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淑妃死後,武則天是如何對待她的三個孩子的?

用戶79536549507


我來回答。

蕭淑妃和李治生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她和武則天在宮鬥中失敗並被殘忍虐殺之後,三個孩子的下場不言而喻相當悲慘。武則天是個能對自己親生女兒和親生兒子都痛下殺手的角色,對於仇敵的兒子女兒當然也不會心慈手軟。

許王李素節是李治第四個兒子,聰明好學,一天能朗誦古詩五百多字,勤奮刻苦,李治特別喜歡他。永徽六年蕭淑妃被武則天囚禁殺害後,年僅十歲的李素節出為申州刺史。乾封初年李治下了一道聖旨,李素節舊病纏身,沒有必要入朝覲見了。其實李素節根本沒病。李素節久不見李治的面,生怕武則天對他下手,就專門寫了一篇《忠孝論》以表忠心。當時李素節的王府倉曹參軍正是日後推翻武周政權逼武則天退位的張柬之,他把李素節寫的這篇文章拿給李治看,武則天非常不高興,讓人告發李素節貪汙受賄,降封鄱陽郡王,安置於袁州。儀鳳二年禁錮終身,改於嶽州安置。武則天當了皇帝后進封李素節許王,累除舒州刺史。天授年間,李素節和李治第三個兒子李上金一起被誣告謀反,要拿到洛陽城審訊,臨走時見到有人辦喪事哭泣,跟左右侍從說,人活一輩子,能夠生病而死真的很不容易,這麼好的事真的不需要哭啊。走到洛陽城南的龍門客棧被縊死,享年四十三歲,武則天令以庶人禮葬之。李素節被殺後,他的幾個兒子李瑛、李琬、李璣、李瑒等九人一起被殺,只有幾個小兒子李琳、李瓘、李璆、李欽由於年齡太小倖免於難。

義陽公主是李治長女,名叫李下玉,聰明好學,端莊靈秀, 蕭淑妃被殺後,她和妹妹宣城公主一起被囚禁掖庭宮,二十四歲了還沒嫁人。其實在唐朝二十四歲沒嫁人不算年齡大。大唐女權高漲,最初法定結婚年齡十五,武則天提到二十,太平公主提到二十五。新舊唐書說她四十歲還沒嫁人,不確。因此此時李治才四十四歲,哪來這麼大女兒。武則天長子李弘當了太子後,有一次去掖庭宮視察,看到了這兩個可憐的姐妹,遂生惻隱之心,於是向李治武則天上表,希望把兩個女子嫁出去。武后此時正被李治削減權勢,恰是夾著尾巴做人的時候,雖然心中惱怒,但是不好反駁,於是把李下玉嫁給了李治貼身侍衛權毅。權毅為天水郡略陽縣(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出身門閥士族,娶了李下玉之後步步高昇,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大肆清洗李唐舊部,權毅也沒有幸免,被酷吏誣告謀反,於天授二年正法洛陽,死時四十五歲。失去了丈夫的李下玉很快也死掉了。

高安公主是李治第二個女兒,名諱不詳,咸亨二年嫁給李治另一個侍衛王勖,也是名門望族。天授二年,王勖和權毅一起被酷吏誣告殺害。其實兩位駙馬之所以被清洗,就是因為娶了蕭淑妃兩個女兒然後和李唐王朝有了關係。根源還在兩位公主身上。丈夫被殺之後,高安公主依舊被囚禁在掖庭宮,公主九十多天為丈夫守孝,飲食節制,身體素質每下愈況,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此時觀音菩薩四次顯靈在她身上,武則天知道後大為驚異,就放了她一馬。其實這是高安公主自保之道,武則天自稱彌勒佛下凡普度眾生,靠佛教教義為幌子蠱惑黎元,高安公主於是自稱得到了觀音菩薩保佑,武則天再說了也沒必要對一個囚禁在冷宮的弱女子下毒手,於是高安公主一口氣活到開元二年,享年六十六歲,也就在前一年,太平公主被殺。蕭淑妃和武則天的恩怨就此了結。


唐風宋月


蕭淑妃死後,他的三個孩子失去了母親的庇護,如羊入虎口,惶惶惶不可終日。

武則天是個為達目的連自已的子女都可殺的人,何況是情敵的孩子。

蕭淑妃有一個兒子李素節,二個女兒,一個是義陽公主,一個是宣城公主。蕭死後,李素節被放在外,常年見不到李治,死神如影隨行,到了武則天登基後,李素節的大限也到了。羅織了個罪名,把他縊死在洛陽的一個名叫龍門客棧的地方,還有他的幾個大點的兒子也同時被處死。
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被囚禁冷宮多年,被一次去掖庭的李弘看見,李弘可憐兩位姐姐,向李治武則天求情,在李治的干預下二人分別嫁給了李治的貼身侍衛,在大周時期,武則天終究沒有放過他們,兩個附馬都受到牽連而死,大公主悲憤交加不久隨丈夫去了,小公主忍辱偷生活到六十多歲。


