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是怎麼過的?

百曉生貓哥


在1908年11月15號的時候,慈禧這位帝國女人帶著對曾經無盡權力的惋惜,就這樣離開了被她獨力支撐起來、又被她糟蹋得已經不成樣子的破碎帝國。

慈禧的去世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她去世前一天,光緒皇帝的死亡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因為光緒皇帝曾經和慈禧的仇怨、光緒皇帝又蹊蹺地死在了慈禧的前一天,所以這之間的種種聯繫,就使得不少人對光緒皇帝的死發出了他們的質疑,覺得光緒皇帝可能是被慈禧害死的。


只不過因為當年沒有證據,所以才使得這種質疑變成了一種無法考證的野史傳聞。

考古專家們的新發現

在多年時間過去後,隨著考古專家們對光緒皇帝屍體的檢查,他們在光緒皇帝的頭髮上發現了遠超常人300多倍的砷含量。

所謂的砷,就是我們各種影視劇中經常提到的砒霜。

在進行了各種檢查和研究後,專家們發現光緒皇帝確實是在砒霜的折磨下慢性中毒而死的。


隨著這一個有力證據被考古出來,當年人們所流傳慈禧毒死光緒的說法就變得非常可信起來。

雖然當年其他人也有可能是兇手,但是我通過種種的推斷覺得,毒死光緒皇帝的人其實就是慈禧太后。

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我和大家說一下我的推斷。

慈禧和光緒皇帝開始變得水火不容

慈禧原本和光緒皇帝的關係是很不錯的,光緒始終對慈禧恭恭敬敬,慈禧太后也始終對光緒保持著她的客氣。

但是事情在1898年的時候發生了改變,在這一年,康有為聯同其他變法人士們密謀展開了對慈禧的刺殺活動。

在這件事情失敗之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馬上逃得無影無蹤起來,而譚嗣同等六君子則在被慈禧太后抓住後,被斬殺在了菜市口。

這件刺殺慈禧的事情原本只是康有為等人私下協議的,但是慈禧太后並不知道這件事情的真相。



在不明就裡下,她覺得最有可能對自己動手的人是光緒皇帝,就以為是光緒皇帝讓康有為等人對自己展開刺殺的。

所以從那件事情之後,慈禧就大手一揮,收回了原本給予光緒的所有權力,把他給軟禁了起來。

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慈禧甚至還曾經策劃過廢掉光緒皇帝的打算,如果不是有著列強們對此進行干預的話,或許光緒皇帝早在20世紀初的時候就已經被慈禧廢掉了。

從以上發生的種種事情,想必大家就可以看出慈禧和光緒之間的矛盾有多麼深重、他們的相處是有多麼水火不容了。

順治皇帝和多爾袞類似的案例在前

慈禧作為一個掌握最高權力那麼久的女人,她不可能對相關歷史是不瞭解的。

在清朝剛入關的時候,多爾袞和順治皇帝的經歷與她和光緒皇帝的經歷極其相似。

在清朝初年的時候,多爾袞是攝政王,他掌握著清朝的最高權力,那個時候順治皇帝只是他手中的一個傀儡,無論他說什麼,順治皇帝都不敢對他的話有任何異議。

就這樣,清朝初年的權力在這種平衡之中度過了數年時間,但是在多爾袞死亡之後,順治皇帝原本對多爾袞毫無二話的恭敬態度卻大幅度轉變了起來。

過了不久,順治皇帝剝奪了授予多爾袞的一切榮譽頭銜、把他多年營造出來的龐大勢力給徹底地一掃而盡。

最後,他派人摧毀了多爾袞的陵墓,把他的屍體從陵墓中拉出來讓人對其折辱了一番。

這就是順治皇帝在被多爾袞壓制多年後所做出來的事情,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關係比順治皇帝和多爾袞的關係是還要惡劣許多的。


