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每位參觀過大昭寺的驢友都會發現,即使是雨天,大昭寺外的藏民絲毫沒有躲雨的意思,照樣在那一絲不苟的磕著長頭。這樣的場景雖然令人訝異,甚至有人質疑他們是作秀,那麼到底是何緣由非要在大昭寺下朝拜,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一一講解。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與其說作秀不如說是信仰

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上有兩種東西亙古不變,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

對於藏族人民的信仰、這種對佛的虔誠,我們平常人是很難理解的!

在西藏那樣惡略的環境中,心中如若沒有一種信仰作為精神支柱的話,人是很難在那裡生存的。

佛對於藏族人民來說是深入到靈魂最深處的依賴!

也是藏族人民最信賴的支柱!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他們千里迢迢從各地到大昭寺朝聖,用板車拖著行裝,風餐露宿,不避雨雪,雙手合十作揖,雙膝跪地,全身伏倒,額頭叩下,一路磕著等身長頭,經年跋涉來到大昭寺前,在此再繼續磕長頭達數月之久。他們表現出的那種無比虔誠和執著,令所有人都感到強烈震撼。如果這是作秀未免也太過於疲累了。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什麼叫磕長頭?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仰者最至誠的禮佛方式之一,為等身長頭,五體投地匍匐,磕長頭時兩手合十,雙手前直伸。表示領會了佛的旨意和教誨每伏身一次,以手劃地為號,起身後前行到記號處再匍匐,如此週而復始。信徒們認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萬次長頭,磕頭時赤腳,這樣才算虔誠。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磕長頭”也分種類

長途:行不遠數千裡,歷時數月經年,風餐露宿,執著的向目的地進發

短途:數小時,十天半月,如繞寺廟、神山等

就地:其他都一樣, 只是不行步。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為什麼要磕十萬個?

藏民說磕上十萬個長頭才算功德圓滿。而之所以要磕十萬個長頭,是因為當年宗喀巴大師成佛時,他所坐的地方生長出一棵菩提樹,有十萬片葉子,每一片葉子上面都有一個佛像,所以他們要把這十萬個佛像都拜到。為了不計算錯誤,信徒們在磕長頭時都拿著一串佛珠計數,還有石子、青稞一類的計數物件等。磕完這十萬個長頭,年輕人要用三個月的時間,老年人要用半年多。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假如死在路上 那一定是極有福報

走在川藏公路,你也總會看到很多的朝聖者,他們一路艱辛,泥石流、塌方、雪崩,都會碰上。以前交通極為不便,醫學也不發達,磕長頭的人生病了就只能忍著,死在朝聖路上的並不罕見,但是朝聖者看得很淡:死在路上是佛把他們收去了,也是很榮幸的事。

磕長頭如果死在路上,同伴會敲下他的一顆牙齒,帶到大昭寺,鑲嵌在釋迦牟尼殿前的柱子縫隙裡,表示死者已經到過這個神聖的地方了,按信徒們的說法,如果死在磕長頭的路上,是最好的超度。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為什麼是大昭寺?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意為聖地的經堂、佛殿。又因寺內主殿供奉的主尊佛像為稀世文物珍品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而稱“覺康”,意為釋迦牟尼的殿堂,它是藏傳佛教徒心中最神聖的廟宇。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據說佛祖在世時,其弟子按其奶媽指點塑了8歲、12歲和25歲三尊金像並由佛祖親自開光,8歲金像已遭毀損,今存於小昭寺,25歲金像遠在印度,因此大昭寺內的12歲金像就變得十分珍貴。

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大昭寺是藏王松贊干布為迎娶尼泊爾公主所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與廟裡供奉文成公主入藏所帶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當下的“拉薩”。

因此,在藏族生活中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之說。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而且大昭寺的建築本身,兼有藏、漢、尼泊爾、印度等地的建築樣式和風格,各自成趣,又融為一體。

金頂上的“雙鹿聽經”,是大昭寺的標誌之一。取自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的典故,也是攝影師百拍不厭的題材。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在小編看來,大昭寺對於信眾,與其說是一座佛殿,更不如說它是精神寄託所在。

正如柴靜在《看見》中說:

“只有有過同樣經歷的人,才有資格說:我理解你。”

小編在這裡希望您如果在川藏線、青藏線、西藏等地看到朝拜者,請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他們遞上一瓶神聖之水。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