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說岳全傳》是謊言還是真實歷史?

老冒574


《說岳全傳》是流傳很久的反映民族英雄岳飛抗金的傳奇小說,書中帶有某種歷史演義色彩,是在演義及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歷史的真實性在大體上應該是差不多的,但在細節上有所不同。


提起岳飛,很多人就會聯想到他背上所刺的“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會想到一個忠義之士的形象,儘管歷史上的真正的岳飛很有主見,性格倔強,從來都不曾“愚忠”,但是《說岳全傳》卻虛構杜撰岳飛的“愚忠”形象,明清以來,岳飛竟然成了統治階級宣揚“忠君至上”的典範。

歷史上的岳飛並不是這種唯命是從的愚忠式的人物,他是非常反對宋高宗趙構的投降路線的,是一個態度堅決的抗金派;

岳飛有兩次提出北伐抗金的主張都沒有得到批准,他不接詔令,憤而辭官,跑上廬山為母守孝,以行動來表示抗議,每次都是趙構再三下詔才請出山。

正是因為岳飛不是一個“愚忠”的人,所以才遭致趙構、秦檜等人的殺害。

像我們熟悉的岳飛“槍挑小梁王”的故事,在歷史上並沒有,應該是作者為了豐富岳飛的武功而杜撰的,無論是正史別傳和野史筆記立,都沒有這段經歷的相關描述。


該書還說岳飛在朱仙鎮大捷後連接十二道金牌才回京的,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而事實是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兵再次南侵,岳飛等奮起反擊,大破金兵,北方疆土唾手可得,此時趙構命令劉錡、吳璘、張俊、楊沂中等大將的軍隊撤回,使岳飛的軍隊成為孤軍,再以“孤軍不可久留”為由一天連下十二道金牌,迫使岳飛撤軍,這在宋史中也有記載,“檜知飛志銳不可回,乃先請張俊、楊沂中等歸,而後定飛孤軍不可留,乞令班師”。


關於岳飛遇害風波亭也不夠準確,根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岳飛是在獄中被毒死,張憲、岳雲被斬首,況且任何史書都沒有提及岳飛的死與風波亭有什麼聯繫。

岳飛的入獄也不是從前方回朝的路上被錦衣衛押解至京的,而是被秦檜派趙構的心腹楊沂中從廬山騙到杭州的。

《宋史.岳飛傳》記載說,當岳飛入獄之初,秦檜等密議讓何鑄審訊,岳飛義正辭嚴,力陳抗金軍功,愛國何罪之有,並當著何鑄面“裂裳以背示鑄,有‘精忠報國’四字,深入膚裡”。浩然正氣,令何鑄汗顏詞窮。

岳飛的悲劇結局,無論是評書、小說、戲曲等都與歷史記載的相一致。


現在爭議最大的問題就是岳飛算不算民族英雄,有極少的一部分人妄議否認岳飛的功勞,想讓秦檜站起來,這是大多數中國人所不能接受的。

我們不能用今天、現在的國家觀念去否定那個時代的岳飛;宋朝時候的遼國、金國、宋朝分別是契丹、女真、漢民族建立的三個互無傳承、主權獨立的國家,他們任何一個政權都不承認自己從屬於其他政權;

民族英雄是歷史概念,當時的女真是外族侵略者,所建立的政權“金”尚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它和宋朝是國與國的關係,所以不能因為現在這個民族已經融合進新的、統一的中華民族,就否認當時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及歷史意義。


岳飛雖為趙構所殺,但秦檜是幫兇,秦檜是當朝宰相,掌權者,就是因為他的讒言、加上他的推波助瀾,才使岳飛慘遭殺害,他就應該替趙構背這個鍋。

岳飛被害後,人們就讓賣國賊秦檜跪下去謝罪,那時的百姓絕對比我們更瞭解那段歷史,他們同情岳飛,聲討奸賊秦檜應該是真實的。


《說岳全傳》中所寫的忠奸鬥爭是在南宋立國未穩,金兵大舉進攻中原的特殊歷史背景下展開的,岳飛等愛國將領,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而以秦檜為首的權奸集團,則竭力主張賣國求和,因此愛國與賣國,抗戰與投降,便成為作品反映忠奸鬥爭的具體內容。


遺產君


最大的謊言就是岳飛被莫須有處死,岳飛是抗旨畏敵和大不敬被處死,抗旨畏敵有高宗皇帝親筆手諭做證據,大不敬有岳家軍多名將領指證,是經過大理寺審理認定罪行,刑部合議認定罪名,高宗皇帝親旨賜死的犯罪分子。

岳飛也不是什麼主戰派,岳飛是武將裡唯一明確表示支持議和的人 ,岳飛在他的《謝講和赦表》裡,支持議和,讚美高宗議和是聖明之舉。

歷史上也沒有什麼“朱仙鎮大捷”“十二道金牌”“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都是謊言,只是為了掩蓋岳飛丟失河南的罪行。

岳飛抗旨畏敵從來沒有和金主力打過,南宋和金國的決定性戰役,更是一個都沒參加 ,岳飛一心只想著佔領河南,擴大自己的地盤,從來不想和金主力對抗。岳飛也不是“清正廉明”,歷史上的岳飛比南宋國家還有錢。


