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導讀:

在五、六十年代以前,生活在淮河岸邊的人們可以說是飽受洪澇災害。靠近淮河岸邊的莊稼在洪澇災害時期顆粒無收,房屋更是一場大水就沖垮了,那時候淮河岸邊的百姓是叫苦不迭。抵禦洪水災害最好的辦法就是修建水庫,既可以防汛,又可以灌溉。但是修建水庫也是最難的辦法,在淮河岸邊修建水庫,不是一個小的工程,而是一個耗費人力、物力還有財力的浩大工程。為了守護淮河岸邊的百姓的安居樂業,也為了保衛家園,為了能夠田地的莊稼重獲豐收,淮河岸邊修建了很多大型的水利工程,其中有兩個在當時更是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一座是梅山水庫,另一座是龍河口水庫。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一、建成時是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壩——梅山水庫

梅山水庫位於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腹地,地處於淮河支流史河上游,坐落於“紅軍故鄉,將軍搖籃”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南端。梅山水庫與1954年動工,1956年主體工程竣工,1958年開始蓄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的國家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梅山水庫拱壩為鋼筋混泥土結構,水庫的連拱壩由15個垛和16個拱構成,最高的壩高超過88米,壩頂高程140.17米,大壩全長443米,在當時建立的時期是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壩。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整個水庫嚴格的按照防汛抗旱標準而鑄造,在近六十年的歷史進程中,它發揮著強大的防洪作用,在汛期是最高限制水位達125.27米。梅山水庫有強大的蓄水功能,最大蓄水庫容達到約11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約26萬平方公頃,滿足金寨縣以及周邊其他縣城的農忙時期灌溉需求。在在1969年、1991年、2003年淮河岸邊遭遇了特大洪水災害時期,梅山水庫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保障了岸邊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二、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壩——龍河口水庫

龍河口水庫坐落於安徽省舒城縣巢湖水系支流杭埠河上游的龍河口。水庫的修建困難重重,歷經11年得意竣工:1958年11月開工修建,1961年4月停建,1965年10月復工續建,1969年10月竣工。水庫大壩,被稱為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壩,被聯合國大壩委員會原主席蘭希先生贊為“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龍河口水庫是杭埠河灌區的水源工程,也是渠首工程,更是當時淮河岸邊一個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建成關係著百姓的安危。整個水庫的防洪保護面積達到53萬畝。水庫建成後,不僅大大減輕杭埠河防汛的負擔,而且對於為舒城、廬江、六安三縣155萬畝的農田提供了灌溉的保證。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三、退出歷史舞臺,成熱門旅遊景點

淮河岸邊的水利工程不止梅山水庫和龍河口水庫這兩座,其實還有很多。作為大型水利工程,梅山水庫和龍河口水庫在歷史上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它們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保護著一方水土,在淮河防汛工作中有著里程碑的意義。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不斷進步,隨著更大更牢固的水利工程不斷的建成,它們也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了時下熱門的旅遊景點。龍河口水庫作為中國大別山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成功創建成國家5A級景區,成為安徽省第十一家5A級景區。

安徽這兩個曾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退出歷史舞臺後成熱門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