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識別、病因及求治步驟

這是2011年寫的一篇舊文,寫給每個人,希望可以解答很多人長期存在的關於抑鬱症的嚴重性性和求治的問題。

親愛的朋友,也許是職業的敏感,11月14清晨在新浪海量的新聞中,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青年演員尚於博跳樓自殺身亡的消息。雖然對這位青年演員並不熟悉,但是說起他參演的王洛丹版《杜拉拉昇職記》,以及《孃家的故事》是早有耳聞的,印象中頗受歡迎。我查看了很多相關新聞,並特意看了一集《孃家的故事》,希望能對這個男孩有較為形象、全面的瞭解。年僅28歲,正值青春年少;外形帥氣、專業出身,事業一片光明;家境殷實,沒有經濟壓力,總之處處教旁人豔羨,怎麼就突然選擇了絕路?有人說因為情感不順,有人說因為家庭對他的期望和他對自己的期望有衝突,有的人說因為抑鬱症,有人說不可能是抑鬱症,從來沒有過徵兆和表現。對於尚於博的自殺,有的人為之傷感,有的人為之不解,有的人為其忍心拋棄家人而大加譴責。無論為了什麼,無論怎樣,願他的至親早日從痛苦的陰霾中走出;如果不是一種徹徹底底的絕望感,我想沒有人會情願選擇自殺這條路,願遠近的朋友們能夠對逝者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衷心祝願這個有著可愛笑容的男孩,安息。

對尚於博的離世,我們大眾得到的信息是他幾年前患上抑鬱症,時好時壞,近期病情加重,深受病痛折磨。他的辭世對他自己是一種解脫,但對親人帶來了無盡的傷痛,同時也給廣大影迷和網絡粉絲帶來了深深的遺憾”。我們不是當事人的至親好友,所以其實很難確認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男孩的自殺,甚至有的時候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什麼原因造成了他的死亡。只是能夠透過為情所困,或者家庭衝突的表面現象,把握到自殺與抑鬱症的聯繫,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容易,此次各大媒體中立、客觀的報道,專業人士的參與應該說也體現了公眾對於自殺及抑鬱症認識的進步。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抑鬱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不是單純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可以起效的。誠然,失戀、貧窮、殘疾等重大的創傷或創傷性事件是抑鬱症的強烈的心理誘發因素,但是反之未必然,並非患有抑鬱症的人都經歷過強烈的、隱秘的創傷性心理刺激。抑鬱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或喪失,精力疲乏,對自我、對他人、對世界感到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無意義感,食慾下降、性慾減退、睡眠障礙等,或者有頭痛、肩頸痛、胃腸不適等軀體化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科學證明,抑鬱症是受生理因素、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心理因素不僅僅包括那些重大的創傷性的事件,也包括從小到大、一點一滴的生活事件,最主要的是對這些事件的認知即看法以及逐漸形成的對自我、對他人、對世界的認識。細微到比如嬰幼時候,因為每次哭泣得到的擁抱或責罵;小的時候,因為天生的形象受到的喜愛或忽視;比如上學時候,因為學習成績得到的表揚或批評;工作的時候,因為人際交往能力感受到的親近或疏離,都積累了一個人對自我的正面或負面的認識。一個人看待自我、看待他人、看待世界的觀點,尤其是對自我的肯定或否定、接納或者排斥,會反過來深刻地影響一個人對一切事情的看法,造成惡性循環。即使沒有發生失戀、破產、疾病等重大刺激,一個對生命悲觀的人,也會聽風念雨,傷春悲秋,對生命從悲觀走向絕望,懷疑生存的價值,生命的意義,這種懷疑和絕望積累到無法承受的痛苦時,會讓人瘋狂,讓人崩潰。

生理因素,是抑鬱症產生的生理學基礎,這也是相對更不為公眾所瞭解的。這也使得人們對於那些在外人看來家庭圓滿、事業有成的人突然間毫無徵兆的自殺而深感困惑。其實道理很簡單,物質是精神的基礎,人的大腦中存在著五羥色胺、多巴胺等一些胺類的化學遞質,負責產生愉悅積極的情緒體驗。如果大腦神經通路遭到堵塞,那麼就阻礙了這些胺類物質的釋放或者傳遞,人的情緒愉悅水平就會下降,並且相應的影響人的認知功能,包括思維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聯想能力下降等等,理解會變得狹窄和困難。而情緒的低落,會反過來加速生理基礎的改變,這也是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從醫學角度看,凡是因抑鬱症走上絕路的人,他的大腦中的化學遞質一定發生了某些改變。