一生幾度心涼


兒子素節因為是男孩,一直被排擠。雖然按照禮制封王了,但是一直過的膽戰心驚。後來武則天篡位前夕,素節被逼自殺了。素節好幾個兒子被流放,最後多半病死,只有一個活下來。在李隆基時代受到照顧。

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當時還沒十歲,被幽禁在宮廷中,沒人跟她們說話,被養的痴痴呆呆。後來李弘,就是武則天的長子為太子的時候,有人告訴了他這件事,他很生氣,上書母親要求讓姐姐出嫁。

這個時候兩個女孩不到三十歲,史書為了說明武則天的惡,非要說她們都四十歲了武則天還不讓她嫁。

武則天立即同意了李弘的意見,隨便指了兩個殿前的官員嫁了。

史書說這兩個小官身份地位根本配不上公主,其實不是的,當時能在殿前當官的,都是比較牛叉的官三代了。

這件事情給武則天和李弘的關係帶來了很大的裂痕。

兩個駙馬很快被指派到外地當官,他們帶著公主走了。然後2公主過了十幾年的好日子。

武則天篡位之前,殺死了2駙馬,2公主再度被關進掖庭。其中一個很快死了。另外一個害怕武則天迫害自己,總是自稱自己看見神佛之類的,讓武則天感到詫異,最終沒動她。

這個公主活到李隆基時代,得到了善待和尊崇。


實夢閣


說起來,武則天當初能從感業寺那麼順利的就進了李治的後宮,還真得感謝蕭淑妃。如果不是王皇后實在鬥不過蕭淑妃了,也不會想到引進武則天來對付蕭淑妃。只是請佛容易送佛難,武則天不僅鬥垮了蕭淑妃,緊接著又鬥倒了王皇后,自己做了後宮的女主人,順便在很久之後成了第一位女皇帝,這一切,豈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武則天進宮之後,李治的的其他妃嬪再也沒有懷孕生子的記錄,只有武則天為李治生下了四男二女六個孩子,再加上之前的六個孩子,李治只有12個孩子,這與他的祖父李淵和父親李世民完全是沒法比的。在武則天進宮之前,蕭淑妃是生孩子最多的,總共生下了一男二女三個孩子。分別是644年左右出生的義陽公主李下玉、646年出生的許王李素節、649年左右出生的高安公主。從這裡也足以看出李治是有多麼寵愛蕭淑妃。

蕭淑妃仗著李治的寵愛和王皇后明爭暗鬥,兩人勢同水火。王皇后非常忌憚蕭淑妃,不僅僅是因為蕭淑妃的得寵,還在於蕭淑妃有兒子並且蕭淑妃出自蘭陵蕭氏,和王皇后的太原王氏都是世家大族。而王皇后卻始終沒有孩子,會不會有一天蕭淑妃就越過她成了皇后呢?後來王皇后知道了李治在感業寺還有情人,這讓她看到了希望,武則天和蕭淑妃一樣是李治喜歡的類型,而武則天卻沒有蕭淑妃的家世,將來一定不會威脅到她的後位,於是王皇后就主動接武則天進宮。

武則天自然感激王皇后,也確實把李治的心從蕭淑妃那裡完全霸佔了過來,但是王皇后卻並沒有勝利,因為很快武則天就生下了兒子李弘,開始有了做皇后的心思。自然的,昔日的對手又聯合起來鬥武則天,但是明顯武則天技高一籌,最終把兩人鬥垮了,囚禁了起來,即便李治念舊,想放過二人也不行。武則天對二人用了“人彘”的加強版“骨醉”,具體的操作四姑娘在這裡就不寫了,實在是太殘忍了。

蕭淑妃死後,她的三個孩子並不好過,雖然他們的父親是大唐的皇帝,但畢竟他們的後媽是武則天。這裡四姑娘就來說說他們的遭遇:

義陽公主:李下玉是李治的庶長女,按照李治的年齡推斷,應該是出生於644年左右,是李忠的異母妹妹。李下玉因為蕭淑妃的緣故,後來一直和妹妹高安公主生活在掖庭宮,這一住就是近二十年,直到671年,當時的太子李弘發現了自己這兩個可憐無比的姐姐,就去請求李治把兩個姐姐嫁出去。雖然武則天心裡很不願意,但是她並沒有阻止,就在這一年,已經二十八歲左右的義陽公主嫁給了侍衛權毅,這個年齡在唐朝來說已經是剩女中的剩女。