曉風2016


那是街頭巷尾的藝人,為了混口飯吃,瞎編亂造的,絕對不能當歷史真相。

可是,傳的久了,我們很多人認為是真的。

實際情況,岳飛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軍閥,他反對中央收回權利,反對中央統一號令,圖謀自立。

所以,秦檜是英雄,岳飛罪該萬死。

還有一點,後人為何罵秦檜,不罵岳飛??因為岳飛活著的時候,做足了群眾輿論工作,為他黃袍加身提前做思想準備。


老冒574


《說岳全傳》是清代錢彩編次、金豐增訂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最早刊本為金氏餘慶堂刻本,共20卷80回。前61回是岳飛的“英雄譜”和“創業史”;後19回,主要講述岳飛死後,嶽雷掃北的故事。歌頌了岳飛等將士英勇作戰、精忠報國的忠勇行為,鞭笞了秦檜等人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醜惡罪行。

這本書的流傳於世是有其身後的歷史背景的,清朝的統治者們雖然武力掠奪了漢族的江山,但是他們也深深知道馬上得天下,馬上治不了天下的道理。實際從佔領時起,漢族人的反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漢人講究的是禮義仁智信,而作為抗金的英雄岳飛無疑成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偶像,被岳飛按地摩擦的金國自然成為老百姓的切齒之恨。作為曾經的金國後代,清朝統治者清醒的看到了這一點,想統治好漢族人民就要融入漢族的生活,就要接受漢族的圖騰崇拜,也就是形成統一戰線。和一個穩定繁榮的江山來比,犧牲一些祖先的榮譽還是很合算的。因此說岳全傳的出現,既強固了國家的統治,又滿足了漢族人的一些虛榮心,皆大歡喜,清朝統治者當然表現出一種包容的姿態進行推廣,取得漢人的認同。至於內容,取材歷史不錯,但文藝作品是可以高於生活的,本來就是演義,只要你主線不偏,吹吹牛誇大一些也無礙大局,尤其是其中因果報應更是符合老百姓的胃口,虛構了奸臣們在地獄中所受的折磨,來維護三觀。回首中華幾千年,說實話,還是好人被壞人幹掉的多,很殘忍,但是事實。老百姓們在生活中找不到心靈的慰藉,只能在書中陶醉自己,讓你壞,我幹不過你,地獄在等著你。實際地獄究竟怎麼樣有沒有誰都不知道。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我們曾經有這麼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這就夠了;不管情節如何誇張,我們信,這就夠了。每次在中華民族苦難的關頭,正是岳飛這些英雄的高大全形象,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抵抗外辱的鬥志,讓中華民族的血脈得以傳承併發揚光大!向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英雄們致敬!





菏東人家


《說岳全傳》是清代錢彩編次、金豐增訂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最早刊本為金氏餘慶堂刻本,共20卷80回。前61回是岳飛的“英雄譜”和“創業史”;後19回,主要講述岳飛死後,嶽雷掃北的故事。歌頌了岳飛等將士英勇作戰、精忠報國的忠勇行為,鞭笞了秦檜等人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醜惡罪行。

這本書的流傳於世是有其身後的歷史背景的,清朝的統治者們雖然武力掠奪了漢族的江山,但是他們也深深知道馬上得天下,馬上治不了天下的道理。實際從佔領時起,漢族人的反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漢人講究的是禮義仁智信,而作為抗金的英雄岳飛無疑成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偶像,被岳飛按地摩擦的金國自然成為老百姓的切齒之恨。作為曾經的金國後代,清朝統治者清醒的看到了這一點,想統治好漢族人民就要融入漢族的生活,就要接受漢族的圖騰崇拜,也就是形成統一戰線。和一個穩定繁榮的江山來比,犧牲一些祖先的榮譽還是很合算的。因此說岳全傳的出現,既強固了國家的統治,又滿足了漢族人的一些虛榮心,皆大歡喜,清朝統治者當然表現出一種包容的姿態進行推廣,取得漢人的認同。至於內容,取材歷史不錯,但文藝作品是可以高於生活的,本來就是演義,只要你主線不偏,吹吹牛誇大一些也無礙大局,尤其是其中因果報應更是符合老百姓的胃口,虛構了奸臣們在地獄中所受的折磨,來維護三觀。回首中華幾千年,說實話,還是好人被壞人幹掉的多,很殘忍,但是事實。老百姓們在生活中找不到心靈的慰藉,只能在書中陶醉自己,讓你壞,我幹不過你,地獄在等著你。實際地獄究竟怎麼樣有沒有誰都不知道。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我們曾經有這麼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這就夠了;不管情節如何誇張,我們信,這就夠了。每次在中華民族苦難的關頭,正是岳飛這些英雄的高大全形象,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抵抗外辱的鬥志,讓中華民族的血脈得以傳承併發揚光大!向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英雄們致敬!

