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國國都都在哪裡?

用戶3229268518281


大遼國是有契丹民族建立在北方草原上的國家。一般而言,認為契丹民族起源於今天河北與內蒙古交界處的大淩河一帶。因此,契丹立國之後的主要活動地方在今天的遼西和內蒙古赤峰一帶。



因此,大遼國的都城也即是建立在了這一地帶。公元918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今天內蒙古巴林左旗附近建立了大遼的第一個都城,即遼上京臨潢府。這是整個大遼210年的正式首都。

公元925年,耶律阿保機滅渤海國,封其長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以遼陽府為東丹國都。後耶律倍南逃後唐,遼太宗耶律德光統一契丹,以遼陽府為東京。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向遼國借兵滅唐,以割讓幽雲十六州作為條件。石敬瑭建立後晉之後,以遼太宗為父,自己甘做“兒皇帝”。公元938年,耶律德光建立胡漢分治政策,以幽州(今北京)為南京析津府,雲州(今大同)為西京雲中府。



公元1003年,遼聖宗耶律隆緒又在今天內蒙古寧城附近建立了遼中京大定府,成為聖宗之後遼國的統治中心。至此,大遼國形成了以五大都城並立的局面。當然,開封也曾短暫做過遼國的首都,只是時間太短一般不計。


傅斯鴻


遼朝,是由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族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從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各部開始算起,一直到公元1125年在金和北宋的夾擊下滅亡,遼朝共持續了211年。

當然了,遼朝的血脈並沒有就此斷絕。在遼朝滅亡後,殘餘的契丹族人在耶律大石率領下逃到了中亞,建立期了西遼,而西遼一度成為了中亞的霸主。


遼朝的全盛時期領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政權,在當時的國際上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在俄語和希臘語中,至今還把中國稱之為契丹。


遼朝的國號也是幾經變更,從開始的契丹,再到後來大遼,然後又改成大契丹,最後又恢復成大遼

隨著遼朝領土的擴張,為了方便領土管轄,逐步建立了五京制。也就是遼朝時期同時存在5個首都,分別是:

上京臨潢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


這裡還是要注意,遼朝雖然有五個國都,但皇帝一般都只會固定在一個地方辦公,其餘四個地方就相當於陪都性質。一開始遼朝皇帝辦公地點是上京臨潢府,後來有遷到中京大定府。

上京臨潢府,是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之後的國都所在地,是遼朝的第一個常駐國都。臨潢府,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

東京遼陽府,是遼朝在攻破東北地區的渤海國之後,為了方便控制東北地區而建立的,位於現在的遼寧省瀋陽市。

南京析津府,大概位置就是今天的北京市。

中京大定府,是遼朝的第二個常駐國都,遼聖宗時期遷都於此,具體位置在現在的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

西京大同府,位於現在的山西省大同市。


胡史亂翔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遼朝是五都制,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皇帝想去哪裡住就去哪裡住,不必如明清皇帝那樣整天呆在紫禁城,天天搞什麼閉關鎖國的封閉主義。

遼朝五都分別是:

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林東);

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

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

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大家一定都很奇怪,從漢朝以後的政權除了遼、金、元三朝之外都是單一首都,為什麼遼金元三朝是多都制呢?只是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

《史記高祖本紀》八年:“且夫天子四海為家”

這句話說明了漢朝前,包括秦朝在內,都城都是雙都制的多。商朝到處遷都就不用說了,也難保這個都城建成了,早先的都城照樣繼續保留,比較有祖先的宮殿在,不能隨意拋棄。

西周有豐鎬和洛陽兩個都城。只有東周因為豐鎬成為廢墟,不得不只有一個都城——因為東周國土只剩下洛陽了,也沒有辦法再高第二個都城。在春秋時期,因為王子爭位,諸侯們也不得不在周國內再新建一個都城為被奪位的王子暫時居住。這段時期實質上也是雙都制,只不過是互不承認對方而已。

