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的"從小看大,有其父必有其子,三歲而立"你理解多少,行動多少?

看海聽潮6


農村老人常說“從小看大,有其父有其子,三歲而立”你理解多少,你做到了父親的責任嗎?這句話是農村長輩老人教育兒子,督促要教育好晚輩,也就是孫輩,怎樣做一個講文明禮貌,講仁義道德,有愛心的好人。


小孩“從小看大”意思是說,從小養成了壞習慣壞毛病,長大成人後,就不容易糾正,非常難改變,對家庭不利,對國家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小孩子的好習慣、好品德都是要從小由父母和學校,賴心地去教育去誘導,才能培養出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孩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是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各種修養怎麼樣,言行舉止,言傳身教,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有什麼樣的父母,就必然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所以,父母必須要以身作則,親身垂範,做好孩子的榜樣,做好孩子的老師。


“三歲而立”意思是說,孩子在三歲以後,父母在生活上,要慢慢放手,讓孩子大膽地去嘗試,去模仿,去學習,讓他們慢慢養成能獨立生活的習慣和技能,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依靠自己雙手,創造新生活的能力,為今後做人奠定基礎。

總之,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的大事,也是國家的大事,父母應該肩負重任,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既利家,又為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每人做父母的職責和義務。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類似的古語還有很多,比如,“上行下效、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等等,說的就是環境對一個人的巨大影響,一個人的人生只受兩方面影響,一是遺傳基因,二就是成長環境,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排除天才和智障,那中間這波人的人生高度幾乎都是由環境決定的!

我以前一直誤認為環境對人的影響只存在於成年之前,後來發現這是錯的,人的一生都受環境影響。和愛喝酒的人為伍,最後就是酒鬼,和愛賭錢的人在一起,就是賭鬼,和好色的人在一起,就是色鬼,五毒俱全就是魔鬼。著名的“泡菜理論”就是這樣,泡菜的味道和菜品沒有任何關係,只取決於滷水,滷水是鹹的,不管你是胡蘿蔔、白菜、茄子還是黃瓜,最後都是鹹的。

近幾年未成年人欺凌現象頻頻被媒體曝光,但是因為所謂《未成年人保護法》,這些“小惡人”並沒有受到什麼懲罰,其實這部法律早該修改了,制定者只考慮了他們的年齡是未成年,但忽略了他們的生活環境甚至比成年人都兇險。一味的“保護”最後都是縱容!!!



金小主666


這個問題主要是對孩子預測評價,主要是在品德,才能方面。

孩子從小看大,有其父必有其子,三歲而立。有點道理,但我認為多部分是評價人對孩子的抬愛或貶低。比如:有的孩子從小很機靈嘴也甜,由於家庭過分溺愛,長大以後卻變成好吃懶做,自私自利的人。農村還有一種說法:“有賊父必有賊子”。這是對這個家庭的評價,如果其父有這種惡習不加以改之,不以賊為恥,孩子有可能效訪,如在後期正確教育引導下,有的孩子品德會很正直。

所以我認為:家庭的環境,家長舉指言行,學校的長期教育是孩子後期成長的關鍵。現在身教重於言教,我也是這麼做的。








穿梭的車伕


我們這也有相似的說法,叫做"三歲看老"。大意是說,三歲之前接觸到的環境和模仿到的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有意思的是,有時候我喜歡看親子之間的幸福,會發現孩子對父母的仰望和愛非常純真,父母的一言一行他都會非常專注地看著,過後還會不斷"複習",因而有時候看孩子覺得可愛和幼稚,這是因為他正在模仿大人的言行,卻又學得"四不像"。


但傳統文化只是表述現象,卻沒有科學解釋。我想起曾看過的精神分析學,有個理論與此類似。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童年總會有個"陰影"存在,看到的、聽到的、經歷過的某件事,會對"弱小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形成伴隨一生的"陰影",嚴重的還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心理障礙",對個人的態度和行為形成影響。

孩子幼時最需要的是"愛與陪伴",若這個時期讓他感受到了愛的缺失,不安全感的增強,這種感受會帶在潛意識中一輩子不自知,卻又揮之不去,影響著做事情、做人的決心和態度。


因而,"三歲看老"並非老人的嘮叨,多陪陪孩子,給予他足夠的愛,讓他更陽光和自信!

祝您愉快!


