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

星星9106


我怎麼擺脫輕微的社交恐懼症

我沒有對社交恐懼症這個概念做過專業研究,只是把自己身上對世人的的感受,對他人的愛沒有信心、對他人沒有好奇心、下意識地與他人隔離、不能直覺感受小脾氣,把這些感受一股腦放在這個概念裡。但我並不害怕與人接觸,也不害怕當眾說話,我只用輕微來界定自己的感受。

自從我接觸過正常的成年人以後,我才發現自己以前的不正常處,大抵表現如此:我不會八卦別人,很難參與別人的對話;我也不會主動關懷別人,很難與別人建立聯結;我還不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達能力太差,沒辦法讓別人瞭解自己。

我常常在與人對話時頭腦空白,毫無思路,等到一結束對話,忽然就有了好想法,卻發現時機已經錯過。暗想如果我一直如此,會不會從此與社交無緣?

這種綜合的感覺讓我忽然意識到:我原來不會說話。對於一個已入社會的成年人,無比打擊。連說話都不會,還有什麼價值呢?還怎麼在社會上生存呢?物競天擇,不分分鐘秒殺你?

這種感覺的衍生症狀是:我覺得其他人都很會說話,也很會聽話,能從我說的話,聽出我簡單的想法。於是我特別怵頭與妝容精緻的女人面對面對話,我總感覺“人精”看透了我的一切,總在腹議:你這個沒價值的人,在這說的什麼啊?

瞬間自卑到極值,痛苦接踵而來。不過生活還是要繼續,我在痛苦一陣之後,開始嘗試各種辦法提升自己的信心。報了各種學習班,學習個人成長知識,練習成長技能,包括演講、時間管理、健身、瑜伽和冥想。

健身和冥想帶給我的益處最顯而易見,另一種方式是廣泛閱讀和寫文。

雖然我不會說話,但是當我的手指落在鍵盤上的時候,我可以自由地書寫自己的思路,不論是什麼感受和想法,都輕鬆地擺佈在文本上,毫不畏懼會有人diss我,也不擔心會被人報復打擊。

閱讀哲學和心理學,擴展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也發現了各類人種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逐漸從柏拉圖描繪的洞穴裡走出來一點,一邊認識新知,一邊返索自己是怎麼從一無所知的嬰孩變成不會說話的成人。

顯而易見,有一個主因是母親的打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挑錯,無論說什麼話,都要駁斥,情緒總會無端地爆發,當我想要與她分享內心感受,她只用一個字便澆冷我對親切的所有嚮往:滾。

《兒童創傷記憶的遺忘與再現》適時引導了我。一邊讀書裡的故事,一邊回溫自己的記憶。我的個性無比馴服,總想討好母親,也因此再被她辱罵時,萬分傷心。我提取出來的童年記憶,捋順一遍,發現都和一種情緒相關:委屈。即使是略帶溫暖的出遊事件,我看待事件的視角也只是關注最失落的細節,遺忘了開心的感受。

童年的重度創傷,可能因為兒童的自我保護機制,被遺忘掉,等到成年再度恢復或者就此遺忘再不想起。但不論是否回憶起曾經的童年記憶,創收留下的潛意識影響,在整個一生中都會顯現出來。

幸運的是,我只是輕度受傷,因而一直記得很多事件。童年過於弱小,只能接受父母之類的強人的力量壓制,除了委屈無法反抗和逃避,當我又回溫過去的事件時,我感受到孩子心裡的委屈和痛楚,大滴的淚落出來,我沒有阻擋自己的脆弱,在心裡對自己說:你那時候的經歷很糟糕,沒有人能幫你,你以為再也沒有人愛你了,你委屈又絕望。但是現在看看自己,你多麼健壯有力量,能夠實現自己的很多願想,無論曾經多麼弱小,你都有能力選擇自己的生活,遠離不愛自己的人,找到真正的愛人。

我讓成年的自己撫慰了內心幼弱的孩子,痛快地哭了一場,曾經總是覺得背上沉墜,難以挺直,就在我掉淚的時候,背部酥麻,就像年幼的自己真得感到了愛和接納。

哭完了,心裡很透亮,我再也不用受那些經歷的影響了,再也不會因為那些記憶感覺自己很差勁了。我就是一個有力量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愛的人身邊生活。把阻礙自己的人留在過去,讓全新的自己繼續向前。