慈禧太后決定毒殺光緒皇帝

起碼多爾袞只是簡單地壓制順治皇帝多年,並沒有和順治皇帝徹底鬧翻。

慈禧太后就不一樣了,她不僅壓制了光緒皇帝多年,在經歷了那件事情之後,她更是徹底地在表面上和光緒皇帝鬧翻了。

1908年,在慈禧太后察覺自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已經撐不了多久時,可能就是懷揣著對這種歷史重演的恐懼,慈禧才派人用砒霜慢慢毒死了光緒皇帝。


古人一直信奉著“視死為新生”理念的,慈禧太后為了能在死後仍舊在地底世界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她早就讓人在清東陵為自己修建了一個豪華的陵園。

在她去世前,她讓人準備好了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就等著自己去世那一刻讓人將其和自己一起安葬進清東陵。

在這一切都已經準備好的時候,慈禧去世前是絕對不敢讓光緒皇帝繼續活下去的。

她怕在光緒身上會重演當年順治皇帝的事情,怕自己派人修繕多年的陵墓會被光緒皇帝搗毀、怕自己在地底世界的奢華生活會被徹底破壞。


正是因為這種對自己死後的憂慮,慈禧才派人毒殺了光緒皇帝。

慈禧太后的倒數第二天

雖然並沒有可靠證據證明慈禧是毒死光緒皇帝的人,但是通過這裡面的前因後果判斷,我覺得沒有人比慈禧更有毒殺光緒皇帝的可能。

當時慈禧可能就是覺得自己已經撐不下去了,所以才在14號那天命人加大了對光緒的用毒劑量,在當天把光緒皇帝給毒死了。

在光緒皇帝死的那一天,慈禧把一直被自己撫養在後宮中的年幼溥儀立為了皇帝。


在這一天裡,她把自己的親侄女、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冊封為了新的太后,然後把溥儀的父親、光緒皇帝的弟弟、自己的侄子載灃(沒有血緣關係)冊封為了攝政王。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

最終時間來到了第二天,這一天是1908年11月15日,在這慈禧最後的生命關頭,她又下達了一系列的懿旨。

當時她把載灃任命為了監國,除了攝政王的名號之外,在實際上給予了他監國的名義。

除此之外,她也在另一道懿旨中說出了有什麼重大事件,就必須得奏請隆裕太后的話。

在一切事情敲定下來後,慈禧帶著安然離去了。

我看到有人說慈禧在那天說出了女人和太監不得干政的話,說這種話的人其實是不瞭解真實歷史的。

慈禧在死前懿旨中都說出了有重大事情就必須得先讓隆裕太后過目的話,大家覺得她這個時候再說出女人和太監不得干政之類的話不是顯得很矛盾嗎?

所以說這就是慈禧所過的最後一天以及倒數第二天,在這兩天時間中,她除掉了最有可能威脅自己死後榮耀的光緒皇帝,然後把和自己有著親切關係的隆裕太后和載灃親王扶到了最高權力中,使得他們成為了接下來清帝國的掌舵者。


孤客生


慈禧這個女人,位高權重,掌管大清帝國數十載,雖然沒有宣佈稱帝。但是,她垂簾聽政的做法,和實際當上皇帝,沒有多大的區別。

慈禧主持朝政的期間,國內發生了很多大事,又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又是鎮壓捻軍。就在大清亂成一鍋粥的時候,八國聯軍又來搗亂了。

慈禧對於當時面對內憂外患的局勢的選擇是,對內無條件的鎮壓各地的起義,對外卻是一副奴才的嘴臉,“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句話就是她說的。

總之,她對大清的過錯是大於功勞的。

在慈禧臨死的前一天,有名無實的光緒皇帝死了。光緒帝的死一直都是一個謎,有的人說光緒是病死的,也有人說光緒是被慈禧給毒死的。

總之,歷史一旦過去,真相就被掩埋了。

1908年11月15日,這是慈禧太后在世的最後一天,確切地說不夠一天的時間。

上午的時候,慈禧和往常一樣,用過膳之後,就開始和文武大臣商議政事。當時的慈禧應該是感覺到自己快要不久於人世了。

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選一個皇帝接班人,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呀。

選來選去,載灃的兒子溥儀就被選為了皇位的接班人,載灃為攝政王。了卻了這件事,可以說慈禧,在這個世上,也就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

到了中午,慈禧用過膳之後,出現了短暫的暈厥。大臣們都以為慈禧就要不行了。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慈禧突然又醒了過來,也許這就是迴光返照。

她臨死前交代的最後的一件事就是:垂簾聽政實乃無奈之舉,我死之後一定要遵從祖制不許女人干政,再者要謹防明末之事,不許宦官掌權!

