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深宮歲月,時日長久,一朝不慎,便是萬丈深淵。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乾隆)

1748年,乾隆嫡皇后富察氏去世,迫於太后的壓力,乾隆娶了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

乾隆最敬重的皇后富察氏,最寵愛的是貴妃高佳氏,純妃也因為皇帝的愛憐,接二連三地生孩子。

烏拉那拉氏並不是受寵,此時也沒有生育子女。她在宮中生存下來,是因為她與太后特別聊得來。

當年乾隆剛繼位,她就因與太后特別投緣,被封為嫻妃,十年後又與純妃蘇氏一起被封為貴妃。

太后對她十分喜愛,皇后富察氏病逝後,便以長輩的名義讓皇帝再立烏拉那拉氏為後。當時皇帝正沉浸在悲痛中,很不情願。他先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進貴妃烏拉那拉氏為皇貴妃。後來太后一再催促,他才忍著十萬個不願意,封了新晉的皇貴妃為皇后。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皇后富察氏)

二十年前,乾隆還是寶親王時,富察氏是寶親王的嫡福晉,兩人恩愛非常。

歷史上對富察氏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只說她簡樸,身無珠翠,平時只佩戴野花,絨花作佩。

她喜歡仿照百年前入關前老祖宗們習俗用皮革製成荷包送給乾隆,表示不忘祖宗創業的艱辛。乾隆非常開心,因為這在乾隆朝的權貴中非常難得。

清軍入關百年後,整個八旗子弟在安穩歲月的烹煮下已經變得沒有進取精神,不會說滿語,連擅長騎射的人也到處都是。乾隆對此很是憤怒,表示不會說滿語者,不得襲爵位。

富察氏的簡樸與乾隆可謂是心思相通。

乾隆非常喜愛富察氏,剛稱帝就封了皇后所生次子永璉為太子,並寫立儲密旨,放在長大光明匾內。永璉9歲去世,乾隆又只好取出密旨。對於嫡庶之別這種說法,乾隆並沒有老祖宗那樣重視,他堅持要立嫡子,僅僅是出於對皇后的垂愛。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永璉去世後,他等了整整八年,皇后才又生了一個皇子永琮。乾隆把希望寄託在永琮身上,然而兩年之後,永琮因天花去世。

嫡子接二連三地去世對乾隆打擊不小,對富察氏的打擊更甚。

乾隆13年第一次去山東祭孔子,富察氏陪同皇帝一起去。此時她喪子還不到兩月,身心已經受到了很大摧殘,以至於東巡途中,她一病再病。

路途的顛簸,儀式的繁重,終於讓她累垮了,在趕往濟南的路上,她已奄奄一息,還沒能回到北京,她便在中途德州病逝。

她死後,乾隆立即把這種夫妻情義上升到了人倫道德的範圍裡來認識。常常寫詩做賦,傳達自己的思念。

他把妻子放在第一位,提出的觀點非常大膽,甚至挑戰了儒家的傳統觀念。

乾隆太過傷心,以至於他覺得別人都應該像他一樣痛不欲生,大臣們也應該是悲傷得死去活來。當他感到21歲的皇長子永璜,14歲的皇三子永璋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痛苦時,他氣急敗壞,當著大臣的面斥責了他們,話語裡盡是相殺相殘這類詞語。

如此殺氣騰騰,把兩個沒有經歷過世事,衣食無憂的皇子嚇得半死。

緊接著血光四濺的懲罰便開始了。大學士阿克敦因為下屬翻譯皇后冊文時有誤被連累,判監候。皇后去世百日內剃髮的官員,賜自盡。而有些官員的死,是因為沒能及時告發剃髮的同胞。吏部官員全被革職。

在這樣的恐怖氣氛中,皇長子永璜抑鬱而死。

哥哥去世,已經讓空氣凝結,生活氣氛又過於恐怖,讓錦衣玉食中長大,不見戰場血光的三皇子揹負了巨大的精神壓力。不久,三皇子永璋也去世了。乾隆作為父親相當悲痛,他們都受到了追封。

與此同時,皇帝授予富察氏的弟弟保和殿大學士的頭銜。出發前去征戰時,乾隆還親自送他。

就是在這樣氣氛詭異的情況下,烏拉那拉氏登上了後位。

一年多的時間裡,她備受冷遇。

皇帝對她冷淡至極,對富察氏的思念卻日勝一日。

他為她寫詩,為她作詞,甚至看著自己為心愛之人寫的詞掉眼淚。他第四次南巡時,還故意繞過了濟南,不讓自己過分傷心。他說自己唯恐思念起一個人白悲叢生,十七年過恨未平。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皇后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在這樣強烈的思念與冷落對比中,生活了三年。在富察氏三週年忌日的那天,乾隆終於想起她來。他絕非喜歡她,而是覺得她有點可憐。

