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董其昌像

董其昌的老家上海,一場名為“丹青寶筏”的董其昌書畫大展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可謂有史以來最全的董其昌作品大展,對於熱愛書法的人來說,這場大展真的是不容錯過。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明代書壇“巨匠”董其昌。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才情盛的人總會在有些方面表現出自己的一點點自負(甚至全部),明代書壇大佬的董其昌也不例外。他這一輩子,年輕那會參加松江府會考,本以為能拿個第一名,發榜下來卻不如他侄子考的好,讓他鬱悶死了的是:主考官嫌棄他的字醜,雖然文章做的不錯,但是你還是拿不了第一。考場的一盆冷水,徹底地激起了董其昌學書法情緒,先從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入手,踏入了書法的門檻便一發不可收拾,二王,米芾,懷素,蘇軾,至此以後之後便大量臨摹古代書家名跡,打實了自己的日後基礎。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過了而立之年,34歲的董其昌考中進士,開始了宦海生涯,在官場的左右逢源,也使他位於禮部尚書的高位。書藝的漸長,董其昌鎖定了一個競爭和超越的對手:他前代元朝的書法家趙孟頫。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趙孟頫做一個傳統的帖學代表人物,他筆下的書法是一種復古潮流的象徵。董其昌對於趙孟頫的書法不以為然,他承認自己的技法不如趙孟頫的水平,但是宣稱自己的字要趙字能有秀色而不俗態。他說趙孟頫的字“趙書因熟得俗態”,自己的字是“吾書因生得秀色”;“趙書無不作意”,“吾書往往率意”。“當吾作意,趙書亦輸一籌”。他說自己如果作意於書,就沒有趙孟頫什麼事了。這乍一看,董其昌好大的口氣啊,自負至極。但如果去了解深入董其昌的創作理念,去欣賞董其昌的書作,就會感覺到他說的話裡邊大有文章。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董其昌書法

董其昌在書法領域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他會變通,吸收他人之長處,用自己的眼力與心思窺得古人筆法和結構的奧秘,加以融合發展,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的的風格面貌。這種面貌跟古人不同,但是其精神往往與之相和。董其昌作書追求的是一種“生”的展現,書法之路是一個“字需熟後生”由熟到生的過程,這樣才能擺脫古人成法的束縛:在熟到最後的階段,就是要去有意識的拉來與古人的距離,以發揮自己的能動性,用“已意”去書寫,去創作。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董其昌書法

這也是他書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觀念。董其昌的這一點跟蘇軾頗有些相似,蘇軾的書法是尚意的,而董其昌對於“意”的追求更甚於東坡。董其昌講究的是書法中不可言說的禪趣,而不是趙孟頫那樣的中規中矩,不是任何規矩法度所給董其昌帶來的感受。他更追求的是創作中的精神狀態,可以他把打從蘇軾以來個人主義抒情的書法理論發展到了極致。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蘇軾書法

因為他追求的是種率意,是種“生”,他不在乎“精熟”。我們從他流傳下來臨摹的作品中就能夠一窺他個人的風格脾氣。臨摹對於學書法來說是不二法門。書法必須臨摹,在臨摹時要儘可能的忠於原作,這可能是在董其昌之前書法家們一種共識。然而,這種共識放在董其昌這裡便不好用了,臨摹不僅僅是學習和繼承傳統的方法,同時也是種自我創作的契機。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大唐中興頌》

臨書被視為一種創作,風格上具有原創力,臨摹之功應神似重於形似。他對“臨摹”的理解比在他之前任何書家都要寬泛,唐代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是楷書的代表作,然而董其昌的“臨本”卻是行楷的書風面目。他的“臨”更多的是自己的筆意,是一種“意臨”。他反對精熟,所以他在臨摹書作的時候更在意筆墨形跡之外的情趣。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董其昌臨《大唐中興頌》

董其昌陽壽八十二,三十五歲出仕,八十歲告老回鄉,其創立的清秀飄逸、靈空閒適書風影響了幾代人。以他為首的“華亭書派”在明代書壇舉足輕重,他個人在晚明書壇也是執牛耳長達數十年。後世的康熙皇帝對於他的書法青睞有佳,曾全力收集董的書跡,康熙一朝書壇形成了董書的風氣。董其昌書法流暢的筆勢,簡約優雅的風格,是根植於帖學開出來的一朵奇葩,董其昌所做出的成就足以被世人譽為帖學傳統得最後一位大師。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康熙御臨董其昌飲中八仙歌墨寶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董其昌書法

丹青寶筏:趙孟頫的字沒有我的好,董其昌為什麼如此自負?

董其昌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