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對同樣的事物,馬雲看到的總與大多數人不一樣。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01

2018,馬雲預言再次成真

2018年雙11之夜懸念揭曉,當刻使在場媒體震驚,而第二天刷爆微博和朋友圈的其實有兩件事,一件當然是2135億的天量交易額;第二件則是11月11日23點18分09秒,2018天貓雙11當日物流訂單量突破10億大關。

次日的微博上,雙11訂單破10億的消息是和“馬雲預言成真”一起綁定上的排行榜,因為在此之前的2017年,馬雲曾經在多個場合做出預測:“我們很快會面臨一天 10 億個包裹”。

當時說完這話,在場的都以為馬雲“瘋了”。10億個包裹相當於當時20多天的包裹量,相當於英國4個多月的量。中國的總人口也不過才14億,10億幾乎相當於中國人一人下了一個訂單!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當時在現場,很多人認為這是馬雲故作驚悚之言,意在敦促中國物流業加速發展,提升能力,但沒想到短短一年時間,10億個包裹的門檻就被打破,中國快遞業已然進入了一天10億的時代。

而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雙11包裹破十億,其背後居然一片平靜,沒有再像以前一樣堆積如山,沒有爆倉,沒有告急,悄然中,中國快遞業平滑接入日單10億時代。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02

2012,差點被“爆倉”毀掉的雙11

對於常年的雙11剁手黨來說,這一變化巨大到幾乎難以適應。從2009年開始算,今年正好是第十個雙11,而從2012年開始,當包裹超過7200萬單,各地的快遞爆倉聲就成為雙11的自帶BGM。

2012年雙11之後,一張申通快遞某倉庫包裹滿到爆的照片在全互聯網流傳,很多人震驚之餘質疑:貨都送不到,還搞什麼電商,雙11如果帶來的好處還比不過給社會增加的麻煩,不如干脆停辦吧!

今天看似再正常不過的數字經濟消費狂歡,在當時卻因為物流短板,而面臨著幾乎走下去的難關。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然而短短6年間,雙11不但越辦越規模越大,包裹量已經突破十億,而且連爆倉問題都解決了。

那麼,馬雲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03

2013,菜鳥橫空出世,物流平臺模式在中國誕生

2013年雙11導致中國物流業告急,在外界看來,如果要解決迅速增長的訂單配送需求,當務之急是擴大快遞業規模,增加人員,增加車輛,增加倉庫,從而徹底解決爆倉問題,全行業都把目光看向阿里巴巴,看向馬雲。

2013年5月28日,馬雲果然不負眾望,聯合順豐速運、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快遞)、宅急送、匯通,共同出資50億,宣佈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現在的阿里巴巴集團CEO,當時的阿里COO張勇兼任菜鳥網絡CEO。

50億是一筆巨資,外界以為阿里會籍此機會殺入快遞業,像京東那樣大幹快上自有物流,但馬雲卻又做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在菜鳥成立之初,馬雲就當眾Say NO,稱阿里巴巴集團永遠不做快遞,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菜鳥不碰具體物流配送,沒有一輛快遞車,沒有一個快遞員。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菜鳥傾盡全力而為的,是要一張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要通過八到十年的建設,為中國物流行業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智能物流骨幹網絡,使之能夠支持日均300億(年度約10萬億),讓全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

這張網建成之後,將在中國實現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它不但要在國內鋪設網絡,而且在全球各地也要建立eHub節點,要沿一帶一路在全球範圍內實現72小時到達。

2018年天貓雙11,一天一夜十億包裹能夠順利派送,實際上就是這張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

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可說是阿里巴巴和馬雲近年來的一項重大創新,其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和潛在貢獻,甚至有可能會超越紅火的雙11。

這一創新的特點就是開創了物流業的平臺模式,它不是某家公司的私產,而是一個開放的網絡,菜鳥統一建設物流信息系統和倉儲基地網絡,而所有的製造商、網商、快遞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務公司都可以加入其中,實現共同發展。

菜鳥的成立,意味原來單打獨鬥、競爭的物流企業,第一次開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聯手協作。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菜鳥無錫機器人倉,近700個機器人晝夜分揀包裹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菜鳥的出現,再次顯示出馬雲與眾不同的視野與格局

很多熟悉的人將阿里巴巴的成功歸因於馬雲與眾不同的視野與格局,對同樣的事物,馬雲看到的總與大多數人不一樣。

大多數人是因為看見,所以相信,但馬雲卻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這句話後來成為今年雙11天貓狂歡節的核心slogan,成為阿里巴巴全體的一個信念。

建立菜鳥就充分顯示出馬雲的格局,他認識到阿里巴巴對物流、對快遞、對傳統倉儲根本不懂,阿里的特長在於互聯網,在於連接。

所以馬雲選擇建立一個開放的平臺,邀請各大快遞公司成為發起股東,共同創業,共同分享收益。

而馬雲的視野則體現在,他建立菜鳥,建設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並非立足於解決爆倉問題,甚至也不只是為其電商事業打造基礎設施。

他看到的是整個中國經濟的未來,他相信中國企業現有的成功並不能支撐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支撐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定是我們今天沒有聽過的、未來的新型企業,是基於互聯網思考、基於互聯網技術、基於對未來判斷成長起來的企業,並將支撐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馬雲打造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就是要通過構建一個個新型網絡物流樞紐,為中國未來商務建立基礎設施。

正是這種對中國未來經濟的信心,這種“因為相信,所以看見”,促使馬雲對菜鳥做出千億級的投資決策。

在5年前,菜鳥創立的第一天,馬雲就承諾要拿出千億級投資建設物流智能骨幹網絡,在今年5月份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又明確的說,“如果千億不夠,會投資幾千億,把阿里巴巴可以有的投資絕大部分投向物流。”

所以說,在雙11之夜消費者看到的一天“10億”包裹,背後支撐的其實馬雲的大視野與超強信心,物流企業與菜鳥、天貓等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攜手,對中國消費市場、商業經濟有信心,有信心才會執著投入,才會積極佈局未來。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04

劃重點:10億包裹的奇蹟背後,中國物流業做對了什麼?

