堂菜一般的2-3毛,最貴的小排7毛。學校門口檯球3毛一盤,那時候偶爾學大人抽菸,幾個同學湊錢買,外菸hope牌,2塊錢一包。學校學習氛圍很好,高中四個班,考上高中中專的有十幾個,大學的就幾個。我落榜了,後來就出去打工,後來自己做生意,開公司,日子現在小康水平吧。好多同學現在混的也不錯,偶爾喝個茶,吃個飯,打個牌。最誇張的是前年在一家本地三甲醫院碰到初中考取中專的女同學,那時候是校花級別的,現在在醫院的食堂工作。真的出乎意料,世事難料!


圓棠


1970年-1975年出生的人,現在大概43-48歲多,這個年齡的人,不正是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或者各種層次的中堅分子嗎?

一般四十多歲的人,該禿的已禿了,該胖的已胖了,想離婚的應該已經離了,想要二胎的差不多也已經生了,該出國的已出國,佛系的依然佛系……



按照一般的說法來說,這一批人的人生,可能已經定型了,他們的前途、未來已經有限;能做的改變很少。

這一代人,既幸,又不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比起六零後,他們沒有經歷文革,或至少那時候還很小,沒來得及感受到時代的創傷;同時,他們的物質雖然也不豐富,但不至於極度匱乏,不像六零後普遍感受到飢餓和貧困。而在觀念上,他們也沒有六零後那麼保守,在他們的少年時代就開始了改革開放,他們接受的觀念,還是以現代化的觀念為主的,也較能接受西方思潮。

但比起八零後,他們的少年時代的物質條件仍然比較差,沒能享受到更好的童年。一說起七零後,大家的童年回憶都有相似之處,其重要原因就是,大家的物質還不夠豐富,更單一,人人的都差不多。

(西裝革履,手持“大哥大”,這在九十年代初期可謂派頭十足。)


但第一批七零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趕上了較早的商品化時代,也趕上了較早的經商熱潮,有些人很早買房,或者很早下海經商,很快就致富了。而在2000年初趕上買房的,多數是七零後的人,那時的房價現在來看,真是便宜到半夜偷笑。可這樣的機會,過了幾年之後,就沒有了。這一代人沒有遭遇到房價的暴擊。

實際上,這一代人,也是觀念最多樣化的:一部分人更傳統,一部分人更現代,他們可能會向前接受更保守或更左的價值觀,也可能向後靠攏,迎接西方的、現代的價值觀,觀念上更多元化,人格更復雜。


至於說,四十多歲的人,是否已經全部定型了,那真不一定,趕上了互聯網熱潮的一輪又一輪創業潮的人,很多都是在四十歲上才開始賺錢的;也有人是做得好好的生意,被互聯網的新形式衝擊,而每況愈下的。

總之,人生還有很多種可能。什麼時候都不能停止往前走,不管是七零後,或者是別的時代的人。


侯虹斌


今年過年回老家 碰到一件這樣的事情:一個和我爸差不多年齡的人四處尋找他當年的那幫老同學。他來到我家,說出我父親上學時用的學名,說是不是這家的主人,我當然不知道了,很茫然的說不是。還好我母親在家,問他有什麼事情嗎。他說是我父親的老同學,由於老伴得了絕症 ,治療了兩年多也沒治好。 老伴也快不行了 , 天天在家裡十分難受 。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想起以前兒時上中學的老同學們(我們農村父親那一代基本都是中學畢業就都不上學了)想起那一張張臉,第二天他決定尋找以前的老同學,就當散散心, 在家裡也是難受, 老伴也有女兒照看。由於當時我父親不在家,我就倒了杯水和這位叔叔聊天。他向我要了父親的手機號並問我父親玩不玩微信,我父親一直用的都是老年機我也就只能給了他一個手機號。他把我父親的手機號寫在了一張紙上面,那張紙上密密麻麻的姓名和手機號,其中有一些的後面有一些特別的備註(看下圖)。他讓我把這張紙拍下來,等父親回來讓我父親看名字,說是這一個名字就是一張臉,讓我父親好好看。當時我父親在工作,他也就沒有打電話。說是我父親回來了給他打個電話,他們這幫老同學幾十年沒聯繫了,很想念,有空一起聚聚。然後他就急急的走了,說我們村還有一個老同學要去找。(當時他騎電動車來的時候特別渴,在我家不到半個小時喝了三杯白開水。還有他講來我們村找人的時候,村裡沒人知道我父親的學名,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是在村裡小超市的牌場上碰到我親叔,才找到了我家。我們那裡唯一的中學在鎮子上,他們那幫老同學來自各個村子,而且當時那個年代我們這裡是沒有手機,是不可能劉聯繫方式的。想想他這一張紙上的名單是有多難找,只能憑記憶來尋找。)下面這張紙就是他記的名單 ,我拍的圖。上面有幾個去世的 幾個瘋了的和幾個重病的叔叔阿姨。他走後,我感想很多,覺得人生過的是真快。 不知不覺就幾十年過去了,不知不覺就走完了一生 , 不知不覺間很多人就離我們而去了。希望大家能珍惜身邊的人, 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時間 , 好好對待身邊的家人朋友 。畢竟我們只能活這一世 ,只活這短短几十年 。(寫的很亂,看著可能會很累,說聲抱歉)謝謝你們看了我這個沒有波瀾的平淡經歷。 謝謝




