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副職”遇到“老骨幹”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佈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

副職領導分管一方,中層幹部上傳下達,兩者之間具有最直接的工作聯繫,能否在工作中形成和諧的上下級關係.直接決定一個單位整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作為一名長期在機關工作的人員,筆者發現,新提拔任職的副職領導(以下簡稱新任副職領導),和業務嫻熟、資歷較老、工作能力較強的中層幹部之間,經常會出現一些若隱若現的不和諧,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出現新任副職領導處於弱勢,而中層幹部處於強勢的局面。

如果二者關係得不到有效協調,既影響工作穩步持續開展,也損害單位公眾形象,因此有必要認真剖析影響他們工作關係的原因,積極探尋可資借鑑的處理辦法。

一、不和諧的表現

新任副職領導與強勢中層之間,之所以出現諸多不和諧因素.從實踐來看,主要有業務技能、領導能力、實權配置和管理層次等方面的原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表現一:業務上對強勢中層,難以進行正確指導。

對強勢中層而言,他們長時間從事具體的業務工作,研究多、思考多、實踐多,既有理論素養,又有操作能力,甚至是某一行業或領域的專家,一定程度上具備強勢的資格。

而作為新任副職領導,即使本身也是搞業務出身,但因為分管的處室比較多,工作精力又主要投放在內外溝通協調方面,可能會在具體的業務指導上失之偏頗。

此時如果強勢中層自以為是,仍然堅持接照自己的套路開展工作,而新任副職領導,又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溝通,或拿不出更有說服力的意見建議,兩者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分歧。

表現二:領導力讓強勢中層,難以心悅誠服。

這裡所說的領導力,側重於非權力影響力,更多的是領導者領導藝術、人格魅力、個人權威等方面的綜合體現。作為新任副職領導,組織上賦予其指導工作的法定權力,但並不意味著他就能遊刃有餘地,帶領強勢中層開展好各項工作。

一方面,新任副職領導如果年齡較輕、資歷較淺,那些資格較老的強勢中層,難免會產生不平或不服之感;另一方面,如果新任副職領導不懂得通過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個人人格魅力來感召、感染、感動下屬,不善於充分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對那些難以領導、不易駕馭的強勢中層,採取過於生硬的態度,指導工作時缺乏藝術性和柔韌性,結果則可能適得其反,兩者之間的關係,可能處於對立狀態。

表現三:缺乏實權對強勢中層,難以產生實際影響。

在一個單位,副職領導往往不具備人權、物權和財權等重要權力,特別是在幹部使用上,往往只有評價權和建議權,而沒有決定權,因此他們對一些經常有問題,或明顯先誤的強勢中層,有時也無可奈何。

同時作為新任副職領導,由於提拔時間不長.單位在工作分工上,也不會對其賦以重權、委以重任,即使分管重要業務,單位正職一時也難以放手放權。

另外,對部分手中握有一定具體操作權的強勢中層而言,如果自身素質不夠全面,有時可能會不適當地認為自己位置重要、層次關鍵.難免在新任副職面前,顯得有些趾高氣揚,削弱了新任副職領導的影響力。

綜合來說,就是過渡期有個時間差:沒有實權,難以過渡;過渡不好,難給實權。

表現四:管理受制,對強勢中層難以實施有效領導。

管理層次是組織內部與管理幅度密切相關的重要方面。在一個單位內部,一般劃分為正職、副職、中層和辦事員4個管理層次,如果隨意僭越管理層次,架空某一個管理層級,則有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對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從實際工作來看,因為新任副職領導各方面工作尚不熟悉,單位正職有時會越過新任副職,直接對強勢中層安排部署工作,強勢中層因為單位正職的直接指揮和信任,則會經常越過新任副職,直接向單位正職彙報工作。

在此情況下,新任副職難免感覺身份尷尬,逐漸就會對分管工作抱著無所事事的態度,既不利於幹部成員和單位內部和諧關係的構築了,也勢必影響工作的開展。

當“新副職”遇到“老骨幹”

二、處理對策

積極構建新任副職領導和強勢中層之間和諧的上下級關係,既要求新任副職領導在處理關係中,扮演主動的角色,也需要建立相應的制度機制,確保兩者關係,長期處於穩定和諧狀態。

一是要經常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及時做到雙向溝通。

溝通從心開始。新任副職領導和強勢中層之間產生隔閡,很大程度上在於缺乏有效的溝通。因此,雙方要經常性地進行談心談話,及時溝通,消除隔閡,力爭做到心理上相互接納,工作上彼此支持,生活上互相關心,情感上融入對方。

作為新任副職領導,要注意發現與強勢中層之間,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本著共同做好工作的目的,及時與強勢中層談心交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誠佈公地查擺不足,聽取意見。

對那些溝通比較困難的強勢中層,可通過其朋友、親戚等非工作關係的人進行協調,必要時也可請單位正職出面調解。同時,作為強勢中層,要以工作大局為重,在溝通中注意尊重新任副職領導,在充分理解中配合新任副職開展好各項工作。

二是要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力爭成為行家裡手。

作為新任副職領導,只有熟練掌握一定的業務技能,指導工作時才能居高臨下、高屋建瓴;也只有具備更高一籌的業務知識.才能讓強勢中層信得過、學著幹、跟著走。

但是,新任副職領導要注重區別與強勢中層不同的角色定位,在提高業務能力方面,既要把握好宏觀與微觀的關係,也要把握好“鑽進去”與“跳出來”的關係。

一方面,新任副職領導要本著“管什麼、學什麼、精什麼”的原則,在做好內外協調工作的同時,儘可能騰出時間加強對工作的思考和研究,加快提高業務能力,熟練掌握微觀的業務知識,做到對操作流程瞭然於胸,對原則規範爛熟於心;

另一方面,要能夠從具體業務中跳出來,做到宏觀把握,面上指導,這也是副職領導區別於中層幹部的關鍵之處。

三是要熟練掌握領導藝術,切實增強權威魅力。

人格魅力是領導藝術的集中體現,也是塑造領導權威的本質要求。新任副職領導要注重在平時工作生活中自己的魅力培養,用人格的力量,引領強勢中層自覺地投人工作,以高尚的品行化解矛盾、促進工作。

要注意用細節去感動強勢中層,在要求他們做好工作的同時,儘可能協調解決他們的職稱、職務、調資、住房、榮譽稱號等方面的問題,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帶著感情去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掘他們的工作潛力。

四是要建立相應的制度機制,維護良好的上下級關係。

制度機制的建立健全,對於促進新任副職領導與強勢中層,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具有長期性、根本性和穩定性作用。

要建立健全單位行政管理體制,按照“分工明確、責任清晰、責權對等”的原則,切實理順管理層次,努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工作開展不越權、不越位。

可以探索出臺中層考核評議辦法,在考核中層時,除分別賦予工作實績考核、組織部門評議、普通幹部群眾評議等方面內容權重外,尤其要賦予分管副職領導一定分量的評議權重,對具有抵制情緒、不能積極建言獻策、影響工作開展的中層幹部,必要時分管副職領導,可實行“一票否決”。

這麼說的前提是,一把手是否真的願意幹?老骨幹和新副職的矛盾,是不是一把手樂於見到的“潛目標”?這個就越說越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