在瞭解到菜鳥橫空出世的前因後果之後,再看10億包裹奇蹟的產生,很多事兒就比較好理解了。

那麼,10億包裹的奇蹟背後,中國物流業到底做對了什麼?

首先,雙11的10億包裹絕不是菜鳥的終極目標,而只是前進路上的一塊路碑。

現在都在刷屏馬雲的預言,實際上馬雲的預言並不僅是雙11之夜的10億包裹峰值,他準備面對的,其實是日均包裹數10億件,也就是一年3650億件包裹。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面對一年數千億包裹的遠大目標,雙11的10億包裹是一個必破的節點。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其次,之所以能夠輕鬆的創造10億包裹奇蹟,是因為從菜鳥出現開始,中國物流業就走上了與全世界截然不同的路線,走了一條開放協同之路。

美國有很多超大型快遞公司,比如聯邦快遞、UPS等,他們甚至有自己的龐大機隊,但由於仍然是各自為戰,沒有實現互相連接,沒有實現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說到底,它們仍然只是大樹,而非雨林。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但中國的快遞業,卻在快遞、倉儲、落地配、城配、即時物流等各個環節通過菜鳥平臺連接起來,形成繁茂的雨林生態,這個雨林生態所包含的甚至不止是快遞業,而是與整個阿里巴巴經濟體密切連接起來,產生網絡效應。

10億個包裹的記錄,是中國快遞業大分工、大合作、大協同最好的見證,是全球商家、物流公司合作伙伴、快遞員小哥、客服人員等多環節對接,共同忙碌、共同準備的結果。要讓10億包裹高效送達,必須依靠全行業大協同,形成智能物流骨幹網來應對。

第三,10億包裹的奇蹟背後,是技術的極限應用!

今年雙11的10億包裹,考驗的其實是智能物流骨幹網的峰值承載能力。挑戰極限,需要全行業的協同作戰與資源優化,需要科技因素的極限發揮,才能保證天量包裹高效送達。

尤其是技術因素,在峰值面前,日常配備的人力終究有限,這時候技術,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也是為什麼10年前做不到的事情,今天能夠輕鬆做到。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從直面剁手黨的商家開始,菜鳥就通過對商家的分層精細化管理,再通過智能分倉幫助商家更準確的備貨,做到資源優化,加快庫存週轉。

在物流公司,順豐、中通、圓通、韻達、申通、百世等快遞企業電子運單使用率均已接近或超過95%。

自動化分揀、無人倉和智能分揀機器人也開始實現規模化使用。今年全行業新增了40萬米的自動化流水線,相當於每個分撥中心都建了新的高速跑道。

在圓通轉運中心,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機器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50萬個包裹,機器人三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一圈。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為了實時響應包裹遞送異常,菜鳥還使用了物流客服AI大腦,通過在線協同120萬客服人員,以技術+服務的方式幫助剁手黨找包裹。

事實上,今年的雙11,也是中國物流業的首個IoT“雙11”,物聯網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物流園區,IoT支持下,已經實現智能化管理、自動化生產。智能視頻雲監控系統在倉內、轉運場全面應用,智慧調度全局。在幹線運輸中,IoT技術讓車輛、網點和分撥中心實時在線。

車聯網系統能實時反饋車輛位置,菜鳥視頻雲監控系統通過普通視頻探頭,可實現對分撥中心、網點內堆積情況的智能分析,對於未及時清場、作業停滯等實時做出預警,為物流大盤調度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在末端,刷臉取件櫃、無人車等一系列智能設備,也在滿足消費者多元的收貨需求。

最後,10億個包裹奇蹟背後,是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

按照馬雲的計劃,要建成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還需要數年時間,但即便建設中的智能物流骨幹網,也已經連接了全球3000萬平方米的倉庫、300萬物流從業人員、20多萬快遞車輛。

與大企業單兵作戰相比,中國快遞業通過加入智能物流骨幹網,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了規模效應和彎道超車。

分析丨10億包裹奇蹟的前世今生

事實上,脫胎於菜鳥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已經成為中國邁入新時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頂層設計,成為全球物流業的一箇中國解決方案。

到2009年的第一屆雙11,中國的快遞業才不過發展了15年,與國外動輒百年的歷史相比,中國快遞業不但規模小,數字化和標準化基礎也很弱,但通過智能物流骨幹網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未來,智能物流骨幹網還將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強化與信息業融合滲透,實現跨界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工程的擴展向周邊國家賦能。

也就說,未來中國不但有世界工廠,還將有世界級的物流。

而這一切,追根溯源,竟然發現,是起源於2012年雙11的一次爆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