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俗世的流連


學生時代,每到期末,最頭疼的不是考試,而是期末論文,因為要讀超多的文獻;工作後,最害怕的不是加班,而是讀超長的材料作報告。這樣的痛苦,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看到很長的閱讀材料,頓時感覺四肢無力,兩眼發昏;好不容易靜下心來讀,卻發現讀完前段忘了後段,不得不返回重讀,直至放棄。

為什麼對有的人來說閱讀這麼難呢?也許問題出現在閱讀方法上。尼基·斯坦頓《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這本書,教讀者克服閱讀困難,進行高質量的閱讀。

尼基·斯坦頓是英國一位優秀的諮詢顧問。他涉及的行業眾多,包括管理、溝通、領導和團隊發展等,並且他還在大學裡教授溝通課程。

尼基·斯坦頓在《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的第12章和第13章分別詳細談論瞭如何增進閱讀速度和提高閱讀效率,以追求高質量的閱讀吸收。

如何增進閱讀速度

閱讀的速度跟人的智商、受教育程度、地位、性別等方面的內容無關,只跟閱讀習慣有關。閱讀速度快的人,多半是經過訓練,擁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閱讀速度慢的人,通常是被壞的閱讀習慣所拖累。

01 認識壞的閱讀習慣

眼睛移動方式不理想。書上的內容是靜態的,眼睛需要停下來對焦,才能看清書上的內容。 眼睛每停頓一次,能看到一個詞或者幾個詞,每次停頓花費的時間大約為0.25秒到0.5秒。 沒停頓一次所能看到的內容越多,停頓的次數就越少,閱讀速度就越快。有的人每注視一次能看到一行或幾行的內容,因而閱讀速度極快。讀得慢的人,眼睛移動一次看到的內容很少。

回視。讀著讀著,前面的內容忘了,與後面的內容連接不上了,必須重新倒回去把看過的內容再看一遍甚至幾遍。這是因為讀者在閱讀時專注於單個的字詞,沒有把握整體句子的意思。

默讀和想象。閱讀的時候,嘴裡或者心裡在默唸所讀的內容。大聲朗讀是,通常人的閱讀速度只能達到125字每分鐘,在嘴裡或心裡默唸,則會把閱讀速度降到每分鐘200字以下。

02 培養好的閱讀習慣

改變眼睛移動的方式。為了減少閱讀時眼睛移動的次數,必然要增加眼睛一次看到的內容的廣度,開始的時候,可以練習一次注視一行的內容;熟練後,可以練習一次看幾行內容。在此過程中,可以用手指或筆隨著頁面上的字一路指下來。

避免回視。加快閱讀速度,讓大腦專注於一塊一塊內容的意義,而不是單個的字詞,讓整個閱讀內容連接起來,就不會出現回視了。

拒絕默讀和想象。加快眼球的移動,加快閱讀速度,專注於整塊的意義而不是單個的字詞,大腦將沒有時間來默讀和想象。

因而,提高閱讀速度的關鍵,在於提高眼睛在頁面上的移動速度,讓大腦專注於閱讀內容的意義而不是單個字詞。這一過程,需要讀者的刻意練習。

03 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閱讀速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用一樣快的速度,重點內容,放慢速度細讀;不重要的內容,快速略過。

不同的閱讀目的,不同的閱讀速度。判斷你的閱讀是為了消遣,為了獲得信息,還是為了判斷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如果是為了消遣,完全不必在意自己的閱讀速度。為了高效獲得信息和迅速準確做出判斷,則需要提高閱讀速度。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效率是指在閱讀時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內容。

01 瀏覽

瀏覽是指在仔細閱讀材料之前,對材料進行粗略地翻看。一方面,對文章內容進行類,哪些是必須要讀的重要內容,哪些是可讀的有用內容,哪些是完全沒有必要讀的內容;另一方面,把握文章的內容概要,瞭解文章的結構,知道作者是如何把內容安排到結構中去的。這個步驟有助於合理安排精力,抓住主要內容,節省時間。

02 略讀

略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法,讀者能以最快的速度瞭解文章最重要的內容。如何略讀呢?