你看掌權了大半輩子的慈禧,竟然在最後的彌留之際,良心發現,說女人和太監是不能幹政的,這樣做是和祖宗的法律是向違背的。

也許慈禧在死的這一刻,真的意識到,自己作為女人掌管朝政,你看都把祖宗傳下來的基業給毀成什麼樣了?

慈禧死後,也就是三年的時間,大清帝國就亡國了。

若是慈禧沒有掌政,而是換了其它人,大清是不是會多延續一些年了。這都是不好說的事,因為歷史是沒有假設的。


史學達人


很多人不喜歡慈禧太后,甚至說達到了恨得地步,很多人肯定不止一次的假設要是慈禧太后早死幾年,是不是晚清政府就不會那麼喪權辱國,先不說慈禧太后死,先說慈禧太后走向清廷政治中心的時候,正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華民族被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前半段。(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慈禧太后則伴隨著晚清不靖的時局走完了後半段,在這一過程中,在她的見證和允諾下,簽訂了中國歷史上最密集的割地賠款的條約,加之慈禧太后私人生活方面奢華至極,與膿包的世道形成鮮明對比,更給了後來人詬病慈禧太后為人的機會!

這回終於說到慈禧太后死了,想想還挺振奮人心的,她不死大清的喪權辱國還得接著演,似乎一切禍端的根源都攢在慈禧太后這裡了,反正她死了很多人就是開心就是可樂,尤其是慈禧太后臨死之前最後一天都幹了啥,是不是可痛苦可痛苦了,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

慈禧太后是一個女強人,而且她的身體比她相對年輕不少的光緒帝好得多,像慈禧太后和光緒帝作為中國封建體制下最後的兩個大佬,他們的死亡,對於整個中國歷史轉折都是有標誌性意義的,對於他們的死亡,自然相關記載也會比較詳細。


光緒帝先於慈禧太后死亡,時間在1908年11月14日下午6點33分,慈禧太后則是在第二天的下午一點十五分死亡,慈禧太后其實很接近於自然死亡,也就是油盡燈枯的那種,在臨嚥氣都是沒病沒災的那種,作為當時的中國第一女人,慈禧太后自然還會照舊一般地過日子。

首先對她來說就是處理光緒帝的死後事宜,再一個就是安排誰來承繼大統,這一天慈禧太后召進宮的人有軍機大臣、隆裕皇后以及醇親王載灃等人。

不過慈禧太后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暈倒了,但太醫查不出任何病症,慈禧太后自己醒來後就知道大限將至,連忙召人寫遺詔,遺詔的主要內容就是讓醇親王的兒子溥儀繼位。

並一再強調溥儀承繼的是她的兒子同治帝的帝位,另外就是強調她死後女人不得干政和宦官不得專權的規定,完了就是所有人包括慈禧太后本人等待延期,當時可謂是京城諸人盡皆痛哭,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有權勢的女人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


歷史三日談


慈禧之死和光緒之死一樣,是千古難解的謎題,有人說是毒死的,有人說是病死的,但最讓人感興趣的是慈禧最後一天的所做作為,讓人頗有些難以理解。

慈禧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不太好,她27歲守寡當太后,成為鼎鼎大名的西太后,與慈安太

後“二宮並立,垂簾聽政”,47歲時大權獨攬,號稱老佛爺、老祖宗。

慈禧當政期間正值晚清,中國遭遇列強侵略,內憂外患,她做了一些諸如支持洋務運動、鎮壓農民起義的工作,有助於維持國內穩定,但她的保守頑固也讓中國陷入更大的災難,總體上是一個過遠大於功的女人,跟武則天、呂后等女強人有天壤之別。

