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羯族是個什麼樣的民族?

小小嬴政


歷史上的羯族是個什麼樣的民族?其實羯族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神秘的民族之一,因為它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時間特別短,所以無論是它的起源、語言還是後裔都基本沒有確定的說法。而現在網絡上流行的羯族形象,其實更多的是一些人根據史書裡記載斷章取義的臉譜化形象。


羯族從哪裡來?

前面已經說了,關於羯族的一切現在基本都沒有定論,包括它的起源。根據二十四史裡的《魏書》記載,羯族是“匈奴別部”,但別部這個詞在古漢語裡的含義卻並不確定,它可以指一個部族的分支,也可以指被一個部族征服之後從屬於這個部族的小族群。

羯人想像圖

甚至關於“羯族”這個名字究竟是他們的自稱還是漢族對他們的稱呼,現代也沒有結論。《魏書》裡說是因為他們曾經長期居住在山西羯室,所以因為地名把他們叫成羯人。還有人認為他們本來是中亞的康居人,康居人把招募的勇士稱為柘羯,所以他們自稱羯人。還有人認為羯族根本就不是一個獨立民族,而就是南匈奴的一部,“五胡”這個名稱本來就是根據“五行”學說的一個虛指,並不是指具體的民族數量,羯族也是為了配合五行這種說法而從匈奴裡硬分出來,單獨列成一個民族的。

“五胡”進中原形勢,中間黃色區域是羯族早期居住地

另外還有人認為羯族這個名稱根本就是漢人對羯人的蔑稱,因為“羯”字本身在漢語裡是指閹割了的公羊,另外也帶有性情強悍的意味,因此將這個在中國歷史上以殘忍強悍而著稱的民族稱為羯人也有可能是對其的蔑稱。另外最近這些年還有一位姓石的漢族人自稱羯族後裔,而他說經過自己多年對北方一些俗語的研究,認為自己祖先羯族是來自中東的猶太人。當然這種說法恐怕連非主流都未必能算上,只能說是個人觀點,但這也說明目前羯族的來源完全沒有定論的現狀了。

羯族是誰?

關於羯族的人種似乎是相對比較有定論的一個方面了。因為《晉書》裡曾經記載過冉閔大殺羯人時,其它“高鼻多須”的胡人和漢人也有許多被誤殺,另外還有關於羯族人深目的記載。而高鼻多須深目是典型的白種人特徵,所以羯族人是白種人應該爭議不大。

但《晉書》裡又曾經記載羯人是南匈奴羌渠後裔,而羌渠是南匈奴的一個單于,如果按照這個記載,羯族似乎又不太可能是白種人,因此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羯族是羌族和匈奴的混血。但匈奴是遊牧民族,可是羯族卻非常擅長農耕,石勒建立後趙之後還曾經“勸課農桑”,所以說他們是匈奴人的一部分似乎也有疑問。

羯族君主想像圖

所以認為羯族是白種人的說法還是主流,但白種人分類也多了,他們究竟是誰也沒法確定。按說對於古代民族,除了基因研究之外,語言研究也是確定其族屬的一個重要方法,但羯族的語言在中國古籍裡只留下了一句記載,就是下面這句:

“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此羯語也。秀支,軍也。替戾岡,出也。僕谷,劉曜胡位也。劬禿當,捉也。此言軍出捉得曜也。

前面那句“秀支替戾岡,僕谷劬(qú)禿當”是羯語,後面是用漢語的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意思是“遣軍出擊,捉拿劉矅”。而現代很多學者根據這據話用突厥語族和西伯利亞的葉尼塞語族的語言進行了反覆分析,雖然似乎都有些接近,但卻都不完美。又有人根據羯族首領姓石,認為羯族有可能是中亞地區的粟特人的一支,而粟特人所說的語言則又屬於印歐語系。此外史書記載羯族人信仰“胡天”,但胡天既有可能是指粟特人所信仰的拜火教,也有可能是指蒙古高原一些遊牧民族信仰的“騰格里”。所以這也還是一筆糊塗賬。

羯族到哪裡去了?

