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重大紀念日從來不大閱兵?那麼美國靠什麼來鼓舞士兵的戰鬥意識?

水煮老牛慢火燉


美國也有閱兵,只是規模和重視程度都比傳統陸權國家要略低。

在歷史上,由於陸軍是最早出現的軍隊的,最早的閱兵也是以陸軍為主的。以陸軍為主要武裝力量的國家,毫無疑問在陸地上有強大的敵對勢力,需要保持龐大的常備陸軍來防衛。所以閱兵並非未鼓舞士氣,而是為了顯示力量,威懾敵對勢力。



典型的如永樂十九年,明朝調集了十萬軍隊,包括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等精銳部隊,在北京地區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閱兵活動。邀請了27個亞洲國家的使團參觀,其中包括有意攻打明朝的帖木兒帝國使節。在閱兵後,帖木兒帝國使節以跪姿參拜永樂皇帝以表示誠服。



所以閱兵的主要目的是展現實力,威懾敵方,適用於傳統陸權國家,需要保持強大陸軍規模,特別是本土遭遇嚴重戰爭危機的國家,比如俄羅斯。而美國的陸軍曾長期是配角,在一戰前,美國陸軍僅有幾百人的規模,本土防禦力量主要是民兵。

美國曆史上也並沒有遭遇過嚴重的戰爭危機。唯二的本土戰爭,一是加拿大民兵火燒白宮,但是對美國安全沒造成嚴重危害。二是美墨戰爭,美國獲取了墨西哥大片土地,包括今天的加利福利亞州、新墨西哥州等,獨立戰爭是誕生美國的戰爭,故不包括在內。



所以在本土未受嚴重戰爭危機,陸軍規模較小的情況下,美國並未養成在重大紀念日閱兵的傳統。而美國雖是陸地大國,但是具有典型的海權國家特點,即閱艦比較隆重且比較多。在2000年美國獨立紀念日,美國總統克林頓檢閱了美國海軍艦艇。類似的閱艦活動在美國海軍軍演後經常舉辦。



作為傳統的海權強國英國,舉辦閱艦式的次數要更多,1415年皇家海軍就進行了世界第一次閱艦式,觀閱結束後英海軍隨即遠征法國。在一戰前夕的1917年,為德國公海艦隊,英國舉辦史上最大規模閱艦式,共計60艘戰列艦參與,相當於現在的60艘航母。



所以閱兵是否是傳統,和陸權和海權戰略有關。側重陸權,多會有閱兵傳統。側重海權,則多會注重閱艦式。美國作為一個典型的海權國家,對於閱兵不熱衷是有理可依的。

閱兵跟士兵的戰鬥意識並無多大關係,而是和戰鬥歷史、武器裝備、指揮官和入伍人員素質有關。印度幾乎年年閱兵,難道印度軍隊士氣天下第一?

美國從獨立後,僅從戰爭角度講,美軍在多年的征戰中,從未在戰爭中遭遇重大慘敗。就算是二戰菲律賓美軍投降,也在日本身上報仇雪恨。長期的勝利使美軍有深刻的天下第一的思維,士氣自然不在話下。



美軍的指揮官培養是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使各級指揮人員有足夠的鍛鍊,並且美國長期戰爭,指揮官多有戰場經歷,排除掉紙上談兵的人員,最大程度的保持美軍指揮體系的正常發揮。在武器裝備上,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武器,對美軍士氣有很強的提升作用。



在入伍人員素質上,由於待遇豐厚,軍人地位高尚,吸引到大批美國優秀青年入伍,這些夢想做出一番成就的青年,使美軍始終保持蓬勃向上的氣質

。反觀宋朝,服役士兵需要臉上刻字以防止逃跑,連名將狄青都不例外,所以宋朝軍隊的士氣可想而知有多低落,在外戰中屢戰屢敗也不足為奇。


L夕惕若


第一個問題美國為什麼不怎麼閱兵?

美國其實閱兵也是有的,比如紀念日是小規模慶祝式,遊街式閱兵(規模很小走走路,散散步表示一下,沒我們的正式),花不了多少錢,美國最近的一次大閱兵發生在1991年,在老布什時代打贏的海灣戰爭搞了一次,後來就老布什被選下臺了。



美國不搞大張旗鼓的閱兵,主要美國選民反對,美國人認為閱兵,打仗太浪費錢了,美國人只要自己的錢袋子鼓起來就行,所以特朗普也想搞一次閱兵,後來因為軍方的預算不夠泡湯了,不知何時才能如了特朗普的願呢?美國不搞大閱兵主要是捨不得錢和怕選民的問題。



美國不搞閱兵怎麼鼓舞士兵的士氣的?

我們說別人搞閱兵都是秀武器,秀肌肉,美國沒有必要這樣搞,因為他們軍事設備是世界最先進的,最多的,像十一艘航母誰能比,有先進的隱形戰機,F22,F35,根本不需搞閱兵去秀,因為他們常常直接進入戰場,阿富汗,伊拉克等例子。

美國是怎麼鼓舞士兵士氣的,

一,靠高工資和高福利,反正美國士兵福利還是不錯的。



二,是演藝明星,美女,進軍營慰問演出,或進戰地演出,互動,狂歡,可以鼓舞士兵的士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