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將之墓竟在加拿大?

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築,沒來過的人多半不知道這座建築作何用,這就是北美洲第5大博物館,著名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在這裡收藏著很多中國的藝術品及古董,是北美收集中國收藏品的大本營之一。當然除了中國藏品之外,還有來自希臘、埃及、羅馬等其它國家的珍貴收藏品。

近百年來,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一直收藏著世界頂級的中國古董。從玉器到陶器,從寺廟壁畫到青銅器,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藏品令人歎為觀止。

中國文物的陳列在這裡幾乎要佔去主樓第一層展覽室面積的二分之一。其中特別珍貴的,是從殷商王朝首都的廢墟中發掘出來的甲骨和來自山西興化寺的壁畫。當然,更為不可思議的是,這裡還有一座完整的中國墓葬。

明代大將之墓竟在加拿大?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內有一座較為完整的中國明清墓葬,由石像生、雕刻精美的墓門,另還有墓門上兩石雕、石五供和墓冢組成,墓冢有一米多高的石雕八角形裙圍,八面雕滿了民間傳說故事,這麼精美的墓是什麼人的呢?邊上的說明牌和電子解說器均顯示墓的主人是明末清初名將——祖大壽。

祖大壽,還有一個身份是雲南王吳三桂的舅舅,在保衛明朝,抵抗清軍的戰鬥中,他多次讓皇太極吃了敗仗。

明崇禎四年(1631),祖大壽奉命鎮守遼東大淩河城,面對著殘破的城牆,祖大壽急忙指揮官兵日夜不停地重修城牆,然而,城牆才修好一半,皇太極率領著軍隊便包圍了大淩河城。

開始,明朝還派了不少援兵,但都被皇太極擊退了,此後明朝再也不敢派兵增援了。祖大壽幾次突圍不成,只能閉城堅守,皇太極不斷送信勸降,但他不予理睬,堅守了三個月,城內糧食都吃完了,大批平民百姓也被餓死了,眼看著城守不住了,祖大壽無奈,只好開城投降。

皇太極十分高興,賞賜給祖大壽自己親用的狐皮帽子、貂皮袍子等等,祖大壽趁機向皇太極獻計說,趁外地的明朝官員還不知道自己投降的消息,他願意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與清軍裡應外合。這樣,清軍久攻不下的錦州要塞,便唾手可得了。皇太極聽了十分高興,立刻同意了。

沒想到是,祖大壽一進了錦州城,卻完全沒有按照自己說的去做,而是等到清軍兵臨城下,他又抵抗起清軍來了。

皇太極聽說後惱羞成怒,兩次御駕親征攻打錦州都無功而返,直到1641年4月,清軍再次派大軍包圍了錦州城,祖大壽彈盡糧絕,人員傷亡慘重,他才只好再次投降清軍了。

然而,面對出爾反爾的祖大壽,皇太極並沒有殺他,而是又封祖大壽為漢軍正黃旗總兵,希望他能夠為己效力。

可祖大壽除了給自己的外甥吳三桂寫過一封沒起作用的勸降信後,他再也沒有為清軍效力過。

明代大將之墓竟在加拿大?

祖大壽1656年在北京病逝,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可是,他的墓葬怎麼會被整體搬遷到加拿大呢?

清末民初,那個時候中國不大太平,人民也未開化,外國不知來了多少傳教士、資本家和投機者,大肆搜刮。而祖大壽墓,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一個外國傳教士轉賣到了加拿大。這個人叫懷履光。

懷履光以英國聖公會的名義來到福建。他和大多數的傳教士一樣,在中國傳教、創辦醫院和學校,後擔任基督教河南聖公會的主教。

與此同時,他利用主教的身份大肆攫取河南的文物,尤其是對洛陽的兩處周代貴族大墓,進行了破壞性的盜掘,致使大量珍貴文物流散國外,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加拿大是英國自治領,他和其他傳教士、皮貨商、文物販子們將盜掘來的大量文物都偷運到了加拿大。在這期間,安大略皇家博物館託懷履光等人在中國購買一座完整的明清墓葬回去。

1920年,他親自到豐臺鐵匠營墓地現場經過考察,經博物館認可後,這才花了50大洋買下了這群石雕以及墓主人的八角形墳墓石雕壁,然後不遠萬里,通過輪船海運到加拿大。

明代大將之墓竟在加拿大?