讀段落主題句。表達一個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成為段落主題句。他通常在一個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後一句。每個段落的主題句連接起來,就可以明確一片文章的主要意思。

看標記。文章中的標記分為視覺標記和語言標記。視覺標記包括大小標題、編號、項目符號等;語言標記包括各類邏輯銜接詞,如第一點、然而、因此等,暗示接下來的內容是否為重點。重點內容仔細看,非重點內容則略過去。

掌握七條略讀原則。這七條原則包括:用最快的速度閱讀;碰到有意思的地方,不要停下來;先讀標題、目錄、總結;閱讀材料的第一段;接著閱讀每一段的第一句;把每段的第一句按邏輯順序連接起來;放慢速度讀結尾的兩三段,看文章的結論、結果等總結。

03 SQ3R閱讀法

SQ3R閱讀法是一個結合了多個良好習慣的閱讀法,包括五個步驟:縱覽、問題、閱讀、回憶和檢查。

S: Survey 縱覽

先讀閱讀材料的目錄、前言、摘要等部分,瞭解文章的整體結構和內容安排、主旨、寫作目的等方面的內容。

Q: Question 問題

閱讀前,先問一些問題,促使自己邊讀邊思考,尋找答案,如

1) 這份閱讀材料的主題是什麼?

2) 作者支撐他觀點的論點有哪些?

3) ……

R: Reading 閱讀

帶著縱覽時瞭解的文章結構和主旨以及問題步驟中提出的問題去一章一章地閱讀,確認主旨,尋找支撐的細節。第一遍閱讀時,不要做筆記。第二次讀時,可以劃線,但不要做筆記。

R: Recall 回憶

讀完一章後後,回憶剛剛讀的內容,然後做筆記。寫下主旨,並寫下支撐的論據。如果能寫出來,說明你真的理解吸收了文章內容;如果不能,你則需要去花時間再讀,再檢驗。

R: Review 檢查

快速檢查前面四個步驟。看有沒有不明白或者遺漏的地方。

增進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是實現高質量閱讀的必經之路。以上方法,聽起來似乎很長、很麻煩,但一旦你開始做了,就會發現越來越得心應手,閱讀水平會越來越高,成就感越來越大,收穫終身受用的閱讀技能。


迦鯡魚


這個我有發言權,我是個閱讀推廣人,我每兩週都要讀一本書,並且寫筆記、書評、講書稿、拆書稿、書單。這讓我一個全職媽媽,在家有了不菲的固定收入。


不知道什麼時候,反對功利性閱讀成為一種時尚。可是書籍最原始的目的不就是傳承知識、記錄信息嗎?!閱讀的目的,消遣、獲得知識、收集信息。這三種目的使閱讀的狀態發展改變,當我們以功利的目的閱讀時,以獲得知識、收集信息為目的閱讀的時候,就會涉及到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這就要求我們學習適合功利性閱讀的閱讀方法。


我建議大家在閱讀前先學習閱讀方法的原因很簡單,磨刀不誤砍柴工,你每個月讀1本書,吸收20%,別人每個月讀2本書,吸收40%,一年下來這個量就可觀了,時間久了這個差距越來越大。很多事情,你做了沒什麼成本,你不做,拉長時間週期,以後補上來,成本就高了。

今天我們就先來分享一批能夠有效提高閱讀能力的書,我會按照書的難易程度、閱讀必要性、以我建議的閱讀順序排列。


1、《高效能閱讀》

作者原尻淳一總結了5個讀書技巧,讀書體質改善技巧——刺激與習慣的時間軸、沉迷讀書技巧——跟書談戀愛與契機管理、讀書環境技巧——求知興奮×環境設定×實體書店的刺激、速讀技巧——“假設”與“驗證”的互相追逐、加快理解的“類比讀書”技巧。

裡面關於閱讀速度和垂直閱讀的方法值得學習並實踐,對獲得單一領域知識有明顯效果。


2、《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作者奧野宣之是日本閱讀筆記專家,這本書非常薄,主要講的就是做讀書筆記的各種方法技巧。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介紹了很多適合做筆記的文具和筆記方法,連小學生學了都受用。


3、《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作者大巖俊之,是個教學講師,就是專門教學習方法的老師。書中主要分享裡速讀技巧、筆記技巧、通過思維導圖講知識內化、將知識付諸實踐。用輸出倒逼輸入,把閱讀、補充自己的知識體系、輸出形成閱讀思考模式,有利於快速吸收知識併成長。


4、《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

作者尼基·斯坦頓提出不同的內容,要進行不同速度的閱讀,節省獲取信息的時間,才是提高閱讀速度最重要的目的。兼顧閱讀速度的同時也要提高閱讀效率即要提高對所讀內容的理解。利用練習視覺寬度和SQ3R閱讀法來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