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慈禧在儀鸞殿去世,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去世當天凌晨,慈禧像往常一樣起床,架子一如既往地大,專門有太監伺候梳頭,梳完頭後,大小太監呼啦啦跪拜在地,齊呼“老祖宗吉祥”,然後用早膳,一如既往地豐盛。

早上6時,慈禧開始召見軍機大臣,處理完一些事情,便到了中午時分。

吃午飯時,慈禧突然一陣頭暈目眩,她感到不久於人世,立即召集緊急會議,安排後事,自己口述,讓軍機大臣起草遺詔,還親自批閱修改遺詔。

慈禧突然振奮一下精神,看了一遍眾人,高聲說道:

“我畢生垂簾聽政數次,不瞭解的人認為我是貪婪權力,實際上是迫於時勢不得不做出此決定。”

說完這句話,她突然昏沉起來,過了一會,慈禧又睜開眼,扔出最後一句話: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語畢,慈禧閉目,就此別去。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不許女人干政和太監擅權”的遺言可謂善矣,可惜她並未意識到自己正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仍然認為自己無愧於大清。

慈禧死後3年,大清就亡了,竟然有人說如果慈禧不死,大清就不會亡,我們都誤會慈禧了。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是如何認為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要說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是怎麼度過的,我們要先從前一天講起。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和光緒均染病在身,分別在儀鸞殿和瀛臺養病。

慈禧當天召見了慶親王奕劻,將準備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皇嗣,載灃為攝政王的決定告訴了奕劻,令奕劻去探望光緒,轉達她的意思。

奕劻見到光緒之後,告訴了光緒。光緒詢問溥儀入嗣,承繼何人。奕劻考慮之後,答應了光緒去跟慈禧爭取,讓溥儀承繼穆宗同治的同時,兼祧德宗光緒。

奕劻僅回報慈禧光緒病重,慈禧便讓慶親王奕劻去軍機處擬旨徵召天下良醫,奕劻退出。

午膳後,慈禧聽到太監宮女們說,前幾天,光緒聽說慈禧病重,面有喜色。慈禧大怒,令李蓮英給光緒送了一碗老酸奶。光緒食用之後,病情突然惡化,下午五點多駕崩。

根據現代法醫學對光緒遺體的檢測,確認光緒為急性砒霜中毒,所以,多懷疑為慈禧所為。

慶親王奕劻得到光緒駕崩的消息,馬上入宮拜見慈禧,擬定光緒遺詔,並和慈禧商議光緒後事和新君繼位的事情。在奕劻的爭取下,慈禧最終確定了溥儀承繼同治,兼祧光緒,並立光緒皇后隆裕為皇太后。

此時,已到午夜時分,奕劻出宮,慈禧才安歇。

1908年11月15日,一大早,慈禧便召見軍機大臣、隆裕皇后、攝政王載灃,及載灃的福晉,正式確定了慈禧為太皇太后,隆裕為皇太后,載灃為攝政王,定好了新皇帝的尊號,和相關禮儀,並頒佈上諭,昭告天下。

午膳時間,慈禧剛吃了幾口,就突感頭暈,倒在椅子之上。李蓮英慌忙將慈禧扶入寢宮休息。慈禧睡了好長時間才醒轉過來,又召集隆裕、載灃和軍機大臣,“咐吩各事,從容清晰”。

慈禧叮囑完畢之後,體力不支,又休息了很大一會,見軍機大臣尚在,慈禧自感大限已到,便令軍機大臣起草遺詔。中間慈禧親自審閱,數次訂正,最終定稿。

遺詔擬定之後,慈禧是一時清醒,一時昏睡,到了晚間突然神氣清醒,召集大臣諭曰:“我臨朝數次,實為時勢所迫,不得不然。此後勿再使婦人預聞國政,須嚴加限制,格外防範!尤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故事,可為殷鑑。”

