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人的思想能創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你怎麼看?

用戶106684944294


一、在《漢語詞典》中是這樣定義“思想”的:

思想,一般也稱觀念,其活動的結果,屬於認識。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一切根據和符合於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它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則是錯誤的思想,它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思想也是關係著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重要體現。按照這個標準定義,思想肯定是不能“創造”出疾病也不能“治好”疾病。的也是客觀事物之一!但是思想是能夠促進或者阻礙疾病的發生與發展的。

二、思想對疾病的促進或阻礙作用對不同人、不同的病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

比如“恐高症”:其基本症狀表現為眩暈、噁心和食慾不振。現代研究恐高症整理出其發病原因一是遺傳因素。二是素質因素。性格內向、膽小、羞怯、被動依賴、焦慮並強迫傾向。三是患者的神經系統的警醒水平增高。這種往往敏感、警覺、處於過度覺醒的狀態。四是心理因素,首次發病時可能有某種精神敇的因素。大半患者有資料表明,大半患者都會主動地追溯到與其發病有關的某一事件。在這四類至病原因中,除遺傳因素外,都是屬於精神類的因素。雖然思想並不能醫治根治恐高症,但也沒有那種藥能讓人吃了就不恐高了。

再比如“相思病”。隨著現代精神醫學和心理學的發展的發展,相思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英國心理學家弗蘭克.托里斯博士認為:相思病與精神病很接近,可導致癲狂、抑鬱、迷茫、狂躁、妄想等症狀,嚴重者可至命。對這種病的醫治,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首先考慮的肯定是要思想層面入手的。不管是中藥還還西藥都不會有明顯的療效的。

三、“心病還需心藥治”。祖國的這一理念西醫也是承認的。並發展為:心理諮詢,支持性心理治療,領悟性治療,說理性治療,信念治療,放鬆治療,系統脫敏治療,行為治療,集體治療等“心病”治療手段。

咱們祖國的中醫學家們,據“易理”從宏觀角度探索了“形與神”也即“心與身”之間的生理與病理關係,構築起了系統的心身醫學體系。形成了“臟腑藏神”、“七情內傷”的理論和“情志相勝”的獨特的醫療技術。並留下了十分經典的醫案。比如:金元四大名醫家之一、中醫攻下派的代表名醫張從正(1156~12528年),就特別精於中醫的心理治療。他把《黃帝內經》中的情態相勝理論發展到為:“悲可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恐可治喜,以恐怖死亡之言怖之;怒可治思,以汙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凡此四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在《儒門事親》詳細記載了張從正運用感、娛、怖、觸、奪五法無藥而愈病的驗案。從這裡就可看出咱們古代的中醫在心理療法上的理論及其治病方面的科學成果,就連當今的西醫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之我立即刪除)


蜀大山人


題主首先要明確,真實案例並不是朋友圈裡的雞湯文。癌症是沒法靠思想治好的。

癌症是體內細胞發生癌變而導致的疾病。

癌變是指,細胞喪失了增生自限性,從而異常擴增,近乎無限增生,在這種無限增生的過程中:

第一、損傷了正常器官的功能;

第二、帶來了營養物質的過度損耗;

第三、引起代謝廢物的增加。

從而導致生命的喪失。

這個過程一旦發生,就是不可逆轉的,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這種變化是一個正弦曲線的增長速度。

正因為癌症有這樣的特性,所以癌症才被稱為絕症,病死率一直高居疾病致死率的前兩名。

絕對不存在靠心情好,癌變細胞就沒了這種事兒。


但同時要明確,在外界環境相同的環境下,愉悅的心情的確能減少疾病的發生率,不單單是癌症,而是絕大多數疾病的發生率。

這個並不是醫學調查提出的觀點,而是社會調查提出的觀點。其主要原因是:

有一個長期愉悅的心情,就代表著收入、家庭、社會關係、工作關係等多種生活因素處於一個適宜的狀態,而且在這種狀態下的人的生活軌跡穩定,沒有太多不良生活習慣。這才是關鍵。