當時懷履光提供給博物館的墓主姓名是英文譯音,館方很長時間都不知道墓主是誰,只把它當作一個典型的明清墓葬來研究。

一直到了許多年以後,經過專家的研究鑑定,方才確定墓主是祖大壽。祖大壽的墓在加拿大“定居”已經逾百年,一代名將,死後幾百年竟還遠離故土、漂洋過海,成了“中國展品”,著實令人感慨。

祖大壽墓就這樣靜靜躺在異鄉近百年。而近年來關於祖大壽的墓有了不同的聲音。2013年7月,在興城西河岸邊原 ‘祖家墳’附近發現祖大壽祭文碑。

於是有專家說,在加拿大博物館的祖大壽墓其實是祖大壽子侄的墓,真正的祖大壽墓仍在其老家興城。當年的文物販子將墓葬賣給外國人時,可能是為了提高賣價,便借用了祖大壽這個歷史名人的招牌。

明代大將之墓竟在加拿大?

但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的專家則一口咬定那墓葬就是祖大壽本人,舉出許多例證來。

其實,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官顯貴,經常建‘假墓’‘疑墓’。有的官員有意建衣冠冢,祖大壽有兩處墓葬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且祖大壽隨清軍入關後定居北京,1656年在北京去世。祖大壽如果在興城祖墳之外修建墓地,北京當為首選。

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官顯貴,經常建‘假墓’‘疑墓’。有的官員有意建衣冠冢,祖大壽有兩處墓葬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且祖大壽隨清軍入關後定居北京,1656年在北京去世。

祖大壽如果在興城祖墳之外修建墓地,北京當為首選。在北京市海淀區東昇鄉有一處名叫“祖家墳”的地方,這裡曾是祖大壽家族的墓地,現也僅存其名,但究竟埋葬了祖家的何人,由於墓碑早已被毀,無從考證。

而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展出的“祖大壽墓”也許就是從北京這個“祖家墳”移去的。

哪個是真正的祖大壽墓至今還沒有定論,是耶非耶,其中的歷史疑雲,我們看客也不得而知了。

可以說的是,在一百多年前,的確有這麼一座明清達官顯貴的完整墓葬,漂洋過海被人販賣到了異國,而類似的事情決不在少數。

有的被損毀,有的被私人收藏,而這座墓被完好的陳列在博物館裡近百年,也算是一件幸事。相較於非要分出個真假,去銘記這段歷史也許更有意義。

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築,沒來過的人多半不知道這座建築作何用,這就是北美洲第5大博物館,著名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在這裡收藏著很多中國的藝術品及古董,是北美收集中國收藏品的大本營之一。當然除了中國藏品之外,還有來自希臘、埃及、羅馬等其它國家的珍貴收藏品。

近百年來,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一直收藏著世界頂級的中國古董。從玉器到陶器,從寺廟壁畫到青銅器,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藏品令人歎為觀止。

中國文物的陳列在這裡幾乎要佔去主樓第一層展覽室面積的二分之一。其中特別珍貴的,是從殷商王朝首都的廢墟中發掘出來的甲骨和來自山西興化寺的壁畫。當然,更為不可思議的是,這裡還有一座完整的中國墓葬。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內有一座較為完整的中國明清墓葬,由石像生、雕刻精美的墓門,另還有墓門上兩石雕、石五供和墓冢組成,墓冢有一米多高的石雕八角形裙圍,八面雕滿了民間傳說故事,這麼精美的墓是什麼人的呢?邊上的說明牌和電子解說器均顯示墓的主人是明末清初名將——祖大壽。

祖大壽,還有一個身份是雲南王吳三桂的舅舅,在保衛明朝,抵抗清軍的戰鬥中,他多次讓皇太極吃了敗仗。

明崇禎四年(1631),祖大壽奉命鎮守遼東大淩河城,面對著殘破的城牆,祖大壽急忙指揮官兵日夜不停地重修城牆,然而,城牆才修好一半,皇太極率領著軍隊便包圍了大淩河城。

開始,明朝還派了不少援兵,但都被皇太極擊退了,此後明朝再也不敢派兵增援了。祖大壽幾次突圍不成,只能閉城堅守,皇太極不斷送信勸降,但他不予理睬,堅守了三個月,城內糧食都吃完了,大批平民百姓也被餓死了,眼看著城守不住了,祖大壽無奈,只好開城投降。