說到末句,慈禧言語已是不大清楚,臉色微紅,目光漸散,最終逝於故宮儀鸞殿內,結束了長達四十七年的統治。

慈禧死後,葬入了在其生前花費227萬白銀,建造完成的奢華陵墓菩陀峪定東陵中。


奕天讀歷史


慈禧太后,家喻戶曉,在中國人心中是一位奢侈、賣國且淫亂後宮的一位女性,她為了求和,和外國人簽訂不平等條約,有人甚至認為清朝的滅亡和慈禧有著直接的關係,可是這些在國人眼中的失敗統治者,在國外卻享有極好的聲譽。

用日本人田原禎次郎的話說:“慈禧是一位攝政皇太后,古今中外無與倫比的女性政治家,在當時世界各地無人不知,實乃女中豪傑。”

就這樣一位“女中豪傑”執政了48年,終於在1908年11月15日下午5點病逝,那麼慈禧在這最後一天都做了些什麼?這讓後人為之好奇。

一:1908年11月14日24點——15日清晨6點

因為在14日的當天,光緒皇帝去世,作為大清王朝的執政女性,她即使73歲,依然要認真妥善的處理好光緒皇帝的後事,到了深夜才處理的差不多,這天夜裡,慈禧太后想了很多,大致是從自己嫁給咸豐之後,一直到現在,自己躺在這豪華的木床上,覺得自己的一生也就這樣了,想著想著就進入了夢鄉。

到了15日清晨6點,慈禧太后每天定時起床,命下人幫她熟悉打扮。雖說昨夜睡得很晚,但是慈禧的起色卻比往日還要好,這六個小時慈禧什麼也沒做,有的只是無盡的回憶。

二:1908年11月15日清晨6點——中午12點

梳洗完畢之後,太監將簾子打開,慈禧依舊看著外面,聽著跪滿內和庭的太監們齊聲喊著“老祖宗吉祥”!慈禧第一次感覺彷彿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她慢慢走出房間,和往日一樣,批閱奏摺,不知道是不是覺得自己老了,有心事,他改變了往日去仁壽殿的行程。

(慈禧年輕時模樣)

她想著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召集了大臣,強忍著腹痛,將光緒去世後的一些國家大事大致講了下,隨後封自己為太皇太后,皇后也被封為太后,又將溥儀封為新的皇帝。

這些事情做完之後,慈禧覺得整個人輕鬆了很多,但是她因為往日的舊病,這幾個月愈發大嚴重,如今更是因為痢疾腹瀉不止。隨後去休息了一會。

原本按照以前,慈禧太后是要去頤和園散步的,散完步再去吃午飯,可是慈禧吃完午飯越來越感覺整個人都不舒服,她可能感覺到自己將要離開這個舞臺,所以慈禧命太監召集上午上朝的那些個臣子,讓他們速速回來。

三:1908年11月15日中午12點——下午6點

大臣們紛紛到來,慈禧忍著頭痛,向大臣們哭訴:“自從我執政到現在,其實我是不願意的,奈何迫於國家形勢,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我並不貪戀權力,可是我不去做又沒人能做好。”慈禧的這頓哭訴讓在場的臣子都為之動容,他們也從心底裡佩服慈禧,一個女子能做到這樣確實不容易,26歲就開始守寡,對於慈禧來說是不公平的。

(慈禧劇照)

慈禧說完之後便陷入沉思,沒一會兒,慈禧突然坐起來說道:“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這句話算是慈禧迴光返照的一句話,她的內心是有大清的,這話大致的意思是:“在我去世之後,所有的女子都不得干政,大清王朝的加法必須要嚴格維護,不容女子和太監專權,切不可讓我們清王朝重蹈明末的覆轍。”

慈禧的這番話定是出自內心,雖說自己沒有做到,但是慈禧肯定意識到清朝在她的統治下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她不希望再有和自己一樣的女子出現。

再一看時間已經到了下午5點,然而慈禧也雙目緊閉,慈禧的一生在她自己的遺憾中結束。

這就是慈禧太后最後一天所經歷的事情,慈禧也不知道,在她去世之後沒幾年大清就亡國了,連溥儀也被趕出紫禁城,她要是知道又是怎樣的心情?