關於羯族後來的下落,按照《晉書》的記載,似乎是因為其本身就比較嗜殺,所以後來被冉閔在公元350年前後報復殺盡了。也確實羯族人後趙滅亡之後,中國史書上曾經有過很長時間不再有羯族的記載。但到南北朝之後,有個叫蓋吳的人在北魏發動起義,《南齊書》記載說他就是“羯胡”。而在北魏一度把持朝政的權臣爾朱榮也曾被記載為鮮卑化的羯人,後來先投靠南朝又發動了叛亂的侯景也有可能是鮮卑化的羯人。另外唐朝時粟特人出身的安祿山也曾被稱為羯胡。當然這些說法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些人在後來都留下了比較野蠻的形象,所以後人故意把他們和羯族綁在了一起。

現代西伯利亞的凱特族人

另外剛才說很多現代的語言和歷史學家對史書裡留下的那句羯族語言進行分析,結果有些學者發現這句話和現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居住的一個民族凱特人(Ket)的語言比較相似,所以也有人認為凱特人可能是羯族的後裔。另外就是前文提到的那個姓石的漢族人了,他也自稱自己的家族世代都知道自己是羯族後裔。


所以總體來說,羯族是一個存在著大量不確定的民族。整體上它是白人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應該也有大量其它混血。它在公元350年之後人口大量減少,但應該也沒有完全滅族,之後倖存的少量羯族人可能融入了其它一些民族裡,也有可能遷居到了西伯利亞,成為了當地的一個小民族。


桃花石雜談


羯人最大的可能是來自於西域的康居人。

歷史上的羯人曾經屬於南匈奴十九種之一的“羌渠”。 而所謂的羌渠又是哪方神聖、何許人也?近代的學者諸說紛紜,有羌人與匈奴混血、有呼揭國說,有小月氏說,而研究南北朝最有權威的譚其驤先生和王仲犖先生則比較肯定的認為羌渠即“康居”。

康居是西域古國,其東為烏孫、西為阿蘭、南為安息帝國、大月氏、大宛,大概位置在今天的哈薩克斯坦一代。是個半農耕半遊牧的聯邦國家。南部是粟特人的城邦,主要經營商業和農業;北部是遊牧區,大多去給西域的王子們當僱傭兵。前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康居雖然號稱擁有人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但還是要“

南羈事月氏,東羈事匈奴”。再加上康居人善於經商走動,所以在匈奴地區就有了不少康居人的聚落,並有了自己的領袖和亞文化圈子。

後來匈奴內訌,南北分裂,南匈奴在呼韓邪單于的率領下歸順漢朝,內附進入了中原,定居於幷州,做了中原王朝的二等公民。而南匈奴中的康居人則被安置到了上黨郡武鄉縣一帶,因為當時漢人對這些貧弱的外來戶們都比較歧視,所以就稱彼為羯人,他們生活的地方也就被叫做羯室。



武鄉縣社城與和順縣石勒村都認為自己是石勒童年時生活的地方。客觀的說,雖然剛一開始村民們有開發旅遊業、炒作的嫌疑,但現在卻都是懷著一種近乎於溫柔的態度崇拜著、愛著這位後趙的開國之君。

但是歧視歸歧視,這個“羯” 絕不是憑空就那麼給稱呼上的,所謂的“羯”,其實就是當時對康居人僱傭兵的稱呼。甚至到了大唐那會兒,中原人還稱那些來自康居的僱傭兵為“赭羯”、“柘羯”。所謂“赭羯”和“柘羯”實際上是同音異義,在當時就是專指這些康居人出身的“僱傭兵”,而根據上海社科院研究員芮傳明的研究,“柘羯”的突厥語發音與奧斯曼帝國禁衛軍右翼皇家騎兵一致,而此時已經距離羯人定居幷州已經過了千年。可見,“柘羯”實質上是部分突厥語族對於騎士的稱呼。當南匈奴內附時“柘羯”也隨之而來,後中原人在稱呼省掉了一個“柘”字,單稱一個“羯”字。

