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值得被同情嗎?你怎麼看?

黃周海


有各方面的原因,婆婆年輕時候跟人跑了,公公帶大老公和兩個妹妺,孩子長大了出去打工找到她,不知用什麼辦法讓孩子們不回家,不認公公了,公公去世了婆婆和兩個妹妹也沒回來送最後一程,公公去世一年婆婆哭著要回來,說女兒不孝順自己,我和老公看著她可憐接納了她,也想著家裡有人照看我們也好去上班,回來呆了幾個月看我生了小寶快氣死了,天天鬧,各種作,找我麻煩,老公失了了耐心和我吵架後跑出去上班了,老公走的第二天我和寶寶還沒起來又偷偷地跑了。婆婆不識字,不懂人情世故,每當家裡需要她的時候她就躲了,她自由懶散墮落習慣了,老了病了還是要養的,那能怎麼辦,去她女兒家也是哭鬧,不想付出的人永遠長不大,不知道人生存的辛酸。


寶媽關亞珍


一個自私的父母,一個強勢的父母,一個自以為是的父母,一個偏心的父母,這樣的父母一般都是不講理的父母,一個從小就把子女當苦力使喚的父母,婚姻也干涉包辦的父母,因為在他們眼裡他就是理,就是王道,只要你一反駁就是不孝,就叫你滾,有這樣的父母,要是有選擇出生的權利,我會選擇不出生,要是婆家人也是這樣的父母,等於走進了墳墓,只要一反駁,就到處說你是沒有良心的人 ,試問什麼是良心,孝心,愛心,尊重,他們都能理解嗎?懂嗎?我也是做父母的人,我不會把生了他當成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沒成年之前的付出都是做父母應該的責任,是不求回報的,別老想著我生了你養了你,你就是我的私有財產,告訴你錯,做好自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影子251306600


那我說說我父親吧。

奶奶生了7個孩子,爺爺是貧農,奶奶是富農,6個兒子一個女孩,我父親排行老三。

母親曾經跟我說,結婚那會兒流行送縫紉機(母親之前是做衣服的),媽媽結婚的時候奶奶送了一臺縫紉機,但是結完婚的當天夜裡,奶奶就叫我五叔和六叔把送給我媽的縫紉機又抬了回去。

那時候跟奶奶爺爺一起住,有時候母親做飯或者做家務奶奶不滿意,等父親回家就差使父親打母親。過了幾年,分開出去住,蓋了房子,生了姐姐和我。

年輕時的父親好玩牌,經常回家特別晚,每次回家都要找點事情打罵母親。母親一邊裁衣服賺點錢補貼家用,一邊照看著我和姐姐。

那時候吃的不好,我和姐姐經常生病,父親在工廠上班發的工資一部分要給奶奶,一部分要打牌,一部分要自己花,留給家裡的錢特別少。

那時候的記憶到現在還很清晰,一個不怎麼亮的燈泡,照著昏暗的房間,媽媽在裁衣服,我和姐姐就坐在炕上自己玩自己的,玩著玩著自己就睡著了。

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改革開放讓一群人發了財,也讓一部分的人迷失了自我,舞廳,小姐……。

爸爸從廠裡出來到了村裡工作,做了會計,後來當了村主任,後來當了村書記。

媽媽慢慢做的衣服越來越多,更無暇照顧我跟姐姐,那時候我上小學二年級,姐姐上初一,家裡的條件慢慢好了起來。

然而父親卻每天晚上都回家和媽媽吵架,打她……父親有個傳呼機,晚上回家經常有人給他打傳呼。衣服上經常出現口紅的痕跡。母親質問,父親也不解釋直接開打,最重的一次把母親打暈了過去。母親經常跑回孃家,說要離婚,然而那時候農村離婚真的是丟人的事情,姥姥堅決不讓,母親又自己回家了。

這樣的生活一直在繼續,後來舞廳慢慢的就不流行了,父親又跟村上的婦女主任好上了,從那開始才是真正的噩夢開始。

媽媽把裁衣服的工作停了,專門照顧我和姐姐,但是她就沒有了收入,爸爸賺的錢基本上不給我媽,只給一點點日常生活的費用。他則領著他的相好到處吃喝玩樂,回家就跟我媽打架,媽媽要求離婚,他卻不離。