細細想來慈禧的一生貶褒不一,她實際上也是回天乏術,而我們所瞭解到的慈禧大多是被貶的,因為很多來自野史,比如吃幾萬個蘋果,每餐都是滿漢全席,細細想來雖然奢侈了些,但是卻被放大了許多。

然而在感慨她臨死時的“其言也真”時,我們又會想到她面對列強侵略,她不予以頑強抵制,相反卻籤條約、割領土、喪主權,使中國陷入危險境地,在八國聯軍入侵她不但不坐鎮指揮,反而逃跑,這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羽評郡主


至1908年11月15日未正三刻(14:45),經名醫張仲元、戴家瑜的最後診斷,宣佈慈禧太后歸天。

而關於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到底是怎麼過的,這有書君沒玩過穿越還真不能知道,可在《清宣統政紀實錄》裡,有書君就找到了答案。

因為昨日(1908年11月14日)下午光緒帝駕崩,慈禧在安排由三歲的溥儀繼承皇位之後。

許是傷心過度,再加上平日裡就被胃腸疾病纏繞,久治不愈,這些加一起便加劇了她的病情。

在15日早晨,慈禧感覺身體狀況越發的不樂觀,她心裡明白這是要活到頭了。

於是命軍機大臣連發兩道懿旨,很快就安排了後事。

她發第一道懿旨:

諭內閣: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懿旨:現命攝政王載灃監國。所有應行禮節,著內閣各部院會議具奏。(《清宣統政紀實錄》)

這樣攝政王載灃就有了監國的名義,稱監國攝政王。

第二道懿旨:

又諭:朕欽奉太皇太后懿旨:昨經降旨,特命攝政王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

現予病勢危篤,恐將不起,嗣後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

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后(隆裕皇太后)懿旨。由攝政王隨時面請施行。(《清宣統政紀實錄》)

慈禧讓兼有愛新覺羅和葉赫那拉血統的溥儀接替皇位,讓溥儀的阿瑪也就是慈禧的侄子載沛為監國,又讓侄女隆裕皇后助力,如此一來,她最後的心願也算達成了。

此後,慈禧發現自己越來越昏沉,趁自己還有氣力,她便又緊急命人起草遺詔。

遺詔的內容:“予以薄德,只承文宗顯皇帝(咸豐帝)冊命,備位宮闈。

迨穆宗毅皇帝(同治帝)沖年嗣統,適當寇亂未平,討伐方殷之際。

時則發捻交訌,回苗俶擾,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滿目瘡痍。予與孝貞顯皇后(慈安)同心撫訓,夙夜憂勞等等。

主要就是回顧她過去的五十年來為維護清朝統治所做出的種種貢獻,以至於她的身體每況愈下。

另外還特別強調“今大行皇帝(光緒帝)入嗣大統,時事愈艱,民生愈困,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不得不再行訓政。”,最後是囑託載沛一定要好好輔佐溥儀,光復大清基業。

隨即對身邊的人說:“我垂簾聽政,外面的人都以為我貪婪權貴。可是迫於局勢,我不得不去那樣做。”

說完此話,慈禧便躺在床上不動了,但眼睛還時閉時睜的,大家都以為她要嚥氣了,誰知她卻突然掙扎坐起,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說:

“以後勿再使婦人干政,此與本朝家法有違,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殷鑑不遠。 ”

意思是說,從此以後任何女子不得參與朝政之事,這本就與我朝家法相背離,必須嚴加限制。還要防範太監專權,記住前朝教訓。

說罷,不久便薨了。

細想太后的話,確實讓人值得深思,好似藏了太多的無奈與仇恨。

但說起慈禧,大多數人對她都沒什麼好的評價。她違祖宗背家法垂簾聽政,政治手段殘忍狠毒,後期生活窮奢極欲,還做喪權辱國之事,使得國土主權四分五裂等等,這些事確實讓人憤恨不已。