看完書裡的故事,安慰好自己,又不免慶幸,自己的經歷比起那些重度創傷的孩子,真是小巫見大巫,那個曾經在母親虐待中差點死掉的孩子,自發地抑制了記憶,卻一生想要逃離差點讓自己溺亡的水的控制,選擇成為潛水高手,當他成年恢復記憶的時候,在高速路上昏了過去。

經此,我略略擺脫了與人說話時的自卑心,不論說什麼,我都是現在有力量的自己,即使對方不喜歡我的話,不喜歡我這個人,我都有能力承擔結果,童年時缺失的說話時的安全感,找補了回來。

我不會在和人交往時,拼命關注各種細節,然後怪罪自己種種做不好,再引發其他自卑項了。我經歷的任何事件只是客觀發生的一件事,不是為了要讓我認定自己的弱小,變得畏縮,變得悲天憫人,相反,如果我想往前走,我就可以一直往前,如果我想成為更好的人,我就能變得更好。

我仍然不是擅長說話的人,但我相信高情商是可以練習獲得的,真誠而溫暖的人,總可以收穫滿滿情誼。我還是沒辦法,像在愛意中成長的朋友一樣,具有極好的直覺和感性,我用理性取代了父母留在潛意識裡的糟糕言論,再從理性認定的善行裡尋找接納和愛。

成年人有很大的力量,只要開始行動,堅持下去,或早或晚,我會成為自己想做的人。


書先生微言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在美國三種恐懼症亞型的終生患病率為:廣場恐懼為6.7%,社交恐懼為13.3%,特殊恐懼症為11.3%。三種恐懼症起病年齡的中值分別為29歲、16歲和15歲,女性多於男性。在25~44歲年齡段人群中患病率最高。 多數恐懼症患者病程遷延,有慢性化趨勢,病程越長預後越差。兒童期起病、單一恐懼者預後較好,恐懼對象廣泛的恐懼症預後較差。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中最常見也是最容易治癒的一種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作為患者首先要樹立治癒的信心!其表現形式如下

1、明明很喜歡,卻不想見面,懼怕與熟悉的人單獨見面或約會。

2、永遠沒有準備好。託延的目的是不願參加社交活動。

3、每次聽到電話鈴都覺得末日降臨:難道不能發微信或電子郵件嗎?不願(不敢)與人語言交流,寧可QQ或微信或電子郵件。

4、會不(不敢)接電話,眼睜睜看對方掛斷。深呼吸,煎熬一會,再回撥過去。

5、不要突然約我出去玩。心想太盛大太突然了。



6、每次客人來,驚嚇都大於驚喜。我不討厭你,但是空氣都變稀薄了(呼吸緊促,臉色發白甚至驚恐)手腳也不知道往哪放了!坐立不安,緊張焦慮!

7、極其需要安全感,有被迫害妄想!

8、見人前花很多時間想要說什麼,但最後一句也沒有說。

9、在各種場合自帶隱身技能。隨時找藉口離開,躲避熟悉的人如同學、同事尤其是領導!

10、並不鄙視八面玲瓏的人,相反特別羨慕:怎麼可以有這麼多話題好講。

11、如果對方不主動結束談話,就不知道怎麼辦。只好硬著頭皮繼續。

12、被視為高冷。其實是緊張!



如有上面大部分情況應視為社交恐懼症。常釆用的是系統脫敏療法

系統脫敏法是由美國精神病學家沃爾普在二十世紀40年代末期創立和發展的。基本原理:讓一個原可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複暴露,同時求助者以全身放鬆予以對抗,從而使這一刺激逐漸失去了引起焦慮的作用。



具體方法:使其學會自我放鬆技巧,一起建構焦慮等級,然後由低等級到高等級的脫敏訓練,逐級而上,直到來訪者對最高等級的刺激脫敏、不再焦慮緊張時為止。

同時,通過家庭作業加以鞏固,指導求助者將諮詢中獲得的方法運用於實際生活。


夏蟲不可語冰2008


場景練習是一個好的辦法。社交恐懼症主要是由於內心的害怕產生的,讓自己堅強起來,試下多進行社交的場景練習,知道自己在什麼場景下該怎麼說話,說哪些話,或者自己羅列一些場景,用本子寫上假設然後再看看自己應該說些什麼,這樣的話,會讓自己越來越會說話,在一些場景中的應對成功過後就會有自信心了。