秦早期定都雍,但無論是秦獻公遷都櫟陽,還是秦孝公遷都咸陽,從秦始皇即位是在雍的這個事實來看,雍作為秦國都城的地位並未失去,秦國在秦獻公遷都櫟陽之後,秦國在事實上就是雙都制。更何況秦人在周孝王時期就是兩個派別:非子的秦和嫡子成的西犬丘兩大勢力。秦國的基礎就是這兩大派人的合併。

因此,先秦時代,雙都制是中國的常態,即如蕭何所說的天子四海為家,所謂的國都,不過是天子的一個驛站。漢朝之後,中國才開始了單都制的主要模式,但多都制,就被匈奴等草原民族繼續保留,直到契丹才重新回到世人的眼光之眾。


歷史哨聲


遼朝(916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二百一十年。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遼國一共有過三個國都。

1.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稱帝,成為遼政權的創始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872年-926年9月6日),姓耶律,名億,遼朝開國君主

2.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

遼聖宗耶律隆緒(公元972年1月16日—1031年6月25日),遼朝第六位皇帝

3.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天祚帝兵敗逃走。1222年。耶律大石與宰相李處溫等擁立耶律淳為帝,號天錫皇帝(宣宗),史稱北遼,建都析津府(又稱燕京,今北京西南)。

北遼宣宗耶律淳(1063年—1122年),遼興宗耶律宗真之孫。


直擊軍武


遼國作為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王朝,存在了218年,公元947年,遼太宗滅了五代後晉,開始改國號為“遼”,公元1125年被金國所滅。

當然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國都,就好比今天我們中國的首都在北京,而當年的遼國他們的國都是在“臨潢府”,也就是如今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郊,他們稱它為“上京”,是遼國早期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中心,最開始建造是在公元908年,而“臨潢府”原本是叫“葦甸”,在唐朝中期就一直是契丹迭剌部的主要居地,後來耶律阿保機選“葦甸”作為政治中心,開始籌劃建設,開始在“西樓”(也叫龍眉宮)營建宮廟,先後在此地建造了明王樓、天雄寺和開皇殿等。

在契丹族滅了後唐奪得燕雲十六州後開始改國號為“大遼”,將皇都“葦甸”改名為上京,也稱臨潢府,臨潢府一直輝煌了二百多年。

遼國在全盛時期疆域還是挺大的,北至庫頁島、色楞格河;西至阿爾泰山;南至天津海河、山西雁塔山;遼國的核心領土,在今天的內蒙通遼和赤峰以及河北壩上、遼寧朝陽一帶,這麼大的疆域自然要進行行政區劃,遼國的行政體系大致是道、府、縣三級,類似我們現在的省、市、縣、鎮、村一樣。

遼國分為5個道,而每個道都有一個政治中心,相當於現在的省會,它們分別是:

上京道治上京臨潢府(內蒙古)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內蒙古)
東京道治東京遼陽府(遼寧)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北京)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山西)

而這五京當中“上京臨潢府”是首都,其餘四個是陪都,不過要提到的是“中京大定府”在澶淵之盟後地位直線上升,都可以和首都相媲美。

那麼作為遼國國都的“上京臨潢府”,也就是現如今的赤峰市現如今怎麼樣?

赤峰市現如今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的面積有9萬平方公里,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經濟發展也相當快,後又評選為國家園林城市。


羽評郡主


在歷史上,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其實也曾經是一個強大的存在,可以說自從匈奴滅亡之後,只有遼國算得上是繼之而起的統一性北方遊牧民族政權,遼國的軍事力量一直讓北宋為之俯首,其管轄的疆域也比北宋更大,如果不是檀淵之盟中止了遼國吞併宋朝的野心的話,不敢想象兩國最後會打成什麼樣。



