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嫦娥四號已經成功發射,接下來就等待其進入環月軌道,並逐漸下降高度。從今天開始,川陀太空將陸續推出月球專題,全面剖析月球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先來說說月球背面,讓大家對月球背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許多謠言認為月球背面有所謂的外星人,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這些謠言的核心證據是月球背面是看不見的、外星人故意為之,不讓地球上觀測到月球。

比較典型的謠言

第一,月球背面有轟炸機,其實這個撞擊坑名字叫代達羅斯撞擊坑,直徑93公里,顯然B-29轟炸機沒有這麼大。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圖注:這才是代達羅斯撞擊坑,轟炸機是PS上去的

第二,月球背面被外星人佔據的謠言: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第三,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基地,這張圖其實是阿波羅16號宇航員所拍攝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專業解讀:

月球被潮汐鎖定不是巧合

月球背面不朝向地球的原因很簡單,也很常見,並非月球獨有。這個現象叫做潮汐鎖定,這是一個天體發生同步自轉之後的結果,自轉和公轉一圈的時間相同,於是就可以看到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川陀太空伊卡洛斯指出,月球的潮汐鎖定是1:1完全潮汐鎖定,即自轉和公轉完全同步,這是最極端的潮汐鎖定,通俗地說就是鎖死了。那麼行星系統中還有諸如3:2的軌道共振,即衛星自轉3圈,繞被公轉天體2圈。

這個現象太陽系中也有,就是金星。金星也是被太陽潮汐鎖定,但與月球不一樣,是3:2軌道共振鎖定,即不完全鎖定。如果你站在太陽上看金星,就會發生其公轉3圈,金星表面會更迭2圈次。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圖注:這是月球背面的全景照,顯然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佈滿了撞擊坑

金星不完全鎖定也會導致一個有趣的結果,因為金星每583天抵達與地球最近點,幾乎等於5倍金星的恆星日,結果就出現每次金星與地球匯合的時候,金星都是以同一個面對準地球。是不是也很蹊蹺?為什麼我們將月球的潮汐鎖定認定為外星人的傑作,而金星不僅相對太陽也是非完全潮汐鎖定,相對地球更是完全鎖定,按理說金星才是太陽系中最佳的藏身之地。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圖注:金星每583天抵達與地球最近點,幾乎等於5倍金星的恆星日,結果就出現每次金星與地球匯合的時候,金星都是以同一個面對準地球。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對於月球的潮汐鎖定我們很好理解,那對於金星相對地球的完全鎖定,其中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川陀太空伊卡洛斯指出,如果站在外星人的角度看,當然應該選金星,而不是月球,所以月球相對地球的潮汐鎖定並不是外星人的傑作,這是其一。

其二,金星上有厚厚的雲層,更是天然的屏蔽層,更容易隱藏。基於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知道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是一種很自然的行星運行現象,比月球更不尋常的天體大有人在,比如金星就是。陰謀論者為什麼不指向金星,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金星還有這個特點。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但我們破解了月球潮汐鎖定的奧秘之後,也容易明白,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的觀點是極為錯誤的,這個觀點最核心的論據就是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接下來我們再深入分析下,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雙管齊下,月球背面被外星人佔據的觀點就更站不住腳了。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

月球背面第一張圖像是在1959年拍攝的,由蘇聯月球三號探測器完成。而人類第一次用肉眼看到月球背面,是在1968年,阿波羅八號任務期間,繞月飛行員的宇航員看到直接用肉眼看到月球背面,他們是指令長博爾曼、指令艙飛行員洛佛爾以及登月艙飛行員安德斯。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圖注:蘇聯月球三號拍攝的月球背面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圖注:從月球背面看地出

觀測窗口時間大約20個小時,阿波羅八號最終進入長軸311公里,短軸111公里的環月軌道。我們先來看下阿波羅8號宇航員的描述:月球背面和正面沒有明顯的區別,表面呈現灰色,環形山所看見的幾乎都是圓的,有一些撞擊坑還有中心錐結構,背面的撞擊坑更多一些。正面月海更多。

正面和背面月海、撞擊坑分佈不均勻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釋,即正面的月殼比較薄,在受到小行星等天體撞擊的時候月殼破裂,導致玄武岩岩漿流出,形成了月海。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圖注:月球背面莫斯科海的軌道圖像

背面的月殼較厚一些,撞擊導致的月殼破裂不多,因此月海不多。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月球背面撞擊坑多並不是因為背面容易遭遇撞擊,或者說被撞擊概率更大,其實月球正面和背面被撞擊的概率是基本一致,不存在正面被地球遮擋導致撞擊概率下降的事實。

月海形成的時間大約在39至40億年前,這段時間大量小天體撞擊地球、月球在隨後的10億年左右時間內發生了多次玄武岩噴發時間,正面月殼比較薄,導致大量玄武岩岩漿流出,形成了月海,厚度可達到2公里左右。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圖注:阿波羅宇航員所拍攝的照片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圖注:PS出來的月球外星人建築照片

月海比例大約為正面31%,背面2.5%,從數據上看,正面和背面的差距較大。地球生命也差不多從40億年前開始誕生,因此這也是地球生命起源來自小行星撞擊的證據之一。

月球背面也並非嚴格意義上完全看不見,月球的天秤動和視差機制可讓我們從地球上看到大約18%的月球背面,只有大約82%的月球背面是真正意義上看不到的。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圖注:東方海的位置

因為有了天秤動,我們可以從地球上看到一個月球背面邊緣的結構,這就是東方海。東方海位於月球背面的邊緣,直徑327公里,在1967年,美國宇航局月球軌道4號探測器第一次在軌道上對其進行成像,從外形上看,就像是一個靶心。

月球背面有一個巨大的撞擊盆地,這就是南極艾特肯盆地,直徑超過2500公里,深度13公里左右,也是月球上最大的撞擊盆地。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在艾特肯盆地內,還有一些直徑300公里以上的撞擊,比如普朗克環形山、彭加萊環形山等。嫦娥4號準備降落的馮卡門撞擊坑算是艾特肯盆地中的中小規模撞擊坑,直徑為186公里。

在月球背面,比較著名的撞擊坑諸如代達羅斯環形山,直徑93公里,周圍密密麻麻分佈著一些小撞擊坑,比如利普斯基環形山等。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艾特肯盆地

闢謠:每583天與地球會合一次,3比2軌道共振比月球還不可思議

還有月球背面東北部的莫斯科海,在莫斯科海下方,有一處質量瘤,這裡的引力比周圍更強一些,這與莫斯科海下方的物質分佈有關。還有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史密斯海、危海等,都是月球背面比較著名的撞擊坑等結構。因此月球背面並沒有什麼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唯一的區別在於撞擊坑、月海的分佈有區別,這是比較直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