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華為厲害還是小米厲害?

太平洋評測


到底華為厲害還是小米厲害?是指的哪方面厲害呢?通信、手機、家居生態圈、或者技術?這兩家都是了不起的企業,哪能就這樣簡單分出個你厲害我厲害了呢。我們需要華為提供高大上的設備及產品與方案,也需要小米接地氣的產品直接把我們的家居打造得更加智能有趣。兩個企業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不一樣以及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僅舉幾例說說。

只要小米一介入就可以讓普通老百姓買著實惠的產品,小米比較厲害。在哪個動輒幾大千,並且清一色外來品牌三星蘋果HTC索尼LG等等的時候,正是小米平地驚雷把智能手機做到千元以下,讓大量的屌絲也可以用上高大上的智能手機,從此眾多國產智能手機開啟了相同的打法。不只是手機,小米的電視、淨水機、掃地機器人、筆記本等等眾多的產品,在消費者眼中都形成了實惠高性價比。花更少的錢或者相同的錢,功能就是比別人家的多,而且看著賞心悅目。


讓家居生活更有趣,小米厲害。以前冷巴巴的家居在小米手中變得更為有趣。一臺淨水器,可以用各種方法通知你該換濾芯了;一臺洗衣機,你可以在外指揮它何時清洗,在歸家時直接穿上乾淨的衣物;一臺冰箱,在你炒菜時可以看看電影,甚至直接對小愛說來首某某歌曲,在鶯歌燕舞中完成你的美食製作之旅;一臺掃地機器人,可以讓它自己在家裡掃地、充電、自動規劃路線,你只管幹你自己的事就成;等等。這樣的家居生活,是不是比以前有趣多了?

高大上產品、方案,華為厲害。這些產品可能個人不太容易直觀的感覺得到,比如通信設備及產品、方案等,動輒上億甚至幾十幾百億的通信設備,普通老百姓感覺不到,小米根本就沒有。比如國內通信企業、國際通信企業大量使用華為的設備及方案;超算也入選全球超算排行榜;雲服務、自動駕駛等也搞得如火如荼。相比較而言,小米可以說就只是一些接地氣的小產品而已了。


綜合實力及體量,那是華為厲害。華為一年的營收達到了6000多億,今年應該要衝破7000億。而小米幾年也就差不多1700億人民幣的體量,不可同日而語;在研發上,華為最近兩年差不多都是8、900億,而小米只有區區幾十個億完全是小兒科;華為到2017年底專利數量為74307件,而小米只有華為的七分之一左右,完全是小巫見大巫;華為擁有自己的高端芯片麒麟,而小米小試下身手後不堪重負不見後續;在5G標準及技術上是大拿,而小米並不見蹤影;等等太多了。

單純說某某厲害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華為經過幾十年的積澱與左衝右突終於取得了如今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國際同行內取得了相當的地位,也是國內科技企業的標杆,是技術控仰望的目標。而小米只是一家才幾年的毛頭小夥,但憑藉一股衝勁兒硬是開闢出了自己的一條道路,已經碾壓了很多老牌企業,也是讓人期待的帥小夥兒。世界需要華為,也需要小米;我們需要華為,也需要小米。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要說綜合實力的話,毫無疑問是華為厲害的

要知道,華為並不是一家單純做手機的企業,華為的產業比較廣,而核心技術還是在通信上,也就是移動、聯通、電信的基站。5G技術領域,華為也是先行者,曾經也因為5G信道投票的問題,聯想沒有投華為而投了高通,被罵的很慘。

當然,手機也是華為的一個核心業務。在智能手機領域,華為雖然起步比較慢,但是追趕的速度還是很快的,並且後來居上,市場份額已經超越了蘋果,位居全球第二。華為自主研發的芯片——海思麒麟也是中國在芯片領域能夠拿得出手的一個品牌,技術的底蘊還是非常深厚的。

當然,華為的價格也是厲害的,最新發布的Mate 20,基礎版本售價都達到了800歐元,不知道最終在國內會賣到什麼價位。

而小米呢?

要說在硬件領域,小米是肯定不如華為的,畢竟在通信領域,小米還是沒有華為有底蘊的。不過,小米做的是生態,說實話,小米的生態還是搭建的不錯的。小米的電視、手機、音響、電子稱、插線板、檯燈等等。在智能家居領域,小米通過他的系統,將這一切串聯起來。

在這一點上,華為落後了一些。並且,小米自己宣傳他不是一家手機制造商,他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可見,小米並沒有把他的市場瞄準在做手機上,未來,小米的互聯網生態應該能夠有所作為。

並且,小米的手機一直走的是低價路線,從小米最早開始,就是1999旗艦機來吸引消費者,到現在也就是2K-3K之間,大家買小米,圖的也就是一個高性價比。並且,在手機系統的升級上,小米是國內做得最好的企業之一。

即使2-3年前的手機,當小米的新系統發佈時,也能夠進行更新。當然,華為其實這點上也做得不錯。

所以,如果要說硬件誰好?自然是華為,如果要說系統生態誰好?小米略勝一籌。


會技術的葛大爺


小米厲害,小米最吊。小米集團是世界五百強之首



天塌下來我也支持華為


請記住,在地球第一人口大國,佔有率第一次打敗三星壟斷地位封頂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的手機品牌是小米。同樣在地球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打敗第一佔有率品牌——三星的也同樣是小米,不是華為。。華為最多就是一個內戰高手,而不是一個開疆擴土的王者。華為也從未在哪個大國,市場佔有率打敗三星或者蘋果(中國除外,是小米第一次打敗三星登頂後,才有的國產品牌的崛起。畢竟沒有小米前,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都經營了幾十年,也不見有任何成色)


