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變通縮?再看PPI下行的四條線索

事件:中國11月CPI同比上漲2.2%(預期2.4%,前值2.5%);PPI同比上漲2.7%(預期2.7%,前值3.3%)。

核心結論:

1、CPI超預期走低,主因食品和燃油價格下跌。我們預計,12月CPI將續跌至2.1%左右,高基數下 2019年2月CPI有望全年低點,之後3月至6月可能走高至 2.5%-2.8%甚至更高,下半年將整體回落。由於CPI難破3.5%甚至3%,嚴格來說不能叫“脹”,因此明年上半年頂多是“類滯脹”。

2、PPI降至兩年來最低,主因仍為高基數及原材料價格增速放緩。我們預計,12月PPI延續跌勢並可能探至2%下方,全年中樞3.5%左右;2019年PPI大概率低位運行且顯著低於今年水平,甚至不排除單月負增。

3、鑑於PPI和企業盈利、經濟景氣度、製造業投資等指標高度正相關,相比可能的“類滯脹”(CPI),其實更應關注PPI走勢。我們再次提示跟蹤PPI下行的四條線索:

  • 線索一:跟蹤內外需變動情況,尤其後續我國擴基建的相關舉措。考慮到穩增長尚需穩基建,傾向於認為,明年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企穩回升,也即一旦基建提速,有望對PPI構成支撐。

  • 線索二:跟蹤PPI領先指標,比如:CRB工業原料指數嚴格領先PPI 走勢1至3個月。截至今年11月,該指數已經連續4個月為負(此前連續25個月為正)。此外, PMI新訂單指數和PPI也高度同步。

  • 線索三:跟蹤油價走勢。基於我們提出的跟蹤油價的6條線索,我們預計, 2019年油價中樞大概率下行,至少不會比今年更強。

  • 線索四:跟蹤我國環保限產力度,已有跡象表明現已大概率放鬆。

4、綜合看,2019年總體通脹無憂,甚至有通縮壓力,我國貨幣政策就此具備了更大騰挪空間。維持此前判斷,年底年初可能再降準,也不排除明年會降息(可能性其實不高,而且如果真降息,我們預計最快也要到2季度)。

風險提示:國際原油價格超預期上行;國內經濟超預期反彈;環保限產力度超預期。

正文如下:

一、CPI超預期走低,明年上半年頂多“類滯脹”

11月CPI環比由上月上漲0.2%轉為下降0.3%,創2009年以來同期環比最大跌幅,主要受食品價格持續下降的影響;CPI同比上漲2.2%,漲幅比10月回落0.3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9個百分點。

環比看,11月CPI食品和非食品分項環比雙雙下降,其中:食品分項環比下降1.2%,降幅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25個百分點;非食品分項下降0.1%,為8個月以來的首次下跌。具體來看,食品分項環比下降有兩大原因:一是蔬菜市場供應充足,鮮菜價格下降12.3%,降幅較前值擴大8.8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33個百分點;二是部分地區為避免非洲豬瘟的影響而加快生豬出欄,豬肉價格環比由升轉降,影響CPI下降約0.01個百分點。非食品分項則主要受燃料費用和旅遊花費走低的影響,11月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環比下降4.9%和5.2%,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12個百分點;飛機票、旅遊和賓館住宿價格分別下降5.0%、3.3%和2.3%,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07個百分點。

同比看,11月CPI上漲2.2%,其中:食品分項同比上漲2.5%,較前值回落0.8個百分點;非食品上漲2.1%,增速比10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具體來看,食品項中,10月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1%,降幅連續第6個月收窄,對CPI同比的拖累維持在0.03%。在非食品中,由於高基數影響,醫療保健同比增速2.6%,與前值持平;汽油、柴油價格漲幅收窄,分別上漲12.8%和14.2%,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44個百分點,較上個月回落0.19個百分點。

往後看,由於10月以來布油價格持續下跌,11月國內先後3次下調成品油價格,12月CPI環比趨於下行,疊加翹尾因素影響減弱,我們預計,12月CPI將續跌(2.1%左右),高基數下2019年2月CPI有望全年低點,之後3月至6月可能走高至 2.5%-2.8%甚至更高,下半年將整體回落。由於CPI難破3.5%甚至3%,嚴格來說不能叫“脹”,因此,明年上半年也就頂多是“類滯脹”。

通胀变通缩?再看PPI下行的四条线索

二、PPI創近兩年新低,明年通縮風險加大

11月PPI同比2.7%,符合預期,較前期回落0.6個百分點,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速度進一步放緩,以及高基數、內需走弱、環保限產邊際放鬆仍是主因。

總體看,2016年初推行供給側改革以來,上游原材料行業價格大幅上行。今年PPI維持高位震盪,也主要源於供給側改革行業PPI較為高速的增長。7月份以來採掘工業和原材料工業PPI觸及年內峰值後雙雙回落,11月同比增速分別為9.2%和4.6%,雖高於PPI整體增速,但已創下近兩年新低。背後的動因既有去年高基數的影響,也有需求走弱、環保限產邊際放鬆的衝擊。

