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建成准許李世民逃回洛陽,李世民還能據有天下嗎?

張芳永


蒼茫大地認為:李世民造樣可以坐擁天下,只不過路線圖可能和後來的朱棣造反上位一樣。

一、李世民在洛陽之戰,消滅王世充、竇建德後,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主管天下軍事作戰,地位高於所有親王,無異於大唐另一位太子。


A、李世民地位極其崇高,被允許開“天策府”,自行招募任命官屬,他們與皇帝平行,只屬於自己的權力體系,天策府的官屬品級高於其他王府的官屬。天策府則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許自置官屬。李世民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國軍事)兼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宰相之首),並加領司徒(三公第二位)主管全國教化,實為百官之首。

B、李世民充分利用天策上將的皇封,糾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已有和大哥、太子李建成分庭抗禮的實力。

天策,星名,即傅說星,武丁朝首輔傅說死後託神。

世民手下文臣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孔穎達、姚思廉、薛元敬、杜淹、許敬宗、閻立本、高士廉……

武將有:尉遲恭、侯君集、段志玄、程咬金、羅士信、長孫順德、秦叔寶、邱行恭、史萬寶、劉弘基、柴紹、張亮、屈突通、張公瑾、殷開山、史大奈……

C、李世民不是省油的燈,早就在京城內外未雨綢繆。

玄武門的守將常何就是他的心腹,秦王府中有精銳死士八百,個個摩拳擦掌,準備跟著秦王大幹一場。

李世民用陝東道大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親信將士千人到洛陽,攜帶大量金錢、絲織品,暗中結交招納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廣大豪傑……

二、李淵見長子、次子勢均力敵,矛盾尖銳,想讓世民回到陝東道大行臺任上,住紮在洛陽,從陝州以東歸世民統轄,用天子旌旗,實際上是想讓建成、世民平分天下,以求太平無事。



三、李世民最後之所以留在長安的最主要原因,並不僅是建成、元吉為把世民困在長安成功說服了李淵,而是李世民想在長安搞宮廷政變。

李建成、元吉以為把世民困在自己的勢力範圍長安,逐漸腐蝕分化李世民的部下,就可把世民變成匹夫,囚禁李老二!李世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不想因兄弟倆爭奪皇位,讓剛剛太平的天下重新陷入內戰,甚至引起原來反王的餘部死灰復燃,他認為只要搞一場宮廷政變,靠他的舊將和八百死士就能利用建成元吉的麻痺幹掉他們!李世民比李建成更心狠手辣、攻於心計,這就是兄弟倆的性格差異!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殺掉了哥哥、弟弟、以及十幾個侄子,還能心安理得地抱著嫂子、弟媳生孩子,李二內心已經強大到足以無敵於天下的地步,李大李二兄弟倆,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必將擁有不同的命運!

四、李建成如放虎歸山,讓世民回到洛陽,最終世民打敗建成,成功登基,只是時間問題。

有人說:李建成是太子,在登基後可利用天子之名詔令天下,一舉蕩平世民勢力,蒼茫大地以為這是痴人說夢。

誠然,建成也是能打仗的,手下也擁有李元吉、魏徵、薛萬徹、馮立、謝叔方等一幫文臣武將,但恕我直言,他們遠沒有世民天策府的文武陣容豪華!僅舉一例。李元吉自以為也是悍將一員,但被世民手下的尉遲恭多次空手奪下自己的拿手兵刃“馬槊"!

李世民回到洛陽,如龍歸大海,隴州以東是李淵給他的封地,合理合法,況且李淵已準他用天子旌旗,他的割據政權是合法化的!且世民征戰多年,討平強敵無數,他所指揮的軍隊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

五、李建成輸在用老套路,世民贏在不走尋常路。



建成也有政治眼光,看穿瞭如讓世民回到洛陽割據,自己遲早要完蛋的殘酷事實,才定計通過李淵滯留世民於自己掌控的長安,想走通過先腐化分解世民的勢力,最終架空世民的老套路,甚至想保全世民的性命!建成輸就輸在心太軟,按常理出牌!如反常理而行之,出意不意、攻其不備,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以內突然襲擊世民,擒賊擒王,幹掉世民,天策府群龍無首,歷史也許要改寫。

世民勝就勝在,在大哥的老巢長安,通過收買玄武門守將常何(建成一直以為常何是自己的心腹,利用大哥的麻痺心理,劍走偏鋒,鋌而走險,突襲制勝。以最快的速度幹掉建成、元吉,控制皇上老爸,成功登頂!