醜弟


天天坑粉 報應不遠



經理人華仔


無論是從規模、銷售收入、技術實力等各個方面,華為和小米相比都是全方位勝出的。


不是說小米不厲害,而是華為太強大了。其它不說就以手機的數據來看,2018年1-9月華為賣了1.47億臺,而小米只有8600多萬臺,兩者相差將近一倍;並且華為在高中低市場上做到了全覆蓋,而小米主要還是靠中低端市場,顯然同樣是賣掉1000萬臺手機,華為的利潤率會更高。


之所以華為可以做到這樣的成績,不僅是因為華為有自家的麒麟芯片,更是因為華為在通信以及供應鏈上多年積累的優勢。相比而言,小米的技術實力要差不少,所以只能主攻性價比市場。



除了手機以外,華為還有小米沒有的ICT全產業鏈佈局。不僅在通信和5G方面領先,還佈局了包括操作系統、人工智能、AI芯片等各個領域。例如最新發布的昇騰910和昇騰310芯片,以及全棧、全場景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還有一個許多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是,華為在物聯網上其實也謀篇佈局了很久。說一個小的細節,在這次發佈Mate 20系列手機的同時,華為還同時發佈了它的智能手錶Watch GT,這塊手錶不再使用谷歌的Wear OS系統,而是採用了自主研發的LiteOS操作系統。


如果說物聯網時代萬物都能互聯的話,每個智能設備不僅要有自己的芯片,還需要有一個物聯網操作系統來控制芯片的運行(類似於因特爾CPU和Widnows的關係),顯然華為的LiteOS就是它在佈局物聯網中重要的一環。


華為的這些技術和戰略優勢是基於自己多年大量投入研發的結果,華為現在每年的研發預算至少有150億美元;相比之下小米2017年只有5億美元左右的研發投入,兩者之間有實力的差距也很是在意料之中。



高挺觀點


感謝您的閱讀!

一些人認為小米比華為厲害,因為小米的生態鏈!今天,我們就聊,小米生態鏈!到底,能否助力小米超越華為!小米生態鏈就是一個巨大的平臺,它圍繞著小米,讓小米迅速壯大,而它發展的重點也似乎符合互聯網得形態。

依託互聯網,達成萬物互聯的狀態。這樣讓資源依託小米,不斷提升凝合力。但是,我們似乎發展很多小米生態鏈裡的企業,好像被貼牌一樣,只是貼上了小米的商標。

雖然,生態鏈發展迅速,而且狀況良好,但是問題似乎也不小,這些企業能否真的做成品牌質量符合小米要求呢?這種生態鏈模式,最終小米能否完全掌控呢?

小米確實成就了有活度,有熱力的品牌,它也將很多沒有熱度的品牌推到了過度,力度。這是小米的成就,也是小米的厲害之處,但是我們擔心這麼大的盤子,小米能否堅持優質的質量和服務呢?!

我們在《華為基本法》中看到一點:華為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這一句話,就讓華為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因為,它能夠堅持自己的堅持!

而小米生態鏈,其實對於現在的小米來說,似乎如火如荼,但我認為整個規模太大,可能對於目前的小米,還沒有完全駕馭的能力。

而華為的厲害之處在於,30多年的時間,基本是在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上下功夫,沒有百花齊放。

所以,到底專精的華為厲害,還是多而廣的小米厲害呢?我認為都很厲害,但是小米的模式我並不看好,而華為的專精,我反而會更期待。


LeoGo科技


據說華為是國產品牌,小米是雜牌,索尼是大法。



她大叔521


說那麼多幹嘛。同價位的東西拿出來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時空任行


小米米1震撼出場當時華為還是合約機,華為手機真正起步於mate7和榮耀6。之前的華為我不認識,那時候我用過聯想耐用不錯可系統垃圾的手機,那時候小米就是性能怪獸耐用性一般我還不是發燒粉或者乾脆叫做無知的小白。我第一部滿意的智能手機是華為榮耀7,除了黑邊大沒啥缺點,後來萬達看電影丟了一狠心買了現在的mate9感覺沒有弱點。小米依然是性價比之王,手機進步也很大。但比之他少年時鋒芒畢露名震天下,華為手機業務則是從垃圾合約機出身。小米後勁由於研發較為薄弱顯得有些不足,而華為是穩步前進近年進步很大。非要說誰厲害,現在來講小米華為平分秋色。買小米喜歡的是後來者居上,年輕變化。買華為喜歡的是王者歸來厚重底蘊,享受華為沉穩中進步的帶來的溢價滿足感。所以買小米更務實是實實在在的性價比。買華為,確實有情懷信仰的消費,這被米粉成為智障😄(但你喜歡的球隊越來越厲害,心理上真的很舒服,我也願意去支持他)。在未來,我認為華為會更厲害,而小米也絕對是厲害的存在。如果小米能做到不被專利影響,那麼發展中國家或者貧困國家那麼多人,小米一定大紅大紫,他們就是務實的消費者,沒有多少信仰或者智障消費。而華為在海外發達國家很難強更多的資源,除非三星蘋果出現重大失誤如電池再爆炸,華為需要的是穩定的在一流隊伍,等待機會翻轉!兩家的難度都很大,但我都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