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還存在高低種姓制度現象?對此你怎麼看?

m菇涼長髮未及腰


東南亞新視角,緬甸新思維,歡迎關注 緬甸中文網


在印度,存在著很多種族,但有比較嚴格的種姓制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種姓有高低貴賤之分,由高到低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賤民,稱為“達利特”,是等級最低的存在,甚至都不被納入種姓制度之內。雖然法律明令廢除種姓制度,但觀念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消除。

根據歷史顯示,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為了更好地統治這些古印度人,於是確立種姓制度,一直延續到現在。印度的等級制度森嚴,高種姓女子不可以嫁給低種姓男子,等等。


印度種姓制度是世界各個地區所特有的制度,是宗教與種族的巧妙結合。但這其實是一種另類的歧視與不公平。印度種姓之間相貌存在較大差異,印度高種姓擁有著白皮膚,膚色越白,種姓越高。高種姓從事祭祀、統治,印度的聖雄丹地和尼赫魯都是出身印度的最高種姓婆羅門。而低種姓從事生產活動“達利特”則從事較為低賤的活動,社會地位較為低下,生活水平也不高,身為低種姓的人,孩子都會遭受不公平待遇。


印度的種姓制度不是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歧視制度,而是種族與種族之間的歧視制度,這種現象其實一直都存在於印度,並未消除,希望印度能早日改變這種現狀,迎來真正的種族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