有一次暑假的中午,那女的往家裡打電話,姐姐正好大學放假在家,接的電話,電話那頭不說話,掛了。過了10分鐘電話又響了,姐姐接了,她還不說話,看看來電顯示,知道是那個女的就直接給她罵了一頓。從那以後姐姐上大學父親沒有給過他一分錢,

都是暑假媽媽央求的給父親要錢給姐姐繳學費,生活費一個月才200塊錢,那時候饅頭都1塊錢一個。

後來姐姐畢業了,跟她同班的同學結婚了。父親參加姐姐的婚禮居然還哭了……。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來到了2011年,我也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

父親在2014年發現得了前列腺癌全身骨轉移直到現在。所有的用藥,靶向藥,印度仿製藥,相關的治療費用除了醫保之外的費用都是由我姐姐和我承擔的,他從工作到現在居然一分錢都沒有。而且別人知道他生病了後,都來討債,在銀行給別人做擔保,貸款人還不起,要擔保人來還。同時自己向銀行貸款去搞民間的非法集資,後來人跑了。家中向親戚朋友舉債償還銀行的債務,就在年初,他還去找他的相好。

直到現在,我已經在醫院看護了25天了,4年了,我知道他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

迴歸主題,我覺得我不孝順,只是償還生育之恩。在我記憶裡,童年到少年永遠都是媽媽的哭聲,和昏暗燈光的房間。



用戶182570195


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值得同情嗎?

首先確定,為什麼子女不孝順老人,有兩個可能:

1、子女是一個不孝順之人。有的老人在以前艱難的歲月裡,家裡窮,沒有給子女掙很多的財產,又沒有過失,一生勤勞,等子女長大成家立業,自已又老了,這樣給子女留下很多抱怨,最後產生了憎恨的心理,對老人不孝順,甚至打罵老人。這種子女是不對的。作為子女應該理解老人當時的處境,畢竟自已有一天還是要老的,就算你掙了很多財產,等到老了的時候,說不定你的子女還埋怨你呢,這種老人值得同情和邦助,同時應開導其子女。這樣是最圓滿的。

2,作為老人,有些是很久以前做了錯事,有些是不顧子女勸說,一意孤行,還有些偏袒一方(子或女),等等,總之是處事得不到子女的理解,造成了雙方固執己見,當然作為老人,也要給上形勢,不要還認為自已是年輕時代,畢竟老了,還是要與子女溝通,互相學習、諒解,這樣才能獲得子女的認可,那就任何事都好辦了,也就尊重和孝順老人了。

最後,我想勸解一句,不論老人多麼的不對,或沒有給你留下什麼,他(她)畢竟是老人,俗話說”家有一老,甚是一寶”,況且人人都有老的一天,為什麼不為下一輩做出榜樣呢?

個人觀點,勿怪。

謝閱。


福臨時刻


老人,有值得尊重孝順的;有不值得尊重更不值得孝順的。老人,如果是有教養,有尊嚴,有責任,有擔當,善良,有替兒女著想的心,能體諒兒女,處處為兒女著想,這樣的老人,兒女搶著孝順都來不及。反之,兒女能孝順是“人之常情”,人家不孝順也有人家不孝順的道理。更何況,這個時代誰都不容易,而且界定“孝順”的條件也不一樣,有些老人要的孝順是兒女的陪伴,有些老人要的孝順是兒女能給錢給物。可大多數人的現實是:有錢給的沒時間陪伴,有時間陪伴的沒錢給。所以,我覺得不管是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兒女,先做好自己,再做好自己該做的,因為誰都不容易,能靠自己還是靠自己,老人有老人的不易,兒女也有兒女的不易,相互理解,相互體諒才能共贏。


天心3878


凡事都有原因,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必有他們的可惡之處,相信一個人品正直的人,是不可能教育出不孝兒女!(個人觀點,勿噴 🙏🙏)



曉莉81780512


我覺得不要道德綁架,有的老人真是沒法讓人孝順,一碗水端不平,還勢利眼,有錢的八接,沒錢的瞧不起唉,一言難盡,說出來都是淚😭


手機用戶55500144606


近幾年來,父母辛苦一輩子,到老被兒女趕出家門,或是有幾個兒女,卻無人願意贍養父母的新聞報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也有父母狀告兒女不贍養的事件。

有書君覺得不被子女孝順的父母,值不值得同情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為什麼在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度裡,會出現這種反常的現象呢?

