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唄上的小技巧、好習慣!

花唄上的小技巧、好習慣!

在我看來,使用產品本身無非是使用一種讓自己更便利的工具,談不上優雅不優雅,只有在使用的過程中讓自己得到利益最大化,那才稱得上優雅。

重點從來不在於利益多少,而在於能否把這個利益最大化。

這需要你對這個產品有足夠的瞭解,從業務場景到風控規則再到延伸服務。

從這個角度講,花唄是一個很好的講解範例。

首先你需要知道,花唄本質上是什麼。

花唄本質上是互聯網時代的依託於場景的信用消費工具,用戶在消費時,可以使用花唄的額度,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購物體驗。他沒有實體的外在形態,只存在於你的支付寶裡。

所以這個產品是存在盤活資金流功能的。

假如你有10000塊錢現金,期望一臺最新的iphone。

如果你使用了現金購買,那麼你獲得了一臺手機,餘額為0.

但如果你使用了花唄購買,那麼你獲得了一臺手機,以及10000元現金的30天使用權(30天后要還花唄)。

這時你的10000元就被盤活了,你只需要在這30天裡,做一些簡單的投資,例如銀行的短期理財,或者餘額寶這種按日計息的寶寶類產品,甚至做點小生意,隨你怎麼用,你都可以無風險的使用這10000元賺上幾十幾百塊,這是白賺的錢。

如果剛好你買的東西還有分期XX期免息活動,例如6期,那麼這10000塊分6期,你最終等於是可以有30000元(10000X6/2,銀行月均餘額標準算法)的使用權,在6個月的時間維度內。

第一個月10000,第二個月10000X5/6,第三個月10000X/2/3,第六個月10000X1/6。

這樣能創造更多的利息,可能這筆錢不多,但是你最大化了你的利益,這很優雅。

而且花唄關聯了芝麻分,使用花唄並按時還款越高,芝麻分就會越高,而芝麻分高的好處在於,你去其他機構(包括銀行)借款,辦信用卡,額度會高,速度會快,費率會低,等於進一步增加了資金流動能力。

信用卡在手後,怎麼盤活資金,大家都是比較清楚的。

所以本質上,花唄是給了很多人一個小小的資金盤活工具,這個工具還可以幫你進一步敲開更高階工具的大門,前提是你有足夠的現金,而不是純粹使用花唄透支。

現在很多人出現的問題在於,被消費主義過度洗腦導致了自己過度透支,而不是選擇資金盤活工具理性生活、理性消費。

消費主義的特色在於相關消費品出現總價低單位價格高的特點來吸引人消費:只需XX元,你可以像明星一樣精緻。但終究明星不是因為使用了這類產品光彩奪目而成為明星,而是因為成為了明星才會代言這類產品——因果關係剛好相反,這樣的消費談不上優雅。

而理性消費是指消費者在消費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則進行的消費。堅持理性消費的結果,時髦點的說法就是斷舍離,這很佛系,很優雅。當然理性消費不是不消費,而是不亂消費,不超過自己本身的收入能力,量入為出。

所以如果你想優雅的使用花唄,前提一定是你有足夠的消費現金,而非指著花唄額度過日子,那樣你不僅不會優雅,還會狼狽不堪。

警惕槓桿,警惕槓桿,警惕槓桿。

我最常用的花唄功能其實是動態調整額度,每當有人找我借錢的時候,我就把花唄額度調整到我當前已使用的額度,然後向他們哭窮,說自己花唄都刷爆了。

在我看來,優雅的就能拒絕別人借錢,我覺這個才是最好用的,也是最剛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