但作為一個柔弱女子,活了74歲,從26歲就開始守寡,垂簾聽政幾十年,能嫻熟的掌握各種治國本領,輔佐兩位小皇帝管理朝中大小之事,以維護朝政,這對一個女流之輩確屬實不易。

凡事都有兩面性,對於過去的歷史,我們已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從多角度出發,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歷。

在記住歷史教訓的同時,還要借鑑其優秀思想觀念,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從而幫助我們更好解決遇到的問題,最終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理智和通透!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1908年11月15日是慈禧的最後一天,也是光緒駕崩的後一天,這一天對於北京城裡的人來說很漫長,對於慈禧來說也很漫長,而這一天發生的事很平常,又不正常!


那慈禧即將面臨死亡的這一天到底是怎麼過的呢?這裡我們就來一起解密一下吧!

1908年11月14日光緒駕崩,這天的慈禧忙於操辦後事,忙於商討立新皇,也有可能還沉浸在光緒死了的“悲傷”中,總之,沒太注意自己的身體,忘了自己也已經73歲了!

所以,當11月15日死神像她靠近的時候,她還是像以前一樣,六點起床,然後梳洗用餐,這個時候她的心思一直在國事上,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要快點解決這個大事。用完餐後,慈禧就急忙開展了一次緊急會議來商量立新帝,這次會議主要以監國攝政王載灃和軍機大臣為主。最終一切安排妥當,溥儀繼承皇位,載灃為攝政王,慈禧太后為太皇太后。這件大事解決了,慈禧終於算鬆了一口氣。


或許就是這口氣鬆下了,慈禧終於也倒下了。在吃過午飯後慈禧突然身體出現異樣,四肢乏力,呼吸困難。

這個時候老佛爺也認識到了自己也快不行了,於是再次叫來了早上哪些開會的人再開一次會,起草了遺昭,然後說了一些客套話,比如“你們要好好輔佐新帝”,“我掌權也是沒辦法”,“加油好好幹我在天上看著你們”諸如此類的話!

大臣們早上剛忙完,回到家屁股沒做熱,急匆匆又趕到皇宮,累的半死,再開完會,聽著老佛爺嘮叨,心裡估計盤算這老孃們快點死,自己好回家。


正等著老佛爺嚥氣的時候,或許是認為自己還有重點要交待的,慈禧突然迴光返照,強行坐了起來,著實把旁邊人嚇得不輕,然後對著眾人說了一句“不正常”的話,原話是:“垂簾聽政實乃無奈之舉,我死之後一定要遵從祖制不許女人干政,再者要謹防明末之事,不許宦官掌權!”

說完這段話,慈禧好像徹底沒有掛念了,於是昏睡過去,一個小時後就徹底離開了人世!慈禧雖然死了但她這一天所做的事,說的話看似平常,合乎情理,但又有些不正常,比如死後迴光返照所說的那番話,依然讓人捉摸不透,到底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還是另有想法,真相不得而知!只能留給後人去猜測了!


夏目歷史君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是平靜而安穩的,她一一訓政,一一話別,條理清楚而思維敏捷,完事後她從容睡去,然後一睡不醒與世永辭。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慈禧最後一句話居然是: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慈禧作為太后掌權清朝五十餘年,死前居然要求後人不要讓女人干政!

1908年11月15日,晚清的實際掌舵人慈禧太后與世長辭,她死的前一天毒殺了光緒皇帝。當天早上起來,慈禧太后召來軍機大臣、載灃,隆裕等重臣皇親商討另立新君之事。幾個實權人物經過權衡利弊之後,載灃三歲的兒子溥儀成為了大清國新的統治者,也就是後來的宣統皇帝。載灃成為大清攝政王,慈禧太后則按照禮制成為太皇太后,隆裕成為了太后。這是慈禧太后最後一次為大清江山佈局了,三年後清朝就亡了。