可能有些人認為這完全笨辦法,其實一般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會伴有孤獨症,認為自己和別人是不同的,不能融入,這樣會越來越陷入到自卑裡面去。所以我認為提高自信的方法就是提高應對事件的能力,能夠讓自己不慌就要讓自己認為自己有準備。這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當你用這個方法能夠應對很多場景和事件之後,你就會變得很能說會道了,就不需要做準備了。


花滿東城


今天來普及一下社交恐懼症的知識。


社交恐懼症屬於可疑神經質,或者叫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的一種,可以劃分到心理正常的範疇。其特點為:1、持續的內心衝突(一方面不得不參與社交,另一方面懼怕社交);2、表現為精神痛苦;3、社會功能或心理功能受損(即工作、社交、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或社會知覺過程受損)


社交恐懼症患者,在社交場合表現出與場景不符合的恐懼情緒,內心極度痛苦,想要儘快逃離。心理學將其心理衝突的性質定義為常形衝突,所謂的常形衝突指的是:1、心理問題由現實因素激發,2、心理問題具有道德色彩(迴避正常的社交可能引起他人的不良道德評價)。


那麼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呢?


剛才我們提到社交恐懼症屬於神經症性心理問題,故而,它可以是心理諮詢師的工作範圍之一,也就是說,無需藥物介入,心理諮詢師完全可以通過心理諮詢的手段,予以解決。


通常我們可以採用系統脫敏療法來應對社交恐懼症。


系統脫敏療法,也叫交互抑制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誘導求助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系統脫敏法主要是建立在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它的治療原理是對抗條件反射。社交恐怖症是由於外界社交場合中的人和物等等刺激引起的情緒緊張,這種刺激與緊張情緒形成條件反射,因而患者一想到這種刺激情境就會產生恐懼。所以,去除社交恐懼的積極方法就是解除恐懼對象,消除恐懼:當引起社交恐懼的刺激存在時,造成一個與恐懼不相符的反應,使得恐懼的部分或者全部得到抑制,從而削弱刺激與恐懼之間的聯繫。也就是採用放鬆的方式,鼓勵患者逐漸接近所社交場合,直到消除對其的恐懼感。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放鬆訓練。

一般需要10次左右的練習,每次半小時,每天1至2次,反覆訓練,直至來訪者能在實際生活中達到運用自如、隨意放鬆的熟練程度。

2、建立恐懼的等級層次

分兩步進行:

(1)找出所有使求助者感到恐懼的事件:社交場合及與社交場合相關的人、物等。

(2)將求助者報告出的恐懼事件按等級程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採用五等和百分制來劃分主觀恐懼程度,每一等級刺激因素所引起的恐懼應小到足以被全身鬆弛所抵消的程度。

比如:

在家裡休息,此時的恐懼水平為0;

想象社交場合,此時的恐懼水平為5;

準備出門參與社交活動,此時的恐懼水平為10;

走到大門外,此時的恐懼水平為15;

走到小區門外的街道上,此時的恐懼水平為20;

......

走到社交場合的門外,此時的恐懼水平為95;

進入社交場合,此時的恐懼水平為100。

3、系統脫敏

(1)進入放鬆狀態:首先應選擇一處安靜適宜、光線柔和、氣溫適度的環境,然後讓患者坐在舒適的座椅上,讓其隨著音樂的起伏開始進行肌肉放鬆訓練。訓練依次從手臂、頭面部、頸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訓練,過程中要求患者學會體驗肌肉緊張與肌肉鬆弛的區別,經過這樣反覆長期的訓練,使得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靈巧使用,任意放鬆程度。


(2)想象脫敏訓練:首先讓患者想象著從在家休息開始的每一等級的刺激物或事件。若求助者能清晰的想象並感到緊張時停止想象並全身放鬆,之後反覆重複以上過程,直到患者不再對想象感到恐懼,那麼該等級的脫敏就完成了。以此類推做下一個等級的脫敏訓練。一次想象訓練不超過4個等級,如果訓練中某一等級出現強烈的情緒,則應降級重新訓練,直到可適應時再往高等級進行。當通過全部等級時,可從模擬情境向現實情境轉換,並繼續進行脫敏訓練。


