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的火箭為什麼不用熱氣球加降落傘回收?

曉133556154


這其實是馬一龍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技術取捨問題,或者說多少代表了馬一龍自己或者背後金主的喜好。

實際上無論是傘降回收還是反推火箭回收,以NASA的技術儲備而言都是相對成熟的,有所不同的是二者各有優劣。以傘降回收而言,優勢是技術難度相對較低且結構較為簡單,只需要突破大型降落傘研發裝備及海上回收技術即可,且之前已有航天飛機軌道器的入軌固體助推器的技術應用,如果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想要這些技術的話,依託其與NASA的良好合作關係,實際上獲得毫無難度;而以反推火箭回收技術來講,優勢是回收精確度較高,回收階段對於火箭的質量控制比較容易把握,而且對於有較為深厚的直接力控制技術儲備(比如薩德與GBI攔截彈上使用的KKV彈頭)的美軍、NASA來說,反推火箭技術同樣也並不是什麼難以逾越的高峰。

不過,這兩種技術也各有劣勢,大型降落傘的回收技術濺落速度大(高達30m/s),因此只能在海上濺落,且濺落時難以保證箭體結構完整,必須經過複雜的重新檢修程序才能複用,代價太高,說是複用其實是“偽複用”;而反推火箭回收技術雖然大大簡化了複用程序,但是需要火箭部分燃料用於著陸,實際上增加了火箭的死重,相應的就減少了任務載荷。總而言之,這兩種火箭回收技術到底用哪一種,實際上是完全取決於伊隆馬斯克自己怎麼想的。

對於“鋼鐵俠”的這一有著濃厚商業背景的太空探索公司來講,其經營與運行一方面充分體現出了資本的邏輯,在項目管理與成本控制上做的較好;而另一方面又充分體現出了現代企業對於企業形象與公共關係的看重。從資本邏輯的角度來講,Space-X對於火箭複用的要求較高,對於靠降落傘濺落、掉海里再拉回來檢修、說是複用其實沒法複用的代價怕是難以接受;從公關角度來講,降落傘這種東西怎麼可能有火箭垂直降落給公眾的感覺來的震撼。因此綜合起來考慮,馬一龍最後果斷選擇了火箭垂直降落的複用模式,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技術路線相對成功,而且很有可能引發近地空間探測的新一輪入軌能力的革命。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軍武次位面


實際上傘降回收一點也不簡單,目前可以安全傘降的單體最重設備是俄羅斯BMD-4傘兵戰車,空投重量14.6噸。傘降的時候是下圖1這個樣子的。

注意車體下方的緩衝氣囊和霸氣的12大12小降落傘,摺疊在車體上圖2是這樣的。

SpaceX的獵鷹9FH版本空重22.2噸,比BMD-4重的多,傘降難度可想而知,傘降如此重的設備時傘具和緩衝設備佔的重量也將達到數噸,在考慮到落點的隨機性,回收效費比就很低了。

太空叉這幾個月一直在嘗試傘降回收整流罩,就是用下圖3的船上的大網接著,到目前還沒成功過,傘降回收難度可想而知。






nordland


一般的火箭在發射後,為了獲得火箭內部的數據,都會對火箭進行回收,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通過熱氣球加降落傘的方式使得火箭減速,最終回收分析,但是對於有一些級別的火箭在發射成功後,回收就成了各國航天局的一大難題。

Space X的火箭發射系統就是其中之一,該型火箭發射系統巨大,使用傳統方式回收,由於他本身的質量大,降落傘在打開後很難進行有效減速,在最終撞擊地面後,內部組件因為撞擊所產生的巨大能量而盡數報廢,因此,在找不到新的回收方法的前提下,對於該型火箭的發射部分不予回收。

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地表大部分都是由海洋組成,由於該型火箭無法精準降落,很容易就偏離降落航線直接降落在海上,而被海水浸泡後,大量的電子元件和發動機都會損壞,使得回收沒有價值,而建造海上降落平臺的可能則更加微乎其微,不可能為了一型技術成熟的火箭發射裝置而大費周章的建立一個海上回收平臺。

綜合以上理由,使得Space X型火箭的每次發射都是直接墜毀在海上,不進行回收,其實,航天航空事業的花費巨大,關於某一型號的火箭在升空後是否給於回收都是有著精密的計算的,如果回收的利益小於回收的價值,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會選擇不予回收,說到底,還是成本與利益之間的相互權衡,決定了一件事物的存在與否。


諸葛小徹


因為SpaceX成立的最終目標是登陸火星 現階段發展的火箭返回技術是為了以後登陸火星用 而火星空氣太稀薄 傘降技術無法應用在火星


喋血死神


熱氣球熱氣從何而來~降落傘怎麼控制速度~


射飛琴科


降落傘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降落傘沒辦法做到定點精確降落,比如海上泊船降落。而且這樣反而不容易控制,影響回收成功率。

從回收成本來看,如果每次都要求火箭返回陸地上降落的話,自然需要更多的燃料,增加發射成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