其實遼國的建立比北宋還早,由耶律阿保機(遼太祖)於公元907年建立,北宋則由趙匡胤(宋太祖)建立於公元960年,由於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石敬瑭於公元936年割讓了幽雲十六州給遼國(契丹),導致遼國實力大增,社會生產也開始以畜牧和農業並重,如果這個時候契丹人一心統一中國的話,甚至都不會有宋朝出現了,不過好在契丹人過慣了遊牧生活,南下的野心並不是很大,只想在他們的老地盤上過他們的自在日子,還創造性地設立了五個首都,沒事兒就來回的溜達,實在是很好玩的事情,不過遼國皇帝可不說這是為了玩兒,而是以打獵等方式視察各地,稱之為“四時捺缽”制,這其實也反映出了契丹族喜歡四處活動的習性,但是遼國的臣子們沒有辦法,只好興建了五個都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遼五京”,分別是遼上京臨潢府、遼中京大定府、遼東京遼陽府、遼南京析津府、遼西京雲中府。



遼上京臨潢府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是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的地方,也算是遼國真正的首都,當時分為南北兩座城,北城和南城分開,實行胡漢分治,契丹人居住於北面的皇城之中,漢人居住於南面的漢城之中。但遼國滅亡之後,這裡就衰落了,元代時被廢棄。


中京大定府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寧城,是遼聖宗耶律隆緒時開始修建的,但一直到遼興宗耶律宗真在位時期才修築完成,從遼聖宗開始,遼國皇帝就常年居住在這裡,所以這裡也曾經長期作為遼朝的政治中心,同時這裡的商業也很發達,金國滅遼以後也很重視這個地方。

東京遼陽府就是今天的遼寧省遼陽市,這裡本就是一座古城,唐朝時是渤海國的都城,後來被遼國所佔領,遼太祖曾將其劃歸東丹國管理,遼太宗時又將之改為東京成,遼國將其作為東部的行政中心,後來女真族佔領了這個地方,將其作為陪都使用。



南京析津府又稱為幽州城,幽都城,就是今天的北京市一帶了,建城的地方或在今北京市區西南的大興區一帶,所以北京在歷史上也曾經被叫做南京,幽州這地方就是後晉高祖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地方,是幽雲16州中的幽州,之後遼國就在此地部署重兵鎮守,把它當作中原漢人北伐的前沿陣地,後來的後周和北宋攻打這裡都沒有得勝。


西京雲中府,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為遼興宗耶律宗真所修建,其出於防禦西夏和北宋的目的,將原來唐代時這裡遺留下的舊城進行修繕和改建,並將這裡稱之為西京,之後這裡成了遼國西南的軍事重鎮,後來金國人得到西京將之改名為大同府沿用至今。

其實遼國這五個都城更像是五個省份,也是遼國朝廷最重視的地方,名義上來說臨潢府才遼國的真正的都城,其它四京屬於陪都的性質,但是由於遼國皇帝更多時候在中京大定府處理政務,所以這裡也曾經長期是實際上的行政中心,其他三個陪都就不如了。


科普大世界


遼朝的國都最開始是916年定都上京臨潢府,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後來在1007年,遼聖宗耶律隆緒遷都到中京大定府的,這就是在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

遼國其實是中國歷史上,由遊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聯盟的部落首領,整合了契丹各部,九年後的916年,建國號契丹同時在這年定都上京臨潢府,後來就如我們所知的遼國開始向南入侵,注意這時是五代十國末期,漢王室大宋還沒建立。遼攻下開封府後,就把政權中心向南移,遷都中京大定府。

這裡我們說一下遼國國號變更較為平凡,先是契丹,後來變遼,又改大契丹,又改遼...這個遼朝在1125年被金國滅了,之後耶律淳在1122年建立了北遼,北遼定都析津府,也就是燕京在今天北京的西南方,後來1123年北遼也被金國滅了,北遼滅亡耶律大石西遷,1124年在虎思斡耳朵建立西遼,今天吉爾吉斯斯坦境內。1306年被伊爾汗國吞併。

在西遼政權存在期間,耶律廝1213年自建後遼,定都澄州,但是短短三年就被自己的哥哥耶律留哥滅了。耶律留哥在1213年又建立了東遼,東遼定都鹹平,今天的河南省通許縣,1269年東遼被忽必烈滅了。


