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大明王朝1566》可能是大陸最好的電視劇之一,或者沒有“之一”二字?

伊恩VV




個人是非常贊成這個觀點的,這部電視劇劇本內容非常深刻,演員基本上也是清一色的老戲骨。不管是劇本還是演技方面都是沒有什麼好挑剔的。

《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上能得到9.7的評分,這在近些年的電視劇裡邊是沒有能超越的。這本身就是對它最大的肯定,也反映了張黎導演的精湛功底。


這部電視劇劇本有劉和平編寫的,第一次把中國皇權專制時代的問題給找了出來。站在一個非常公正的立場上,對皇帝的本質做了剖析。

透過這個電視劇,我們就能看到皇權專制時代的弊端,皇帝的自私無恥暴露無遺。他直接告訴我們皇帝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毒瘤,讓那些謳歌皇帝的作家無地自容。



陳寶國扮演的嘉靖皇帝把皇權專制時代的皇帝的特徵活靈活現的給表現了出來。作為半個皇帝專業戶,陳寶國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扮演皇帝,到了中年在演技方面更是爐火純青。

嘉靖是中國歷史上皇帝的一個標準樣本,既自私又聰明,聰明全在於玩弄權謀,操縱政治,服務於自己的貪慾。

尤其是在電視劇最後,關於長江與黃河的論斷。嘉靖皇帝把清官比成長江,把貪官比成黃河。清官可以幫助皇帝做那些明面上的事,貪官可以幫助皇帝做那些見不得光的事。

清官太多了,皇帝的日子就不好過,沒有辦法貪圖享樂。貪官太多了,國家就會出現危機,分分鐘停擺。清官和貪官都要用,讓他們相互牽制,相互鬥爭,最後為皇帝所利用。



扮演嚴嵩的倪大虹同樣是一個老戲骨,他扮演的嚴嵩更加立體化,更加豐富多彩。嚴嵩之所以能夠在明朝擔任內閣首輔20年,個人能力和用人的手腕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嚴嵩的貪腐和自私就巧妙的被掩蓋了起來,他利用嘉靖皇帝的貪為自己的貪汙做掩蓋。他還悄悄給自己的學生胡宗憲寫信,讓他不要把浙江的倭寇給消滅光。這樣一來就能保全自己一黨的性命和安危。



嚴嵩明白自己的靠山就是嘉靖皇帝,他警告自己的兒子:大明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那就是皇上。皇上呼喚的風雨,我遮擋了20年了,你們招惹的風雨沒有人能替你們遮擋。

倪大虹把嚴嵩用另一種方式活靈活現的表演了出來,更接近歷史上真正的顏色,避免了簡單化和臉譜化。



黃志忠扮演的海瑞更是把這個無君無父錚錚鐵骨的漢子表現的更加人性化。海瑞作為這部電視劇的重要人物,也正是通過他,把嘉靖皇帝身上的惡給表現了出來。

海瑞的這個角色既忠實於歷史書中的描寫,又從細節上對人性進行了刻畫。海瑞對母親的極孝和對皇帝的極忠,對朋友的極誠,在電視劇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海瑞是一個畫龍點睛的人物,通過他在浙江的審案,才把皇帝的自私和嚴嵩的貪腐給深深的挖掘了出來。也才有了千古流傳的《治安疏》。

“嘉靖嘉靖,家家淨也(嘉靖皇帝把天下老百姓的家底都給掏空了)。蓋天下人不值陛下久矣(像你這樣的皇帝,天下的老百姓,早就不想鳥你了)。”



一部上乘的電視劇,一定先要有一個好的劇本,再有一個好的導演,找出一批老戲骨,才能夠把它給最準確的表達出來。

《大明王朝1566》的劇本由知名編劇劉和平執筆,就是單獨拿出來當小說看也是極品。在張黎導演的呈現下,更是精彩紛呈。



最讓人稱道的就是這部電視劇中的大部分演員都是國家話劇團和各地方話劇團的演員。話劇不像電視劇,只可以現場直播。能把話劇演好的人演電視劇一點問題都沒有。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在整體層面上超越了《走向共和》的電視劇,說他是中國大陸最好的電視劇絲毫不為過。


