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的電影名到底是什麼意思?

拾荒人言午許


《狗十三》,片名中的狗是一條名叫愛因斯坦的寵物狗,十三是愛因斯坦小主人李玩的年齡。

所以《狗十三》是一部“以狗說人”的青春電影。


影片圍繞初中女生李玩在成長經歷中的一系列“被傷害”展開。

第一次傷害:

李玩對物理感興趣,想參加物理興趣小組,卻被爸爸強迫著參加了英文口語小組,因為英文成績好能保送重點高中。

第二次傷害:

為安撫李玩沒去成自己喜歡的物理興趣小組,爸爸買了一條狗送給李玩,李玩給它取名愛因斯坦,但愛因斯坦又在陪爺爺買菜途中走丟了。

第三次傷害:

家裡大人根本沒時間幫李玩找到丟失的愛因斯坦,他們買了條和愛因斯坦長相差不多的狗敷衍李玩,還指鹿為馬,強迫李玩接受新寵物。

第四次傷害:

李玩只好獨自出門找狗,爺爺出門去追,被李玩失手推倒。久不出門的奶奶大晚上出去找李玩,又險些走失,爺爺奶奶為李玩和狗雙雙受傷。李玩被爸爸暴打,要求她向長輩道歉並不再找狗。

第五次傷害:

李玩英語考試取得好成績,本答應獎勵李玩到天文博物館參觀的爸爸卻因為應酬飯局,違背了承諾,還讓李玩在飯局上為生意夥伴敬酒。

第六次傷害:

李玩接受了爸爸和後媽生了小弟弟的現實,感覺自己失去了家庭地位。

第七次傷害:

新“愛因斯坦”因為咬傷弟弟,被爸爸送去狗肉店。

第八次傷害:

新“愛因斯坦”來不及被李玩解救,餓死在流浪狗收容所。

第九次傷害:

李玩終於因為物理成績全市第一實現保送,卻在慶功宴上被叔叔們獎勵吃狗肉。


電影鯊在看片過程中,粗略計算了一下,鄰座女生大概抹了三次眼淚,一次是李玩找愛因斯坦、一次是李玩被打、一次是李玩救新愛因斯坦。由此可見,《狗十三》這部影片的代入感是不錯的,故事邏輯也算順暢,幾個淚點的確讓人心疼小姑娘。


但這部電影裡,電影鯊最喜歡的,是曹保平導演想表達的一個態度,那就是——他沒有站在父母的對立面去數落父母的錯處,而是儘量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正常三觀的爸爸。他會為照顧女兒的情緒,再三延遲告訴她小弟弟存在的現實;小狗走丟後,也是一再站在理解女兒的角度,容忍她的執拗;為女兒能保送到好高中而選擇英文興趣組,是出於更長遠的考量。


尤其通過最後一個弟弟學滑冰的片段,我們可以看出導演的目的是在強調成長本身就是痛苦的,是一個不斷跌倒爬起、“以後這樣的事兒還很多”的過程,這些痛苦你身邊的大人不給你,也會有別的人別的事叫你去承受。所以說,《狗十三》並不是一部控訴父母家庭的作品,它即同情孩子的痛苦也憐憫家長的難處,是一部能比較深刻地探討成長之痛的作品。


電影雖然一些小細節有待加強,比如:

電影中不分四季,李玩的T恤從弟弟出生那年一直穿到弟弟2歲左右,沒有換過;

李玩的爸爸形象不夠統一,按照影片人設,這樣關心女兒的父親不應該讓李玩幫著應酬生意夥伴,還讓她喝酒;

節奏還不夠精準,李玩找狗的時間太長,具有最大寓意的那個精神病人學鳥叫的片段又太短。很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

*神病人學鳥叫的片段本可以代表李玩自我精神世界的崩塌,不得不接納撲面而來的現實,和李玩念念不忘的平行宇宙達成統一。(李玩原來浪漫的想法是樓上養鳥,結果卻是個神經病在家學鳥叫)。這樣好的一個隱喻卻不知什麼原因被弱化掉了,有尾找不到頭,很是可惜。


總的來說,這部《狗十三》比曹保平獵奇空洞的《烈日灼心》強太多。一部看得出真情流露,一部完全追個時髦,很容易就看出好歹。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電影鯊


電影的英文名叫《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所以13就是斯坦的諧音。這個名字不過是個虛指,一條無法控制自己命運的狗(在片子裡是兩條),不妥協的狗,就和女主人公李玩一樣。命運岌岌可危,渺小無力。狗是小孩子的寵物,要懂事,要聽話。小孩子何嘗不是大人的寵物呢?當然這也是部13年拍的片子,女孩是13歲,狗的壽命也只能到13歲,種種巧合。








啊瘦醬vv


我昨天發表過一篇文章“《狗十三》青春對於你來說,是否真正成長過”當中就有提到電影名稱的由來。電影中女主得到過兩次狗,也同時失去了兩次狗,也正是因為明白了失去的意義女主才得到了所謂的“成長”。而《狗十三》當中的十三其實是想表達十三歲的意思,同時也表達青春的意思。

所以整體下來《狗十三》表達的是故事發展的主線劇情。


博聞社


《狗十三》電影名的含義:

電影原名叫《狗13》1+3是字母B,狗B的意思放在這裡,13歲的戾氣和懂事,盡在然然。

除此之外,巧合的是:

1、主角李玩13歲;

2、狗的壽命也只能到13歲;

3、狗的名字叫愛因斯坦,13與斯坦諧音,狗“斯坦”;

4、這部電影拍攝於13年。


哏兒都事兒


狗,是名叫愛因斯坦的狗,13,是名叫李玩的13歲少女。


說說那些事吧


狗為引子,13歲小女孩與狗的故事,這些大都已經被回答了,13又如同B的分寫,狗13如同髒話一般諷刺了女孩生活的壓迫和痛苦,前段時間12歲孩子弒母事件讓社會一片譁然,可見家庭教育有多麼重要,我們也是這樣子一步一步長大,明白會經歷什麼,明白會失去什麼,儘可能不要讓孩子們和我們一樣被扼殺天性,變得屈服,是我們這一輩應該做的事情不是嗎?


YL禮


狗代表的就是李玩養的那隻叫做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李玩的年齡,雖然乍一看這個電影名稱十分平常,但其中卻蘊含著很大的深意。


瞎扯淡的影音剪輯師


從劇照就不難看出,導演講述的是這個曹丹的社會,狗13,乍一看就是狗B!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為了生存,我們選擇了妥協、遷就、退讓、虛偽。

我們為了生存,我們活得還不如一條狗。

而狗永遠是狗,人有的時候卻不是人。

更為關鍵的是,人有很多時候,還不如一條狗!


小鍋說娛樂


是指狗和十三歲的女孩,愛因斯坦是李玩的兩條狗,因為十三歲的少女李玩最喜歡的科目是物理,所以取了愛因斯坦這個少女本身就喜歡的名字。狗13為片名,不僅蘊意著諷刺那些偽善的成人世界,也揭露了李玩與愛因斯坦一樣的命運和遭遇,被冷落和被遺棄的兩個相似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