皇太極十分高興,賞賜給祖大壽自己親用的狐皮帽子、貂皮袍子等等,祖大壽趁機向皇太極獻計說,趁外地的明朝官員還不知道自己投降的消息,他願意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與清軍裡應外合。這樣,清軍久攻不下的錦州要塞,便唾手可得了。皇太極聽了十分高興,立刻同意了。

沒想到是,祖大壽一進了錦州城,卻完全沒有按照自己說的去做,而是等到清軍兵臨城下,他又抵抗起清軍來了。

皇太極聽說後惱羞成怒,兩次御駕親征攻打錦州都無功而返,直到1641年4月,清軍再次派大軍包圍了錦州城,祖大壽彈盡糧絕,人員傷亡慘重,他才只好再次投降清軍了。

然而,面對出爾反爾的祖大壽,皇太極並沒有殺他,而是又封祖大壽為漢軍正黃旗總兵,希望他能夠為己效力。

可祖大壽除了給自己的外甥吳三桂寫過一封沒起作用的勸降信後,他再也沒有為清軍效力過。

祖大壽1656年在北京病逝,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可是,他的墓葬怎麼會被整體搬遷到加拿大呢?

清末民初,那個時候中國不大太平,人民也未開化,外國不知來了多少傳教士、資本家和投機者,大肆搜刮。而祖大壽墓,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一個外國傳教士轉賣到了加拿大。這個人叫懷履光。

懷履光以英國聖公會的名義來到福建。他和大多數的傳教士一樣,在中國傳教、創辦醫院和學校,後擔任基督教河南聖公會的主教。

與此同時,他利用主教的身份大肆攫取河南的文物,尤其是對洛陽的兩處周代貴族大墓,進行了破壞性的盜掘,致使大量珍貴文物流散國外,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加拿大是英國自治領,他和其他傳教士、皮貨商、文物販子們將盜掘來的大量文物都偷運到了加拿大。在這期間,安大略皇家博物館託懷履光等人在中國購買一座完整的明清墓葬回去。

1920年,他親自到豐臺鐵匠營墓地現場經過考察,經博物館認可後,這才花了50大洋買下了這群石雕以及墓主人的八角形墳墓石雕壁,然後不遠萬里,通過輪船海運到加拿大。

當時懷履光提供給博物館的墓主姓名是英文譯音,館方很長時間都不知道墓主是誰,只把它當作一個典型的明清墓葬來研究。

一直到了許多年以後,經過專家的研究鑑定,方才確定墓主是祖大壽。祖大壽的墓在加拿大“定居”已經逾百年,一代名將,死後幾百年竟還遠離故土、漂洋過海,成了“中國展品”,著實令人感慨。

祖大壽墓就這樣靜靜躺在異鄉近百年。而近年來關於祖大壽的墓有了不同的聲音。2013年7月,在興城西河岸邊原 ‘祖家墳’附近發現祖大壽祭文碑。

於是有專家說,在加拿大博物館的祖大壽墓其實是祖大壽子侄的墓,真正的祖大壽墓仍在其老家興城。當年的文物販子將墓葬賣給外國人時,可能是為了提高賣價,便借用了祖大壽這個歷史名人的招牌。

但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的專家則一口咬定那墓葬就是祖大壽本人,舉出許多例證來。

其實,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官顯貴,經常建‘假墓’‘疑墓’。有的官員有意建衣冠冢,祖大壽有兩處墓葬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且祖大壽隨清軍入關後定居北京,1656年在北京去世。祖大壽如果在興城祖墳之外修建墓地,北京當為首選。

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官顯貴,經常建‘假墓’‘疑墓’。有的官員有意建衣冠冢,祖大壽有兩處墓葬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且祖大壽隨清軍入關後定居北京,1656年在北京去世。

祖大壽如果在興城祖墳之外修建墓地,北京當為首選。在北京市海淀區東昇鄉有一處名叫“祖家墳”的地方,這裡曾是祖大壽家族的墓地,現也僅存其名,但究竟埋葬了祖家的何人,由於墓碑早已被毀,無從考證。

而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展出的“祖大壽墓”也許就是從北京這個“祖家墳”移去的。

哪個是真正的祖大壽墓至今還沒有定論,是耶非耶,其中的歷史疑雲,我們看客也不得而知了。

可以說的是,在一百多年前,的確有這麼一座明清達官顯貴的完整墓葬,漂洋過海被人販賣到了異國,而類似的事情決不在少數。

有的被損毀,有的被私人收藏,而這座墓被完好的陳列在博物館裡近百年,也算是一件幸事。相較於非要分出個真假,去銘記這段歷史也許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