玄坤



契丹人在建立大遼帝國後,實行五京制,就是先後建立上京、東京、南京、中京、西京五個京城。上京,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轄以西拉木倫河流域為中心的契丹本土。中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轄原奚族本土。東京,在今遼寧省遼陽市,轄原東丹國地區。南京,在今北京市西南,轄今長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西京,在今山西省大同,轄今山西和內蒙古交界處。據《遼史》記載:“上京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餘四京隨宜設官,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邊防官,南京、中京多財賦官。”

契丹人最早是遊牧民族,隨著在唐末崛起,開始頻頻進軍中原地區,自身也開始進入農耕時代。不過,其骨子裡還是遊牧民族的做派,與中原王朝不同,遼始終沒有固定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五京之中的任何一個京都不是正意義上的國都。中央政府總是跟隨皇帝四處遊移。並沒有一開始就設立五京。

從公元918建立皇都,到公元1044年將大同升為西京,歷經百餘年才建立五京制,每一個京城的建立都是為了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由於女真人對遼帝國是報復性徹底摧毀,很多典籍在金滅遼時,就被大量損毀了。因此,目前沒有統一的結論。學界對於遼的五京制度存在諸多爭議。如遼有沒有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的固定的都城。

上京是契丹最早建立的京城。建立東京,是在滅了渤海國,建立自己的直接屬國---東丹國。後唐末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割讓燕雲16州,換取遼出兵消滅後唐。遼取得燕雲16州後,滅了後唐,扶持石敬瑭傀儡政權,改幽州為南京。

而中京、西京的建立,情況也類似。除了上京之外,其他四個是因外界環境的變化而建立的,通過五京來統治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在漢人以及渤海人聚居的南京、西京、東京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


自然使者


在我國曆朝歷代同時並存都城一般只有一到兩個,比如唐朝,都城長安,還有一個東都洛陽共兩個。而遼國確有5個,分別為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由於契丹民族是遊牧部落,特殊的地理因素決定了它的政治中心也是流動的,哪裡需要就在哪裡辦公,靈活多變便於管理。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契丹國,都城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為大遼的主要都城;遼聖宗耶律隆緒開始興建中京,中京大定府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是大遼國的商業都市,金滅遼後也曾在此建都;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原來是渤海國的都城,在這裡設點是為了更好地管理渤海國的遺民;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南),是為了控制華北地區,阻止漢人北伐;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西京為遼興宗耶律宗真所建,主要是防禦西夏和北宋的進攻,是遼國西南的軍事重鎮。

遼國的國號也不止一個,而且變來換取的,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國,定國號為契丹,926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繼位,947年攻佔開封,並在開封改汗稱帝,定國號為大遼;983年遼聖宗又改國號為大契丹,1066年遼道宗又恢復國號大遼;


遼國雖說有5個都城,但還是以上京為主要都城,其他4個屬於陪都的形式,都是為了擴張的需要,就是為了全面控制自己的領土範圍,特別是新吞併的領土,好管理,利於掌控全局,5個都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不必老是待在一個地方。


遺產君


契丹舊俗,根據季節,及水草生長,往來遊牧漁獵。遼國建立後,皇帝也繼續四季外出遊獵,官員隨行,設行帳稱“捺缽”。到遼聖宗時,建立了較為穩定的制度和線路。

與之相近的,遼代有五京制度。說是五個京城並不準確,可以理解為五個中心大城市,即:遼上京、中京、東京、南京、西京。

上京臨潢府,是遼太祖太宗時的根據地。滅了渤海國,遷徙渤海居民於東平郡,稱南京。取得燕雲十六州後,升級幽州為南京幽都府。原來南京改為東京遼陽府。遼聖宗時又在奚王牙帳建立新都,號中京大定府。遼興宗時升大同軍為西京大同府。於是有了“大遼五京“,並非同時設立的。

若五京中選一個國都,應該是上京臨潢府。

“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文物暨遼南京建城1080年展”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展期到12月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