權毅成為駙馬都尉以後,出任蘄州蘄川府左果毅,後來又改任袁州刺史。691年,武則天做皇帝的第二年,權毅參與了反對武則天的行動,被處斬,不久之後,義陽公主也去世。後來唐中宗追封姐姐義陽公主為金城長公主。夫妻二人陪葬乾陵。

李素節:李素節是李治的第四子,因為蕭淑妃的緣故備受李治寵愛,而李素節本人也聰慧異於常人,且勤奮好學,可以說有光明的未來等著他,五歲那年受封為雍王。但因為蕭淑妃的關係,被武則天排擠外放,擔任申州刺史,結果到了666年,李治竟下令不讓李素節再入宮朝見,原因就是李素節有舊疾,實際上就是李治不願意看到這個兒子。李素節特意寫了《忠孝論》讓張柬之呈給李治,這讓武則天很不高興,於是誣陷李素節貪贓受賄,李素節被降為鄱陽郡王,食邑是原來的三分之一,安置在袁州。到了677年,李素節直接被禁錮終身,安置在嶽州。

三年後,武則天又請求李治免了李素節的罪,李素節成了嶽州刺史,唯一不變的一點就是不能見李治,這對父子一直就是處在不相見的狀態。後來李治去世,武則天攝政,李素節的狀況並沒有大的改變,只是到了690年,李素節被酷吏周興盯上,說他謀反,武則天下令讓李素節進京,到了龍門驛就被勒死了,他的九個稍微大點的兒子也被殺死,只給他留下了四個年幼的兒子,被囚禁在雷州。

高安公主:高安公主初封宣城公主,是李治的第二女,在蕭淑妃被武則天收拾了以後,和姐姐義陽公主住在掖庭宮,然後在671年嫁給了潁州刺史王勖,生下了三個兒子。691年,王勖和姐夫權毅同時被武則天所殺,而宣城公主又被軟禁了起來。直到唐中宗復位後,宣城公主成為宣城長公主,開府置官署。唐睿宗時期,宣城長公主改封為高安公主,食實封增加到1500戶。714年,高安公主去世,算是三人中最長壽的一個了。


蕭曉四姑娘


蕭淑妃曾經是高宗李治最寵愛的妃子,她和李治一起生育了三個孩子,一男兩女,男孩是許王李素節、女孩是義陽公主李下玉和宣城公主。蕭淑妃得寵時,李治對這三個孩子如掌上明珠,武昭儀後來居上奪走李治的寵愛後,淑妃和她爭寵失敗、被廢為庶人,而武氏被立為皇后。有了後孃就有後爹,懦弱的高宗李治放任武皇后對淑妃三個孩子的迫害,他們三都命運悲慘,僅有宣城公主僥倖得到了一個平靜晚年。

淑妃和素節母子倆備受李治寵愛,甚至威脅到了王皇后的地位

唐高宗李治還是晉王時,由父親李世民做主,為他選了一個出自太原王氏的正妃王氏,王氏出自高門大族、又端莊美麗,李世民對這個兒媳婦很滿意,曾稱她和李治為“佳兒佳婦”,李治成為皇帝后,王氏也夫貴妻榮跟著沾光成為了皇后。

但李治其實並不喜歡這個妻子,他在後宮中最寵愛的是淑妃蕭氏。王皇后無子,淑妃卻和李治生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李素節。素節從小就聰慧好學,小小年紀的他每天能背詩賦五百多字。李治對這個兒子特別寵愛,他剛剛即位,在永徽元年就把兩歲多的素節封為了雍王,官拜雍州牧。雍州是京畿長安所在的州府,名義上的長官向來只由地位特殊的皇族成員擔任,由此可見李治對這個兒子的寵愛程度。

李治對淑妃母子的偏愛引起了王皇后和王氏家族的恐慌,王皇后害怕後位不保,想到了兩條對策。首先她收養了高宗庶出的長子李忠為自己兒子,李忠因此有了嫡子身份,並在永徽三年被立為了皇太子。然後王皇后在知道李治在感業寺養著先皇才人武氏為情人後,她出了一個招,把武氏引入後宮試圖分走淑妃寵愛。當然,從理論上來說王皇后這招好像很有道理,但武氏是天選之女,所以王皇后此舉雖然坑了情敵蕭淑妃,但把自己坑得更慘。

蕭淑妃在後宮鬥爭中落敗、下場悲慘

武氏進入後宮之中後,王皇后一度深深覺得自己此舉實在太英明瞭。武氏不僅迅速奪走了淑妃的寵愛,而且對自己卑躬屈膝無比討好。但武氏自從受封昭儀並生了兒子李弘之後,王皇后才發現自己幹了一件可以後悔九輩子的蠢事,隨著高宗對武昭儀越來越言聽計從,野心勃勃的武昭儀狐狸尾巴迅速露了出來,蕭淑妃根本不被武昭儀看在眼裡,武昭儀的目標直指自己的皇后寶座。