新知傳習閣


我認同《大明王朝1566》就是大陸最好的電視劇之一,但是這句話裡,沒有之一是不行的。

這部劇是由著名導演張黎所導演拍攝的一部歷史題材正劇。

說起張黎很多國產劇的老粉絲都知道,執導了非常多優秀的國產電視劇。他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也是最好的大陸電視劇之一。

《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評分達到了9.7分的成績,是國產電視劇中的佼佼者,這點毋庸置疑。

2007年這部劇在湖南衛視首播,因為題材等原因收視率也一直處於中下游。

2017年在優酷平臺也是獨播之後,才逐漸被大眾所知。

這部劇在歷史選材上別出心裁,選擇了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與明朝有名的清官海瑞為核心人物,講述這段歷史上所發生的歷史故事。

嚴黨暴政和嘉靖的晚年政治觀點一度讓當時社會民不聊生,就在此刻清官海瑞不畏強權站了出來。

其中的官場沉浮,嘉靖對於清官和姦臣之間的制衡之道,以及整個官場的風氣和人性的複雜都被一一展現。

十幾位老戲骨的表演真正詮釋了什麼叫演技,真的場場戲都能讓人感受到什麼是表演的魅力。

這部劇實在太燒腦太精彩了,這也是為什麼觀眾喜歡,稱其為最好的歷史電視劇。

因為歷史片正劇這一相對比較無聊的題材,導致了他的觀眾群體還是比較少的,但更多的原因還是在服裝的選取上出現了太多的問題。

在服飾上選取了許多不符合當時明朝衣物上的設定,很多服飾造型確實是缺乏美感,這直接導致了許多觀眾對其印象大打折扣。

當時很對對於這部劇的吐槽也針對這一點,不得不說一部劇的觀賞性不僅僅是故事和劇本本身。

很多外在的東西,像是服化道之類的也必須非常精良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最好”。

總體來說,這部劇作為一部精緻打造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其情節、劇本和演員表演方面非常優秀。

服裝道具上的很多問題我們可以說瑕不掩瑜,但這一點卻又是電視劇最好解決的一個點,僅僅因為這點瑕疵就去否定一部劇是完全不合適的。

但是在我看來,如果一部劇我們說他最好,那一定是方方面面都要比別的劇要優秀。

僅僅是一方面不如別的劇優秀,就要被淪為“最好之一”了。


獨狼映畫


一家之言,非喜勿噴!張黎出品,必屬精品!這部張黎導演的歷史古裝電視劇,因豐富的情節,考究的細節,和老戲骨精湛的演繹以及對歷史的高度還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和追捧,可以說是是難得一見的好作品,被稱為大陸最好的電視劇之一沒有任何異議,但如果說將之一二字去掉,個人認為還是不妥!
別的不說,張黎導演的另外兩部作品《走向共和》還有《人間正道是滄桑》我覺得也同樣是現象級的好作品,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藝作品高低的比較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電視作品更是如此,因為每一部電視劇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加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好惡,“最好的”這個頭銜無論給誰都難免有刻意拔高之嫌!


但是,張黎導演的三部作品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分和很多人的喜愛,我覺得這夜在一個側面反應了導演自身的功力,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我覺最大的原因是在這些作品中,張黎導演沒有對任何一個歷史人物做臉譜化的處理,而是本著最大的誠意對其進行高度的還原,因此,在這些成功的作品中,每一個人物都被塑造的有血有肉,立體形象,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他們都不過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按照自己的一套行為邏輯處理事情而已!
我想,也正是因為這種處理方式,更容易給觀眾以代入感,能夠身臨其境的體會到每一個人物在時代的洪流中的掙扎和無奈,而這些,應該也是歷史劇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最後,我想說,作為一部的優秀作品,能夠引起觀眾的反思和共鳴也就足夠了,至於是不是最好的,誰又會在意呢?


