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

這個問題出自曹保平導演於18年12月7日上映的電影《狗十三》,這部電影拍攝後被推遲了五年才上映,該影片一度被禁,但曹保平導演堅持不刪減不改名,這也是對人生微弱的反抗吧。

終於《狗十三》上映了,單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電影表達了何種情感,這狗13的人生!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未上映便獲得8.5分的豆瓣的評分,許影評人稱李玩就是曾經的自己,這種影片真實細膩的刻畫了成長這場兇殺案的過程。

令人壓抑的氣氛可真是一反曹保平導演所拍攝的《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等燒腦環環相扣的手法,不過相似之處就是都從細小入微的地方體現人物內心豐滿的情感。

《狗十三》這部電影影射了太多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了,家庭教育問題,成長的問題,生活的壓迫等等都真實到令人窒息。

大多數人的青春都並非是多數青春電影中那樣充斥著荒唐狗血的墮胎,車禍,出國留學,無疾而終的初戀等,有時雖會有對於戀愛的憧憬和嘗試,但大多數人有的都是關於成長中快被自己遺忘了的無奈與妥協。

生活中瑣碎的煩惱,家庭的束縛,周遭人的言語才是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有人說暗戀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而成長更是如此。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成為一個大人的路上必定要丟棄些什麼,《狗十三》用一種平淡的語氣默默訴說我們被殺死的青春,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十三歲女孩李玩因英語成績低而被父親強硬的將興趣小組調成最不喜歡的英語小組,父親那種只在乎成績的樣子深深刺痛了李玩。

即使意識到女兒的不開心父親卻只想著用錢緩和氣氛,李玩只看名字都會感覺到不被重視而現實也正是如此,父親再婚後李玩一直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後媽生了弟弟這個二胎大家都歡天喜地,爺爺更是感覺要好好起一個名字不能像李玩的名字那樣敷衍,大家唯一一次為李玩“考慮”是向她隱瞞弟弟的出生,怕她過於激動。

就這樣父親送到奶奶家一隻小狗,也許是因為這條小狗讓李玩感覺到了被陪伴被需要的感覺,李玩從起初對父親送來的狗討厭變成接受了它,並起名為“愛因斯坦”。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父親找到表姐李堂幫李玩補習英語,通過表姐李玩認識了表姐男友高放,第一次玩了滑旱冰第一次對青春充滿了未知的好奇。

繼母得知李玩喜歡滑旱冰便送給她一雙旱冰鞋,李玩嘗試著對各種關係做出緩和。然而愛因斯坦卻被爺爺不小心弄丟了,旱冰鞋無非是這幫大人安慰她的手段。

李玩對於他們根本未盡力尋找愛因斯坦而氣急敗壞,李玩激動的衝了出去尋找愛因斯坦,挨家挨戶瘋了一樣的找它,分發印有尋狗啟示的單子。

終於某一天繼母說找到了愛因斯坦,李玩逃課回到家發現那並不是她的愛因斯坦,只是長的相似而已,而繼母卻一口咬定那就是愛因斯坦。

奶奶,繼母,父親,爺爺都說那就是愛因斯坦,而李玩清楚並不是它,堂姐礙於繼母而最後也對李玩說也許這就是愛因斯坦。

當堂姐也不站在她那一方時,李玩失去了最後的防守線,她氣大家指鹿為馬而他們卻認為李玩不懂事無理取鬧。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李玩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宣洩自己的不滿,她喝酒晚回家,就像《家有兒女》中小雪初入新家的時候用張狂無理宣告自己的主權,變成一隻刺蝟防止受到傷害。

小雪有的是開明理解開導她的父親和繼母,而李玩則是擁有中國教育代表式的父親,父親出手砸碎了李玩的酒瓶,碎片割壞了李玩的手心,李玩被打了。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父親的一句“為你好”真的是一句最蒼白的解釋,可能大多數父母都認為“為你好”是真的對孩子有好處,而多少的孩子的青春便葬在這一句“為你好”下。

父親作為傳統家庭中最象徵權力的代表,教育絕非簡單的生養與任何形式上的家庭暴力,無論是思想上的束縛還是身體上的傷害著都是令人作惡的。

李玩看著鎖在廁所嗚嗚叫的小狗,彷彿看見了可憐的自己,李玩妥協的成長了,她接納了這隻小狗。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英語成績突飛猛進的李玩讓父親十分欣喜,父親帶她去看天文展但因為記錯時間而約定下週兩人再一起來。

父親轉而帶李玩來到了滑冰場,李玩開心的問父親怎麼知道她還沒真正溜冰過呢,父親卻指著溜冰場中一個小男孩說:“那個穿黑衣服的小孩,是你弟。”