5、《如何閱讀一本書》

列閱讀的書單,最後都繞不過這本老書,但因為這本書厚而且趣味性差,沒有閱讀基礎的人,可能讀起來難度大,故而我把這本排在最後,如果有了前面幾本書的基礎,相信讀這本書收穫也會很大。

我最近開了寫作課,教寫講書稿,很多人看到每篇稿子6000元的稿費,都報名參加了。可是參加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抱怨課程APP不好用。很多同學希望改成音頻、視頻的增加趣味性,方便同學們學習。其實我是故意用全文字課程,甚至還故意把要領取的資料名隱藏在課程內容中。講書稿的稿費高,為什麼呢?有3個難點:閱讀、交付、口語化。講書稿,首先要把書讀了,一份8萬多字的課程資料你閱讀起來都有問題,簽約以後每月要讀3本書,出3篇稿子。每本書少則10幾萬字,多則幾十萬字,你怎麼辦呢?!交付和口語化實際就是收集信息再表達出來的過程,你連資料名都找不到,何談交付,沒有素材積累就不要談口語化了。


讀書無用論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你讀過那麼多書,卻過不好這一生。”造成這個局面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讀書目的、讀書方法沒有搞清楚,學到知識不能內化成自己知識體系,並運用到實踐中。這也是我今天把用輸出倒逼輸入,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書都放在前面重點推薦的原因。當告別盲目閱讀的時候,才是讀書帶來收益的開始。


鼴鼠的土豆


信息化時代,信箱裡躺著數不清的電子郵件,文件夾裡有大批的資料等待整理。有些很重要的內容,需要馬上閱讀和處理。這就要求我們提高閱讀效率,快速抓住主要信息點,做出判斷。


關於提高閱讀效率,《溝通聖經》中有講到SQ3R閱讀法,非常實用有效。這個方法包括五個步驟。

1、縱覽(Survey)

瀏覽目錄、前言和摘要,如有需要,縱覽整本書,找出關鍵詞,對整體內容和結構有大致的瞭解。縱覽整本書時,可以只閱讀每章每節的標題、每一章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以及前言和最後一章,以對整本書的內容和結構有個大致的瞭解。


2、問題(Question)

帶著疑問去書中尋找答案,更能專心閱讀並思考閱讀內容,而不是被動吸收。縱覽書的時候,常去自問自答。比如,當讀到提高效率這個章節,問自己:作者在書中介紹了什麼方法提高閱讀效率?作者有沒有拿出證據支撐他的閱讀方法論點?這個閱讀方法是否行之有效……



3、閱讀(Read)

開始正式閱讀前,我們已經縱覽了一遍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併產生了一些問題。仔細閱讀時,我們要確認每個段落的主題,深入瞭解這些主題,並尋找支撐每個主題的細節,找到問題的答案。


4、回憶(Recall)

現在可以開始做筆記。試著回憶剛才閱讀的內容,作者提出了哪些論點和支撐的細節。在這一步,可以列出整本書的思維導圖,方便自己記憶和保存。如果回憶不起來閱讀內容,那就說明閱讀還不夠專心和有效率,重頭再進行閱讀。



5、檢查(Review)

最後一步,用來確定沒有漏掉什麼重要的內容,確定已經找到所有的答案,確定已經把所有的論點和細節回憶並記錄下來。確認前面四步已全部完成。


離家的小辣椒


一、你需要的不是一組書而是一本書

如果目的是提高閱讀效率,一本好書就夠了,數千本的垃圾指導書籍,不僅不會讓你提高效率,反而會損害你原來的讀書能力。因為讀書方法類的知識屬於程序性的東西,關鍵是要把一套有效的程序走熟了,就像程咬金那樣,把簡單的幾個招式練熟了,而不是楊楊淺嘗輒止,學很多花拳繡腿。


二、一冊《如何閱讀一本書》就夠了

如果只有一本可以推薦,我選擇推薦阿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雅俗共賞,挺暢銷,也挺受閱讀研究學者歡迎,如中國第一個語文方面的博士,王榮生就在多個著作中提及該書。至於其他的書籍或者讀書法,西方的伽達默爾的鉅著《真理與方法》影響頗廣,但它主要涉及哲學層面或者說道的層面上的東西,不適合一般讀者。中國的朱子讀書法,筆者認為作為一般讀者沒必要讀,那是給搞古典文學的人。通俗方面的書,限於知識面,除了咱們推薦的這本,還真沒發現其他的好書。