體壇大蜀暑


《大明王朝1566》,最好的電視劇,評分高,估計是看的人少。

比較起來,前半部,好於後半部。

前半部,著力於多方的鬥智。謀劃,看起來,算無遺策,而每每底牌翻開,結果出人意料。

而後半部,主角變成海瑞,就只有死扛的份了。

不滿意的地方:

1、 嘉靖,演的用力過度,尤其是,最後與海瑞的面對面,不可能。嘉靖,應該是,陰。

2、 嚴世蕃,演的太蠢。

3、 呂方,前後,判若兩人。

4、 李時珍,打醬油似的角色,看起來太奇怪,不如沒有。

5、 李妃,每至關鍵時刻,總是一錘定音。這是將來萬曆朝的李太后,與張居正、馮保,構成鐵三角,助張居正全面改革執政,僅此推定李妃的政治能力,太簡單了。

6、 海瑞,展示清官海瑞的一面,而對於海瑞執政手段的另一面,沒有表現。當然,可以理解。

7、 劇中人物的對話,引用了不少前人詩、話。這部分有點難,既要貼合劇情,更顯睿智,畢竟是大明頂尖人物的對話,最後還要讓觀眾理解,就算了吧。

最後,做為安徽人,劇中多次出現安徽。當時應該是南直隸,至大清朝,安徽才從江南省分出,取安慶、徽州各一字成省。


合肥2371143


我特別喜歡五部電視劇,分別是《漢武大帝》、《大明1566》、《走向共和》、《人間正道是滄桑》《我的團長我的團》。

1、漢武大帝

漢武大帝是一部很讓人蕩氣迴腸的電視劇。

漢武帝一舉否定漢朝專家提出的“漢匈和親論”,乾綱獨斷,利用國家豐厚的急需開始對匈奴發動戰爭;之後開始整頓國內諸侯王、富戶,提高國力,繼續發起對匈奴的戰爭。藉著軍興的形勢,加大鹽鐵官營力度,繼續開疆拓土。實現了真正的大一統。

(漢武大帝)

通過電視能瞭解中央地方、皇帝御勳貴、國家與豪強等等間的關係。

2、大明1566

主要講的是帝國內部不同派別、中央與地方的互動,以及理想主義的孤獨。

用改稻為桑的國策把國內各要素串起來,其相互鬥爭、合作、高尚、齷齪都展露出來,加深了我對古代王朝的理解。

(大明1566)

3、走向共和

沒有臉譜化,將帝國的落後腐朽、奮發有為、權謀心術都展示出來。慈禧不是好人,但他去了沒人能把控住這艘船;李鴻章篳路藍縷卻只能是個裱糊匠;袁項城輸了確實證明誰也贏不了。

(走向共和)

張之洞贏得了裡外裡的名聲,為國家做事卻打了折扣;翁師傅一代清流,卻也成了誤國之人。

4、人間正道是滄桑

以一個家族的探索為視角,第一代楊老爺子,第二代三個子女,一個辦女婿、一個半兒媳;第三代費明與嬌嬌。長時段的去看近代中國的歷史命運。

楚才少爺從廣東追隨開始,一直在尋求強國之道,在遼瀋戰役失敗後自殺。

(人間正道是滄桑)

董建昌是個熱愛國家的實用主義者,並不在乎哪門哪派,前後換了好幾家。

瞿恩是個浪漫主義者,很有紳士風範,對理想又純粹。

他們每個人都很有個性,都位高權重,都想去拯救這個國家,不惜犧牲自己。

5、我的團長我的團

從小人物的角度去寫歷史。團長龍文章、大學生()北京孟煩了、陝西獸醫、機槍手迷龍、川軍董刀、湖南人不辣、廣東蛇屁股、上海人阿譯、保定豆餅、克虜伯。

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殘兵,技能不同、想法不同,對未來的期許也不同。但都有一個不必要的希望想勝利。龍文章給了不該有的希望,明知道不該有還天天想!他們想勝利,明知道死他們還在想勝利,明知道輸他們還在想勝利,想勝利。

(我的團長我的團)

他們沒有《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大人物的格局、氣度、理想,但都有想讓事情成為他本來應該有的樣子的決心。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五部電視劇,要說那個更好,我覺得都很好。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大明王朝1566》確實可以稱作是大陸的優秀電視劇之一;但如果說是第一,確實還有待商榷。



