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進士,孟郊的詩你們有喜歡的嗎?

點點de溫存


孟郊的詩多有名句且傳誦甚多,其一生遭際也令人嘆惋,修作為唐代名詩人,今天又有何遺址供人們追念?韋力《覓詩記》的實地尋訪,為了解這位詩人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新的視角與資料。

孟郊有文學史上自有其獨特氏記。 ‘‘寸草春暉’’成千古母愛符號與豐碑,得之於一生孤獨與老母相依為命。‘‘春風得意馬蹄疾’’寫盡天下人考試錄取後的滿心狂喜,又緣自他年近五十卻七試而中舉的苦難歷程。然而他詩中更多還是好一個愁苦了得: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

但如此傑出詩人,卻無墓園可尋,而其家鄉浙江徳清倒是建有一小紀念祠堂,祠堂內幾桌牌友喧囂,恰與金身孟郊塑像相映成趣,又似乎有些冷諷。正因為孟郊無遺蹟可錄,本篇倒是把他生前遭際與文學成就,後世影響與爭議,梳理得倒也清晰而豐富。窮困潦倒詩人留下無比豐富精神財富,也是文學一規律。


大洲文苑


孟郊一生窮困,三考進士,兩次落榜,第三次終於考中了。不過,這一年的孟郊46歲,已年近半百之人,當他看到年輕的進士們,內心十分複雜,還是在母親的勸說下參加了第三次考試。

孟郊在第一次落榜後寫下了《落第》: 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 誰言春物榮,獨見花上霜。第二次落榜後寫下了《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 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第二次落榜後,明顯怨氣很大。

第三次,孟郊出乎意料地考中了,他寫下又喜又悲轉而抒憤的《登第》: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50歲那年,他任江蘇溧陽縣縣尉,負責地方的治安。一介書生到這個年齡還是很不得志。某天晚上,他在書桌旁寫下千古名句《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60歲時,母死去世。之後,他為生活所迫。鄭餘慶奏其為陝西南鄭參謀,他不得不應邀前往。在去的路上,他走到今天河南的靈寶,因突發疾病而死亡於途中,時年64歲。鄭餘慶將他安葬於洛陽,韓愈為他撰寫了墓誌銘。

孟郊是一直處於底層詩人,對唐朝普通百姓的苦難生活深有體會,常常處於無奈和尷尬的境地。他在詩中充滿了對社會、世態、人情的反省和批判,留下許多著名的詩篇,為後世所景仰。


書房記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古代讀書人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金榜題名。

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唐朝詩人孟郊的《登科後》。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采飛揚。迎著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好像一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公元796年,年屆46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於進士及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後》。

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製度,考中進士稱及第,經吏部複試取中後授予官職稱登科。齷齪,原意是骯髒,這裡指不如意的處境。不足誇,是不值得提起。

古人四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首詩描繪的正是遭逢“金榜題名時”的激動喜悅的心情。

此詩開篇“開門見山”,直接寫登科後,往日的一切不如意都不值一提了,內心終於大得自在,再也沒有什麼掛礙了。“昔日”與“今朝”的對比中,那種內心積蓄已久的陰霾一掃而空的暢快淋漓躍然紙上。

按唐朝科舉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所以後兩句春風駘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畫面生動形象,沒有什麼時候的春風比此時更應景了,那種意氣風發的得意噴湧而出,只聽得長安街上一陣迅疾的馬蹄聲,那也是詩人內心的鼓點,渲染力十足。一日看盡長安花。人生之花終於綻放,長安街頭的百花似乎也為詩人慶賀而競相盛放,而詩人豪情萬丈,準備來個一天之內看完所有的長安花!

後兩句用觸覺、聽覺、視覺表裡如一地勾勒出一個滿腔喜悅,一朝登科的書生形象,志得意滿,意氣風發。所以這兩句詩成為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並派生出“春風得意”、“走馬觀花”兩個成語流傳後世。

這是“詩囚”孟郊詩作中少有的一抹亮色。

人生之喜莫過於此。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感受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酣暢淋漓: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天心365》家庭國學共修是萃辰天心書院每天推出的內容,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馬拉雅關注“印竹”老師,收聽音頻。


萃辰天心書院


唐代詩人孟郊的詩中,我特別喜歡他的《遊子吟》。這是由於我在小時候有過媽媽給自己縫衣服的經歷感受,在後來讀到他的《遊子吟》詩時,更是深有同感,不覺淚流滿面。他在詩中短短的幾句描述,便把媽媽的慈母之心刻畫出來了。最後兩句的比興,又深情的說出了赤子無以報答的心聲。每當讀之,就有心酸心痛之感。媽媽在世時,自己也幾無回報。只是在媽媽故去的三十三年裡,我每年必給母親上墳磕頭。是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