羯人因為屬於高加索人種,所以體貌特徵和中原不太一樣,和以蒙古人種為主的匈奴也不一樣。高鼻深目,成年男子鬚髮濃密,在信仰上多有拜火教影響。比如拜火——鄴城宮殿中的有後趙石虎拜火祭壇,當時漢人管這種終年火光不滅的祭壇叫做“庭燎”。此庭燎設計為兩層,上面一層放置巨燭,下面一層可以讓穆護(祭司)們站上去舉行儀式,然後把這個“庭燎”放在十幾丈高的柱子上面。後來石虎登極,偽稱大趙天王,上尊號的時候,這個“庭燎”突發意外,上盤的蠟燭油灌到了下盤,當場燙死了二十多位穆護。石虎大怒,將負責這一工程的成公段腰斬。《資治通鑑》中這樣記載:

“趙左校令成公段作庭燎於槓末,高十餘丈,上盤置燎,下盤置人,趙王虎試而悅之……春,正月,庚辰,趙太保夔安等文武五百餘人入上尊號,庭燎油灌下盤,死者二十餘人;趙王虎惡之,腰斬成公段。”

宣傳畫、扭秧歌。武鄉縣社城的村民用各種藝術形式紀念著這位“偉大的君王”。


因為石趙王朝的殘暴統治,不久又使中原陷入戰亂之中。大量的羯人因此遭到屠殺,也就是現在網絡上所謂的“冉閔殺胡”事件。但是,冉閔並沒有殺掉大多數的羯人,因為此後羯人依然是一支強悍的力量。

比如在北魏六鎮之亂中崛起,又發動“河陰之變”,把北魏宗室大臣全當貪官汙吏給宰了的爾朱榮;將梁武帝活活餓死、讓江東幾乎淪為廢墟的侯景,都是羯人。此後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在自己的軍隊中也配備了“柘羯”鐵騎。以至於“冉閔殺胡”中大鬍子漢民躺槍背鍋的事情又重演了一次。

安史之亂末(761A.D.),史朝義遣使殺了其弟范陽留守史朝興。幽州城內無主,從暮春至夏中兩個月,以阿史那承慶為首的蕃兵與衙將高鞫仁、高如震的漢兵廝殺不斷。高如震麾下漢軍萬餘人,說蕃兵“應是胡面,不擇少長,盡誅之……幽州城中蕃軍家口盡逾城相繼而去,高鞫仁令城中,殺胡皆重賞。於是羯胡俱殪,小兒皆擲於空中,以戈承之。高鼻類胡而濫死者甚眾。”這段和冉閔那次簡直一模一樣 。但是運氣沒有冉閔好的高如震(可能是高麗人)卻一直被默默無聞了。

石勒見佛圖澄,畫中的石勒倒是很符合他的真實形象——五胡的上層完全漢化。


陳大舍


歷史上五胡亂華,造成中原的漢人十室九空。而羯族就是其中五胡之一,這個民族在五胡亂華的時候,異常殘暴,無數的漢人死都在了他們的屠刀之下。實際上,這個羯族在我國曆史上存在的時間很短,猶如曇花一現。那麼,歷史上的羯族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民族,還有就是它最後的下場如何呢?

據《晉書》記載,這個羯族是匈奴別部,他們和匈奴並非是一個民族。專家認為這個羯族是中亞的康居人,他們隨匈奴東遷,並且成為了匈奴的附庸,故稱“匈奴別部”。羯族有自己的語言,根據史書中記載的一段羯語,研究發現羯族語言是阿爾泰語系的一個分支,與突厥的語言很相似。而羯族信奉的宗教是拜火教,《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與其關係密切,這個宗教起源於波斯。

歷史上,羯族先是隨匈奴東遷到蒙古草原,後來又隨之南遷,逐漸內遷到了山西上黨鄉。後來,晉朝八王之亂,內遷的胡人趁機作亂,推翻了西晉政權。匈奴、羯族等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屍橫遍野,特別是羯族的“胡皇”石勒一次都屠殺漢人數十萬。公元319年,羯族的首領石勒建立了後趙政權。