原來道教裡有個讖言,說“李弘”是太上老君降臨人間的化名,李弘如果成為天子,天下就將太平,人民享受大樂。武昭儀的兒子取名叫“李弘”,目的不是很清楚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現在王皇后又聯合蕭淑妃組成統一戰線鬥武昭儀了。高宗李治雖然偏愛武昭儀,但王皇后和蕭淑妃也是舊愛,他一時夾在三個女人中間糊稀泥兩邊討好。這時武昭儀使出了殺手鐧,她親手殺了自己女兒,卻將公主之死嫁禍給了王皇后。自此李治的天平就更傾向武昭儀了。

而李治在為武昭儀謀取更高地位的時候,武昭儀敏銳地發現了她和李治的共同革命目標——扳倒掌攝皇權的長孫無忌集團。

永徽六年,李治通過廢黜王皇后、蕭淑妃,立武昭儀為皇后事件,打垮了舅舅長孫無忌等人,把皇權收回到自己手中。而王皇后和蕭淑妃不但被汙衊為行鴆毒之事被廢為庶人,幽禁宮中,她們的家族也受到牽連被流放嶺南。李治當然知道皇后和淑妃是被陷害的,所以有次他又一時心軟去探望她們,此舉被武皇后知道後,行事果斷的武氏立馬決定斬草除根,在她的爪牙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的進言下,高宗和武后用酷刑殺死了王、蕭二人,並將她們的家族改名為“蟒”、“梟”二姓以示警戒侮辱。

覆巢之下無完卵,蕭淑妃三個孩子的悲劇命運

俗語說,有了後媽就有後爹,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從武昭儀進宮後,高宗李治心愛的孩子就不再是素節和他的姐妹了,而是武昭儀的兒子李弘。

1、被趕出京城後常年幽禁、最後被武太后賜死的李素節

母親蕭淑妃被廢殺後,高宗把素節從雍王改封成郇王,外調為申州刺史,接著以他有病為由,讓他再也不用回長安述職,可以說是把這個兒子踢出長安再也不相見了。可憐的素節還對高宗殘存幻想,寫了一封《忠孝論》來表達自己對父親忠誠和孝順的心意,武皇后得知後大怒,找了個素節貪汙的理由把他降成了鄱陽郡王、並削掉了三分之二的食邑,安置在袁州監視。高宗和武后接著又對素節實行終身幽禁,改於嶽州監視。幾年後武皇后假惺惺地勸高宗赦免素節之罪,並擔任嶽州刺史,但是不許入朝。高宗死後,武太后為了懷柔,先是改封李素節為葛王,又進封許王,擔任舒州刺史。天授元年,隨著武太后稱帝的步驟越來越近,她的侄子

武承嗣誣告素節和其兄李上金謀反,素節和他九個兒子一起被殺。

2、從小被幽禁、後來夫妻一起被武后所殺的義陽公主李下玉

義陽公主是高宗的長女,母親死後,她被幽禁在掖庭冷宮之中,史書記載公主“四十未嫁”,由於太子李弘同情姐姐的遭遇,為她們請婚,盛怒的武后隨便把她們嫁給了兩個衛兵。不過根據義陽公主駙馬權毅的墓誌銘來看,這種說法當是宋朝史官對武后行為的一種誇張和抹黑。根據墓誌記載,高宗咸亨二年,義陽公主下嫁翊軍權毅,此時唐高宗李治才四十四歲,因此義陽公主怎麼也不能有四十歲了。權毅是名門之後,後來歷任蘄川府左果毅、袁州刺史等,可見高宗對女婿還是給了正常待遇。高宗死後,天授元年,武太后稱帝時,義陽公主夫婦或者參與了反武鬥爭,公主駙馬都被殺害。中宗復辟後,為義陽公主夫妻平反,追封公主為金城長公主。義陽公主夫婦倆可能都死無葬身之地,中宗年間改葬時,採取的是招魂合葬方式。公主和駙馬生了兩個女兒。

3、靠裝神弄鬼苟且偷生活下來了的宣城公主

宣城公主從小就和姐姐義陽公主一起被幽禁在掖庭,高宗咸亨二年時,由於太子李弘的求情,二十二歲的她被嫁給了潁州刺史王勖。同樣在天授元年,武太后稱帝時,王勖無辜被殺,而宣城公主則被武則天重新召回了宮廷。面對著兄姐和丈夫都被殺害的慘境,宣城公主為了保住性命,忽然生出了一條計策。她到處宣稱自己身旁有四個菩薩一直在守護,由於當時武則天大肆利用宗教為自己稱帝的合法性蠱惑人心,因此對宣城公主此舉她也睜隻眼閉隻眼放了公主一馬,宣城公主就這樣靠裝神弄鬼苟且偷生活下來了。神龍政變李唐復辟後,唐中宗上位,宣城公主終於擺脫了武則天的陰影。唐中宗為了安撫李唐皇室,給與了宣城公主高規格待遇,不僅封她為長公主,而且賜給了實封一千戶。唐睿宗即位後,改封為高安長公主,實封加到了一千五百戶。唐玄宗即位後,又把姑姑的食邑加到兩千戶。開元二年,高安長公主去世於長安家中,享年六十六歲。