社會因素包括宏觀、微觀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等,以及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家庭、親密朋友和日常人際的溝通和支持。尚於博身邊的朋友說不可能是抑鬱症,平常接觸沒有發現抑鬱的表現。但是今日新聞看到他的家人和中戲時候的班主任證實,尚於博受抑鬱症折磨已長達三年,是因抑鬱症而死。透過這些可以更深切的感受,抑鬱症的表現: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或喪失,精力疲乏,對自我、對他人、對世界感到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無意義感,食慾下降、性慾減退、睡眠障礙等,或者有頭痛、肩頸痛、胃腸不適等軀體化症狀,自殺觀念和行為並非都會那麼外顯的表現出來,抑鬱症患者並不是一定以鬱鬱寡歡、不修邊幅、減少活動、懶散遲鈍等形象示人。在現代社會壓力和患者的個性性格等綜合影響下,很有可能他將內心的低落、無望、無意義感、自責、自卑、軀體不適等等感受全都隱藏在外表開朗、嬉笑、健康後面。近年來有人稱之為“微笑抑鬱”。這種隱藏可能也是不得已的,但是壓抑必然反過來加重抑鬱,也減少了得到來自朋友的幫助的可能。

社會支持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其實通常是家人和知己。如果不幸沒有知己,那麼家人也是能夠敏感體察到至親的情緒變化。就像尚於博的家人和朋友,是有了解尚於博的病情的,家人或朋友的勸慰以及心理的幫助對他或多或少有益,否則他能否撐過三年都未可知,還有他自身的努力。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一二無話不談的知己,這是心理健康的堅實後盾。親人朋友多一些細心,留意他們的情緒、性格轉變;對於表現出抑鬱症狀的親人朋友,身邊的人更要多一些關心,幫助他積極的調整,及時尋求專業精神科及心理的幫助;人與人之間多一些關愛、理解和接納;自己更要愛護自己,把心靈之門打開,否則即使至親好友也無法進入你的內心,把心打開,別人才可以進來,溫暖你、幫助你;當然當人處於情緒極度低落的狀態,會沒什麼興趣自己去尋求幫助,這本身通常就是嚴重抑鬱的表現之一。具備完善的社會支持因素,那麼就很可能有效減少一個人自殺的風險。

目前中國大陸的心理諮詢師往往無醫學背景,也並不具備診斷權和處方權,因此可能會只用比較單一的心理學頭腦考慮問題,比如相信心理諮詢可以治療抑鬱症。這種觀點很可怕,將嚴重延誤抑鬱症患者的治療,甚至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如果這種觀點從外人眼中的心理學專業人士口中說出來,影響就更為惡劣,將給對抑鬱症缺乏瞭解的公眾造成巨大的誤會,最終導致更多患抑鬱症的人失去寶貴的治療機會甚至生命。

所以介紹一點抑鬱症求治的專業步驟:當你發現身邊的親人朋友或者自己出現比較嚴重抑鬱表現的時候,從科學角度,你第一步就要去精神科進行確診,精神科會首先進行是否排除生理因素的檢查,然後再考慮是否單純精神症狀;如果排除了生理器質性病變以及抑鬱症或其他精神障礙,那麼再尋求正規心理諮詢幫助。如果確診是抑鬱症,那麼除了遵醫囑服藥外,需要諮詢精神科醫師你何時可以尋找心理幫助。

有時,你可能直接去尋求一位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那麼如果評估你存在抑鬱症的可能,那麼專業、負責的諮詢師,應該首先會建議你去正規精神科進行抑鬱症檢查。如果確診你得了抑鬱症,雖然不是器質性病變,但是你腦內的化學遞質發生了量的改變,認知功能削弱。心理諮詢師或治療師會建議你服用精神科醫生給你開的抗抑鬱藥物,以修復神經傳遞情況,改善情緒愉悅水平,提升認知功能。藥物治療是治標治急治症,心理干預是從根本幫助人們修復創傷、恢復自信、改善情緒、建立積極、客觀的自我、享受生活、創造幸福。在藥物治療起效後,或者可以在同時,配合心理干預,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心理干預每個階段的重點也不盡相同。在求助者需要服用藥物平穩情緒的階段,心理諮詢師的工作重點應該在配合精神科醫師,對求助者進行藥物服用的依從性、注意事項、風險提示等等藥物服用方面的心理安慰和輔導,陪伴求助者度過充滿懷疑與排斥的心理階段。在求助者經過藥物的作用,初步改善了情緒及認知的水平後,心理諮詢師的工作重點就應該轉移為從自我成長的角度進行專業的心理探索和幫助。

抑鬱症的危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他已經是人類健康和生命的超級殺手!希望人們尤其是專業人士,本著對抑鬱症患者生命高度的責任感,盡力給到求助者專業、科學的幫助,促進抑鬱症患者及家人朋友更有效覺察、求助。我們每個人都點一盞明燈,即便燈光微弱,也或許就可以溫暖一個脆弱的心靈,幫助一個迷失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