乾隆在這樣的心境下,開始與她頻繁接觸,並在未來的四年裡,與她生下了三個孩子。

但兩人的關係沒有好起來。

在烏拉那拉氏心裡,皇帝先是疏遠她,讓她備嘗苦痛,後來又因為可憐她而愛她,更讓她痛苦不已。而最讓人煩心的是,就連以後瘋狂的移情別戀,也不是因為她,而是乾隆沒了富察氏,對其他女人也輕佻起來。

他先是愛上了魏佳氏,先封了她為令嬪,後又封她為令妃,接著又是令貴妃。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11年來,令妃與乾隆的關係很融洽,一連給他生了六個孩子。有了新寵的皇帝又把皇后烏拉那拉氏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不過,與令妃在一起時,乾隆並沒有很專一。其中有五年時間,他被西域風情迷得七葷八素。

隨著清軍對新疆地區的開拓,西域珍寶也陸續傳入宮中,沒過幾年珍寶就變成了美女。一個回部的大美人和卓氏被帶回了北京。有人說她就是“香妃”。

那段日子裡,乾隆整個心思都在年輕的有著獨特生活習慣的和卓氏身上。

為了讓她能夠“感受”家鄉風俗,乾隆給她準備了“抓飯”,還經常把羊肉、雞鴨羊肚賜給她吃,專門請師傅給她做回族餑餑。由於乾隆會維吾爾語,滿語等多種語言,因此與和卓氏交流起來很順暢。

連令妃也撇開了,皇后烏拉那拉氏就更不用說。四十歲以後,她雖然統領六宮,但基本上見不到皇帝本人。

烏拉那拉氏忍受了多年的寂寞和孤單,幸福生活剛有點起色,乾隆又把她撇開了。剛讓她嚐到一點生活的希望,轉瞬間又將她遺忘。

這樣的反覆無常在刻薄之人看來只是皇帝多情,稱讚皇帝一生都是愛情傳奇,對烏拉那拉氏來說,則是煎熬與侮辱。

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日子,她過夠了。

她不可想像令貴妃魏佳氏那樣對皇帝的多情置若罔聞,因為她比令妃傷的更深。她想,唯一能逃離苦楚的辦法或許是出家,或者死。

乾隆第四次南巡逗留在杭州時,她氣憤至極,突然拿起剪刀剪斷了頭髮,說自己想出家為尼,不願在這深宮中受折磨了。

此舉是犯了滿族的大忌,就連一直對她關心備至的太后也不能容忍。烏拉那拉氏自己怎麼會不知道,在滿族的習俗裡,只有死了丈夫立志不再改嫁婦人才剪頭髮。

乾隆很憤怒,但他沒有直接廢掉皇后,而是將她的所有從嫻妃到貴妃再到皇后的冊封全部收回,把她打入冷宮。

頂著皇后的名號在冷宮生活一年後,她病逝,享年49歲。

這就是烏拉那拉氏前生的跌宕起伏。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影視劇中的皇后烏拉那拉氏)

在《如懿傳》裡,她是一個活潑可愛的人,有情誼深厚的女性盟友,更擁有過皇帝的愛情,讓我們的心寬慰許多。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莫說夢寐以求的愛情,就連夫妻間的相敬如賓她也沒有得到過。

她從來都是深宮這個巨大的童話雀籠中的一隻斷翅的夜鶯,追求自由、渴望愛情,也只能以死交換。

烏拉那拉氏去世後,乾隆按著皇貴妃的禮儀安葬她,可實際上她的葬禮規格沒有達到皇貴妃的規格。她的靈柩也沒有入乾隆的裕陵地宮,更沒有為她單獨建地宮,只是將她放在純惠皇貴妃地宮的側位,沒有神牌,沒有任何祭祀物品。

如果說上一次富察氏的死,乾隆是因為失去真愛而暴怒,無意中斷送了兩個孩子的性命,而這一次重蹈覆轍,讓他與烏拉那拉氏的孩子永璂受累,則是他因恨而不能顧全。

母親去世時,永璂14歲。

母親斷髮去世後,他變得不知所措,誠惶誠恐地活了十年,終於不堪重負去世。乾隆對於烏拉那拉氏的行為恨得咬牙切齒,他永遠都不會忘記皇后給他帶來的恥辱。永璂死後,沒有被追封,只是簡單的下葬。