(3)現實訓練:這是治療最關鍵的地方,仍然從最低級開始至最高級,逐級放鬆、脫敏訓練,以不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為止。為求助者佈置家庭作業,要求求助者可每週在治療指導後自行強化訓練,每週2次,每次30分鐘為宜。


希望這種方法可以幫到有社交困擾的朋友。


鴻仁心理


有過同樣的經歷。

大學剛入學,我就覺得別人老瞅我,有好一陣,我都不敢和別人對視,總覺得特別尷尬,曾經多次去看心理醫生,都無果,在大三實習那一年,有所好轉,歸根結底是我太看重這件事,如果不把它當回事,那就什麼事都沒有,太當回事,總想著,因為墨菲定律,那麼擔心的事就一定會發生。

1、分散關注點。

從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到關注到做的事情上。

2、接納自己

別抗拒自己的感受,有一點緊張,接納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要不承認和努力克服,那樣只會更明顯。

3、多去做演講、辯論、發言,那種在人前做的項目,提高自信心,以後都不怕了。


還有一點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成功,一切放輕鬆,恐懼就恐懼唄,不要過分地強調這個事,時間長了,關注到其他感興趣的東西,自然就好了。


貓咪愛思考


你好!

我是一個三年多的重度強迫症、抑鬱症、社恐症、焦慮症痊癒者、很高興被邀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通過和老師學習了一段時間,意識到自己能走到心裡問題這一步都是因為自己的思維模式太負面了,思想觀念也是負面的。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建立了正面的思維模式!正面的念頭也越來越多。自己的所有問題也都想通了,然後就走出來了!和我一塊學習的100多人也都走出來了。希望通過分享我學到的東西,能夠幫助到大家!

🍀簡單的說,社恐也是跟其他心理問題,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沒有正面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頭腦裡都是負面的念頭。所以解決起來就有了方向!建立正面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在個和人交流的時候出現什麼不好的念頭的時候,不管它都是假的,該幹嘛就幹嘛,還說話就說話,投入進去就好了!加油🍀🍀🍀


正能量下去花草


我多少有點不喜歡人多的對方,我性格較內向,這要是在以前我想我也是有社交恐懼症吧。現在我可以去人多的對方,也可以跟很多人在一起說話,但是我可能聽得多,說的少,也不會感覺很尷尬,因為內心要強大,無所畏懼,沒啥大不了的。


我自小性格內心,說話比較柔,好似文靜些,小時候這種現象還比較輕,慢慢長大了,才發現是有點問題的,人生相處,不是獨活,還是需要交流、交際。那麼為了自己可以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那只有把自己豐富起來了,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當別人說道某一個話題的時候,不至於自己兩頭大一無所知,也會讓自己又獨立的觀點,或者還好有比較獨特的見解哦。


最好可以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或者做一些集體的活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個人內涵,一個人的氣質很重要,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人都有各自的磁場,也不必要為了迎合某些人或者場合特意改變自己,還是要有自己的獨立性,但也不要搞的沒有人情味了,清高可以有一點,高傲要少一點。


開心起來,活動起來,你可以的,加油!祝好運!


我說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種病通常和宅在家有很大的關係。口吃也是這種原因。深層原因是膽小,害怕陌生人。膽量是可以逐漸練大的。經常出門,被迫與陌生人接觸,這種病通常都會慢慢消失。和口吃是同一個治法。越躲著不見人,越無法治療。從小鍛鍊孩子不怕生人,多有玩伴,永遠也不會得上此病。膽量,都是越練越大的。


鈴鈴鈴


我也是一個社交恐懼症患者,不喜歡人多,不逛街,沒有朋友,不出門購物,後來一個網友告訴我,我這輩子完了,可我有不甘心這樣下去,你知道往往這類型的人內心都是很豐富的,我就償試改變自己,早早出門跑步,在人多地方傻站,看書,去菜市場聽別人坎價,還價,慢慢克服,相信會更好,


愛在深秋64638923


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勇敢的表達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