美映椒房


蕭淑妃和武則天都是唐高宗李治的嬪妃,而且都曾經獲得恩寵,但可惜的是,蕭淑妃最終上演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悲慘橋段。

蕭淑妃出身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望族,是齊梁皇室後裔,李治當皇太子時因漂亮聰慧,被選進東宮,封為良娣。

皇太子李治很喜歡蕭淑妃,蕭淑妃先後生下女兒義陽公主和兒子許王李素節。

唐朝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皇太子李治登基稱帝,史稱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即位後,改封良娣為淑妃,蕭淑妃更加受寵,又生下女兒高安公主,導致“六宮粉黛無顏色”,甚至王皇后也失寵了。

後來,王皇后發現唐高宗喜歡他的庶母武則天,就在唐朝永徽二年(651年),配合唐高宗從感業寺召武則天還俗入宮,試圖與她合作扳倒蕭淑妃。

唐朝永徽三年(652年),武則天生下長子李弘,不久被拜為二品昭儀。

武則天受寵後,蕭淑妃失寵了,但她不改以往專橫跋扈、驕傲囂張的個性,導致唐高宗生厭,王皇后也逐漸失寵。

武則天為了當上皇后,想辦法汙衊王皇后,唐朝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頒下詔書,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武則天被立為皇后。

由於武則天越來越表現出掌控朝政的慾望,唐高宗對武則天漸漸有了意見,開始想念蕭淑妃與王皇后。

有一天,唐高宗去囚禁蕭淑妃與王皇后的地方看望她們,發現囚室四面高牆,沒有門窗,只留有一個小孔來送飯菜,唐高宗不禁動了惻隱之心:

皇后、良娣無恙乎?今安在?

蕭淑妃與王皇后聽到是唐高宗的聲音,先是回了一句:

妾等以罪棄為婢,安得尊稱耶?

繼而嗚咽大哭,祈求唐高宗能夠放她們出去:

陛下幸念疇日,使妾死更生,復見日月,乞署此為‘迴心院’。

唐高宗被此情緒感染,就滿口答應了她們:

朕即有處置!

不過,唐高宗還沒有什麼行動,武則天已經知道了這個情況,立即派人杖責蕭淑妃與王皇后各一百,將兩人的手腳剁去,裝在酒甕中,幾天後兩個人就都悲慘死去。

蕭淑妃臨死前,大罵武則天:

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

不過,武則天沒有受到什麼報應,還下令改王氏為蟒氏,蕭氏為梟氏,以表示自己對二人的憎惡。

蕭淑妃死後,還留下女兒義陽公主、高安公主和兒子許王李素節,3人的命運各不相同,悅史君一一來解讀:

第一,義陽公主

義陽公主是蕭淑妃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唐高宗的長女。

蕭淑妃與武則天爭寵失敗後,義陽公主也被囚於掖庭宮。

唐朝咸亨二年(671年),義陽公主下嫁翊軍權毅。

權毅歷任蘄州蘄川府左果毅、袁州刺史、右監門衛將軍。

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權毅參與了反對武則天的行動,被殺,義陽公主也在不久後去世。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神龍革命,逼迫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即位,唐朝復辟。

唐中宗追贈姐姐義陽公主為金城長公主,後來還讓她和權毅陪葬乾陵。

第二,許王李素節

李素節是蕭淑妃的第二個孩子,也是唐高宗的第四子。

唐朝永徽元年,李素節受封雍王,官拜雍州牧,後來改任岐州刺史。

唐朝顯慶二年(657年),李素節改封郇王。

蕭淑妃與武則天爭寵失敗後,李素節受到武則天的猜忌,被唐高宗調出京擔任申州刺史。

唐朝儀鳳元年(676年),武則天派人誣告李素節貪贓受賄,將他降封為鄱陽郡王,在袁州安置。

唐朝儀鳳二年(677年),將李素節禁錮終身,改遷到嶽州安置。

唐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李素節的弟弟、武則天之子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成為皇太后,臨朝聽政。

唐朝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改封李素節為葛王,後又進封李素節為許王,改任舒州刺史。