《大明王朝1566》裡面塑造了幾個很棒的角色,比如嘉靖皇帝、嚴嵩父子、裕王、張居正、海瑞,以及大太監楊金水、絲綢商人沈一石等等各具特色的形象,反映了那一段波瀾壯闊又有點兒詭異的歷史。這部電視劇是劉和平創作的,他的功力確實讓我佩服。導演張黎是個大腕兒,另外劇裡邊的幾個角色都是老戲骨,把人物刻畫得絲絲入扣,確實當成翹楚。

另外,我覺得近幾年國產電視劇還有幾部經典之作:



《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也是張黎導演的。劇中有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李鴻章、張之洞、康有為、孫中山等等, 反映了清末戊戌變法到武昌首義那一段歷史。這部電視劇比《大明王朝1566》更加寫實,虛構的成分更少,反映歷史更為深刻,是一部近年少見的精品。



北平無戰事》。這部電視劇也是劉和平的編劇。它表現了北平和平解放之前,國共兩黨的地上和地下的鬥爭。裡邊的銀行行長和銀行襄理是最精彩的角色,遺憾的是劉燁的演技略微誇張,甚至有點無道理的囂張,破壞了整部電視劇的品質。



《潛伏》。我看過這部電視劇的原作小說,很短,只有萬把字。電視劇的導演姜偉同時也是劇作改編者,他花了大功夫,改編的劇本超越原小說一萬倍。這部電視劇的特點是,每一集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精彩紛呈、環環相扣,讓人慾罷不能。裡邊的很多諜報劇的扣子,是我以前沒見到過的,刷新了諜報劇的高度,值得重重地記上一筆。


迷樓


《大明王朝1566》劇中各角色的演技沒得說,但編劇並不理想。

1、劇中對高鞏、嚴世藩兩個人物的刻畫,可以說是敗筆。在嘉靖本朝,嚴世藩是能排名進前五名的才子,政治智慧更是在嚴嵩之上,可以說,沒有嚴世藩就沒有嚴嵩的地位。而劇中把嚴世藩刻畫的如此草率、傲慢、魯莽,完全不是一流政客應有的表現。高鞏也類同。

2、對徐階在那段歷史中的重要作用,沒有得到較好的體現,徐階作為一個對抗嚴嵩集團的領軍人物,導演組給徐階的戲份嚴重不足,尤其是與嚴嵩的對手戲,相當欠缺。

3、海瑞的戲份過多,對海瑞在歷史中的作用過於誇大。

4、論官場機謀智鬥,本劇無法與《雍正王朝》相提並論。


呂卓惇


日慕鄉關一直認為張黎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才是中國大陸電視劇的神作,當然,

《大明王朝1566》也是非常好的一部電視劇。今天就說說他好在哪?

中國歷史中“明史”是一段特殊的存在,不僅僅因為他距離現代社會比較近,還因為他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中原文化為核心的社會制度集大成的一朝,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和研究價值。

電視劇從雪中開始,漫天飛舞大雪營造出天地蕭殺萬物入冬的不祥之兆,而此時的深宮之中,以嚴嵩嚴世藩為首的腐敗分子和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代表的改革派正斗的不亦樂乎。

而醉心修道的嘉靖皇帝端坐一方,坐看群臣內鬥。

如果不知道電視劇名字中有嘉靖與海瑞(電視劇原名叫做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會以為這不過是一部反映宮廷權力鬥爭的正劇,按照歷史發展,徐階等人最終鬥倒了嚴嵩,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後續得隆慶改革奠定基礎。

如果電視劇這麼拍就很普通了。

張黎的野心不止於此。

江南製造案看似是嚴嵩與徐階兩派的矛盾焦點,實則是引出一則爭議:大臣或者是國家究竟應該維護百姓的利益還是皇帝的利益!