大人總是願意這樣自以為是,比如離婚要瞞著孩子等被發現了一句“為你好”匆匆了事,而李玩不能鬧不能聲響因為她要學著做一個大人了。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弟弟的生日一群人圍在一起慶祝,圈外的李玩顯的格格不入讓人心疼。頑劣的弟弟用竹竿搓小狗使它亂叫了起來,發狂的父親與亂吠的小狗對峙著。

也許真是這樣與父親對峙的小狗讓她更感覺到小狗與自己的相似之處,李玩蹲下來撫摸它叫它為愛因斯坦,於是這條小狗真正變成愛因斯坦了。

好景不長這條小狗在嚇到弟弟後被繼母勒令讓父親送到狗肉館賣掉,無論李玩怎樣哀求父親都無動於衷,愛因斯坦再一次消失在李玩的生命中了。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物理競賽第一的李玩像父親提的要求便是要得知愛因斯坦的去處,原來父親只是將愛因斯坦送到收養處,但不幸的是愛因斯坦還是死了。

李玩從堂姐那處學來一個英文單詞---Hypocritical(虛偽的、偽善的),很快便用在了這些自以為是的大人身上,父親帶李玩參見一個聚餐,席間大人們虛偽的對話令父親和李玩都錯過了約定的天文展。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為李玩取得物理競賽第一而舉辦的慶功宴上,一位叔叔夾了一塊狗肉給李玩,聲稱特意為她點的,沒人為李玩解圍,而李玩什麼都沒說只是將這塊狗肉吃了下去。

也許成長為一個大人就是如此,不敢肆意宣洩自己的情緒,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虛偽的應對著各種各樣的事情。

最後在路上李玩和堂姐偶遇了曾經丟失的愛因斯坦,堂姐找那個牽狗人理論,而李玩拉著表姐說了句抱歉。

明明是愛因斯坦,而李玩卻不敢再要了。有人說”成長就是過去想要的東西,現在不想要了。”而更好的說法應該是“成長就是過去想要的東西,現在不敢要了。”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也許成長為了大人有了更多的權衡,愛因斯坦跟著新主人好過跟著她自己,喜歡也不一定要得到。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就像《故事販賣機:訓兔記》中那樣,父母老師每一個人都以孩子進化成乖巧聽話的兔頭為最終目的,沒人在乎孩子應該各有不同,他們扼殺了孩子的靈魂。

而對於《狗十三》中的那些大人來說,李玩只是順利成為了一個大人。

聽話乖巧的孩子是大多數大人覺得最好的孩子,為了讓孩子變成所謂的乖巧聽話,他們不惜扼殺孩子無限的可能性,不管他們是怎樣從無奈妥協恐懼失望中才變成所謂的乖孩子。

就像影片中堂姐男友高放聲稱愛上了李玩,而李玩卻回了他一句:“這樣的事以後多著呢。”大人的世界中這樣身不由己的事多著呢,歡迎來到大人的世界。

影片中李玩故意錯過愛因斯坦後躲在無人角落放聲大哭,電線杆上甚至還貼著辦張尋狗啟示,李玩是對過去自己的道別悲憫這虛偽的成長。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豆瓣上一個簡短的影片折耳十分喜歡,那就是“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你怎麼知道她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李玩對自己成長的無奈只能寄希望於平行時空,希望平行時空裡的她不一樣,平時時空裡的愛因斯坦也不一樣。

弟弟最後再滑冰場中練習,一遍遍說著自己不會不可以,而身邊那些大人都不以為意,李玩透過這樣的弟弟似乎也看到了他的未來。

姜思達一向以敏感尖銳的辯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最近狗十三在朋友圈未上映便先火了起來,主要原因是一段導演對姜思達觀看《狗十三》後的採訪,姜思達也首談父母離異和同父親之間不熟的關係。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他說大人做了這樣的決定從不會真正考慮孩子的感受,沒有人跟他說對不起,只是強迫孩子理解他們,而這樣的孩子只能被迫成長。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姜思達,有人稱他敏感,會察言觀色。是的沒有人想敏感的,只是在成長的一步步下變的敏感了。

而全天下的父親似乎都有一個通病,就是與孩子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我和我的父親聊天每回都不會超過十分鐘。

我只能通過一些父親的行動細節一次次確定他是真的愛我,那如果當我們都無法從父親的行動中看出愛的痕跡,對於孩子來說父親的所以言行都會變成偽善。

太過真實殘忍被禁,延遲五年終於上映!

聽起來好像很偏激,但是愛就是有代價的,你不花時間和精力去經營親情,憑什麼口口聲聲要求孩子回報你同等的愛。

視頻的最後編導去找到了姜思達的父親,他說了許多對姜思達不能言語的話,也許有些時候愛是真的需要做出來的,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有人去護航。

我寧願永遠做一個傻白甜,也不願被迫成長一個偽大人。不過每一個人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父親是,李玩也是,你我都是。

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 我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