創建於2018.12.10


初心未變砥礪前行


根據歷史改編的小說類,絕大多數情節是評書藝人虛構的。

但是有些事情是有歷史根據的,比方說岳飛主戰,總想帶兵抗金,收復燕雲十六州,迎接二帝回朝,與朝廷的主和派鬥爭很厲害,最後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勒死在風波亭。

但是從他的戰績來看,並沒有評書裡說得那麼好,雖然取得過對金用兵的勝利,但是全都是小勝,沒有徹底扭轉宋朝對金的劣勢。

值得一提的是岳飛的愛國精神被後世所敬仰,評書藝人根據他的一些生平事蹟進行藝術加工,得到了一部深受民眾喜愛的評書作品。

真實的岳飛身上有自己的缺陷,可是瑕不掩瑜,岳飛精神永存!


第一杯29


評書《說岳全傳》不是歷史書,不能當歷史資料用。但是,岳飛及其他的人物應為真。因為是評書,和戲曲是一個道理,怎樣使故事情節傳奇、曲折、動人,驚喜、悾嚇……等就怎樣寫,吸引觀眾。因此,為達目的可以編造虛構,可以是一說成十,用形容,誇張,對比,遞進……等修辭方法,使故事情節生動,活龍活現,羽羽如生。故事情節達到高潮可以聽到觀眾哭或看到觀眾笑。有些評書說了幾天幾夜觀眾也不覺睏乏。

岳飛是精忠報國的忠臣,民族英雄,受到民眾的傳頌和愛戴!所以評書有時把他說的神乎其神,念念不忘,武藝高強,使金國的將帥聽到岳飛岳家軍都膽戰心驚,望風而逃!


申祥兆


《說岳全傳》並非謊言,但也不能當歷史看待,畢竟在上千年人們的傳唱繼承中已演繹了諸多版本,早和當初的真實事實大相徑庭,面目全非。


《說岳全傳》在民間一直火熱,是古代說書人必說內容,而無論怎樣演繹,都突出了岳飛的精忠報國,突出了其民族氣節,這也是為何岳飛被人們如此推崇的一個重要原因。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並非完人,做為戍邊將領,也確實有目無君父,輕視朝中權貴之嫌,因此糟了記恨,才有了日後“莫須有”的罪名,實為可嘆。


洛水商山


遼朝成立於唐朝末年(即907年契丹人建立)大唐基本上都有契丹血統,李世民時期把很多一部分契丹人改賜姓為李,且大遼對外一直都是稱中國,咱們中國的英文China就是從契丹翻譯過來的,直到現在很多歐洲國家還繼續稱中國為契丹,大遼幅員遼闊相對來說繼承的是大唐,而北宋(成立於960年)是趙匡胤篡奪的周朝老柴家的江山,且沒有統一非常小,也就是河南往南那一片,中原往北全是大遼朝所控制,還包括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是當時石敬瑭的後晉看到大遼強大,才把燕雲十六州送給大遼,當時大遼的首都就是現在的北京,北宋的首都是開封,而大金朝是繼承的大遼政權(成立於1115年)大金的首都也在北京,且大遼朝的皇后娘娘們其實也是漢人,且能力非常強大,把大遼朝迅速漢化,號召大遼朝子民大力學習漢文化知識,使的大遼朝在世界上一度的非常強大,而南宋成立於1127年,這樣看來就是大遼和大金才是正統,但是咱們一些漢人覺得不甘心,老認為宋朝是正統,哈哈!其實咱們的北宋朝廷一直都是大遼朝的兒皇帝,南宋朝廷也一直都是大金朝的兒皇帝,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南宋朝的版圖就更小了,大金把南宋朝廷攆到今天的浙江杭州,且把南宋朝廷的爺爺和父親捉到大金為人質,版圖也非常小,也就是今天的東南那一片,朝廷昏庸無道荒淫無度,政府黑暗腐敗,人民老百姓民不聊生,全國各地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其中,鐘相楊么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尤為龐大,最後被岳飛無情的殺害!


握水成冰2


評書《說岳全傳》不是歷史書,不能當歷史資料用。但是,岳飛及其他的人物應為真。因為是評書,和戲曲是一個道理,怎樣使故事情節傳奇、曲折、動人,驚喜、悾嚇……等就怎樣寫,吸引觀眾。因此,為達目的可以編造虛構,可以是一說成十,用形容,誇張,對比,遞進……等修辭方法,使故事情節生動,活龍活現,羽羽如生。故事情節達到高潮可以聽到觀眾哭或看到觀眾笑。根據歷史改編的小說類,絕大多數情節是評書藝人虛構的。

但是有些事情是有歷史根據的,比方說岳飛主戰,總想帶兵抗金,收復燕雲十六州,迎接二帝回朝,與朝廷的主和派鬥爭很厲害,最後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勒死在風波亭。

但是從他的戰績來看,並沒有評書裡說得那麼好,雖然取得過對金用兵的勝利,但是全都是小勝,沒有徹底扭轉宋朝對金的劣勢。

值得一提的是岳飛的愛國精神被後世所敬仰,評書藝人根據他的一些生平事蹟進行藝術加工,得到了一部深受民眾喜愛的評書作品。

真實的岳飛身上有自己的缺陷,可是瑕不掩瑜,岳飛精神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