歡迎關注和轉發,這裡有不一樣的醫學觀點。


微胖界心內科醫生


我們先說一個例子,一架直升機在一個養殖場飛過,飛的很低,聲音比較大,就這樣嚇死了很多雞。

在這裡面沒有對雞的直接傷害,而是一種恐懼驚嚇。

而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這種驚嚇並不明顯,或者是並不那麼直接,但它是存在的。在上面的例子裡面,對於雞我們不提情緒這個詞,但是人是有各種各樣情緒的,樂觀的心態,快樂的情緒,對人的身體能夠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相反壓抑情緒和悲觀絕望的情緒,同樣會造成身體的損傷。

你提的案例當中,病例拿錯了,給兩個人造成不同的情緒。結果雖然有點誇張,但是有一定道理。

我們再說一下情緒為什麼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暗示的力量,暗示的力量往往不是在明面上,而是在作用於人的潛意識。

醫生在病人面前都有很高的權威性,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對病人都產生很大的作用。何況這個醫生把結論直接給了兩個人。造成的結果就是沒病的人產生了抑鬱的悲觀的情緒,有病的人心理壓力得到放鬆,並且樂觀起來。時間久了,對身體的作用就會體現出來。

生活中能夠運用這種暗示作用的,比較典型的就是催眠。


歲月靜音我獨等你


當然了。肯定的說,思想決定行動、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塑造性格,性格也影響命運。這裡命運就包括生老病死。所謂的命運又影響環境。環境又影響思想,這裡面是相輔相成,相互聯繫的。

我們常言道的,“有些病呀是生活習慣病”,這裡生活習慣也就是思想長期踐行的結果,比如現在,所謂的富貴文明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常見的“三高”就是生活習慣生活環境起很大作用的,這種習慣這種環境,間接的,還是人的思想塑造出來。比如,對於吃,肯定是我的思想在先,想到,呀,好吃,多吃兩口,肚子鼓囊囊的了,念頭又鼓勵一下,又再多吃兩口吧;如果,思想想到,嗨,五味令人口爽,多則惑呀,過猶不及,吃太多,影響內臟運行,得病呀。於是,行動行為上就會自我要求管住嘴,少貪嘴點貪慾點,於是,身體就不會肉嘟嘟肥膘膘了嘍,於是,三高病呀,惹上身的機會就少了。



就是,鍛鍊身體,也是如此,我的思想裡有健身防病,預防為主的意識,那麼就會積極鍛鍊,沒有這個思想觀念的,就會等著病了,思想觀念是這樣的,嗷,病了,有醫生有藥物。

再個,一旦病了,思想上如何對待,這本就是先決條件,連積極的治療對待的思想都沒有,被動治療,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了。生老病死,怎樣認識這更是大的思想所在,自然現象,人誰也逃不離,能豁達的認識自己,則心胸開闊,樂觀,積極,這樣身體本身就發揮了更正常的功能。按專業醫學術語說,醫藥無非是手段方法,是輔助人體,調動人體內在的積極的抵抗因素調整恢復健康正常狀態,這就是醫藥治病的機理。

綜上,內因為主,外因為輔。思想認識是內因的話,那麼治療就是輔助的外因。


說點正事


人的想法和病有關,脾氣不好的人,容易得肝癌,想管事的人,有事還管不了,肯得直腸癌,肯生悶氣的人易得肺癌?燥熱的人肯得喉癌,等等很多。所以心情好的人不容易得病?一切都想開,萬物皆空。萬物不爭,心靜解百病,情動百病生。


372831196312092313


不能異想天開。中醫是幾千年在實踐中總結出耒的治瘤經驗,可重複實踐的一種理論,其病因,病理,藥理,方法現在是可以檢驗的,是有效的。


看看44975


是的,正確的思想可以引人向上,可以讓你前面的路越來越光明,人也越來越來越開朗,錯誤的思想讓陷入偏執,看不清方向,越來越迷茫,直至絕望


尋劍1


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人的思想確實能創造疾病也能消除疾病!


提高生活品質


現在許多病都是西醫創造出來的,不當它回事也就能消失掉


江陰老梅


嗯嗯!思想病,想什麼來什麼,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