幽幽南山客


說真也不是全真,說假的也不一定假,我父一無是處,但是我歲剛年到30但是,生活各方面超過他60年所有的東西,從自己出入社會到如今自己買房買車結婚,每一件事情全部都是自己操辦的,自己的父親還有沒有事情問我要錢!

兒子都是遺傳父母的基因,主要是看在教導方面,”有其父必有其子“對應的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提問:應該是30而立把:

老人常言男兒成家立業,30而建業

對於男人30而立這個心理是有很多想法的,這個不乏內心的許多感慨,如今社會壓力巨大一個男子想在30歲前成家立業要遇到幾點優勢:好的人,好的事,好的機遇

如果在路上,沒人幫你很難成功,有人幫你自己不努力也無法成功!


希望現在正在奔忙30而立的男兒遇難別放棄,加油!


本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話題,但是由於不細心導致標題不通順,下次提問一定要注意多審視一下標題噢!


菩提大院


這是農耕社會老年人經過長期的人生觀察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道理。農耕社會,好多家庭都由丈夫當家,丈夫是家庭的頂樑柱,夫唱婦隨,當家男子的言行舉止,人品對子女影響很大,有人說父親的高度決定子女的高度,這話不無道理,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之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生命長卷的第一位畫師,生命圖畫的底色是由家長塗上去的,漂亮的底色會讓孩子生命放出異彩,反之胡亂塗鴉會讓生命黯然失色!仔細觀察,當孩子呱呱墜地後,他睜開眼睛就開始觀察周圍的世界。隨著時間推移,開始眼觀耳聽,手摸腳踩接觸事物。這個時候讓他耳濡目染美好的正能量的事物,對他以後成長,影響不可忽視!當父母的切忌用負面的東西去影響孩子,不然將來夠你喝一壺的!

“三歲看大"是因為孩子有一定的記憶力了,“烙印”一旦打上,是不好去掉的。比如父母有抽菸酗酒、打牌賭博、經常當著孩子吵架說髒話的惡習,那在此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恐怕也好不了多少!今天,哪個熊孩子身上沒有父母的影子?

古語有道理,今人當借鑑!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帶孩子的任務落到了祖輩的肩上,祖輩們一定要扮演好第一任老師的角色,讓孫子沐陽光,汲甘露,茁壯成長!


雪上村落


古語自有古語的道理,這是多少年來,祖先們積累出來的經驗,我們一樣樣的說。

一.從小看到,都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是一張白紙,全靠大人在上面描繪,孩子懂禮貌,一定大人教的好,孩子不怕生,那是大人帶著孩子見多識廣,至於孩子出言不遜,髒話連篇,都是從大人那裡學來的,一方面大人自己就是髒話不離口,孩子能好到哪去,一方面孩子在別處學來,大人聽之任之,不加以制止。

二.有其父必有其子,父親是面鏡子,孩子除了基因遺傳, 模仿力也很強,還有句古話“屋簷水落地點點不差移”就是充分說明,父母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將來,比如夫妻經常吵架,孩子就容易孤僻,父母不孝順,孩子也就好不到哪裡去。

三.三歲而立沒聽過,只知道三十而立,這一般都是特指男人,三十歲對男人的是個轉折點,三十歲之前是個學習積累的過程,三十歲之後就得為家,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承擔責任,頂天立地。

歸根結底就是做父母的不僅講話上要注意,行為上更得注意,說的好不如做的好,眼光看的遠些,無論是孩子、自己還是家庭都不會差到哪去。


閶江水


一個人的成長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從小的教育,還有生活的環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片面回答,當然遺傳只能佔很小的比例。三十而立,固然好,就算三十不立,也不能想太多,生活還是要過,繼續努力,不成材先成人,先把人做好,比什麼都重要。






古棠大嶽


一個人的成長是會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還有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的性格特點從小就可以看出來以後的成長,父母帶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孩子有蠻大的區別,現在獨生子多,爺爺奶奶過於疼愛,放縱,不利於孩子成長,還有孩子的各種習慣愛好從小就要培養,爺爺奶奶因為隔輩,看法想法都有巨大的差異。所以說孩子一定要爸爸媽媽在身邊好些。


硒都特產


我理解的“從小看大,有其父必有其子,三歲而立”它強調的是家庭在孩子成長髮育中所起的作用。在我看來,在剛出生的孩子之間,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他們都還不會說話,不會思考……是什麼讓他們開始有了差別?是後來的家庭環境啊,他們所受到的教育不同,氛圍也不同……而且,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的影響自然也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