武周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指使周興誣告李素節謀反,武則天下詔令李素節進京。

李素節行至京都南面的龍門驛,被縊殺而死,武則天下令以庶人禮節安葬李素節。李素節的兒子李瑛等九人同遭誅殺,李琳、李瓘、李璆、李欽古等4個兒子因年幼免死,長期囚禁在雷州。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神龍革命,逼迫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即位,唐朝復辟。

唐中宗追封李素節為許王,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許州刺史,以禮改葬,陪葬於乾陵。

第三,高安公主

高安公主是蕭淑妃的第三個孩子,也是唐高宗的次女。

蕭淑妃與武則天爭寵失敗後,高安公主與姐姐義陽公主一起被囚於掖庭宮。

唐朝咸亨二年(671年),高安公主下嫁潁州刺史王勖。

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王勖參與了反對武則天的行動,被殺,高安公主被禁錮。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神龍革命,逼迫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即位,唐朝復辟。

唐中宗以高安公主進封長公主,實封千戶,開府置官屬。

唐睿宗李旦即位,高安公主食邑加實封五百。

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年),高安公主在長安永平裡家中去世,享壽六十六歲,陪葬乾陵。

綜上,應該說,蕭淑妃的3個孩子都被她所累,義陽公主和許王李素節死得不甘心,高安公主忍過了歲月,最終高壽善終,也是難得了。


歷史這樣說


武則天做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稱帝前後40多年裡,她的政治才能與政治家的雄韜偉略充分發揮;處理政務張馳有法;斷決國事幹淨利落,被大臣敬服。



她執政的14年裡,更是大刀闊爺實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生產、完善科舉制度,不拘一格任用人材、積極平叛,維護國家統一,盛況空前。據載:她執政期間人口由唐高宗李治時期的380萬戶增加至615萬戶,充分說明當時的農業經濟發展勢頭喜人、人們安居樂業、國富民強。


做為集軍事與政治才能為一身,風華絕代的女皇武則天,是如何對待蕭淑妃死後遺留下來的三個孩子呢?這得要從武則天從小出生環境與性格說起。


武則天從小受顯赫權勢、奢華生活薰陶,養就無限的權力慾。但是,漢唐以來重視門第之見,武氏族姓出身相對低微,受世俗輕視。特殊的境遇強烈刺激自幼聰慧、善言、洞悉、膽量過人的武則天,造就她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不達目的不罷休、冷酷手段報復一切的性格。


長孫皇后死的第二年,年青貌美的武則天被唐太宗召入宮。全家人為此悲傷,她反而勸慰家人說:“得見天子,焉知非福。”


武則天進宮後受封“才人”。唐朝嬪妃等級劃分,才人是最末等。但武則天做事幹練,善解人意,加上姿色嬌豔,被調入御書房工作。這個機遇讓武則天視野開闊,對於官場韜略與權術也漸漸通曉。但她在唐太宗身邊12年,才人地位始終沒有提升,也沒能為唐太宗生個一兒半女。


冷落而寂寞的後宮生活讓她與從小缺乏母愛,有戀母情節的太子李治暗通私情。隨著太宗駕崩,26歲的武則天與其她嬪妃被送到感業寺削髮為尼。


若沒有奇蹟發生,武則天只能過著平淡一生修行的生活。但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給武則天命運帶來改變的是王皇后。王皇后若能預測,她的計劃會給她帶來滅頂之災,相信打死她都不敢有此念想。


出身名門望族的王皇后,地位隨著李治地位的不斷升高與穩固,但一直無子的她卻心急如焚,因歷史上有很多皇后被廢黜皆因“無子”這個原因。


此時蕭淑妃已為李治生下一男二女。唐朝後宮皇后排第一,淑妃僅次之。也就是說淑妃距皇后的位置僅一步之遙,加之蕭淑妃備受李治寵愛,王皇后如坐針氈。她急迫的想尋找一個乖乖聽命於她的替身,並且取代蕭淑妃受寵愛的地位。



王皇后默默等待,隨著她與李治前往感業寺,給李世民忌日上香祭奠而嘎然終止。因為她發現武則天不僅是她的人選,而且與李治有私情。她天真的認為自已有恩於武則天,把她從感業寺裡撈出來,給了她二進宮的機會,於情於理武則天都應該對她感恩帶德。


武則天表面看起來柔弱,低眉順眼,讓王皇后產生:武則天是個值得信賴的人的錯覺。實則27歲的武則天心裡有明確堅定,似熊熊烈火的目標。


在王皇后的助力下,李治所有的雨露揮灑於武則天一人身上。蕭淑妃的生育紀錄也定格在一男二女上。隨著武則天受寵與地位不斷升高,子女不斷出生,讓王皇后驚恐醒悟,她曾經的計劃是多麼的禍害。


有句話: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王皇后與蕭淑妃欲聯手打敗武則天,按說此時武則天只是昭儀,皇后與淑妃聯手不論如何也不至輸。但現實是:昭儀的背後是至高無上的皇帝,跟昭儀鬥實則就是跟皇上鬥,勝敗已成定局。


