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挑戰比較大的時候,反而是投資創業最好機會

資本寒冬,募資不易,經濟增速放緩等等詞語頻繁出現在最近的各類投資論壇上。投資人究竟還有何機會,這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在雷鋒網記者近日參加的創新工場投資趨勢分享會上,李開復表示,從宏觀來說,其實經濟一定會有它的週期存在,從歷史上來說,在一些比較大的挑戰的時候,反而是一些投資甚至創業最好的機會。

“那些靠著熱潮出來忽悠的創業者,這個時候就會縮起頭來,那些真正有想法、有理想、有能力的才會出來創業。同樣,有特色的、頭部的投資人也會在這樣一個寒冬的環境中湧現。”李開復向雷鋒網表示。

李开复:挑战比较大的时候,反而是投资创业最好机会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

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簡單的商業模式創新已經無法滿足投資人的期待,熱錢噴湧撒向共享單車、無人貨架的現象也將一去不復返。風口消失,真正優秀的投資機構逐漸顯現。

在圈內有“互聯網經濟學家”之稱的創新工場管理合夥人汪華認為,看投資趨勢,首先要看經濟形態。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當下的現實,但是整個中國經濟體是非常特殊的,這個人口規模世界第一、經濟體量世界第二的單一市場,是一個可以由人口、城市階梯、行業維度、前端後端多重維度劃分的複合的經濟體。

一方面北上廣深,無論是GDP和發展程度來講,已經是發達國家的狀態,另一方面四五線城市依然還是在四五千美金的GDP。不同的城市所處的發展階段、各行各業前端後端的發展階段和增速階段完全不同,中國的經濟發展規律是獨一無二的,而且中國對於週期和發展潛力的特性也跟其他國家不一樣。

汪華從四個維度來探討了宏觀經濟形勢和發展潛力的問題。

第一個維度是人口和城市階梯的維度。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已經實現高度的消費經濟文化,甚至都已經成熟到了小眾品牌化、消費升級、去品牌化的階段;二三線城市剛達到消費品牌化的階段;而三四五線城市剛剛進行大宗消費擴張和消費品類擴張,更接近於一線城市2000年初的狀況。從線下的角度來說,一線城市進行各種各樣的新零售試驗的同事,在一線城市已經衰退的大賣場、購物中心剛剛進入到四五線城市。一線城市已經得到即時配送的服務,四五六線城市主流的民眾剛剛開始進行第一次電商購物的體驗。商品零售在一線城市增速放緩甚至衰退,但是在四五六線城市,這些大宗日用品銷售和零售還在高速增長中。

第二個維度是中國的發展順序。傳統的發達國家是按照歷史順序分階段發展起來的,先是大規模的工業化、標準化,然後大宗消費、市場分配的擴大,然後是資本化、集約化,然後才是信息科技化。以美國的零售行業為例,60年代以前是大量的消費擴展,夫妻老婆店踴躍出現,總量的消費量都在提升,60年代以後開始規模化、資本化、集約化,像沃爾瑪這樣的連鎖標準化超市開始統一市場、增加規模、獲取市場份額,90年代傳統的集約化和標準化上幾乎潛力挖掘到了極致,各行各業的壟斷性巨頭出現,在此之後通過科技提升進一步提高社會生產力和資本效率。

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國家,整個發展階段是反過來的。中國互聯網發展跟中國大規模的消費擴張、大規模標準化資本化集約化等階段幾乎是同時發生的,甚至中國的互聯網化階段在很多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騰訊、阿里這樣的公司,跟永輝這樣的公司幾乎是在中國同步發展,現在中國依然還共存了無數的夫妻老婆店。一個第三階段的公司既可以做科技的事情,還可以做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效率提升整合的事情。投資人既可以抓取第三階段的發展機會,同時可以去抓第二階段資本整合、第一階段消費規模擴張的機會。

第三個維度是 中國的前端和後端。在用戶端和前端,中國的發達程度在很多方面是首屈一指,甚至超過歐美日,包括電商、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的物流、短視頻、直播等等。但是終端和後端,跟前端的發展速度完全不匹配。支撐電商前端的製造業終端,並不是像歐美這樣以集約化發展的體系在支撐。雖然中國是世界工廠,雖然中國支撐了世界上百分之六七十的產能,但是中國的工廠大部分是一兩億人民幣的銷售額,自動化程度或者說人均勞動生產力只是其他國家的幾分之一。

這樣所謂的不匹配其實都是發展的潛力。終端和後端依然有大量的效率提升空間,對整個工作來說是增長潛力,對資本來說就是投入機會。

第四個維度是中國在不同的銷售品類和垂直行業發展方面的不均衡。過去幾年,中國高速互聯網化和海量的互聯網改造領域,說起來驚心動魄,實際上只集中在很小的幾個領域,從零售擴展到服務,然後再擴展到娛樂,大量的消費垂直領域並沒有被高度互聯網化,。比如中國有幾萬億的教育支出,在線改造的份額仍然很少。醫療也是如此,更多的垂直領域也是如此。

中國整體的經濟增長會放緩,但是不代表整個中國會勻速的放緩。很多新機會,本質上都是要通過科技效率提升解決,AI就是自動化的優化工具,彌補前後端差異,提升效率。中國經濟雖然在一線城市遇到一定的困難,但是中國還有三四線城市,很多垂直行業,還有東南亞海外市場,是為中國頭部城市和尖端行業提供巨大的腹地和子市場的支撐。

稍稍挪開宏觀的視角,創新工場合夥人張鷹分析了各個行業可以受到的影響。強週期見頂的房地產相關行業,包括大宗家電、裝修、建材都會受影響,汽車零售業可能出現盤整和新業態誕生的機會。口紅效應、低客單價效應、粉絲效應等業態都在急劇爆發;高效率工具受到歡迎,經濟低谷期的創新仍然蘊含驚喜。

將投資機會聚焦在需求側來看的話,合夥人郎春暉認為,消費市場的下沉就是整個賽道的機會。這些機會來自於,從一線城市迴流至低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接收更多來自農村的“新市民”;債務負擔輕、消費意願強的低線城市居民;老齡;化背景下的消費紅利;產業結構降維複製的空間。

另外,這些機會還包括四個微觀上的升級:硬件終端的升級使得智能手機普及,流量費用下降;支付手段的升級帶來了更多農村、老年用戶群體;專門針對下沉人群的資訊、音頻、視頻平臺出現;先進的技術和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出現。

“投資最怕的是沒有變化,無論是快速增長,還是快速洗牌都可能有投資機會。”張鷹對雷鋒網說。任何一個大的經濟體都是有周期的,今天處於一波上升週期的尾部階段也是正常現象。從某種角度來說,資本寒冬能夠殺死病毒,帶來新生;每次經濟危機過後,都能看到更偉大公司的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