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從600年前向我們走來的崑曲,因其細膩婉轉,素有“水磨調”之美譽,崑曲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視為中國戲曲“活化石”。

崑曲被世人稱作是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這樣的千古佳音之所以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久盛不衰,是因為有一群優秀的崑曲表演家,將全部精力奉獻於它。

魏春榮就是其中之一~

淺笑低吟、顧盼生姿,沉浸在崑曲中的魏春榮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凝固時光,聆聽《長生殿》感受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愛情故事,聆聽《牡丹亭》體味“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唯美愛情……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初見魏春榮,從藝三十多年的她依然青春活潑、形態優雅,無時無刻臉上不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這樣的狀態充分的向大家證明了學戲曲不僅不會“古板”,反而能夠永葆青春~因為在幾百年底蘊深厚的戲曲藝術面前,大家都是稚嫩的學生。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小戲迷早已被她的笑容,深深圈粉,不愧是白燕升口中“中國最美的女子”。下面,請跟著小戲迷一起,解鎖北昆名旦魏春榮的藝術人生吧~略帶私心的表示,這篇推送有點長!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十歲學藝,三十奪梅

10歲那年,父母帶著年幼的魏春榮來到北方崑曲劇院,參加了崑曲學員班的招生考試。魏春榮回憶,報考人數眾多,幾乎每十個人中就要淘汰九個。經過了四門考試,年幼的魏春榮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了北昆,正式開始學習崑曲表演。

抻筋兒、下腰、翻跟頭……這樣枯燥的基本功訓練,魏春榮一練就練了三年,從不抱怨也沒有想過放棄。正是那頭三年的堅持練習,成就了她後來紮實的舞臺功底。

30歲那年,魏春榮榮獲了中國戲劇界最高獎項“梅花獎”,如此年輕的演員獲得這樣高的殊榮,這在崑曲藝術界是極其罕見的。如今,魏春榮已經成為北昆的當家花旦!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韓派傳人,專注崑曲

魏春榮是崑曲韓(韓世昌)派的傳人,她將韓派的獨特表演風格掌握的滴水不漏。魏春榮說,宗師韓世昌最厲害的,就是擅長用眼神刻畫人物,飾演不同的人物運用不同的眼神,表現不同的情緒也有不同的眼神。同樣是恨,在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心理下,這恨的程度肯定不同,表現它的眼神也自然要不一樣。

魏春榮的一雙大眼睛漂亮傳情,無論是《長生殿》裡深情脈脈的楊貴妃,還是《遊園驚夢》裡痴心不改的杜麗娘,她的每一個角色都能做到眉目傳情,令觀眾過目不忘。

魏春榮說,現在的表演現場空間很大,坐在後排的觀眾看不見臺上演員的表情和眼神,但眼睛傳遞出的是一種“神”,這個“神”就是信號,只要“神”有了,不管距離有多遠,觀眾都能接收到這個信號,並從中體會出人物內心的情感。

很多戲曲演員都曾有過觸電機會,魏春榮也不例外。魏春榮為了不耽誤學習崑曲,放棄了出演87版《紅樓夢》中芳官一角的機會,而是在劇中客串了一把襲人的表妹。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魏春榮用一天的時間完成了這個小小的角色。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次電視劇的演出經歷,魏春榮更加堅定了自己要把一生奉獻給崑曲舞臺的決心,因為她覺得,戲曲舞臺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

對魏春榮來說,每一次舞臺上出現的或好或壞的狀況都是珍貴的經歷,每一次舞臺下觀眾的反應都是極大的鼓舞,這是其他任何東西都換不回來的。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傳承崑曲,跨界推廣

談及崑曲藝術的宣傳和普及,魏春榮說,自己最想做的,就是讓更多人知道和了解崑曲藝術,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吸引他們走進崑曲藝術,感受這擁有六百年傳承歷史的藝術的魅力。

這幾年,王者榮耀遊戲深受年輕族群喜愛,魏春榮大膽跨界,給遊戲角色甄姬進行了配音。無論是人物打鬥時的呼和,還是配合人物動態形象的唱段,魏春榮都用專業的崑曲唱腔進行了配音。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魏春榮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它本身很有意思而且還能宣傳崑曲。”說到這裡,她溫柔婉轉地唱了起來,讓人彷彿回到了遊戲中。