後來,後趙的羯族為了爭奪皇位自相殘殺,自殺得昏天地暗,連石虎的後宮的數萬佳麗都被分食吃光,曾經強大的羯族死傷慘重,從此一蹶不振。接著,冉閔推翻了羯族的後趙政權,下達了殺胡令,令羯族再一次損失慘重,一部分羯族人選擇了北遷,而另一部分羯族淪為了鮮卑的附庸。公元547年,羯人在鮮卑人侯景的帶領下投靠了南梁的梁武帝。後來,這些羯人發動叛亂,在江南大肆掠殺,屍骨遍地,史稱侯景之亂。

隨後,南梁大將王僧辯率軍,將這些羯人剿滅,從此羯族在史書上消失。但可能肯定的是羯族並沒有在我國徹底消亡,只是經受多次打擊後,與其他民族融合,最後失去了作為獨立的族群存在的資格。可能,一些現代人的身上就有羯族的血統。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羯族人在我國曆史上存在時間很短,從公元319年建立後趙政權到公元351滅亡,只經歷了短暫的32年。



羯族人是匈奴人的別部,嚴格上講,還算不上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民族。但羯族人是白種人,匈奴人是黃種人,這點上兩者又有本質上的區別。經考證,認為羯族人應該是來自西域,在漢城時被匈奴人捕獲為奴,後帶入中國。

西晉經八王之亂,國力衰退,少數名族勢力趁勢崛起。先是氐族李氏兄弟在蜀地建立成漢政權,後來匈奴貴族劉豹之子劉淵復國興邦並以漢政權自居。當時眾多少數名族部落都投奔於劉淵,後來這些少數名族又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所以出現了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混亂的局面,而石勒領導的羯人就是其中的一支。


(石勒劇照)

劉淵死後,劉聰自立為帝,劉聰死後其侄兒劉曜即位,不久改漢為趙,史稱前趙。此時的石勒在與西晉的征戰中已經擴大了勢力,不願再受劉曜的管束,也建立政權自稱為趙王,也就是歷史上的後趙。

公元329年,石勒的從弟石虎擊潰前趙,立國26年的前趙滅亡。第二年,石勒正式即皇帝位,自稱大趙天王。三年後,石勒病故,其子石弘即位。不久,石虎便殺死石弘及全家篡奪皇位。

(羯人後裔美女)

石虎窮奢極欲,殘虐無道。他在長安、鄴城大興土木,建造宮宇無數,奢華無比。為了滿足自己荒淫無度的生活,他竟然徵發民間13到20歲之間的美女達3萬多人。

此外,石虎窮兵黷武,四處征伐,搞得民生凋敝,百姓痛苦不堪。

公元349年,石虎病亡,漢將冉閔奪權,不斷挑撥各民族之間的仇恨,並頒佈殺胡令,20多萬羯族人被屠戮殆盡。


公元351年,後趙滅亡,冉閔建魏。從此,羯族人消失在歷史的舞臺。冉閔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有人稱他為漢族英魂,因為說他挽救了瀕臨滅絕的漢民族。但是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冉閔與石虎一樣的殘暴和滅絕人性。所以,歷史上經常把冉閔建立的冉魏政權一筆帶過——石虎病亡,後趙亂。
(冉閔)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羯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民族。魏晉南北朝時期,周邊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先後建立各類政權持續將近三個世紀,出現了政權林立、取代頻繁的局面。羯族在十六國時期曾建立了政權。

 

對於羯族的族屬和由來為史家所關注。史學界主要有六種意見:

1、匈奴人說。

2、月氏人說。

3、西域胡說。

4、索格底亞那人說。

5、康居人說。

6、昭武九姓說。

 

索格底亞那人、昭武九姓泛指唐代西域的國家:康、石、安、史、曹、米、何、火尋、戊地等。今天烏茲別克斯坦河中地區。

 