嘉靖皇帝是個聰明人,甚至有可能是明朝僅次於太祖成祖最聰明的皇帝,正因為他聰明,所以他更自私,引用著名學者錢理群的說法,那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他的設想中,個人長生是放在第一位的,為此他可以堂而皇之的犧牲百姓的利益,不上朝,不見兒子。那些束縛皇帝的成法,譬如祖宗的江山社稷,子嗣的萬年延長他毫不在乎。

嘉靖當然不是昏君,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十分精巧的控制住自私的程度,既滿足了個人私慾,又能有效的把控局勢。電視劇中說他是大明朝最大的會計,十分精確。

嘉靖最為恰當了體現了封建社會君王的普遍心態,也是其中最為出色的利己主義者,而明朝的黨爭更有代表性,嚴嵩和徐階,不能簡單的用忠奸來區別,嚴嵩父子通過揣摩聖意無條件滿足嘉靖需求來達成自己的政治野心,時時事事把皇帝放在第一位,徐階等人則以讀書人自居,堅信百姓利益為重,在皇帝與百姓利益衝突的時候主張百姓為先。

雙方的分歧在於皇帝百姓利益的優先級。

就在此時,海瑞出場了。

海瑞的形象無疑被電視劇大大拔高了,在張黎的設定中,海瑞一改刻板的書呆子形象,變成了一個做事認真,謀略出眾卻意志堅定品質高潔的好官員。

他的使命只有一個:為天下百姓謀福利。

海瑞的出現真正確立電視劇的平衡,一頭是個人利益為重的皇帝,一頭是以天下百姓為先的海瑞,如果把電視劇看做是一個蹺蹺板,海瑞和嘉靖分居兩頭,群臣、太監、商人等人就在中間不停的流轉。

以海瑞的身份地位,他與嘉靖的博弈是不對等,也絕無勝算,所以電視劇巧妙的把這一系列矛盾隱藏在“江南製造案”中,通過這個案子不斷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

打垮海瑞很容易,但海瑞垮了,江南的案子就永遠也解決不了,江南的案子解決不了,胡宗憲就沒有軍餉,胡宗憲沒有軍餉就無法打贏倭寇,無法打贏倭寇就無法出口蠶絲,而無法出口蠶絲嘉靖就沒有錢繼續修仙問道。

一連串的因果關係給了海瑞與皇帝博弈的空間,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製造新問題,最終把矛盾聚焦到皇帝與百姓的利益對立中來。

而皇帝利益與百姓利益的對立是王朝更替的根源所在。

電視劇到這裡,早已超越了大明朝的界限,所展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再是一時一事,而是千百年來王朝興衰的週期律。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也只有海瑞,把這句話當成真的。因為只有他,把做官看成是為百姓謀福利,實實在在的踐行聖人之言。

他最大的特點不是剛直,嚴苛,而是他的真實。而夾在在那個年代中的各色人物,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忘記了讀書的初心,比如說一心報國卻陷入師徒恩義的胡宗憲,篤信理學卻又沉迷權術的趙貞吉,進退兩難的太監呂方,老謀深算的嚴嵩,霸道無腦的嚴世藩,綿裡藏針的徐階,一驚一乍的高拱,儒雅睿智的張居正。。。。

他們用獨特的個性演義了兩千年封建社會百官群臣的眾生相,共同構成了這幕大劇。

不能不說,張黎和編劇劉和平的野心太大,他們想創造的不是一部年代戲,而是一首貫穿整個民族歷史的史詩。

而演員精確的表演也為電視劇加分不少,陳寶國依舊用他熟悉的傲慢來掩飾嘉靖的精明,倪大紅遲緩的動作下隱藏著一顆悸動的心,黃志忠亢奮的語調把海瑞的為民請命刻畫的入木三分。最為出彩的是小閣老高育良書記,把一個霸道的嚴世藩塑造的十分精彩。

但我個人依舊認為這部電視劇不完美,她最大的優點恰恰是最大的缺點所在,那就是用代理人的方式來展現社會分裂,猶如衝關打怪的遊戲一般,通過前期無數的鋪墊,最終“王見王”,而嘉靖也在海瑞的感召下反思自己,最終通過對兒子的期許來實現救贖。

這種昇華對於傳播正能量是很有必要的,卻陷入了一種佛教式的頓悟禪機,把人性的複雜一股腦忽略了,彷彿幾十集的情節安排,無數的人頭落地就是為了喚醒一個癮君子,並最終賦予他拯救地球的責任。

比起《走向共和》中大談制度革命,這種押寶式的救贖太不真實。

當然,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從來都是把希望寄託在明君聖主身上,習慣了!



