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軍歌之父”,母親是中國第一位女大使,女兒是音樂編輯

父親是“軍歌之父”,母親是中國第一位女大使,女兒是音樂編輯

有這樣一個作曲家,他創作了大量歌曲、歌劇、電影音樂等,其歌曲《延安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綠色的祖國》、歌劇《望夫雲》等最著名。他是中國籍的朝鮮作曲家,唯一一位為兩個國家的軍歌譜曲的音樂家,有著“軍歌之父”的美譽,原國家副主席王震曾評價:“他是當代繼聶耳、冼星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優秀的作曲家,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小編為您帶來作曲家鄭律成以及家人的故事。

父親是“軍歌之父”,母親是中國第一位女大使,女兒是音樂編輯

鄭律成和夫人在天安門觀禮臺

鄭律成,原名鄭富恩,1914年8月13日出生於朝鮮(現韓國)全羅南道光州。當時朝鮮已經淪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殖民地。父親鄭海業是個愛國者,支持兒子們參加抗日救國鬥爭。鄭律成的三個哥哥都參加了朝鮮和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大哥和二哥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並在革命鬥爭中獻出了生命。

19歲時,鄭律成隨著三哥來到中國,進了南京的“朝鮮革命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電話局工作,收集日本人的情報。為了更好地掩護身份,領導上資助他去上海學習音樂。他的音樂才華從此嶄露頭角。後到延安,1939年10月,受到《黃河大合唱》鼓舞,他和公木商量,創作出《八路軍大合唱》併成功地演出了。這個大合唱中,有著名的《八路軍軍歌》和《八路軍進行曲》,這些歌曲,在鬥爭中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八路軍進行曲》在抗日戰爭中,多少為民族解放事業奮鬥的勇士們,高唱著:“腳踏著祖國的大地,揹負著民族的希望·······”這首歌幾經改名,於1988年7月25日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公木生前曾回憶起創作過程時說:”沒有鋼琴,連手風琴也沒有,只是搖頭晃腦地哼著,打著手勢,有時還繞著屋當中擺的一張白木茬桌子踏步轉悠······”有的老戰友說鄭律成是在窯洞裡敲著盆,拍著腿作成曲的。那麼簡陋的環境,那時還是小部隊分散作戰時期。而作曲家的心中,卻有著人民軍隊的摧枯拉朽的大兵團、叱吒風雲的大戰役。作曲家的胸懷該有多麼宏偉?說起這首曲子的創作來,都用了“神”字。

父親是“軍歌之父”,母親是中國第一位女大使,女兒是音樂編輯

軍歌

抗戰勝利之後,鄭律成和夫人一道回到了朝鮮,受命出任朝鮮保安隊(朝鮮人民軍前身)俱樂部部長(相當於我軍文化部部長),全力以赴地投入朝鮮人民軍協奏團的籌建工作。譜寫了《朝鮮人民軍進行曲》《朝鮮解放進行曲》以及《東海漁夫》大合唱、《圖們江》大合唱等十餘部作品。就像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一樣,《朝鮮人民軍進行曲》是朝鮮的軍歌。正是這首激昂的《朝鮮人民軍進行曲》鼓舞著在抗擊美軍侵略的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朝鮮人民軍戰士,使他們終將能夠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一起打敗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

寫一個國家的軍歌,已經是名垂千古了。他卻寫了中國、朝鮮兩個國家的軍歌,實在是牛。正如作曲家黃河寫給鄭律成女兒鄭小提提到的:“你爸爸是兩個國家軍歌的作者。這是很難得很奇特的現象。”

1950年回到新中國,1976 年12月去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父親是“軍歌之父”,母親是中國第一位女大使,女兒是音樂編輯

鄭律成一家人

妻子丁雪松,四川巴縣人,在延安與鄭律成相識並結婚。婚禮在橋兒溝魯藝舉辦的,周揚是證婚人,武亭、羅瑞卿都來參加婚禮。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黨齡比鄭律成還早兩年。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李鼎銘副主席秘書、中共中央西北局研究室研究員。1946年後在朝鮮任華僑聯合總會委員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前夕,她就受命籌建新華社平壤分社,就任第一任社長。1950年回國後,一直在外交部門任職,是中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先後出任過駐荷蘭、丹麥大使,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她是中共兩屆黨大和全國人大代表,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這是我們共和國令人尊敬的叱吒風雲的一位女幹部。

女兒叫鄭小提,莫非是與小提琴有關?也確實是這樣。1943年4月出生時,父親鄭律成正在執行任務。母親沒有奶水養活女兒,賣掉了鄭律成千辛萬苦背到延安來的那把小提琴,買了一隻羊,用羊奶喂女兒,所以給女兒起名“小提”。幼年的小提和當時其他革命者的子女一樣,是在馬背上的搖籃中隨部隊轉移的。

父親是“軍歌之父”,母親是中國第一位女大使,女兒是音樂編輯

女兒鄭小提

解放後,作為革命後代進了育才小學。父親的音樂遺傳,使鄭小提憑著本事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又升入了這所著名音樂學府的作曲系。畢業後在總政文工團創作室做了多年創作員。下部隊、到邊防,去少數民族地區,使鄭小提有著和父親經歷過的一樣感受,激發她創作。她的音樂作品主要有:舞曲《戰馬嘶鳴》(合作)、《周總理窗前明燈亮》、鋼琴與手風琴《騎兵隨想曲》、歌曲《雪花》、《巡邏車在前進》、《防化兵之歌》、配器《北京頌歌》、毛澤東詩詞譜曲《十六字令》、《憶秦娥·婁山關》等。

轉業後,鄭小提到中國旅遊出版社做音樂編輯。編輯出版了中國搖滾歌手崔健的第一盒個人專輯《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在音像界首次採用與歌手簽約分成方式合作。成立了巴羅克室內合唱團任團長。該團演出早期合唱作品《四月》《五月》《青鳥》,古典大型作品莫扎特《安魂曲》、亨德爾《彌賽亞》及中外經典名曲,活躍在首都音樂舞臺上,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們的好評。同時,整理出版父親鄭律成的歌曲集、多次組織鄭律成作品音樂會。用她的話說,作為女兒和作曲家,更懂得父親及父親的作品。

鄭小提的丈夫金仁燮,朝鮮族,吉林龍井人,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中將軍銜,2008年於北京病逝。

正如貝多芬的名言“音樂能夠使人們的靈魂迸發出火花。”鄭小提傳承的父輩薪火,不僅僅是一閃的火花,而是永遠火紅的火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