生活中,除了溝通暢快相處融洽的家庭,有些家庭關係中父母兒女雙方,有的不依不饒,有的不理不睬,說起來雖是滿滿的氣憤或無奈,但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原因是有的老人沒做好,有些不見得父母有多大的錯。

作為旁觀者,有書君感到有的父母確實讓人不願意同情,而那些不言不語被責罵的父母,多是因為教育上存在某些方面的問題導致的,是值得同情的。

1、什麼樣的父母會導致沒有子女孝順

1)父母自己沒做好

有些父母沒承擔起自己身為父母的責任。沒有做好父母責任的人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

客觀原因有書君不用多說,比如是工作的地點離家遠、或是工作性質特殊、身在其位等。

這類父母只要他們沒有放棄對子女教育的責任,在大多數孩子心裡是能夠接受,並會給予原諒的,養老不是問題。

主觀因素是指那些只生不養,沒有起好榜樣示範作用的。比如道德敗壞的父母,男的我行我素,年輕時吃喝嫖賭打老婆,根本不管兒女;

女的自由主義,到外面東跑西顛不管不顧,對兒女不負責任。老了想起還有兒女,特別是有病了,想要兒女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了。

有位父親,老了生病了,上電視節目向幾個女兒討要生活費和治療費用,他的理由是:""我把你們生下來,我老了你們就得養我。""

問題是他當年嫌棄女兒們,後來離開家人跟別人一起生活,對她們不管不顧,現在老了卻理直氣壯地來討要養老費。

這位父親的做法真的是令人不想同情。年輕時不負起養家責任的人,等老了都得用自己的孤獨來買單,本不值得同情,但最後女兒們選擇了同情。

女兒們雖然不願意多付錢幫他養另一個人,但看在畢竟是自己父親的份上,答應了給他實報實銷醫藥費,並每月給他一定的生活費。

家人之間如果能良好交流,再多的仇怨都敵不過親情的血濃於水。

2)習慣過度索取

有些父母""為老不尊"",""老子天下第一"",依老賣老,逼迫兒女養老,過度索取(錢財、感情)。

有些家庭的父母受了上輩人的壓迫,又用這種方式去對待下輩人。

他們不考慮兒女的具體情況,不體諒她們正在處於養兒育女的艱難中,把兒女當成索取對象逼迫兒女必須給錢。

因為過度索取,兒女覺得難以接受,致使年老後,孩子都不願意陪在身邊。

思想的匱乏導致了照老規矩索取,有的父母與兒女發生了矛盾,尋找平衡是用索取的方式來獲取兒女的關心,結果卻適得其反。

與這樣的老人相處,確實令當事人很是頭疼。但是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覺得還是必須得同情。

作為兒女,要有感恩之心,對父母的要求認真傾聽,有不快時恰當疏導,多耐心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幫助,父母會漸漸改變。

3)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

溺愛

有些父母對獨生子女、老兒子容易過度溺愛。對自己很節省卻滿足孩子,寵壞了孩子,使得他們變成索取型的人,結果一定會導致他們只顧自己,不孝順父母。

還記得那個一直想要見劉德華的追星獨生女嗎?後來逼得父親跳樓自盡,逼死了父親也沒見有一點悔意。

從小想要什麼都能得到,或者至少父母會盡一切能力滿足。就因為父母滿足不了自己的願望,他們就覺得父母不好。在他們的內心裡,總覺得別人都""欠""他,父母什麼都欠他們。

父母的溺愛讓他們誤以為其他人也應該圍著自己轉,到了社會上只要不滿足他的要求就是對不起他,讓他們有了不知足、缺乏感恩之心的通病。

培養出這樣孩子的父母真可謂是自作自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願意同情,但又不得不同情。

偏心

父母不但對兒女中其中一個特別照顧,對另外的兒女卻關照極少。比如對老兒子、獨兒、獨女,還要逼迫另外的兒女也要給予關照。

一個家庭裡父母的偏愛是造成家庭矛盾的罪魁禍首,也是老了有多個孩子卻無人孝順的主要原因。被愛的人不願管,不被愛的人因嫉妒或被傷害而不想管。

有父母偏袒一人的現象,處理事情時得不到子女的認同,造成了雙方各執己見,不願面對的不孝順,憑心而論這應該同情。

冷漠

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對父母愛不起來。

我國傳統上父母多是含蓄的愛,非常吝嗇對兒女的誇獎,他們誤認為兒女聽了表揚的話會驕傲,但有書君還是希望父母兒女之間""有愛就要說出來。""兒女要多為父母著想。

2、為什麼父母值得孝順

孩子都是娘生父母養的,沒有父母就不可能有兒女。

有書君雖然不贊同""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說法,但認為父母再錯也是父母,為人子女,不應忌恨父母,要懂得體諒父母的艱難,儘可能原諒父母的不是,教父母是兒女該盡的責任。