局面的轉變在王皇后看望李治與武則天剛出生的長女後,這個剛出生不久的公主在王皇后看望後夭折。據載:武則天親手殺死自已女兒,然後嫁禍於王皇后。事情真相難明,但李治確實是自此冷落王皇后。


此後陷入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的紛爭中。最終因許敬宗一句”天子廢立皇后都是天子的家事,外人有什麼資格妄加議論呢?“而定性。



經過18年的奮鬥,二進宮的波折,武則天終於成為大唐王后,同時王皇后與蕭淑妃被貶為庶人。被貶為庶人的王皇后與蕭淑妃被關在一間日月無光的小屋,唯一與外界關聯的只是牆上送飯的一個小洞。


即使如此,武則天還是不肯放過她們。當她得到密報李治想要赦免她們時,武則天讓她們兩人在極刑中痛苦死去。


一切都是皇宮權力惹來的禍。蕭淑妃遭此噩運,她的一兒兩女又怎可能會有好的結局呢?


蕭淑妃引以為傲的兒子擔驚受怕30多年後,最終被絞死。


她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被關閉於宮廷監獄中。大好的年華被無情消磨,直到李弘在李治與武則天面前求情,卻被大發雷霆的武則天,當場下令嫁給兩個值班的門衛。兩位具有大唐血統公主因為皇權鬥爭,最終命運還不如一個平民人家的女兒。


一入皇宮深似海,玄機幾多深。歷代皇權爭鬥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對於古代的帝王的個人品德、性格、私生活不容忽略,但重要的還是要看他們政治與軍事能力,以及在歷史長河中所添的色彩。所以對於武則天的綜合能力評價,還是值得肯定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蕭淑妃,出身蘭陵望族蕭氏,乃是齊梁皇室後裔。李治為太子時,蕭氏因聰慧漂亮被選入東宮,封為良娣,唐高宗即位後,晉為蕭淑妃。先後生下義陽公主李下玉、許王李素節、高安公主三人。

蕭氏未入宮之前,唐高宗與王皇后感情不錯,但蕭氏入宮後,因容貌出眾,獲得高宗專寵,直接導致王皇后失寵。蕭氏仗著皇帝寵愛和腹中皇子根本不把王皇后放在眼裡,二人一直明爭暗鬥。

直到唐太宗周年忌日,唐高宗去感業寺為父親祈福之際,重遇庶母武氏,高宗心裡又泛起了漣漪。王皇后知道唐高宗對武氏的感情後,幫助高宗力排眾議,將武則天接回宮中,以期利用武則天分享蕭淑妃的專寵。

在王皇后看來,蕭氏有皇帝寵愛和子嗣,自己雖然無子,但是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做後盾,而武則天只是一個小角色,利用她打壓蕭淑妃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只是王皇后做夢也想不到,她隔岸觀火的策略卻是引火燒身。武則天還俗進宮之後,被封為二品昭儀,雖知道王皇后在利用自己,還是百般討好皇后,與她合力扳倒蕭淑妃。失寵的蕭淑妃自是心中不甘,經常找高宗吵鬧,惹得高宗心生厭煩,更加疏遠她!一同遭受冷落的還有王皇后,在與王皇后合作的日子裡,武則天逐漸培養自己的勢力,拔除王氏的爪牙之後,時機成熟後,武則天又設計陷害王皇后,王皇后和蕭淑妃一同被貶為庶人,打入冷宮。武則天成為了皇后。

在唐高宗念及舊情想要赦免王氏和蕭氏之時,武則天得知此事,即刻殺了二人以絕後患。蕭氏在臨死前大罵武則天是狐狸精,自己來生要變成一隻貓,讓武氏變為鼠,要活活掐死她報仇。武氏震怒,將王家和蕭家族人貶為賤姓,發配嶺南。

至於蕭淑妃的子女,下場也都悽然。

因為母親的緣故,義陽公主與高安公主都被軟禁,直到太子李弘求情,義陽公主才得以下嫁上翊衛權毅,高安公主嫁給了潁州刺史王勖。

天授年間,權毅、王勖參加反對武則天行動被殺,義陽公主也在不久後去世,高安公主被幽禁。

唐中宗登基後,追封義陽公主為金城公主,與姐夫權毅陪葬乾陵。

唐中宗封高安公主為長公主,封千戶,唐睿宗時期加封五百戶,高安公主在開元二年病逝,享年66歲,陪葬乾陵。

蕭淑妃唯一的兒子李素節,在母親宮鬥失敗後遭到武則天猜忌,被高宗調離京城擔任地方刺史。後被誣陷貪汙受賄,遭到終身監禁。唐中宗即位後,幾次加封李素節,武則天擔心後患無窮,以謀反罪名縊殺李素節。其年長的兒子皆遭到株連,只有四位幼子免死,被長期囚禁。唐中宗復辟後,追封李素節為許王,陪葬於乾陵。


