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奕劻這個人?除了慈禧,他是斷送大清的第一罪人嗎?

男神小嶽嶽


他是晚清政壇中備受矚目的皇室成員,跟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並稱為最有權勢的“三大鐵帽子王”,備受慈禧太后賞識、重用。不過,這位深得太后信任的王爺,不僅庸碌無能,而且極度貪婪,最終竟將社稷拱手“賣”與他人,被溥儀怒斥為頭號“賣國賊”。這位極具爭議性的王爺,便是慶密親王奕劻。


奕劻是乾隆帝的曾孫,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性的長子,他之所以能發跡,和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關係很大。桂祥在咸豐朝做官時,經常跟宮中的姐姐通家書(時為蘭貴妃),但由於識字不多,便時時請奕劻代為寫信。奕劻雖然無甚學問,卻字卻寫的很棒,因此深得蘭貴妃的好感,一來二去地便跟她攀上交情。



慈禧太后執政後,不斷地提攜奕劻,不僅讓他當上世襲罔替的慶親王,而且還在扳倒恭親王奕訢後,讓他和醇親王奕譞一起輔佐自己。從光緒十年(1884年)開始,奕劻歷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首席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弼德院總裁等要職,執掌樞機近30年時間,堪稱晚清最有權勢的親王。


奕劻雖然肩負軍國重任,但才能平庸、見識短淺,根本就沒有匡救時弊的能力,他之所以能屢獲升遷,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能討好慈禧太后,不管對方是對是錯,總是跟著她的指揮棒起舞。慈禧太后對奕劻的評價是“榮辱忽焉,皆在聖意”,言下之意,是在誇他是個好奴才,用起來非常放心。



對於奕劻來講,清朝的興衰榮辱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儘可能地攫取權力和金錢才是正途。更何況,奕劻深知太后是個剛愎自用、頑固守舊的主兒,但凡跟她對著幹都沒有好下場,奕訢已是前車之鑑,自己犯不著重蹈覆轍。由這麼一位佔據高位但碌碌無為,且又善於打小算盤的王爺管理國家,清朝的命運可想而知。


奕劻雖然在政壇上庸碌無能,但在撈錢方面卻是把好手,經常利用權勢賣官鬻爵,“生意”做得非常好。御史蔣式瑆在彈劾奕劻時,曾用到“細大不捐,門庭如市”八個字,意思是他大錢不怕多,小錢不嫌少,每天到慶王府賣官送禮之人絡繹不絕,跟集市一般熱鬧,可見奕劻的貪婪程度。


御史蔣式瑆奏:“...臣風聞上年十一月慶親王奕劻將私產一百二十萬送往東交民巷英商匯豐銀行收存。奕劻自簡任軍機大臣以來,細大不捐,門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飲食、車馬、衣服異常揮霍,尚能儲蓄鉅款...”引文同上。



不僅如此,奕劻撈錢的事情也震驚了外國,在1911年《泰晤士報》刊發《慶親王外傳》一文中,洋人不無驚奇地寫到:“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員,無一不奔走於其門者,蓋即中國所云‘其門如市’也。”該報還爆料稱,奕劻僅在匯豐銀行的存款就有200萬兩白銀。如此貪婪,堪稱帝國“碩鼠”。


在眾多的賄賂者當中,出手最大方、最討奕劻歡心的莫過於袁項城。領班軍機大臣榮祿病重期間,朝廷屬意由奕劻來接替,正式消息尚未發佈便已被袁項城探知,遂派親信楊士琦獻納白銀十萬兩,令奕劻十分高興。此後每當逢年過節之際,袁項城都有數量不菲的“孝敬”送給奕劻,對他的討好可謂不遺餘力。



奕劻因滿意袁項城的表現,便在官場上一再保舉他,成為袁在朝中最穩固靠山。不僅如此,武昌起義後,奕劻力薦由袁代替自己的總理職務,並與對方互相唱和,共同完成逼迫溥儀退位的工作。所以溥儀從記事起便對奕劻恨之入骨,稱他“收袁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堪稱頭號國賊。


清朝覆亡後,親家孫寶琦因擔心奕劻會遭到遺老遺少們的報復,便把他“綁架”到天津避難,等到局勢穩定下來後,才允許他返京。可等到奕劻回到王府時,卻發現家中滿目狼藉,貴重財產全部被洗劫一空,此時的他欲哭無淚,唯有萬分的懊悔。1917年,奕劻病死在天津租界,終年79歲。



奕劻死後,家人請求溥儀為其賜予諡號,後者因為憤恨這位貪鄙害國的叔祖父,便親手擬定“謬、醜、幽、厲”四個惡諡,讓內務府選擇。好在有溥儀之父載灃及親貴們的力爭,溥儀無奈才改諡為“密”,意思是“追悔前過”。這也算是奕劻死後一段小插曲了。