三、高效閱讀=合適的方法+大量的練習

選擇書就是選擇方法,方法確定了,就需要在練習上做努力了。因為不同於陳述性知識的掌握,只要理解了便可;讀書技能類的程序性知識的掌握,需要的不僅是理解,還需要一定的熟練度。熟練度靠什麼?靠刻意的大量練習。


教育薛說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方法,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那麼就瀏覽所有人的方法,說不定哪一種就適合自己了,我來說說我的方法:

1,首先知道自己要閱讀的大致方向,由難到易列出書單,從中選取幾本來快速閱讀,逐漸得到自己找尋的點。這個部分可以用”共振閱讀法”來快速完成,通過畫共振曲線進行快速有效的閱讀非常適合主題閱讀的時候使用,為之後有效閱讀一本書打下基礎。



2.根據第一步,大致知道自己想要學習的方向,這時需要找這個方向的書籍,進一步閱讀,閱讀方法很多,可以選用自己適合的,我推薦使用一元筆記法,具體步驟可以讀<>,作者奧野宣之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如何通過做筆記來提高閱讀效率。

3. 最後,需要再補充閱讀,閱讀方法可以有很多,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可以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供的方法來嘗試。

希望對您有幫助,也希望您能提供您的方法,我們一起互相學習交流,謝謝!


江米條115


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幼年喪父,由母親一人撫養長大。小時候頑皮,好模仿。最開始,家在一片墓地旁,就跟著鄰家的小孩兒學起了哭喪、跪拜的遊戲,孟母看到後覺得不好,就帶著孟子搬到了市集旁去住。誰知,小孟子又開始跟市集上的孩子們玩起了做生意的遊戲,迎來送往,討價還價,孟母一看,還是不好,於是又帶著孟子搬走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一所私塾旁邊,孟子開始變得喜歡讀書,懂禮貌,孟母這才滿意,於是長期居住了下來,並送小孟子去私塾讀書,為孟子以後的偉大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試想一下,如果孟母沒有這樣做,說不定我們就見不到這位大思想家了。由此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多麼重要,好的環境,就像一座指明燈,會帶領他走向一條光明的人生之路。

日本作家原尻淳一《高效能閱讀》一書中就提到了類似的事情。原尻淳一主張,年輕的商務人士,應該把家搬到大學或圖書館附近去,享受不得不讀書的環境,從而培養自己的讀書習慣,獲取更多專業知識,最終贏得職場競爭力。這是原尻先生在讀過一百多本與閱讀有關的書籍以及親身實踐之後得出的結論,當然,不止這一條。

而是八十九條。

原尻淳一,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1972年出生於日本埼玉縣,畢業後就職於知名廣告公司,負責飲料及食品的品牌戰略。隨後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藝人、電影、動畫的營銷和企宣工作,繼而加入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

與古代相較,當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海量的不加選擇的信息,當我們打開電視或電腦網頁時,常常會被一集又一集的電視節目和一個套一個的網頁鏈接帶著走,時間往往就這樣悄悄溜掉了,除非你自己主動關掉,否則沒有一家網站或電視臺會提醒你,時間差不多了,你該下線關機了。

換句話說,我們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的時代。

而你,只有你,把握著這浩瀚知識海洋的開關。

《高效能閱讀》就是這柄開關。

原尻純一在《高效能閱讀》中,利用他高超的整理技術,將至今為止的閱讀術及其個人的實踐經驗歸納彙總為

89條通俗易懂的閱讀技巧,從內在動機、選書、環境、讀書、產出五個方面,為廣大迫切需要通過快速、高效獲取商務書籍有效信息,掌握所需知識,達到事業巔峰的商務人士,打造了一條快速高效的道路。

最初,對讀書不感興趣——轉變讀書意識

對讀書不感興趣的人,是因為沒有將知識當成自己的事情,沒有要將書中知識化為自身武器的意識,認為教科書、工具書=乏味,對一整本書存在畏懼心理,所以不願主動讀書。

看過《高效能閱讀》之後,這種畏懼心理可以說是小事一樁了。首先,讀一本書,可以從瞭解這本書的作者本人開始,通過了解他的軼事,聽現場,在網上與作者對話,成為他的第一個讀者,看他之前寫過的書評等方式,勾起自己的好奇心,選一本該作者的薄書讀起,並且不必完完整整讀完這本書,可以跳讀、略讀,隨便從自己想讀的地方開始讀,大聲朗讀也好,心中默唸也好,不要認為書本是你的敵人,而要認為你是它的主人,它的存在是為了幫助你,而不是為了嚇住你。這樣一來,你就會慢慢向愛讀書體質轉變。