當天中午,慈禧太后因長期患有痢疾,身體突然不得行了,於是她趕緊召來一幫重臣與皇親家戚商量身後之事。因為上午已經把最重要的皇位繼承問題弄清楚了,所以下午的事主要就是討論慈禧這一生的文治武功。慈禧太后力挽狂瀾,先後平定了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陝甘回亂、還收復了新疆,鎮壓了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運動等;慈禧太后又敢於同外國列強相抗,先後與英法俄日等國開戰,最霸氣的還是同時對八國宣戰!慈禧太后在位期間,還發展了不少民族工業,比如張之洞、李鴻章等人的洋務運動就是她支持的,北洋艦隊、新軍也是她支持組建的。另外慈禧還從八國要回了部分庚子賠款,用於發展本國的教育事業。因此在今天看來萬惡的慈禧太后,還是做了不少大事。

慈禧將自己的功勞梳理完後,又開始安排自己的喪事。她要求將自己葬於菩陀峪定東陵,還特意點了幾樣自己喜歡的東西來殉葬,並說除了這幾樣外,不得再增加殉葬物品,一定要薄葬她,將省下來的錢用於國防與教育事業上。1908年11月15日17點慈禧太后嚥下最後一口氣,撒手人寰!後來北洋軍閥孫殿英掘開了慈禧太后的陵寢,各類金銀珠寶拉了數百車出來,據說慈禧太后口中含有一顆夜明珠,價值連城。


大秦鐵鷹劍士


慈禧的最後一天,對於慈禧,雖然身體一直有病 ,對自己的健康還是有信心的,確實出乎她自己的意料。已經74歲的慈禧,天剛亮,就在宮女的陪伴下早早起了床,一夜無眠,慈禧終於決定了,秘密派李蓮英給臥病在床的光緒服下【半日斷腸散】,5小時零7分鐘後,也就是1908年11月14日下午3點26分18秒,光緒皇帝永遠閉上了他死不瞑目的龍眼。

慈禧坐在龍鳳椅上,讓李蓮英給她捶了108下背,又足底按摩38分鐘,李蓮英為她脫光裙褲,換上一套山河社稷裙,慈禧看了一眼鐘錶,正好晚上十點五分,慈禧去了南書房,親王大臣們畢恭畢敬。慈禧安排完光緒的後事,讓李蓮英給她洗個熱水澡,然後抱入龍床,此刻的慈禧,確實有一絲倦意,她很快盡入夢鄉,一個小時後,慈禧忽然從夢中驚醒,大呼,斬了姓孫的,斬了孫殿英。李蓮英和宮女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慈禧被惡夢嚇醒,夢到一個孫姓人,在她死後,盜了她的墓,裸身受辱,一片狼藉。經此一嚇,慈禧胡言亂語,抓狂如魔。

李蓮英讓小太監找來御醫,給慈禧服下安神之藥,誰知御醫原來是光緒的心腹,御醫乃山東人,那年山東鬧災,光緒曾經給御醫五百兩銀子救了御醫一家性命,御醫感恩不盡,他知道光緒是被毒死,可憐自己無力給光緒報仇,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終於有了報仇機會,御醫給慈禧服下【陰陽消魂散】,這本是藥力極強的催情藥,慈禧服下,慾火中燒,在床上翻滾呻吟,身上衣服被她撕的一絲不掛。可嘆慈禧74歲的年紀,怎經得起如此折磨,兩小時後,奄奄一息,口中一直說,殺了姓孫的,不葬東陵。李蓮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慈禧口中姓孫的為何許人。在慈禧死後的50年,終於有了應驗,孫殿英盜了慈禧墓。

慈禧的人生定格在1908年11月15日下午2點28分,與光緒相差不到一天。慈禧在哀嚎一小時零九分鐘,忽然死去,過了21分鐘,又甦醒過來,如此反覆三次,最後還是一命嗚呼。慈禧的最後一句遺言是,我恨孫殿英,既生慈何生孫。負責記錄的官員,也是一頭霧水,不明白慈禧所言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