史料來源:《清史稿》、 《清德宗實錄》、《泰晤士報》等


文史磚家



慶親王奕劻
奕劻工作能力很弱,名聲也不太好,但官運卻好得出奇。自1884年到大清倒臺的27年中,他先後負責外事、海軍、財政等重要部門,最後升到首席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但是慶親王業餘時間更忙,主要是吃飯、打牌、投資。
請客和吃請是他每天必修課,主題多是慶賀生日。當時成功人士都是老婆一群、孩子一堆,所以慶親王不是在主辦宴會,就是在出席宴會的路上。然後就是打麻將。為了討老佛爺喜歡,他竟然把麻將牌引入宮中,手把手地將搓麻技藝推廣到人,從宮女到太監,無不樂此不疲。當時大清正是內外交困,慈禧需要舒解心情,所以對麻將引進工作十分滿意。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慶親王不時讓他的一個小老婆進宮,不是陪老佛爺、就是陪老佛爺身邊工作人員來兩圈。這位女士每次進宮陪打,隨身帶去的銀票總是不夠輸。功夫不負有心人,慶親王因此不斷得到提拔重用。
有人實在看不下去,鄭重提出批評意見。慈禧耐心地做人家思想工作:“他啥水平我能不知道嗎?但是看來看去,還是他貼心。”再加上他是皇親國戚,慈禧對他的對待肯定又不一樣。所以了慈禧的荒淫放蕩和國家的閉關有關,奕劻的也只是平常的貪官吧!跟其他的朝代一樣的貪官都沒有差別,錯就在很多原因,不是這一,兩個原因就可以說明白的。

金典視界


奕劻為慈禧辦事多年,老奸巨猾,見多識廣,受到慈禧的重用,清朝末年還與袁世凱、徐世昌、那桐等人沆瀣一氣,互相利用。奕劻先後擔任過鑲紅、鑲白等旗蒙古都統,鑲白、正黃、正藍各旗滿洲都統,宗人府宗正,並且前後五次得到崇文門監督這一肥缺。清朝創辦海軍後,奕劻奉命會同醇親王辦理海軍事務;陸軍方面的武備院、神機營、火器營、八旗驍騎營、練兵處等重要職務,他也曾以大臣的身份領任過。光緒十年奕劻奉命掌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晉爵為慶郡王,此後擔任過外務大臣、軍機大臣、清末“皇族內閣”的總理大臣。

奕劻早年是個窮貝子,有時上朝穿用的官衣還要去當鋪贖取。後來被封為王爵、逐漸發跡,但貪鄙好財的毛病並未改掉。他擔任晚清總理大臣時,與其子載振、那桐一起賣官鬻爵,位於定阜大街的王府門庭若市,被時人譏笑為“慶那公司”。奕劻、載振父子兩代慶親王挾億萬資財,在清朝滅亡後仍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家中僕役多達上百人,辦一次筵席就花費一千七百多元,連府中飲用的水都是蒸餾之後冷凝而成的“汽水”(蒸餾水)。慶王府中裘皮、綢緞堆積如山,但還不斷請各大綢緞店送來最時新的料子,由家裡的十幾名工人縫製新衣,有些只穿幾次就棄而不用,一雙新鞋也最多隻穿半個月。“慶貞親王”載振還喜歡養花鳥、熱帶魚、蟈蟈、蛐蛐、金鐘兒,均有專人伺候,僅蟈蟈葫蘆就買了上千個,有些是用象牙雕刻的,後來玩膩了又統統扔掉⋯⋯

有人這樣評價奕劻:“以理內政,則內政無不荒,以理外交,則外交無不敗⋯⋯奕劻於皇族中,固斷送滿清之第一罪人矣。”


國家人文歷史



奕劻,能從貝子進封貝勒,到郡王銜貝勒,到郡王,到親王,到世襲罔替親王在有清一代是絕無僅有的一人!無論掌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還是領銜軍機處,練兵處。都是慈禧親選,在皇族忠於慈禧王公大臣眾多人選中,為什麼單單重用他呢,是看中了他貪婪納財,還是無能昏聵,我想不是,是因為清亡後滿人痛恨袁世凱,而袁世凱的發跡成功形成北洋集團是離不開奕劻的幫助的,所以滿人最痛恨奕劻黑他的人是五族俱全。滿清真正斷送者是載灃執政的三年間!很多事奕劻是有不同意見的,一意孤行的載灃,載詢、載澤,載濤等人,大肆排漢,搞所謂強幹弱枝,這是亡國的根本,估計奕劻的鍋在頭條還要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