然而,烏拉那拉氏的斷髮之事並沒有因為當事人的去世而消聲滅跡。

最終,她還是以巨大的代價換來了人們對皇帝個人生活的指責。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朝堂上到處都是有關乾隆私生活失德,不安正事,四處尋花問柳的傳言。有人力挺皇后,說她每每真誠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後,皇帝就要莫名其妙地斥責一番。

各種八卦野史小說相繼浮出水面,說皇帝覺得自己在深宮內苑活得太過辛苦無聊,外出時跟隨大臣們一起到煙花柳巷之地,盡情娛樂。這才是惹得皇后斷髮的真正原因。

各種說法胡編亂造,細節精細,花樣繁多。

很多人覺得這些說法不可信,但還是對皇帝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

此後十多年,乾隆如狂蟒纏繞中不可脫身的獵物,每每一有動作,便引來更致命的打擊。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1780年,原督察院書吏嚴增請求乾隆再次冊立皇后,把已經漸漸平息下來的皇后斷髮之事又抬上臺面,乾隆暴怒,判嚴增斬立決。

乾隆一直想徹底平息此事,但他易怒與過度傷感的性格,讓他在贏得別人支持之前,就已經亂了陣腳。

兩年後,外出經過錦縣時,有人給他遞了一份請求,要求乾隆就皇后斷髮之事做說明,給天下人一份“罪己詔”,承認自己確實在有些方面做的過分且失德。

遞上條陳的人,名叫金從善,一個固執的書呆子。

13年後,他要求乾隆下罪己詔,又將烏拉那拉氏推向了歷史的舞臺。

他指責皇帝對烏拉那拉氏沒有一點憐惜,是因為自己私生活太混亂,移情別戀的速度太快,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而且不考慮別人感受這種事,在人年輕時可以容忍,到了老年還肆無忌憚,只能說明皇帝自己有問題。

皇帝則反駁說,他對烏拉那拉氏已經仁至義盡。他不廢掉皇后,乃是因為念著一點舊情。

然而,隨意廢掉皇后的代價之大,精明的乾隆不可能不顧及。

一旦廢后,他們這對老夫老妻之間的恩怨就會被翻得底兒朝天,他可能再無隱私可言,以後的歷史裡,他的形象可能會成為一個政績斐然,私生活卻被人詬病的皇帝。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烏拉那拉氏挑戰的是等級森嚴的一夫多妻的制度,她就是這種制度的犧牲品。烏拉那拉氏個性剛烈強硬,她不是受不得冷落,而是不同意憐憫之下的愛情。

然而,她的反抗沒有為她換取任何的好處,連死也不能自主。

在宮裡,烏拉那拉氏的死看似毫無波瀾,在嬪妃心裡卻都有了忌憚。深宮歲月漫長,過不了幾年,任何一個女人都會活到烏拉那拉氏這個歲數。

到時候,她們一樣要體嘗相似的孤獨與痛苦。

烏拉那拉氏被幽禁於冷宮的當年,乾隆冊封令貴妃成了皇貴妃。多年來,她心平氣和,對皇帝移情新歡,撇開舊愛這種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就當沒有發生過。

乾隆也再沒冊立過皇后。

他覺得,烏拉那拉氏當皇貴妃的時候,勤勤懇懇,為何成了皇后就開始鬧騰?恐怕是身居高位惹的禍。所以他讓皇貴妃(令妃)管理後宮事宜,就算事辦得再好,再討他歡心,他也沒有動過要立她為後的念頭。要是她也變成另一個烏拉那拉氏,可怎麼辦?

後來,皇貴妃生下了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未來的嘉慶帝。

皇貴妃並沒有太后鈕祜祿氏那般幸運,她從未沒有享受過兒子稱帝后的自由與快樂。永琰被秘密立儲兩年後,她便去世了。

去世時的年齡與烏拉那拉氏一般,都是49歲。

說是偶然,或許也並非偶然。

深宮的女子,想要愛情與自由是出於本能,忍受與等待則是被宮廷風雲變幻調教出來的習性。

能讓這種“習性”深入骨髓之人,若不是麻木不仁之人,便是極端聰慧者,她們知道,一旦不能逃離後宮,生存的她們而言,就是老死。

因等待而心死,因爭權奪利而腦亡,因孤獨而棄世。

《後宮·如懿傳》如懿原型:深宮歲月長,君王情意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