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氣血養生”這個說法的?

悠遊瑞浠


中醫尤其重視氣和血的功能,血能載氣,氣能生血,氣能推動血行,這些都是氣血功能相互依存的具體表現,兩者任何一方的功能出現障礙,也會影響到對方,造成多種身體的症狀,比如我們中醫所講的常見的氣血虧虛、氣滯血瘀、氣不攝血等,都是氣血功能障礙的具體證候。

尤其是氣血虧虛的女性非常多見,常常會出現疲勞乏力、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月經少、容易感冒、心悸失眠等症狀。

中醫調補氣血出現過很多經典的名方,比如八珍湯、歸脾丸、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湯,當歸補血湯等,用的比較多的一些藥物,比如有黃芪、黨參、人參、白朮、當歸、熟地、白芍、生薑、大棗等等。

其中補氣以黃芪和人參兩個藥最為經典,都是補氣的聖藥,能夠用於氣虛乏力、脾胃虧虛、元氣虛脫等病症,補血以當歸、熟地、白芍、阿膠為多用。

比如黃芪配當歸是當歸補血湯,這兩個也經常出現在各個方劑之內,黃芪補氣,當歸補血,兼有活血的功效,能夠用於氣血虧虛所導致的神疲乏力,面色萎黃、女性月經不規則、頭暈目眩、心慌心悸等情況。

當然黃芪配當歸也可以用來製作藥膳,可以跟雞肉、大棗、龍眼肉、熟地等食材藥材共同煮湯,味道甘甜,兼有調補之功效,非常適合於女性氣血虧虛的病症。

更多中醫養生文章,點我頭像,關注我頭條號內,有疑問可以發留言評論。


中醫養生鄭芝環


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師,一個人氣血充足,身體才會健康,反之,氣血不足,抵抗力下降,病魔就會趁機入侵對身體造成危害,那麼怎樣做到氣血養生呢,我個人認為,首先選擇食補,氣虛者多氣短懶言,容易疲憊,不願多動,這樣,可以選擇多食用小米,豬肚,胡蘿蔔和香茹等食材,輔以黨參,黃芪等補氣中藥材,藥食同源,用以提升氣脈。其次,做一些和緩的運動,太極拳,站樁功,五禽戲,八段錦等等,也可以助長正氣,還有經常按摩督脈上的長強,百會和命門等穴位也可以催生陽氣。

血虛者多消瘦,多數營養不良或完谷不化,可多食豬肝,大棗,蛋類等食材輔以當歸,阿膠等補血中藥材養血補血,同樣適當運動,按摩血海等穴位活血通絡。

百病皆源於氣,儘量做到心平氣和,化巨為細,堅持運動,健康飲食,則氣血充足,身康體健。

祝所有朋友身體健康。





魏都峰兒


中醫養生之道的本質就是養氣血。

氣血足,而精氣神旺,自然免疫力強,而百病不侵;氣血虛,免疫力低,而百病侵。

養生之道其實很簡單,一句話:道法自然。

遵循自然,因時而動。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因此,要想氣血足,就要做到:

一、寡慾

道家修行講究:清心寡慾。是要人們遵循自然,多思多欲必然耗費氣血。

二、多清淡

現代人越來越重口味,各種火鍋、各種麻辣鴨脖、各種重口味。重口味的結果就是氣血虛。要想氣血足,就要多清淡。

三、作息規律

高科技的發展,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是反人類的!各種電子產品的發明,讓人類的作息規律沒了規律,於是乎,各種疾病開始年輕化。古人提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得觀點,是有道理的。

四、多吃時令蔬菜、水果

科技打破時空限制,讓人們生活越發豐富。但結果卻是:反季節的蔬果讓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了,但品質卻下降了。

五、改變不良陋習

這個陋習估計很多人都犯過:早上起來,洗頭!這個習慣是很耗陽氣的。習慣不代表科學,習慣不代表健康。

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現在不養生,老了養醫生。養生不是什麼大的工程,僅是注重生活的點滴。


啡茲笑


所謂養氣血分為2個,一是氣、二是血。那怎麼養氣血,中國古代醫學經典講了很多,不過講的太虛難懂。其次是我們只注重中草藥補氣血,由於中醫對人體認知不完善,導致補氣血效果並不怎麼樣。