六、在李建成的老巢,在父皇李淵尚在的情況下,世民就可輕鬆幹掉李建成,如建成世民平分天下,世民帶著一群虎狼般的將士輔佐,李建成李元吉還不是光著屁股等著捱揍?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我傾向於說有,前提是玄武門之變不存在。

李世民如果回到洛陽,那就是龍入大海。

假設,李淵在把李世民放回洛陽,李世民完全可以平穩積攢實力,直到完全佔據上風。誰也不會輕易挑起內戰,李淵不會,李世民更不會。而李建成,不掌握軍隊,沒有進場下棋的資格。

李淵武德後期,李世民是天策上將、陝東道大行臺,頭一個官銜是百官之首,第二個頭銜是全國東西兩個戰區的東部戰區總司令,相當於整個中原東部、半個唐朝地盤都是李世民的。

從政治手段上,李世民要廣泛爭取大多數人的同情和支持,可以反覆給李淵發通電,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和軍事、政治、經濟方面取得的成果,並努力在管轄區域開展經濟建設工作。不用提和李建成的那些齷齪事情,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

李世民回到洛陽後,具備了和李淵對抗的軍事實力,而李建成不掌握任何資源。李淵在位後期也頗為怠政,史書上經常看到李淵出去打獵的記載,動輒一兩個月。之前是有李世民在外東征西討,李淵不用太費功夫。現在李世民不管洛陽以西事務了,這些事情就落在李淵頭上了,而李淵還不可能很快的給李建成放權,只能靠老爺子自己一個人。沒準幾年之後老頭子就堅持不下去了。


政治手段是為了爭取大多數,如果水到渠成,有較大概率讓李淵廢掉李建成,改立李世民。最起碼也要爭取中立派真正中立,在雙方真正刀兵相見的時候不參與老李家的家事。

這個情況有點點像現在的海峽局勢;

從軍事手段上,四處征戰,積攢力量,甚至選擇有利時機和突厥之類的異族打一場,來爭取大多數人的支持。等到水到渠成,象徵性的軍事行動就可以取得全面勝利。


這個時期頭疼的是李淵和李建成。

最難辦的是李淵,如果按胡人風格,沒準就讓哥倆各帶五百人決個生死,這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李建成同樣頭疼,想幹事情未必強過李世民,李淵還不給他放權,只能學曹丕表示對李淵的孝順。

當然,最大可能是按漢人方式。李淵會繼續掌握軍權,保住自己的位置,然後一直到死之前才揭開這張底牌,到時候誰實力強皇位給誰。這個過程不會太長,也就是四五年、五六年那個樣子吧。

李世民估計會有那個耐性等到這個時候。


當然,如果玄武門已經開始行動,但沒殺掉李建成,情況就不同了。昨天的回答中已經詳細說過了,這裡不再重述。李世民失去政治上的主動,中立派不可能再支持他,只能用武力來取得皇位,大唐分裂、戰火重燃。

(決定權在李淵這裡)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分土而治只是李淵的一廂情願,後果是必將引起內戰,天下陷入更大的災難。

主疑臣,臣必反,主疑臣而臣不反,主必殺之。

兄弟兩人都有殺對方的必要理由和動機。

如果李建成順利登基,那李世民大概率會被滅掉。

李世民靠在軍中的威望和一眾粉絲出人出力,但在皇帝權威面前,李世民優勢折扣太多。

李建成身邊有魏徵這樣的謀臣

李建成有李元吉可以帶兵,如果登基做了皇帝,李靖這樣的老將肯定會站在法統這一邊,支持李建成。

因為是皇帝,李建成也可以收買和瓦解李世民的勢力。可以許以高官厚祿,拉攏李世民的名將和謀臣。

所以,李世民大概率會被剪滅掉。


石破天紫砂


我覺得還會。因為李世民有雄心壯志,已經沒有回頭的路可走,只要不死,他必定還會與李建成爭雄。他兩隻要在世上只要在一起,必定早晚都會有一個你死我活的較量與爭鬥。李建成是太子,又是長兄,絕不會出讓皇權給弟弟,弟弟又是功高蓋主,他步步緊逼,也對李世民時時造成生的威脅,李世民的存活與精明能幹也是李建成的心頭大患。帝王權利之爭已經沒有了親情,只有勾心鬥角,你死我活。李世民南征北戰,是實踐者,相信他總會變被動為主動。李建成沒有適時的機會難以輕易除掉李世民,他看到局勢對他不利,他也聰明主動,但是他太子的身份或許成了他的牽袢,而李世民卻沒有,有的只是別人的認可與同情,李世民不主動出擊,不對李建成一遭致命,他將恐怕永無出頭之日。他的父親立了李建成為太子,沒有特殊的事情,父親不可能廢太子。父親或許考慮也不能早點讓出皇位給太6子,他想看好兩個孩子,再想出萬全應對之策。在父親心中,兩個孩子都是那樣的優秀也是那樣的無法駕馭,自己絞盡腦汁,也沒法面對兩個孩子,知子莫若父,但始終找不出好的解決辦法和好的說服方法。父親李淵一定最為痛苦。沒辦法,他只能聽命。李建成有李世民這樣的弟弟,也真是他的剋星,父親與他與李元吉加起來也不是李世民的對手。這是歷史的抉擇。