Y先生的溫哥華


70年一月六號出生,還差不到兩個月就足49了,按照屬相已經51歲了。歲月蹉跎,怎麼一晃就老了呢?太多的不甘心呀!響應號召晚婚晚育,兒子才21歲還在讀大四,現在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還在創業中,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出頭哪一天才能安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在我心態好,遇到煩心事都能自己去化解,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年輕時的銳氣早就被時間磨滅了,現在任何事情都能坦然面對。




嫵可娶黛


繼續奮鬥,不忘初心。

我就是第一批70後,71年的,今年虛歲48了,奔五了。記得1991年,我剛剛從中師畢業,進入了生平第一個單位,祁縣教育電視臺。當時,單位屬豬的71年的就有十幾個,70後佔單位的絕大多數。記得有一次單位剛剛來了一個女生,我不假思索地說,估計是一頭“母豬”,又是71年的。果不其然,真的是71年的。我們一起學習攝像,撰稿,製作節目,一切從零開始。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先後做過電視報編輯,記者,攝像,播控,配音,編導,製作的電視節目多次在省市獲獎,為臺裡縣裡爭了光。



一晃快30年過去了,新世紀,我調入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後來又來了祁縣新聞中心,那會還叫縣委通訊組,又做起了老本行—新聞。雖然在職務上沒有什麼進步,但也是真心熱愛新聞事業,在縣裡也是小有名氣的筆桿子。很多出席國家級,省級的勞模,先進人物的事蹟稿件大都出自我手。


上面我們太谷師範同學小範圍聚會留影,下面是在校全班合影

轉眼已經快50了,有時感覺挺漫長的,有時感覺也很快。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一直都是單位的中堅力量,再難的事也難不住我,哪怕是一整臺晚會的策劃。再大的稿子也會很好的完成,堪稱快手。自覺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我的很多同學至今仍在教學第一線辛勤耕耘,我這點事,不算辛苦。他們默默撐起了國家的教育事業,無怨無悔,勞苦功高,必須隆重表揚一下。

更多的70後身負重任,依然行進在奮鬥與搏擊的道路上,願大家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再展風流!願大家健康快樂萬事如意闔家幸福!


大俠來也


我是72年的,2018年可以說是我最低谷的一年,18年9月25日晚上9點多兒子在屬部隊指導員打電話給我夫妻倆說兒子身體出狀況。讓我倆到部隊一趟。聽到這消息我倆一夜沒睡,第二天早上趁最早的車趕往部隊。弟一眼看到兒子深度昏迷的躺在重症監護室裡。這是兒子出國參加維和一年老天爺就用這種慘忍的方式見面,當時我倆就好像天塌下來了。在等待兒子醒的這段時間,整天以淚洗面,度日如年,現如今已經一個多月了,還不見有好轉,而且這期間老婆被查有大的孑官肌瘤,我們家老爺孑又被查出食道癌。老婆整天胡思亂想,跟她也說不上話,勸她也不聽,我們家就這麼一個獨孑,你們說說我這日子該怎麼過。我感覺太無助了。沒有一個人能幫我,我真有點扛不住了。


手機用戶12688155588


我73年,上班族一個,老公做點小生意,兒子大二,雖不富有,但也衣食無憂,最大的願望是一家人平安幸福!



王敏145


本人70年出生,今年48了,本命年,算是70後中最大的老哥了。70後是個苦逼的年齡。


生理上

70後的兄弟姊妹們絕大部分眼花了吧,想看清東西得離得越來越遠了,皺紋上頭了,也不知何時白髮己爬上兩鬢了,

開始怕涼了,年輕時落下的病根開始顯現了,肌肉鬆馳了,手腳破了開始難以恢復了,牙齒再也不敢愣肯骨頭了,滿臉開始出現定格的紋路了。不經累了,去廁所時間長了,出汗不如年輕時多了,人己入土多半截了,向夕陽方向奔了。

心理上

什麼事情都看開了,喜歡研究苦澀的《易經》八卦了,

喜歡引用儒家名言了。話語少了,沒有年輕人的衝動了,對異性不那麼敏感了。思想壓力大了,家庭地位高了,已經進入爺爺奶奶行列了。越來越喜歡小孩兒了。喝酒的時候不用讓自覺向裡靠了。花錢小氣了,飲食清淡了。性格磨平了,能屈能伸了。

事業上

該提拔的就提拔了,上升空間堵死了。在單位幹副角基本很難轉正了。事業上該輝煌的也就輝煌了,

不行的也基本拉倒了。混黑的基本洗手不幹了。混出頭的開始喜歡文人字畫了。農村的兄弟老哥們多數還仍然拼搏在掙錢的路上,看著一天天掙的錢也不少,可一年下來也落不了幾個子兒。


家庭上

上有老,下有小,煩心事少不了。該離婚的就離了,離不下來也死心了。曾經還想試圖改變對方,現在也沒心勁了。早來晚歸媳婦也不看的那麼嚴了。酒場少了,懂得保養了。朋友精簡了,同學聚會也不想參加了。子女們大了,也該結婚生子了。父母老啦,懂得床前孝敬了。

70後的人,該吃的苦吃過了,現在基本有車有房了,該嘗的甜也嚐了,電腦手機雖玩不精也算會了,偷事該乾的也幹了,都成回憶了。哈,70後的故事永遠說不完。



大山校長


我是73年的,時間是最公平的,真的不敢想,一晃就奔五了,不過我心態好,從來不去想年齡,心態停留在28






穆茜施爾


我72年的,轉眼就46歲了,我們家四姐妹一個弟弟,雖說姊妹多但是我們家是經商的,小的時候基本上沒受過什麼苦,反而現在為了子女操透了心,最開心的就是父母親健在,一家人都開開心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