1、氣為人之本,所有宗教儀式、運動都講究氣息的調整。平時狀態下,我們只是簡單呼吸,而嬰兒在睡覺時,呼吸深度是非常深的。所以每天做深度呼吸或是養成深度呼吸習慣,是有助於養氣血。用現代營養學的話說:就是血氧含量增高。我一個朋友就是專門做養生的,讓那些病人每天早上做200次深呼吸,他的身體狀態都會有很大改善。

2、第二個比較重要的就是補血,氣和血是相輔相成的,相互影響的。中醫養生補血效果不好是因為認識不足。對人體成分認識不足,除去水之外人體含量最多就是蛋白質,而大部分中草藥,蛋白質含量非常少的。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缺少血肯定不足。即使是我們現在的飲食習慣,蛋白質攝入也是嚴重不足。

3、所有養生經典都講的很好,但只有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做的好。養生也很簡單,不斷修正自己飲食習慣,對自己身體好的多做,常做養成習慣,不好的改掉。以前的經典,也要隨時跟著時間做出相應改變,不可生搬硬套。

希望今後能給大家分享更多


無極無量


現代人很注重養生,同事們窩在一起也是討論該吃什麼對人身體好,有一個江西同事回老家了,說他們家附近有個藥材市場,那裡的紅參特別好,女同事一聽個個讓他幫忙帶點,本人就買了200多塊的紅參,結果是喝過一次就放在辦公桌上沒在碰它一下,過了兩個月在打開全長蟲了,同事們都是跟風一樣的說什麼好就吃什麼,可是都是三分鐘熱度。

個人覺得,平時多些運動,飲食清淡一點,管住嘴邁開腿就差不多了。

最重要的是堅持!





甜蜜幸福生活圈


記得我爺爺曾和我講過:氣不通則痛而血不行則脹,當時不能理解,認為血不行應該是痛而氣不通則應該是脹,但是人到中年了才理解這是真的,氣血兩旺則身強體壯,所以保持氣血平衡和旺盛很重要。

其實保持氣血旺盛與平衡很簡單,適量的運動,不要整天坐在一個地方不運動,或者整天在電腦旁邊保持一個姿勢,慢跑其實是最好的一種運動。合理的飲食,不挑食,葷的,素的都要吃,這就是養生。

感謝聆聽,謝謝關注!最後祝大家的身體象花兒一樣旺盛,生活像花兒一樣絢麗多彩!


美麗家鄉草根微評


這個問題答題很詳細,不是一般人能説清楚的?氣血養生也是今後人類健康的主要課題,氣也就是中氣,中氣不足,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疾病,血,人造血液,通常是以食物而産生的血脂強弱,也具有一定的抗免性,人與植物動物其實是一個道理,深山區的樹木在自然生態空氣(有機循環)作用下,很難發病,純淨的水土礦物質為樹木生長夀命帶來保全,有錢人所以跑到山清水秀土地純淨的環境中去養生,人們健康生活離不開氣血養生!


破浪行舟102253266


其實所有的養生方法,都沒有太大的技術難度,難在堅持和自律,只要堅持適度運動,科學膳食,時刻保持良好的坐臥立走的姿態,控制好體脂率,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基本符合了健康養生的要求。

很多過度渲染某種養生之道的人,要麼利益趨勢,要麼就是認知上的極端偏頗,千萬不要把養生說成玄之又玄的東西。



聚擊手


人活一口氣,人全憑一口氣支撐,氣血不足,可以通過食補,藥補,同時心態要放寬,還要經常鍛鍊,生命在於運動嘛!睡眠質量要好,還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


聞紅陽


我感覺這種問題的回答,不要做的太多花裡胡哨。很簡單的問題,非得回答的神秘,而且看不懂,搞得你像一個國家級中醫一樣,有意義嗎?

最主要的是,還是抄襲、搬運。 笑了

說白了,早睡早起、注意飲食、不要過度勞累、

就這麼簡單,回答的那麼繁瑣,誰有時間看啊,拜託,大家都很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