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A股牛市的爆發都有哪些特徵?

愛啃麵包的大叔


最近看了各大券商對2019年股市行情的看法,基本分為兩派,分別是樂觀派和謹慎派,樂觀派表達了明年是“復興牛”的起點,謹慎派則認為震盪築底,走勢“一波三折”。即使是擁有牛逼研究團隊的券商機構,對未來行情的看法也存在著分歧,所以說,

在預判行情這件事情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從歷史牛熊的週期裡面,窺探出些許思路來呢?接下來,我們來一起回顧,歷次牛市的催化劑,以及終結原因。


1996年以來,A股有過五段牛市,分別是1996-1997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09年-2010年,2014-2015年。其中,1996-1997年、2005-2007年、2009年-2010年這三段牛市的共同點是,都由基本面來推動的,啟動時估值低,企業盈利改善。而1999-2001年、2014-2015年這兩段牛市則是由流動性、政策推動,實際上經濟下行,企業經營糟糕。因此,“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個說法是需要打個問號的。有時候股市跌久了,渴望牛市的資金,就會利用一切利好的因素,來發動一波行情,領導那方面也不希望股市跌跌不休,這會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權衡利弊之後,就會有刺激股市的利好政策出臺,又正好遇上飢渴的投資者,那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了,一窩蜂進去把股價推上來。

牛市的啟動原因不盡相同,那麼,終結原因是不是一樣不相同呢?1996-1997年牛市,遇到了當年亞洲的金融危機,牛市行情結束。1999-2001年牛市,國有股減持政策出臺,大擴容的擔憂成為了牛轉熊的罪魁禍首。2005-2007年牛市,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上證指數創下了到目前為止的最高點6124點之後,也難逃劫數,泡沫磨滅和金融危機共同作用,使得指數持續快速下跌。2009年-2010年牛市,“4萬億”大水漫溉刺激結束,金融危機應對措施退出,結束上漲。2014-2015年牛市,瘋狂的槓桿放大了人性的貪婪,最終以監管查配資來結束這輪資金牛。


通過對過去五次牛市的覆盤,1999年5月19日至6月30日期間,上證指數從1057點上漲至1756點,31個交易日內最高漲幅為66%;2007年7-10月,上證指數從2781點上漲至6124點,68個交易日內最高漲幅為62%;2015年4-6月,創業板指從2345點上漲至4037點,46個交易日最高漲幅為72%。恰巧的是,這三段短暫的瘋狂行情,時間間隔都是八年,難道是“七年之癢”靈驗了,又或者說人們對於投資裡面激情和痛苦的記憶只有七年,七年之後就會遺忘,然後再迎接新的投資體驗。當然,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不過,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7年是不是有新的一批韭菜已經成熟了呢!

一輪牛市,讓所有股民都賺得盆滿缽盤,一輪熊市,輕者,將股民的盈利回吐,重者,讓股民虧損累累。


2015年牛市見頂至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我們對股市的下跌仍然心有餘悸,信心未建立之前,上漲仍然是困難重重,牛市短時間內難言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