接下來,變成沉迷讀書的人

原尻淳一是抓緊一切時機讀書的人,抓緊到什麼程度呢,不管幹什麼,只要有十分鐘的空餘,他就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書讀起來,上下班的電車途中,刷牙、漱口的時候,他的腦子裡就會敲響鐘聲,現在是讀書的時候。從某地到他地的途中,他還會給固定的車站制定固定的讀書方式,將讀書跟自己的行程搭配起來,通過做這些有儀式感的事,給讀書一個輕鬆的開始,並保持源源不斷的熱情,讓讀書這件事本身變得不再可怕甚至有趣起來。

全副武裝,打造自己的讀書基地

我們都是普通人,分分鐘會被讀書之外的事情吸引,這時候,打造家庭圖書館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打仗要有陣地,陣地要有堡壘,而家中的書架就是你讀書基地的堡壘。可以為愛書排名,按照書脈於書架中合理展示,提升深度閱讀及主題閱讀的興趣,將自己置身於書本環繞之中,將書本置於自己眼皮之下,怎麼想都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此外,帶上自己的愛書去家附近的咖啡館流浪,會感受到與家裡不一樣的閱讀刺激。

經常去書店接觸實體書,觀察書店的排列擺設,也能提供新的購書或佈置讀書基地的靈感。

當然還有一個終極辦法,就是搬家去大學或圖書館附近,跟孟母管教孟子一樣,將自己置身於濃烈的學習氛圍當中,營造不得不讀書,不得不學習的緊張感。這也是現今許多房地產開發商打造學府型學區房的噱頭。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讀書興趣有了,讀書氛圍也有了,接下來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讀書的嚮往了吧?

把平面的“2D”讀書轉換成“3D”讀書,確定好讀書目的,興趣方向,通過掌握目錄、黑體字、標題、關鍵字等速讀方法,帶著從實踐裡提出的疑問,到書本中驗證性地尋求答案,才是當今商務人士應該掌握的不二法寶。這也更加印證了工具書不用通讀,只要找到自己所需,立刻打完收工。

要想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士,就要深度挖掘本專業內的知識,擴充自己的垂直閱讀量,可以觀察前輩的書架來獲取專業書籍的信息,然後按照70:20:10的比例購置專業書籍、與專業相關的周邊書籍、自己感興趣的未知知識書籍。這10%的未知書籍就構成了自己的水平閱讀量,深挖專業知識,重視其他知識,就會構成自己獨特的立體知識網絡。

最後,為寫而讀,為著書立說而讀

以前人們是為了找一個傾訴的角落而在社交網絡上發佈信息,而現在,自媒體時代的今天,許多人是為了在社交網絡上發佈,而生產製造信息。“為產出而投入,正是時代環境的要求”。

讀過的書,看過的資料,只有將其中有用的信息分類整理好,才能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一下就蹦出來,為我所用。《高效能溝通》通過介紹達·芬奇的筆記,向我們展示瞭解刨讀書技巧及個人數據庫技巧,也就是信息的取捨和積蓄,以此來積累屬於自己獨有的知識體系,將知識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真正變成屬於自己的經驗教訓。

《高效能閱讀》中講解的89條讀書技巧,有的是你以前知道的,這部分你可以跳過去不看,但有的真的很新穎,新穎到會讓第一次看的人感到震驚。如果你不愛讀書,恭喜你,找到了一本讓你愛上讀書的秘笈,如果你愛讀書,正好,可以翻開來驗證一下原尻淳一說的高效率讀書是不是真的這麼回事,也許我們沒有孟子家那樣的條件,可以真的把家搬到圖書館跟前去,但至少我們在心裡種下了讀書的種子,只要我們勤奮耕讀,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會開出怎樣的生命之花。