蘭草自芬芳


李世民在打敗竇建德和王世充以後,李淵在明知李世民已經位極人臣的情況下,加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軍,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而天策府和陝東道大行臺都是可以自設官員的二號朝廷。尤其是陝東道大行臺的管轄範圍包括了整個黃河以東,通過大運河進而可以影響江南。


如果李世民跟李建成真的對立,又把李世民放回洛陽會怎麼樣?

天策府和陝東道大行臺的置所就設在洛陽,無論是天策府還是陝東道大行臺,屬官由李世民任命,甚至不對李淵負責。

也就說李世民跟李建成撕破臉,身在洛陽的李世民可以調動整個黃河以東的所有力量,還有一部分江南的力量。

除了這些勢力,李世民帳下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程知節、秦叔寶、李績等人才濟濟。



李建成只是太子,他的權利全部來自於皇帝,他能夠用來對付李世民的勢力只有太子府和齊王的人,如果李建成登基之後應當能調動黃河以西的力量,但肯定有李世民的勢力是混雜在裡面。

李建成能用的人有王圭、魏徵、馮立、薛萬徹等,李靖雖然與李建成親近,但從玄武門之變可以看出他不會因為與建成親近就參與到奪嫡的鬥爭中。


李建成登基以後,必然是與李世民劃黃河而治。那時候大家只能期盼他們兄弟倆不要有統一的野心,否則剛剛統一的大唐又要陷入一場戰亂之中。

他們有不可能沒有這個野心,一場戰亂不可避免,最後的結果肯定死李世民勝出,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少。想想貞觀元年的白馬之盟幾乎掏空了整個長安,這種代價太大。

所以,李建成不想讓李世民回洛陽,李世民自己也不想回洛陽。


魔智


應該會的。

一、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李淵當時為了緩解兩兄弟的矛盾想出的潼關以東歸秦王,潼關以西歸太子的計策實際是一副慢性毒藥,只不過是他生前可能看不到戰亂,但他去世後必然會再起戰亂。

二、外部來說,當時的關中地區受突厥威脅嚴重,長安隨時可能被突厥的鐵蹄踏破,而秦王的中原地區相對壓力小的多。

三、內部雙方來說,秦王常年帶兵征戰,身邊的文臣武將都是百戰餘生,相反,太子雖然也是文武出眾,但自從建國以來主要在長安協助李淵處理國事,少有外出征戰。

因此,從內外兩方面來看,最終仍會是秦王拒有天下


靖遠0204


首先,關於李世民出鎮洛陽。這是李淵在無法調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時,想的折中之策,也是他個人的美好的空想。從李世民的角度,他希望出鎮洛陽;從李建成的角度,他不想李世民離開長安,因為那不異於放虎歸山。在歷史上,李世民最終也沒有出鎮洛陽。

其次,假如李世民出鎮了洛陽。最多隻能避免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在李淵駕崩、李建成登基後,李世民自洛陽起兵,和李建成爭奪天下。

第三,基於上一點假設天下的歸屬。李世民為唐朝的建立有“不賞之功”,手下也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加上其自身的能力,在和李建成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擊敗李建成不成問題。

第四,基於上一點假設李世民承受的輿論壓力。或許有人會說李世民挑戰李建成的皇帝地位是謀反,處於“非正義”的地位。但是前面已經說了,李世民為唐朝的建立立有大功,這些功勞是李淵都承認的。李淵本身是以下犯上,再加上隋末的各地起義,輿論對於李世民沒有那麼大的負面攻擊。

最後,關於李世民是否有心當皇帝。其實,到了他的位置,他作出的很多選擇已經不能出於本心了。不說李建成所作所為的逼迫,就是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將,也在無形中推動著李世民做出選擇,“從龍之功”對於他們的吸引力太大了。


七葉雜談


能,不過時間長點。因為建成勇謀不如世民。


難忘歷史的改變


至少比玄武門之變更有把握。

要知道那裡可是李世民的大本營,所以皇帝和太子才要把李世民留在長安,畢竟這才是最優選擇。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到時候就不是宮鬥政變了,得開啟國戰,天下再次大亂。


遠方的燈火啊


以李世民之力應該還是可以據有天下但會花更長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