日慕鄉關


這部劇在歷史選材上別出心裁,選擇了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與明朝有名的清官海瑞為核心人物,講述這段歷史上所發生的歷史故事。


嚴黨暴政和嘉靖的晚年政治觀點一度讓當時社會民不聊生,就在此刻清官海瑞不畏強權站了出來。 其中的官場沉浮,嘉靖對於清官和姦臣之間的制衡之道,以及整個官場的風氣和人性的複雜都被一一展現。

十幾位老戲骨的表演真正詮釋了什麼叫演技,真的場場戲都能讓人感受到什麼是表演的魅力。 總體來說,這部劇作為一部精緻打造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其情節、劇本和演員表演方面非常優秀。

服裝道具上的很多問題我們可以說瑕不掩瑜,但這一點卻又是電視劇最好解決的一個點,僅僅因為這點瑕疵就去否定一部劇是完全不合適的。

但是也有不足:

嘉靖演的用力過度,尤其是,最後與海瑞的面對面,不可能。

1,呂方,前後,判若兩人。

2、 李時珍,打醬油似的角色,看起來太奇怪,不如沒有。

3、 李妃,每至關鍵時刻,總是一錘定音。這是將來萬曆朝的李太后,與張居正、馮保,構成鐵三角,助張居正全面改革執政,僅此推定李妃的政治能力,太簡單了。

4、 海瑞,展示清官海瑞的一面,而對於海瑞執政手段的另一面,沒有表現。當然,可以理解。

5、 劇中人物的對話,引用了不少前人詩、話。這部分有點難,既要貼合劇情,更顯睿智,畢竟是大明頂尖人物的對話,最後還要讓觀眾理解,就算了吧。


不二的春天


《大明王朝1566》確實是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但是它只能算是之一,並非獨一無二不可動搖!我認為《大秦帝國黑色裂變》就完全可以媲美大明王朝,《康熙王朝》也可以與之比肩,《漢武大帝》亦可與之爭輝!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喜好,和而不同才是王道!


《大明王朝1566》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佈、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剛愎自用、練道修玄二十載,以一己之私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貪官、清官、皇帝三權對立的故事屢見不鮮,民眾也喜聞樂見,電視劇本身也拍攝得跌宕起伏,劇本、服裝、道具、演員、歷史都選得較好,可以說是一部優秀的歷史電視劇!但是官場鬥爭的電視劇不免有從俗之感,也無震撼的歷史使命感!


筆者認為《大秦帝國黑色裂變》是最優秀的一部歷史電視劇,他給人的啟示與震撼遠遠超過《大明王朝1566》!中華民族的原生文明成熟於戰國時代,那時群雄逐鹿戰亂紛爭,在凡有血性,皆有爭心的翻天覆地時代,諸子百家並起,文化藝術齊放,是一個精彩紛呈的時代。法家就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法家衛鞅隻身入秦變法強秦,奠定了之後兩千年的政治基礎!

《大秦帝國黑色裂變》講述了一段秦國浴火重生脫胎換骨的大變法事件!公元前362年,秦魏少梁之戰後,秦獻公中箭身亡,傳位嬴渠梁。21歲的秦孝公嬴渠梁臨危受命,繼任國君,忍辱負重的與強魏苟合。其時六國鄙秦,不與會盟,且六國圖謀分秦。秦孝公血書國恥石並向列國求賢。青年法家士子衛鞅入秦,以法家強國之論說服了秦孝公。衛鞅徙木立信、變法強秦,刑及公室,秦國變法震驚天下,各家稱之為暴政。政俠墨家欲誅暴君強臣,秦孝公親臨神農大山辯說國政。列國混戰,強鄰魏國驟然衰弱,秦國趁勢收復河西。衛鞅受封商君,最終秦孝公積勞成疾而逝,老世族趁機反擊,商鞅選擇極心護法,為國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