《唐書·西域傳下》謂石國“或曰柘支,曰柘折。……王姓石,治柘折城”。又謂安國“募勇健者為柘羯。柘羯,猶中國言戰士也”。認為柘與唐代中亞石國國名“柘折”有關,羯是“戰士”的意思。所以“柘羯”就是石國的戰士。學者認為,匈奴西侵,威脅昭武九姓人充當匈奴的“戰士”,攜入中國,中國因而有了羯族。顯然,論者認為羯族族源為西域昭武九姓。從上面六種說法,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者認為羯族是西域胡人,並且與匈奴有關聯。

 

羯族人最為有名的就是石勒。石勒(公元274—333年),初名㔨,字世龍,小字匐勒,羯族,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十六國時後趙創立者,著名軍事將領。公元319年,羯族石勒稱趙王。公元329年滅前趙,次年稱帝,國號趙,史稱後趙。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公元335年,石季龍(石虎)遷都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興盛時有今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和江蘇、安徽、甘肅、遼寧的一部分。公元351年為冉魏所滅。諡“明皇帝”,廟號高祖。

 

羯人從事遊牧生活,與漢族結合較為緊密,但有保持了本民族特點。因此,後趙政權建立者雖是羯人,但是具有羯漢結合的特點。





冀城晨光


羯族是役屬於匈奴的一個部落,歷史上也叫羯胡族,也被稱為匈奴別部。羯人祖先故地當在更遠的中亞之地,公元三世紀初,他們被強悍的匈奴人在戰爭侵略中擄掠到了塞外大漠,所以羯人在匈奴裡的充當俘虜奴隸的角色,地位十分低下,長期以來也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

圖為天橋石寨,羯人石勒為抵抗晉軍所建造。

最早的匈奴也是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一支遊牧民族,這個族種包括中國上古時期的戎族和狄族,到了漢朝時才稱為匈奴,西漢末年時匈奴單于向漢稱臣,於是朝廷劃幷州以北的大片土地供他們居住,而來此居住的就有匈奴五千多個部落,其中就有羯族部落。

羯人石勒算是一世梟雄,但很快北方混亂,羯人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到了東漢時,內遷的匈奴達3萬部落,西晉時司馬炎曾加強匈奴控制,降低官職,打壓特權,但此時的塞外匈奴不斷內遷,裡面又有很多雜胡,晉朝還是按著當年曹操分遷匈奴的政策,將大部分安置在山西境內,羯族人也隨同大批匈奴人入塞內遷,最主要的一部分生活在山西境內武鄉縣。

今天的山西省榆社縣有石勒墓。

所以羯人內遷後,雖然還保留著原有的部落組織和習俗,但形式上已比較鬆散,除了少部分仍遊牧外,大多數已跟漢人學會了農耕,生活上也同漢人差別越來越小,但羯人長相與漢人不同,當時晉朝基本將羯人視為奴隸,經常征伐他們去做勞工,比如建立後趙政權的羯族皇帝石勒,他爺爺耶奕於就是專門在洛陽修皇宮的小頭領。


圖文繪歷史


和突厥族一樣,非常的殘暴,被稱為野蠻的民族。更恐怖的是這個民族保持著吃人的傳統!想想就害怕。


阿立說史


《晉書》裡的一段話:

及曜自攻洛陽,勒將救之,其群下鹹諫以為不可。勒以訪澄,澄曰:“相輪鈴音雲:‘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此羯語也。秀支,軍也。替戾岡,出也。僕谷,劉曜胡位也。劬禿當,捉也。此言軍出捉得曜也。

這是史籍中唯一記載羯族語言的記錄。根據這段語言的分析,大部分語言學家認為屬於葉尼塞河語系,現在俄羅斯境內西伯利亞Ket族的應該和羯族同源。


遠處吹來陣風


羯族是一個混種民族,主體是白人。其祖先為中亞月氏人。強盛時期進入蒙古高原,被同樣強大的匈奴人擊敗,其中部分月氏人淪為奴隸,並逐步發展成麾下部落,就此形成羯族。五胡亂華期間匈奴人逐步衰敗,被本性殘暴的羯族消滅,並建後趙政權,由此羯族登上歷史舞臺。


越古文化傳媒


不用說那麼多,你只需要知道,它們不是人,必須滅絕的種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