魏春榮的嘗試是有成效的,大批年輕觀眾在網絡上大力稱讚配音的出色和動聽。魏春榮對這樣的反饋感到十分欣喜,因為有受眾因她的配音而去了解遊戲中人物的那個唱段,繼而走進了崑曲藝術的大門,被園中的芳香所吸引,從而愛上了這門藝術。

每一次的跨界嘗試,魏春榮都沒有為了迎合另一種藝術形式而把崑曲弄得“四不像”。在魏春榮看來,崑曲的跨界和融合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丟棄了崑曲藝術本身的根。在與不同藝術門類的跨界中,魏春榮往往能得到許多新的靈感,並將它們運用到崑曲上,不僅將崑曲藝術向更多的受眾推廣,更促成了崑曲藝術的創新。

在北昆的三十餘年,魏春榮經歷了北昆最好的時代,也經歷了中國戲曲最脆弱的時代。無論是在戲曲廣受歡迎的極盛時期,還是同事紛紛轉行、崑曲逐漸沒落的蕭條時期,戴春榮都依然堅守在舞臺上,而接下來的人生,她也將繼續不忘初心,將無盡春華永遠留在戲臺上。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下面,讓我們通過前期媒體對魏春榮的一段採訪,聆聽她對崑曲的感悟,希望通過她的推介,您也能愛上崑曲,走進大戲院!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人民網:崑曲是一門已經600歲,但仍舊活躍在國內外舞臺上的古老劇種,一些青年人擔心走進劇院卻看不懂。您怎麼看待青年人的這種心態?對於青年人走進劇場觀賞崑曲,您建議從哪幾個劇目開始?

魏春榮:對於美的東西,任何一個人都能欣賞。比起中國觀眾,外國觀眾有一層語言的障礙。我們原以為外國觀眾更看不懂崑曲,其實他們的欣賞是有一定基礎的。

我們曾經受一位德國老教授的邀請去奧地利演出,他當時選了兩個戲——《竇娥冤》和《爛柯山》,都是悲劇。既沒有華美的服飾,扮相也不好看。我們建議翻譯後加上字幕,便於觀眾瞭解,但老教授說字幕影響觀眾的欣賞,看一眼戲看一眼字幕,情節不連貫。演出後,那個老教授和在場的文化領域的博士們進行了討論。他們認為中國的傳統戲曲值得稱道,表演載歌載舞,演員做大幅度的動作也能唱得悅耳動聽,舞臺呈現力比西方歌劇更強。

在國內,為了讓大家更多地瞭解崑曲藝術和崑曲人,我們開講座、辦沙龍、參加演出、講大師課。有一次,講座後的互動環節上,一位穿著非常摩登的姑娘提問說,年青人覺得京劇更容易懂一些,崑曲是否需要改一改讓大家能夠聽懂?我回答說,“這是你的問題,不是崑曲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你覺得崑曲難以欣賞而不願意主動走近它。”其實,崑曲有很多欣賞的角度,精美的服飾、載歌載舞的表演、優美的曲詞……從哪一個角度切入都可以。

還有一次,講座後有個年青人抱怨“崑曲太古老,聽不懂。”我對他說,崑曲已經600年了,我不介意再多等你幾年。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有了沉澱以後,更願意找尋一種慢的生活方式,崑曲正好可以給予大家這種滋養。我們劇院2016年做過一個大數據調查發現,喜歡崑曲的人群中,以80、90後居多,其中90後佔到52%,年齡集中在20歲到27歲。復看人群相當驚人,達到了83%。

入門的話,可以選擇《牡丹亭》、《西廂記》、《獅吼記》和《玉簪記》等。《牡丹亭》,愛情故事浪漫唯美;《西廂記》,裡面有很微妙的男女之間的小心思;《獅吼記》接地氣,這種有喜劇色彩的戲更容易把觀眾帶入。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是美化的、詩化的、藝術化的生活。在忙碌、緊張的生活節奏中,大家不妨步入劇院,穿越時空,來一次與中國原創藝術的“親密接觸”。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能滑這裡的,都是真愛粉了!好消息哦,魏春榮將現身本週日晚21:20《戲碼頭》,為崑曲迷們帶來精彩表演,敬請期待~


「戲碼頭那些角兒」北昆名旦魏春榮:一曲春華萬物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