漢代人趙岐具體指出:""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意思是說:不孝有三種,一味順從父母的話,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是第一種不孝。

如果你覺得父母的某些做法是不恰當的,就要多跟父母相處,多做交流,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幫助了父母避免了家庭矛盾,自己也可以得到釋懷。

體諒父母不懂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不應該不管、嫌棄、避而遠之。

楊絳先生說過:""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剋制自己,就是修養。""當自己為父母的事生氣時請告訴自己""痛苦,來自於修行不夠""。

兒女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時候,懺悔已晚,只會把愧疚遺憾留在心底。

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通過上行下效來完成的,父母兒女一場自然會相互影響。

作為兒女,還會有兒女,以後想讓兒女們怎麼對自己,要給自己的兒女做榜樣,做自己兒女的引路人。

許多父母對孩子是能付出全部愛的,但對長輩卻不能做到足夠尊重,在這種情況下,潛移默化帶給孩子的就是看到什麼學什麼。

家教是一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收穫。兒女會體諒孝順父母,不計得失,不難為父母,體諒父母的艱難與匱乏,懂得兄弟姐妹應該守望相助,孩子會從中學習到。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彼此之間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體諒,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想問題,就能夠互相理解,同情。

3、做得不好的父母、兒女,要改變自己不恰當的觀念和言行

老人不要把養老完全寄託在兒女身上,現在社會不斷髮展,養老還可以有其它方式,做父母的一定要改變觀念。

""養兒防老 ,積穀防饑""的觀念已經過時,特別是針對獨生子女來說,這是他們無法承受之重。

作為父母多體諒兒女,不給兒女添負擔,不責怪兒女。忌抱怨、忌偏心、忌把父母的權力當成至高無上的。

老有老的生活,父母必須主動和孩子分離,讓自己成為有獨立人格的人。

有書君覺得一位96歲患癌症的老人所說比較有道理:認為自己把兒女撫養大,兒女就應該回報你。兒女都有兒女的事情,哪有那麼多時間陪著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時,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顧了多少?我從不要求兒女來陪我。

當她選擇以絕食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她請求兒女們幫助她,讓她走的快一點,少一點痛苦。心疼不已的孩子們看到她眼睛裡的堅毅和果敢,只能選擇默默支持。

有書君不是說兒女們要在這樣的悲壯中讓老人離開,而是說應該做有慈悲之心的人。

你的心胸決定你的態度,應該怎樣對待父母靠自己去體悟。不要被仇恨絆倒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不要被仇恨毀了自己的良知。

總覺得父母對不起自己的人,要知道再艱難,父母都用盡全力供養大了自己,餘生只有回報父母才應心安。

覺得對不起父母的人,要多讀點書、多看那些從內心裡就願意照顧父母人的行為,可以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看到許多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能學會許多開解自己的方法,讓自己的心胸寬廣、對父母的同情心增強起來。

無論什麼原因都必須盡孝道,自己的孝心自己盡。這是兒女的責任,生而為人不跟父母計較,心中無愧才能坦坦蕩蕩立於人世間。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個標題直扎內心,好慘,多的不說了,孩子已經十五了(在名校,學習壓力非常大)打出生婆婆沒幫忙帶過一天,沒買過一樣玩具,這次我手術住院,都不來給孫子做幾頓飯,想讓她幫點忙就各種小聰明各種裝,累!真心累。現在手術還在恢復期,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我總不能天天給娃點外賣吧,普通的打工族家庭又請不起保姆。這麼自私的媽 這麼自私的奶奶,你們根本想象不到有多過分。十幾年我學都要學會了,內心再善良也不知會不會有那麼一天被逼的冷漠,不想孝順,目前卻還是在做著一個懂事的好兒媳,希望自己可以變的很一點,可以不理會什麼孝順


讀字心舞


凡事有因果,為何不孝敬呢,沒人去在意,這就是道德綁架。有人打了你一巴掌,你覺得疼死了,可你之前可是捅了人家一刀呢,你忘記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