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皮膚病有哪些?

朱秀媚


常見的皮膚病主要包括炎症性皮膚病和非炎症性皮膚病,腫瘤性皮膚病和非腫瘤性皮膚病。今天給大家介紹兩種腫瘤性皮膚病——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

案例

67歲的陳奶奶被右下眼瞼贅生物困擾了5年,今年3月,腫塊周圍皮膚出現瘙癢,老人視物開始不清楚,來到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就診。

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後醫生為其施行了右下眼瞼腫物切除術+遊離植皮瞼成行術

術中病理顯示:基底細胞癌

77歲的陳爺爺,今年7月份右胸部出現一紅色丘疹,並且沒有癢痛等不適,自行擠壓後,沒有擠出明顯物質,後腫物逐漸增大。

3個月以後,腫物周圍出現紅腫,還伴有疼痛,來到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後醫生為其實施了淺表腫物擴大切除術+任意皮瓣成形術

術後病理顯示:(右胸部)高分化鱗狀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為皮膚科較為常見皮膚惡性腫瘤。

基底細胞癌一般多發於老年人,且發生於皮膚表面,發展較緩慢,不發生轉移。

此種腫瘤多發生於暴露部位,且容易產生異味,短期內不危及生命,但影響美觀,對患者生活有極大影響,建議早期切除。

鱗狀細胞癌同樣多發於老年人,且發展迅速,有轉移的可能,建議及早及徹底切除,有轉移者行淋巴結清除。

皮膚科醫生溫馨提示:若皮膚出現淺表贅生物建議早期於醫院皮膚科就診,根據醫生建議行激光或手術治療,必要時行病理切片檢查,取得最佳治療時機,防止惡變及轉移的可能。


湖南醫聊


實際上皮膚科醫生在門診上看的皮膚病,絕大多數都是常見皮膚病,偶爾有一些少見皮膚病,極少見的就是一些罕見皮膚病。

國內有很多皮膚科的大教授,在少見病和疑難病這一塊造詣非常深,比如有名的醫院,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上海華山醫院等等等等,太多的這些醫院的專家在少見病疑難病這一塊,非常的有造詣。

就算在上面的著名醫院裡面,普通門診還是常見病和多發病為主。主要包括炎症性皮膚病和非炎症性皮膚病,腫瘤性皮膚病和非腫瘤性皮膚病。

炎症性的皮膚病,包括感染性皮膚病和非感染性皮膚病。感染性的皮膚病包括毛囊炎,癤子,膿皰瘡等細菌感染性的皮膚病,足癬,甲癬,股癬等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單純皰疹,帶狀皰疹,水痘,麻疹等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當然感染性皮膚病也包括性傳播疾病,包括梅毒,艾滋病,生殖器皰疹,尖銳溼疣,衣原體感染,淋病等等。

非感染性炎症皮膚病,包括我們常說的皮炎溼疹,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蟲咬皮炎,銀屑病,白癜風等等,也包括結締組織病,比如紅斑狼瘡,皮肌炎,白塞氏病等等。

腫瘤性皮膚病,包括良性腫瘤性皮膚病和惡性腫瘤性皮膚病。良性腫瘤性皮膚病,包括最常見的色素痣,老年斑,汗管瘤,粟丘疹,表皮樣囊腫等,惡性腫瘤性皮膚病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等等。

總之,皮膚病的種類非常非常多,內科和外科婦科的一些疾病都可能會反映在皮膚上面。因此學好皮膚科是非常難的,並不是傳說中那麼容易的。


皮膚科徐宏俊醫生


外行人看皮膚病,覺得很簡單,不就是過敏嗎?只要用好激素就可以了。但是內行人看起來卻是非常難。皮膚病大約有1500多種,記得老師說過,省級醫院較好的皮膚科大夫,能看800多種算是不錯了,地區級的能看400多種就行,縣市級的能看200多種就能滿足日常需要。就算是最差的200多種,數量也是相當高的,試問哪個專業需要會這麼多種病?而且百分之九十皮膚病原因不明,百分之六十皮膚病無特效療法。而且皮疹形態僅僅有20多種,用20多種皮疹形態來描述1000多種病,得有多麼離奇,所以皮膚科的誤診率特別高,具有些人說大約是百分之五十。所以作為一個皮膚科醫生需要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需要反覆斟酌,橫向縱向對比,再加上各種檢查才能確診一個病。常見病太多不可能一一羅列。我僅僅揀門診人次最多,人們最關心的疾病做一個簡單介紹。

1、尋常型痤瘡

這種病在各個醫院皮膚科都是門診量排第一位的。它又叫“痤瘡”、“青春痘”、“粉刺”,是一種青少年時期較常見的一種皮膚病。這個病有遺傳傾向,只要是父母有一方年輕時長過痘痘,孩子一定會長痘痘的。它的表現一般是丘疹、丘膿皰疹、膿皰、結節、囊腫、瘢痕、黑頭粉刺、白頭粉刺等。一般發生在青春期,一般過了青春期,百分之六十的孩子,痘痘都治好了。但是也有百分之四十的痘痘患者痘痘一直長到40多歲,稱為成人痤瘡,它的原因一般是油多、毛孔堵塞、感染。所以只要對症用上藥,慢慢會好轉的。具體可以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切忌自己亂用藥。

2、皮炎溼疹

皮炎溼疹是一種遲髮型過敏反應,是一種常見病,因為其分型多,而且病程長,易反覆。所以易診斷,難治療。病人數量一般是門診患者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種病一般表現為丘疹、紅斑、水泡、糜爛、結痂、滲出、肥厚、脫屑等表現。對稱分佈,難治癒,易復發。治療這種病有一個原則,就是“幹對幹,溼對溼”。就是淌水的時候用溶液收斂。沒滲出的需要用藥膏保溼,促進皮膚屏障快速修復。