月光迪斯科


閱讀季來了,大家都在找推薦書單。我也給大家推薦幾本關於閱讀的書,以便大家提高閱讀效率。

1.這樣讀書就夠了。

告訴你要學會拆書才能學以致用。

2.思維導圖閱讀法。學會思維導圖對理解書的精髓大有裨益。



3.超級快速閱讀。為你帶著目的閱讀指出方法,五感並用,超級閱讀。


澈媽教育


  • 湖南衛視當家主持人汪涵曾經說過一番話:

讀書不在於多寡,也不在於快慢,而在於讀完之後有沒有下定決心去用,這才是最關鍵的。如果一個人能踐行讀到的每本書中的一句話,那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如果能有一句話,由始至終貫徹自己的一生,甚至比讀萬卷書要強得多。

  • 是啊,讀書不在於數量多少,只有讀過之後行動起來才有效果。大巖俊之在讀書上花了很多時間、金錢走了很多彎路之後,總結出來的。他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一書中不僅講述如何通過讀書獲取知識,還根據親身經歷總結了一套讓我們實際行動起來的方法。

  • 大巖俊之,從決定“要創業”到實際開始真正創業,前後花了5年的時間。在這5年的時間裡,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但始終沒有向前邁出一步,他始終在思考糾結於一些假想的問題:“辭職之後生活怎麼辦?”“什麼時候辭職?”終於有一天,大巖俊之把自己的想法化成詳細的步驟,一步一步行動起來,他成為了研討會講師、思維導圖講師,並開發獨創的“緩速讀書”讀書法,同時舉辦了多場演講。

  •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重點講解了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 帶著目的去讀書

    • 我們為什麼買一本書回來?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裡提到一個實驗:

    請閉上雙眼,想一想現在在你周圍有多少藍色的物體,在心中默默地數一下。好了,請睜開眼睛吧。在閉上眼睛的狀態下,數出了多少?接下來,請掃視四周,確認一下身邊究竟有多少藍色物品吧。

    • 這個實驗當時我就做了,當我睜開眼睛時,發現原來我身邊有這麼多藍色的物品呀!

    • 當我們帶著主動意識去覺察時,我們的行動會更加關注,當我們帶著目的去讀書,知道自己想從書中獲得什麼,再去閱讀,會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

    • 有時間意識,閱讀效率會提高

    • 回想一下,學生時代臨近考試的時候,很多同學是不是在忙著複印筆記看習題?因為考試時間在即;在單位的時候,如果不想加班,是不是會安排自己的時間,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而平時生活中,往往一件想做的事情拖延了很久都沒有完成,為什麼?因為沒有那個不做不行的時間節點。

    • 當我們擁有時間意識,明確自己的讀書目的,給自己設立讀書計劃,一是能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讀書進度,二是讓我們針對性的閱讀蒐集信息。

    • 曾經參與過讀書百日挑戰活動,當時自己設立的目標是完成22本書的閱讀和筆記。為了更好的達成目標,我提前做了一張進度表,裡面包括書名、總頁數、每天閱讀的頁數、閱讀開始之日、閱讀結束之日、每本書的閱讀時間。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總體的規劃表,我才能每天掌握自己的閱讀進度,從而及時去調整,最終達成了目標。

    • 並列讀書法--大腦也需要新鮮感

    • 成毛真先生在《同時閱讀10本書》中提到:

    超並列讀書法,不是每次只讀一本書,而是在不同場所讀不同的書,在一天的時間裡同時閱讀幾本書。

    • 床頭放一本書,桌子上放一本書,公司放一本書,把不同類型的書放在不同的地方,等車時讀A,在家時讀B,當我們閱讀不同的書時,大腦也在不停地切換思考,專注力會有效提升,讓我們對書本的印象更深了。為什麼要選不同類別的書呢?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講,大腦喜歡驚奇,大腦也需要新鮮感,如果連續閱讀同一類型的書籍,內容可能會有重疊,大腦很快就會感到厭倦,效率自然降低了。

    • 我們一日三餐還要換著花樣呢,何況讀書呢!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邊書裡提到的高效閱讀的技巧有:帶著目的去讀書,有時間意識去規劃讀書,不同類別圖書並列讀書法,大腦也需要新鮮感。這些小技巧實踐起來並不難,不妨試試看。

  • 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


進化喵


不推薦書單,只推一本經典中的經典——美國莫提默.J.艾德勒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將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分別從理論和操作上作了非常詳細的介紹。

書的末章還列了一個書單,認真讀完這本書,並將其中的方法運用到推薦的書單中,你的閱讀能力還沒進步你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