史論縱橫


最毒不過婦人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蕭淑妃在宮鬥中慘敗,被武則天砍去手足,泡在酒缸裡做成“骨醉”慘死,2女1子受到牽連,但好歹沒有遭到虐殺,有的還得到善終。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蕭氏長相美麗,為人聰慧,被選入東宮後,為李治生下2女1子,分別是長女義陽公主、次女宣城公主、兒子許王李素節。李治即位後,被晉封為淑妃。

蕭淑妃姿色妖媚,且陰狠善妒,頗受李治寵愛,在與王皇后的宮鬥中佔據上風。

王皇后把武則天引進後宮,意圖與她合作扳倒蕭淑妃,未料卻是引狼入室,被更加妖媚,更加陰狠的武則天鑽了空子,結果王、蕭雙雙失寵,典型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心狠手辣,壞事做絕

王、蕭二人想要趕走武則天,反被對方倒打一耙,設計陷害,雙雙被廢為庶人,囚禁在暗室不見天日,終日以淚洗面,武則天則踩著兩人肩膀,榮登皇后寶座。

兩人被廢后,性格軟弱的李治又起了惻隱之心,武則天得知消息,立刻派人將兩女手腳剁去,浸泡在酒缸中,揚言要把兩個老太婆醃製成“骨醉”,最終折磨而死。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當媽的一死,蕭淑妃的三個孩子沒了靠山,雖然沒有遭到虐殺,下場也不好:

1.義陽、宣城公主

蕭淑妃死後,兩個公主被武則天打入冷宮,還好武則天的兒子、太子李弘是個好人,堅持向李治和武則天求情,最終武則天網開一面,把兩位公主釋放後嫁人。

武則天稱帝后,兩位公主又攤上事了,他們的丈夫牽連到謀反案中,都被處死,兩人成了寡婦,其中姐姐義陽公主因為身體不好,加上精神打擊,很快鬱鬱而終。

唐中宗即位後,追贈義陽公主為金城長公主,陪葬乾陵。宣城公主則堅強地活了下來,她在度過十幾年冷宮歲月後,終於重見天日,唐中宗復辟,進封為長公主,活到66歲壽終正寢。

2.許王李素節

蕭淑妃死後,李素節被一貶再貶,不過他畢竟是李治的兒子,武則天投鼠忌器,無法痛下殺手,但她這口氣一直憋了十幾年,李治死後,武則天稱帝,時年許王已經43歲,最終還是被縊殺,9個年長的兒子同時被殺,只有4名幼子苟活,還被長期囚禁在雷州。

唐中宗即位後,追封李素節為許王,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許州刺史,以禮改葬,陪葬乾陵。

僅通過蕭淑妃一例,足見武則天的心狠手辣,趕盡殺絕,她的所作所為正應了那句古話: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兩樣皆不毒,最毒婦人心。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王皇后自以為聰明,把武則天引進宮來對付風頭正盛的蕭淑妃,卻不曾想兩個人都被武則天干掉了。

蕭淑妃是最鬱悶的,本來自己正是風光無限好,卻莫名其妙的來了個武則天,不緊搶了自己的風頭,還受盡折磨後被做成人彘把命給丟了。據說蕭淑妃臨死前詛咒武則天:武媚娘是老鼠禍亂後宮,她下輩子會變成貓來抓老鼠。嚇得武則天宮中不準養貓。


蕭淑妃和李治育有二女一子。兒子許王李素節,兩會女兒分別是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李治只有三個女兒,另外一個便是太平公主)。

蕭淑妃死後,李治便以許王身體不好為由,下旨說許王以後沒事不要隨便進宮,安心養病。許王身體本來很好,我認為李治這樣做其實是保護李素節。不過李素節雖然能逃得過一時,卻逃不過一世。武則天稱帝后,失去了李治的庇護,李素節便被武則天賜死,時年43歲。

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因為蕭淑妃的原因,從小就被軟禁在掖庭。但是太子李弘(武則天長子)宅心仁厚,不忍兩個姐姐在冷宮中孤老終生,於是向李治求情。畢竟是親女兒,李治同意了李弘的請求。武則天無奈,只能妥協,釋放了兩位公主,並將他們嫁人。

不過武則天並不打算放過她們。武則天稱帝后,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的駙馬都因為謀反案被殺。義陽公主身體不好,丈夫死後很快也隨丈夫而去;宣城公主則是在冷宮中度過了一生,活了66歲。



順便提一下,當年為兩位姐姐求情的太子李弘,最終也死在了自己目前武則天的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