通胀变通缩?再看PPI下行的四条线索

展望未來,因上游行業供給邊際增加,而終端需求續弱,預計PPI同比將繼續回落。一方面,採礦業工業生產增速逐漸上升,環保限產大概率已經邊際放鬆,上游供給增加導致原材料工業PPI下行,原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PPI缺口收窄;另一方面,11月PMI新訂單、進口指數均連續第6個月下滑,原材料購進價格、出廠價格分別大降7.7和5.6個百分點,量價齊跌表明總需求持續走弱,支撐PPI下行預期。

通胀变通缩?再看PPI下行的四条线索

三、再次提示跟蹤PPI下行的四條線索

我們在上個月點評報告指出(詳見報告《需防“類滯脹”,更需防PPI下行、可跟蹤四條線索20181111》),相比可能的“類滯脹”(CPI),其實更應關注PPI走勢,畢竟,PPI和工業企業盈利高度正相關,也和經濟景氣度、製造業投資等指標高度正相關。

結合11PPI走勢,我們再次提示四條跟蹤PPI的線索:一是跟蹤內外需變動情況,尤其後續我國擴基建的相關舉措;二是跟蹤PPI的領先指標,比如CRB工業原料指數嚴格領先PPI 走勢1至3個月,截至11月CRB工業原料指數月同比增速已經連續4個月為負(此前連續25個為正);三是跟蹤油價走勢,我們預計,明年油價中樞大概率下行;四是跟蹤我國環保限產力度,已有跡象表明現階段已大概率邊際放鬆。

線索一:跟蹤內外需變動情況,尤其是後續我國擴基建的相關舉措。海外方面,今年以來全球PMI趨於下行,已從1月54.6%的高點回落至11月的53.2%。全球經濟復甦放緩,疊加全球經貿摩擦、地緣政治風險發酵,外需對我國經濟的拉動作用邊際減弱;國內方面,眼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考慮到地產調控政策仍較為嚴格,地產投資大概率難以高增。往後看,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基建逆週期調控的必要性凸顯。下半年,基建利好政策相繼出臺,我們認為基建投資正在成為穩需求的重要工具,建議密切關注擴基建的舉措。一旦基建提速,有望對PPI構成支撐。

線索二:跟蹤PPI的領先指標,尤其是CRB工業原料指數和PMI新訂單指數。一方面,因CRB工業原料指數嚴格領先PPI價格1至3個月,因此可通過觀察CRB工業原料指數來預測PPI。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7月以來長達25個月連續為正,但8月以來,已經連續四個月轉負。由此來看,PPI大概率可能單月負增。另一方面,我國PPI同比增速與PMI新訂單指數有較高的相關性。今年6月以來,PMI新訂單指數連續6個月下行,從5月53.8%的局部高點下滑至11月的50.4%,逼近榮枯線。此外,工業企業產成品週轉天數也明顯拉長,截止今年10月,產成品週轉天數為17.1天,為2015年以來的次高點(最高點為今年2月的17.4天)。在需求端走弱的前提下,PPI上行空間受到制約。

線索三:跟蹤油價走勢,我們預計,2019年油價中樞大概率下行。

我國PPI同比增速與國際原油同比增速走勢總體趨同,在2017年二者出現一定背離(主因是國內的供給側改革及採暖季環保限產)。截止12月6日,布倫特原油約為57美元/桶,WTI原油約為51美元/桶,較10月份峰值分別下跌34%和33%。維持此前判斷,OPEC成員國可能啟動新一輪減產,但美俄大概率增產及全球經濟下滑將拖累需求,再疊加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衝突,不難判斷,油價後勢的確變數很大。我們傾向於認為,2019年油價中樞大概率下行,至少不會比今年更強(具體參見我們的專題報告:《油價暴跌後何去何從?分析框架給出的6條線索20181126》)

線索四:跟蹤我國環保限產力度,已有跡象表明後續大概率會鬆動。2016年開始,由於我國對部分行業實行行政性去產能,以及2017年推行“藍天保衛戰”,對鋼鐵、水泥等行業進行採暖季限產,PPI與需求、油價出現短暫背離。我們傾向於認為,明年供給側改革和環保限產對PPI的影響將邊際減弱,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供給側改革行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已大幅提升,行業進一步去產能的必要性降低,更有可能是在保證產量不發生大波動的情況下,對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二是經過近兩年的環保督察和治理,國內空氣質量有明顯改善,環保限產邊際趨松可能性較大;三是環保限產力度有望弱於往年,對PPI的支撐將減弱。今年9月27日正式下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因地制宜推進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嚴禁採取“一刀切”方式。

綜上,2019年總體通脹無憂,甚至有通縮壓力,我國貨幣政策就此具備更大騰挪空間。維持此前判斷,年底年初我國央行可能再降準,也不排除明年降息(可能性其實不高,而且如果真降息,我們預計最快也要到2季度)。

通胀变通缩?再看PPI下行的四条线索

風險提示:國際原油價格超預期上行;國內經濟超預期反彈;環保限產力度超預期。

聯繫人:熊園,國盛宏觀首席分析師(18511580215);王梅酈,國盛宏觀研究員;何寧,國盛宏觀助理研究員。

相關文章:

具體分析詳見2018年12月10日發佈的《宏觀點評:通脹變通縮?再看PPI下行的四條線索——兼評11月通脹》

分析師熊園 分析師執業編號S0680518050004

通胀变通缩?再看PPI下行的四条线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