3、銀屑病

說起銀屑病,大家都很明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牛皮癬”,被人們稱作“不死的癌症”。表現了大家對這個病偏見和誤解!這個病雖然發病率不高,僅有0.3%,但是門診來看病的確實比較多。這和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有關。這個病典型的特點是銀白色鱗屑、紅斑上覆有透明薄膜,薄膜扣掉後會有篩狀出血。也就是著名的的“奧氏三聯徵”。這種皮疹一般是全身都長,尤其是頭上,沿髮際線分佈。得了這種病一定要診斷明確,再開始用藥。所以只要是看到類似皮疹。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


皮科醫生劉光金


從夏日這方面常見的來回答,轉眼立夏,悠長的夏季即將開始。在這個熱情似火的季節,烈日沙灘、熱褲短裙、藍天白雲,人們盡情“放飛自我”的同時,也要警惕各種皮膚疾病。對此,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廣東省皮膚病醫院皮膚科主任谷梅幫讀者朋友們列出了夏季常見皮膚病 “清單”,給大家防病支招。

  夏季皮炎

  谷梅介紹,夏天氣溫、溼度均高,汗液不易蒸發,可造成汗管阻塞,汗液排洩不暢,引起丘疹、皮下深層水皰,並導致劇烈瘙癢。因此,及時排解人體汗液,保持環境的通風、散熱可有效預防夏季皮炎。

  花斑癬(汗斑)

  “人體汗液中所含鹽分和廢物對皮膚有一定危害。汗液附著於體表後被細菌分解,產生的有機物可加速細菌等微生物繁殖及皮脂氧化,形成花斑癬等感染。” 谷梅告訴記者,花斑癬表現為胸前、上肢近端等皮脂分泌旺盛地方的片狀紅斑,表面有糠狀鱗屑,影響美觀。

  “對於預防花斑癬而言,最重要的是出汗後及時清洗擦乾,勤洗澡,保持乾爽,破壞利於細菌等微生物生長的微環境。”

  丘疹性蕁麻疹

  夏天是穿吊帶背心、短裙熱褲的清爽季節。然而,清涼的穿著給蚊蟲等節肢動物提供了可趁之機。被節肢動物叮咬後可出現梭形風團樣丘疹,中央見蚊蟲叮咬的點狀血痂,部分丘疹表現出緊張性水皰,皮疹伴有劇烈瘙癢,影響睡眠。

  谷梅建議,外出遊玩時需穿長袖衣服、噴塗驅蚊藥物,從源頭上預防丘疹性蕁麻疹。

  日光性皮炎

  沙灘、藍天和海風令人心曠神怡,但烈日暴曬下,帶給你的可能不僅是小麥膚色,還有嚴重曬傷。

  谷梅介紹,曬傷表現為面部、四肢外露部位水腫性紅斑、水皰,伴有劇烈疼痛,甚至紅斑消退後長時間色素沉著。

  她表示,最有效的防範措施為避免暴曬,做好防曬工作,噴塗防曬霜。暴曬後儘快使用牛奶冰敷,防止嚴重的日曬反應。


健康養生週刊


您好,這個問題健康時報來回答。最近幾天氣溫驟降,然而許多愛美人士為了“風度翩翩”,仍舊薄衣上身,殊不知美麗的代價是可能會患上多種皮膚疾病。

愛時尚 引起寒冷性脂膜炎

寒冷性脂膜炎是一種由於寒冷,血運不良直接作用導致的脂肪組織損傷。本病多見於冬季,接觸冰塊、冰水或暴露於冰冷空氣中後發生,凍瘡患者尤其好發。受冷後2-3天,在暴露部位發生疼痛性或無痛性境界清楚的皮下結節或斑塊,表面皮膚青紅色或發紺色,局部溫度降低,多發於大腿、臀部、面頰和下腹部。

怕臃腫 引起寒冷性多形紅斑

寒冷性多形紅斑是一種主要由寒冷引起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的疾病,皮疹多發於四肢末端、面和耳部等暴露部位,表現為水腫性丘疹及中央有水皰的水腫性紫紅斑,或可呈輕度出血性紅斑,皮損多伴瘙癢。

光從外表看,寒冷性多形紅斑的症狀和凍瘡很相像,老百姓也往往會誤當做凍瘡來醫治,但是它們是有顯著的差別的:凍瘡是由於寒冷刺激而僅發於受涼局部皮膚,往往會持續整個冬季;而寒冷性多形紅斑發疹的部位不僅僅侷限於受涼部位,少數發生於踝、膝、腰和臀部,可伴有發熱、關節痛等全身症狀,經過急性,經恰當的治療2-3周可愈。

凹造型 引起寒冷性蕁麻疹

寒冷性蕁麻疹就是皮膚對“寒冷”過敏,低溫使得某些特殊體質的人的皮膚血管大量滲出液體,造成了水腫、風團伴瘙癢的情況。本病特點是接觸冷水或其他冰冷物質後,受冷區出現瘙癢性水腫和風團,半小時至1小時左右可消失,多發於露出部位如顏面和手部,嚴重者甚至發生腹痛。對於這類患者,首推的治療原則就是保暖!儘量少接觸冷風、冷水。

專家提醒:最近天氣寒冷,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多穿寬鬆厚實的衣褲。切不可為了“臭美”,單衣薄裙,使得身體暴露在冰冷空氣中。如果肢體受凍嚴重需復溫時,應注意避免快速復溫,而應循序漸進。同時給予足夠熱量和豐富維生素飲食。


健康時報


青春痘,溼疹,蕁麻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